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106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35篇、会议论文271篇、专利文献113314篇;相关期刊1056种,包括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07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全国人工肝专家论坛等;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由2593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孟超、黎乐群、汤钊猷等。

肝细胞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35 占比:8.34%

会议论文>

论文:271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113314 占比:91.44%

总计:123920篇

肝细胞癌—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贵才; 罗业浩; 江慧容; 李媛; 毛德文; 官志杰
    • 摘要: 背景:干细胞在肝脏的再生与自我修复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回顾以往治疗肝脏疾病的干细胞类型,各类干细胞对各类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案,概述各类干细胞对肝脏疾病未来应用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其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以“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hepatic stem cell,embryonic stem cell,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hematopoietic stem cell,hepatopathy,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liver cirrhosis,liver failure,autoimmune hepatit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Wiley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并筛选,最终选择7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对于治疗肝脏疾病的干细胞主要以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等为主,文章总结归纳了上述干细胞的特点、表达的时期以及在肝脏受损后分化的应用情况。②综合来看,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外泌体、基质金属蛋白酶、抗炎症反应等修复肝脏;肝脏干细胞可通过分化肝卵圆细胞和小肝细胞样祖细胞最终形成成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损伤修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可通过迅速的增殖与分化,转换为成熟的肝细胞。③干细胞对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诱导内源性细胞增殖、免疫调节、抑制炎症生成、促肝细胞再生以及修复受损组织来实现。④综合而言,目前间充质干细胞获取相对容易,应用前景最广,而且并不涉及伦理问题,正在实现由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的转化。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成体干细胞、免疫原性低、自我增殖和分化能力强等优势,特别对于治疗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效果最为理想。⑤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因其可分化成特异性体细胞和肝细胞,且无免疫排斥反应,对于治疗终末期肝病效果更为显著。⑥然而,干细胞移植后可出现腹泻、黄疸及皮疹等急性排斥反应,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差则容易导致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不良反应,所以干细胞移植后对于干细胞的应用及其临床安全性的评估,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以及循证医学数据的支持。
    • 鄂志野; 文怡欣; 张珊; 聂影; 赵珈华; 海艳洁; 鞠宝玲; 张红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2(COL1A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利用TCGA数据分析COL1A2在正常肝组织与H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通过Kaplan-Meier分析COL1A2表达变化对HC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通过UALCAN在线分析COL1A2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COL1A2表达对肝癌组织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通过GEPIA 2.0网络平台在线分析HCC组织中COL1A2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GEO数据库综合分析验证COL1A2在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结果 COL1A2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及TP53基因突变呈正相关;COL1A2在HCC组织表达明显上调;生存分析显示癌组织COL1A2的表达量与HCC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COL1A2的表达虽与HCC组织CD8+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但也同时与免疫抑制检查点PD-1,CTLA4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OL1A2的高表达与HCC的免疫抑制密切相关.结论 COL1A2可在HCC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促进TP53基因突变,诱导抗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与肿瘤的发展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COL1A2可作为HCC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 董萍; 胡嘉航; 彭霞; 张春霞; 杨伟振
    • 摘要: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主要诊断方法是术后病理学检查,而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等因素对于预测MVI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针对术前预测MVI方法进行概述.
    • 李欢; 李扬; 杜娟; 梅放; 王玉湘; 郭丽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Glypican3(GPC3)和Sonic Hedgehog(Shh)蛋白表达及其功能分析.方法 取96例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体外培养HepG2、MHCC97H、Huh7和SMMC7721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GPC3和Shh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GPC3和Shh蛋白表达,应用String数据库预测GPC3和Shh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结果 在96例HCC癌组织,GPC3和Shh阳性率分别为77.1%和68.8%,而两种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60.4%和53.1%;高分化HCC癌组织GPC3蛋白阳性率为85.7%,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的50.0%(P<0.05),Shh蛋白阳性率为81.0%,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的40.0%(P<0.05);存在微血管侵犯(MVI)的HCC癌组织GPC3蛋白阳性率为72.7%,显著高于无MVI组的50.0%(P<0.05),Shh蛋白阳性率为65.9%,显著高于无MVI组的42.3%(P<0.05);体外培养的HepG2、MHCC97H、Huh7和SMMC7721四种肝癌细胞胞浆GPC3和Shh蛋白共表达,两种蛋白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GPC3和Shh蛋白可能影响HCC肿瘤细胞分化和MVI形成,并且两种蛋白可能存在共表达及相互作用.
    • 肖倩; 周展; 胡小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诊断肝细胞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经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获得病灶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渡越时间(MTT)和上升时间(RT)等参数,记录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结果 HCC组动脉期局部血容量和局部血流量分别为(3399.7±783.7)rBV和(64.1±18.7)rBF,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1363.8±773.5)rBV和(41.9±10.6)rBF,P<0.05];静脉期和延迟期局部血容量分别为(1325.8±546.3)rBV和(463.2±143.2)rBF,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1775.4±541.3)rBV和(721.2±242.5)rBF,P<0.05];HCC组病灶RT、TTP和mTT分别为(15.7±8.3)s、(22.6±5.4)s和(133.5±92.3)s,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26.3±6.4)s、(32.3±7.6)s和(160.4±112.8)s,P<0.05],而PI为(85.2±48.2)dB,显著大于肝硬化组[(31.5±3.5)dB,P<0.05];以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检测诊断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准确度为80.0%.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诊断HCC病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辜群利; 李晖; 陈婧
    • 摘要: 缺氧和持续性炎症刺激病理性血管生成.病理性血管生成是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该文探讨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肝细胞癌进展过程中,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的特点及差异,并概述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单克隆抗体、中药方剂或单味中药及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这三个阶段中的应用.
    • 李浩令; 包智航; 仰高伟; 倪宇轩; 王文锐
    • 摘要: 目的 探究去泛素化酶USP39在肝细胞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H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免疫浸润的关系,并预测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ICGC)数据库获取原始数据,采用表达差异分析、临床相关性分析、Kaplan-Meier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USP39在评估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采用ICGC对USP39在TCGA-LIHC中的表达及生存分析进行验证.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软件预测USP39可能参与的分子通路,并分析USP39与潜在靶基因的相关性.通过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数据库分析USP39与肝细胞癌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 USP3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均FDR0.4,均P<0.001).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USP39与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USP39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具有相关性,并且其可能通过肿瘤细胞自噬调控肝细胞癌的进展.
    • 杨勇; 祝佩瑶; 许涛; 韩咏; 乔轩; 王人颢; 宋军; 张斌; 杨军
    • 摘要: 目的:构建基于免疫相关基因的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预后模型。方法:所有的组织样本均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项目下载。我们在R软件中对50例正常肝脏组织和373例HCC组织的所有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对所获得差异表达的免疫基因,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了预后相关基因并建立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risk score)方程。随后,我们绘制了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水平。此外,我们还将预后模型与多种临床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判断模型能否作为判断HCC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我们得到了10个免疫相关基因,并构建了预后模型方程。生存曲线表明,风险评分越高的患者,其生存时间越短。ROC曲线显示这些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6。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可以独立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预测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筛选了10个具有临床意义的免疫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可以作为HCC患者的潜在预后标志物,所建立的预后模型方程可以为患者的生存时间提供个性化的预测。
    • 刘一萍; 李新平; 陈磊; 夏金菊; 宋凯荣; 贾宁阳; 刘婉敏
    • 摘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迅速,特别在影像医学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回顾了人工智能在肝细胞癌影像学诊断及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的效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在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与快速进步的诊疗技术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更好地运用于肝细胞癌影像学实践中。
    • 胡文婷; 缪夏晔; 杨炳银; 叶必成
    • 摘要: 目的 利用公共数据库构建用于临床治疗肝细胞癌(HCC)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下载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的mRNA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在TCGA队列中筛选与总生存期(OS)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从中抽取2个或3个mRNAs构成一个组合,对所有组合进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构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最优基因组合,并进行基于ICGC队列的外部验证;以TCGA队列的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并通过pRRophetic R软件包预测HCC患者使用索拉非尼、丝裂霉素、依托泊苷、阿霉素、紫杉醇和顺铂的相对半抑制浓度(IC;)。结果 该预后风险模型预测TCGA队列的1、3、5年OS的ROC的AUC分别是0.786、0.713、0.699,预测ICGC队列的1、3、4年OS的ROC的AUC分别为0.719、0.709、0.766。GSEA表明高风险组患者细胞周期相关通路被激活,胆汁酸代谢被抑制。索拉非尼在低风险组的IC;低于高风险组,而细胞周期相关化疗药物在低风险组的IC;高于高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HCC预后风险模型,为HCC患者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