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610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昆虫学报、安徽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五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等;孤雌生殖的相关文献由944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振声、陈绍江、张喜华等。

孤雌生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5 占比:11.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2610 占比:88.59%

总计:2946篇

孤雌生殖—发文趋势图

孤雌生殖

-研究学者

  • 史振声
  • 陈绍江
  • 张喜华
  • 孙耀中
  • 刘晨旭
  • 王志斌
  • 董洪平
  • 李凤海
  • 杨立国
  • 王宏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赛珊; 赵楠; 王伟伟; 罗世菊; 李晓捷
    • 摘要: 为探明铁盐对不同品种(系)以及相同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海带雌配子体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3+),对培养在低温弱光[(10.0±1.0)°C、2μmol/(m^(2)·s),L]和高温强光[(15.0±1.0)°C、80μmol/(m^(2)·s),H]条件下的“901”、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3个品种(系)海带雌配子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试验设置0、0.5、1.0、1.5 mg/L 4个Fe^(3+)质量浓度,光照周期为10 L∶14 D,试验持续1个月。结果表明,铁盐能够促使“901”雌配子体生长与成熟、排卵进行孤雌生殖,Fe^(3+)质量浓度越高,配子体排卵的比率越高,“901”(L)配子体排卵的比率低于“901”(H)。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很少有雌配子体细胞排卵,Fe^(3+)质量浓度越高,其营养生长越旺盛。韩国海带(L)的相对生长率低于韩国海带(H),“连杂1号”(L)的相对生长率略低于“连杂1号”(H)。试验中所生成的孢子体均为畸形,且最后均死亡。
    • 文媛
    • 摘要: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多次提到单倍体的经典例子——蜜蜂的雄蜂。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介绍有关孤雌生殖现象及蜜蜂的孤雌生殖的研究成果,拓展教材教学内容,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 张建新
    • 摘要: 不同种类干细胞巢的有序分布构成中医经络系统,干细胞巢君臣佐使理论认为,君臣两类成体干细胞产生的分化性衍生细胞自组织形成“细胞组织单元”,这是构成血管、神经纤维和疏松结缔组织等细胞组织结构功能形态的基本单位。《周易》等中外传统经典著作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软件基因组及其八卦台离散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产生的两大类调控分子一方面调控持家基因的转录表达,一方面与持家基因产物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染色体上其他种类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软件基因组种类的多少及其差异表达,决定了经络系统两条干细胞分化链 和 中的干细胞分化。只有四类持家基因ABCD以及两类持家基因MN在相对应软件基因组的严格调控下,才能确保蛋白质合成系统、细胞通讯等长期稳定地发挥正常功能,干细胞才能具有自我更新和持续分化能力,这决定了干细胞巢(3 + 1)模型的普适性。本文认为,生殖细胞分化链中,精母细胞或者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与干细胞巢模型有着直接联系,因此能确定先天性干细胞巢(3 + 1)模型中的成员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初步阐述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干细胞巢的产生形成机制。本文还指出,EG胚胎干细胞划分为七种,孤雌生殖中能够繁殖后代的卵子主要来源于第7种EG胚胎干细胞。
    • 樊曦
    • 摘要: 虫又称蜜虫,属于半翅目害虫,主要以花芽、嫩叶和果实等为食,易引起果树落叶、落花及落果,是果园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蚜虫有4700多种,其中我国分布约有1100种。蚜虫能在果树间反复转移取食,并能携带、传播植物病毒,危害果园,给果农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蚜虫繁殖能力很强,为孤雌生殖,一年每只蚜虫能繁殖10~30代,尤其是在秋冬季节,气候温暖非常有利于蚜虫的繁殖。笔者结合多年管理果园的经验,详细介绍秋冬季预防果园蚜虫的方法,以供果农参考。
    • 张曼; 高平; 赵航; 周辰彦; 梁晨; 汤永玉; 邢孔政; 吴国星; 高熹
    • 摘要: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 张柱亭; 英美; 周金成; 董辉
    • 摘要: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对照组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经提取液驯化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雌蛾腹部提取液处理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率和瞬时选择倾向最高,但不同提取液对孤雌产雌品系雌蜂的选择率和瞬时选择倾向无显著影响;提取液和蜂品系对雌蜂卵块驻留时间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将为改善寄生蜂对寄主害虫的靶向性提供参考。
    • 李玉珠; 马晖玲; 苗佳敏; 余江弟; 张云琨; 王井昌; 岳炜楠; 张金青; 刘燕; 师尚礼
    • 摘要: AP2/ERF家族的BBM(BABY BOOM)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关键基因,最新的研究发现该基因是植物'孤雌生殖'的标记基因,在成功构建水稻(Oryza sativa)的无融合生殖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BBM基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重点探讨了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无融合生殖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及BBM基因在草地早熟禾无融合生殖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利用无融合生殖培育草坪草新品种,缩短其种子国产化进程提供参考.
    • 张柱亭; 英美; 周金成; 董辉
    • 摘要: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对照组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经提取液驯化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雌蛾腹部提取液处理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率和瞬时选择倾向最高,但不同提取液对孤雌产雌品系雌蜂的选择率和瞬时选择倾向无显著影响;提取液和蜂品系对雌蜂卵块驻留时间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将为改善寄生蜂对寄主害虫的靶向性提供参考.
    • 韩雅利; 史丽丽; 王磊; 史明山; 范子洋; 焦宏业
    • 摘要: 利用孤雌生殖诱导育种方法是获得玉米纯合自交系的途径,可极大地缩短获得高度纯合自交系的培育年限,提高育种效率,是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之一.当前孤雌生殖诱导育种方法包括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和利用化学药剂二倍体诱导2种形式.孤雌生殖诱导单倍体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配子选择性等优点.对2种孤雌生殖诱导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旨在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