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化学诱导

化学诱导

化学诱导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农作物、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5019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国社会医学杂志、河北中医、中国临床护理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12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会议等;化学诱导的相关文献由895位作者贡献,包括S·V·布罗斯、史振声、张喜华等。

化学诱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5019 占比:99.77%

总计:125301篇

化学诱导—发文趋势图

化学诱导

-研究学者

  • S·V·布罗斯
  • 史振声
  • 张喜华
  • 张培霖
  • 李成建
  • 李斌
  • 艾曼·R·阿勒-纳赫利
  • 蒋正武
  • 于瑞海
  • 任军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细胞重编程可以诱导细胞的分化,生成所需的细胞类型。使用细胞的内在组分,如卵母细胞质和转录因子,可以使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小分子化学诱导是另一种方法,能够以简单和高度可控的方式操纵细胞命运。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实现了使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生成人多潜能干细胞的过程。
    • 曹喻灵; 宋厚盼; 曾建国; 廖端芳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疾病虽归为西医难治性疾病,但中医辨证治疗IBD优势显著。因此,针对探索中医药治疗IBD作用及机制研究中如何选择动物模型十分重要。化学诱导的小鼠IBD模型是研究IBD发病机制的最常用模型,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类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从模型特征、致病机制、研究思路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IBD基础研究设计提供帮助。
    • 刘亚月; 薛欣怡; 黎卓怡; 马小翔; 梁金月; 胡雪琼; 张翼
    • 摘要: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对Penicillium sp.019和Aspergillus terreus ZN4-5-4两株海洋来源真菌进行表观遗传修饰。通过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变化,并根据薄层层析(TLC)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和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等技术手段,从中筛选出代谢产物丰富、AChE抑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产物丰富且毒性小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添加1 mmol/mL的丁酸钠诱导剂可使菌株019和ZN4-5-4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增加,且同时能提高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AChE的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因此,确定菌株019和ZN4-5-4的最优发酵条件均是添加浓度为1 mmol/mL丁酸钠的PDB培养基。【结论】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指导下,添加诱导剂5-azaC或者丁酸钠对2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影响。
    • 陈婷; 方灿途; 李陆振
    • 摘要: 目的基于《医部全录》呕吐门数据挖掘探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治疗思路。方法整理《医部全录》呕吐门中复方135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结合书中记录的各医家对于病因、病机、诊疗等认识,运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计算药物的使用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并演算新方剂,探索其中规律,为CINV治疗提供思路。结果录入135首《医部全录》呕吐门中方剂,涉及药物147味。古人治疗呕吐病因主要归为外邪、情志不遂、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证型主要为脾胃虚弱、胃阳亏虚、肝气反胃、食滞胃脘、外邪犯胃、痰饮内停。用药频次>10次有18味,以人参、甘草、半夏为主,用药多为温性药物,味苦、辛、甘为主,多入脾、胃、肺经,挖掘出核心组合6个及新方剂3个。结论古人对于呕吐相关诊治较为详尽,用药关联度不大,数据具有离散性,思路发散各有所长。CINV以脾胃虚弱、脾阳虚衰、肝气犯胃、痰饮内停、胃寒呕吐为主,临床过程中对于CINV不同分型论治可参考《医部全录》呕吐门数据挖掘中关于用药处方、将息方面的内容。
    • 韦涛
    • 摘要: 一、中油815“中油81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其品种概况如下。1,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化学诱导雄性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品种。食用油型。高油酸。苗期生长习性半直立。叶片呈中等绿色,有裂片,裂片数量7,叶柄长度中。主茎蜡粉少,花青武显色弱。开花期中。果身长度中,角果姿态上举。籽粒呈黑褐色。在2019-2021年度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全生育期207.3天,株高170.6厘米,分枝部位93.25厘米,有效分枝数5.9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161.4个,每角粒数18.93粒,千粒重3.64克。芥酸含量为0.04%,硫苷含量为26.74微摩尔克,含油量为49.71%。
    • 黄晓伟; 王双双; 郑佳露; 陈雷; 彭骁; 陈锦芳; 安红梅; 胡兵
    • 摘要: 目的观察藤龙补中汤对大肠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饲养1周后进行CT26细胞皮下注射,待肿瘤组织长至可测量范围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复方斑蝥胶囊组和藤龙补中汤组,每组10只,分别予无菌水、复方斑蝥胶囊195 mg/kg和无菌水溶解藤龙补中汤提取物2.56 g/kg灌胃,每次0.2 mL,每日1次,共15 d。灌胃结束后取血、处死小鼠,称量脾、胸腺质量,计算脏器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酶标仪450 nm检测辅助型T淋巴细胞1(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光密度,结果以对照组倍数表示。结果复方斑蝥胶囊组、藤龙补中汤组脾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斑蝥胶囊组、藤龙补中汤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斑蝥胶囊组、藤龙补中汤组IFN-γ、IL-12均高于对照组(P<0.05);藤龙补中汤组IFN-γ、IL-12均高于复方斑蝥胶囊组(P<0.05)。结论藤龙补中汤可改善大肠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激发Th1型免疫反应。
    • 耿海波; 安丽平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逐渐成为引发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因素,且NAFLD-HCC与一般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目前NAFLD-HC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临床前的NAFLD-HCC动物模型尤为重要.NAFLD-HCC动物模型的诱导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诱导、化学诱导、遗传诱导、饮食结合化学诱导、遗传结合饮食诱导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不同方法诱导的NAFLD-HCC动物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动物模型,对探讨NAFLD-HCC的发病原因以及后续的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已构建的用于NAFLD-HCC临床前研究的鼠模型,以揭示NAFLD-HCC的发生机制,探讨NAFLD-HCC预防或治疗可能的新靶标.
    • 徐雪丹; 石曼; 姜朝晖
    • 摘要: 目的:分析阿糖胞苷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文所选6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前来本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化疗诱导与阿糖胞苷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3.33%,对照组是73.33%,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显著(P0.05);APTT、FIB、TT和PT方面,观察组APTT、TT和PT均比对照组高,而FIB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白血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实施阿糖胞苷治疗,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 杨惠婷; 陈桂信; 胡计红; 吉玉婷; 康建坂; 潘腾飞; 佘文琴
    • 摘要: 以日本单头切花菊'白扇'无菌苗的带腋芽茎段为材料,选用2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二甲戊灵和氟乐灵)溶液在不同浓度和浸泡时间下进行诱导处理,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诱导完整植株.通过早期突变形态、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叶片气孔特征、农艺性状和开花的形态观察统计和对比,总结出除草剂对切花菊'白扇'无菌茎段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200μmol/L二甲戊灵和200μmol/L氟乐灵分别浸泡36 h和24 h时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达25.00%和40.00%.经诱导的变异植株普遍染色体数增多,农艺性状变化明显.变异植株的叶片气孔和保卫细胞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株高和节间长度明显缩短,茎粗、叶长、叶宽显著增大,舌状花瓣形态出现多种明显变化且数量增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