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蚜虫

蚜虫

蚜虫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314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1篇、会议论文76篇、专利文献700篇;相关期刊641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第四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西北植物病理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农药学科教学科研研讨会等;蚜虫的相关文献由6428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兰琴、李锋、孟庆华等。

蚜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1 占比:75.34%

会议论文>

论文:76 占比:2.41%

专利文献>

论文:700 占比:22.24%

总计:3147篇

蚜虫—发文趋势图

蚜虫

-研究学者

  • 夏兰琴
  • 李锋
  • 孟庆华
  • 张蓉
  • 杨军
  • 杨新玲
  • 林福呈
  • 王燃
  • 罗朝鹏
  • 魏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韩华平; 林双喜; 尤春
    • 摘要: 为筛选出辣椒蚜虫高效防治生化制剂,选择7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蚜虫发生初期,喷施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800~1000倍液、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0~3500倍液、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3000~3500倍液、5%D-柠檬烯可溶性液剂300倍液,间隔7~10 d轮换其他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李巧玲
    • 摘要: 蚜虫又名腻虫、油汉、蜜虫等,是一种食植性昆虫,繁殖力和适应力很强,一年可繁殖10~30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蚜虫利用刺吸式口器,刺穿植株的表皮层,危害植株的幼芽、幼叶和花蕾,常常吸食植物的嫩芽和新叶。遭受危害的嫩芽和新叶卷曲褶皱,生长点开始萎蔫,植株最终停止生长。蚜虫不仅危害植物的嫩芽和新叶,它排出的粪便还传播病毒,招来蚂蚁危害果实,严重危害植物生长发育。
    • 刘凯歌; 吴康云; 邢丹; 宋敏; 牟玉梅; 李明
    • 摘要: 贵州是我国辣椒主产区,受大气环流与山区地形的影响,当地降雨多、日照少,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辣椒减产、品质下降。蚜虫作为辣椒高发虫害之一,影响辣椒正常生长,传播病毒,危害极大。为了准确预测蚜虫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蚜虫对辣椒的危害,通过采集辣椒生长期间气象数据,结合人工调查的蚜虫发生情况,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构建了蚜虫发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准确度为87%,预测发生精准率为92%,预测发生召回率为93%,预测发生F_(1)分值为92%,模型精度较高,可为辣椒蚜虫预测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为辣椒种植及时采取防治蚜虫措施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支持。
    • 范建; 杜红莲; 马玉梅; 杨继琼
    • 摘要: 为验证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在大棚和露天种植的甘蓝上开展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大棚试验中,3次施药7 d后,1%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2.52%、63.12%、86.53%,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30.76%、51.94%、52.64%;露天试验中,3次施药7 d后,1%苦参碱水剂对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3.87%、53.74%、67.70%,对蚜虫的防效分别为24.80%、55.02%、63.49%。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药效较慢、速效性较差,适宜用于大棚种植的甘蓝防治菜青虫,适宜与化学药剂搭配防治露天种植的甘蓝菜青虫。
    • 马博画; 欧阳霞辉
    • 摘要: 杀虫剂可分为化学合成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化学合成杀虫剂虽比大部分单剂植物源杀虫效果好,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植物源杀虫剂与化学药物相比有着降解快、无污染、低毒性、使用后害虫不产生抗药性、对天敌无影响、对人畜安全等优势。复配型植物源杀虫剂解决了大部分单剂植物源杀虫剂针对性小的问题。本文针对蚜虫的不同植物源杀虫剂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合成高效复配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依据。
    • 季宇超; 张丽萍
    • 摘要: 种子处理在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防治蚜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介绍蚜虫为害与防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种子处理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种子处理对蚜虫防治的现状。提出新烟碱类农药作为种子处理剂在防治蚜虫方面有巨大潜力,建议进一步开展种子处理防治西瓜、蔬菜等作物蚜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
    • 盛桂林; 张志春; 李加松; 史明武; 沈迎春
    • 摘要: 蚜虫是金银花主要害虫之一,严重降低金银花品质,威胁产业发展。本研究通过1年3地田间药效试验和农药残留试验证实,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金银花蚜虫,膳食风险可接受,推荐使用有效剂量108~144g/hm^(2)(制剂量14.4~19.2g/667m^(2)),于金银花蚜虫发生始盛期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14d。
    • 高泽敏
    • 摘要: 为筛选对张家口蔷薇科园林绿化树种蚜虫具有最好防治效果的杀虫剂,选择了化学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生物药剂:英威;外源诱导剂:水杨酸、褪黑素5种,比较了其对蔷薇科园林树木的蚜虫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均能够有效防治蔷薇科园林树木蚜虫,基本具有速效性和长效性,且对蔷薇科园林树木植株生长没有安全性影响,以生物制剂英威的防治效果最佳,化学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次之,三者均是兼具速效性与长效性的理想药剂,而外源诱导剂有待于进一步筛选。
    • 郑佳寅; 韩杜斌; 陈向荣; 吴晓霞; 赵明; 陈学好; 周福才
    • 摘要: 利用灯光控制害虫是蔬菜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黄瓜为供试材料,研究蓝光照射对设施黄瓜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照射对设施黄瓜上有翅蚜和无翅蚜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蓝光照射2 d后,有翅蚜和无翅蚜种群数量分别下降了65.91%和45.26%,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了54.22%和52.83%。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蚜虫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校正虫口减退率不断上升,照射14 d后,有翅蚜和无翅蚜种群数量分别下降了78.18%和96.40%,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了76.67%和96.40%。蓝光照射可以增加黄板对蚜虫的诱集虫量,蓝光照射3 d后,处理区黄板上蚜虫的数量较对照区黄板增加65.08%。研究发现,蓝光照射对黄瓜蚜虫具有直接的驱避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黄板对蚜虫诱集作用。
    • 王红娟
    • 摘要: 异色瓢虫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草莓生产上以捕食蚜虫为主。为进一步明确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草莓蚜虫的效果,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释放异色瓢虫卵卡30 d后,处理区的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均达10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