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灰霉病

灰霉病

灰霉病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0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3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620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植物保护、北方园艺、长江蔬菜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2014保健食品与医用食品技术审评、注册法规交流会、福州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等;灰霉病的相关文献由468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桂华、秦庆明、张明哲等。

灰霉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3 占比:53.41%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1.37%

专利文献>

论文:1620 占比:45.23%

总计:3582篇

灰霉病—发文趋势图

灰霉病

-研究学者

  • 李桂华
  • 秦庆明
  • 张明哲
  • 何勇
  • 冯雷
  • 师恺
  • 刘西莉
  • 喻景权
  • 刘刚
  • 刘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孙南
    • 摘要: 大棚辣椒种植管理时,若连茬种植、未能进行间作或轮作,则很容易导致辣椒出现病虫害且连年加重的情况,辣椒常见病虫害主要为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蚜虫及菌核病等。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不仅会对辣椒产量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整棚辣椒死亡,出现绝收等情况。因此,需明确了解大棚辣椒种植优质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大棚辣椒种植品质。
    • 邵淑君; 胡璋健; 师恺
    • 摘要: 【背景】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危害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重要病害之一,防治不及时可造成30%—40%减产。目前生产上多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农产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的风险。N-酰基乙醇胺(NAE)是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类脂质生物活性化合物,其在哺乳动物中具有多种免疫功能,但其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N-酰基乙醇胺在诱导番茄对灰葡萄孢防御中的作用,为研发番茄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灰葡萄孢分别接种在含有硬脂酰乙醇胺(NAE 18:0)、亚油酸乙醇胺(NAE 18:2)、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NAE 22:5)的培养基上,观察灰葡萄孢的生长情况。在此基础上,以番茄‘Moneymaker’植株为材料,硬脂酰乙醇胺、亚油酸乙醇胺、廿二碳五烯酸乙醇胺外源处理番茄叶片后接种灰葡萄孢,统计病情指数,测定荧光参数。采用qRT-PCR技术明确亚油酸乙酰胺处理后番茄叶片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进一步测定番茄叶片中主要抗病基因PI I、PR-1、NPR1、Nr、ACO1、PYR1a等的相对表达量及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乙烯(ethylene,ETH)、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长素(indoleacetic acid,IAA)含量。并以乙烯信号转导突变体植株never ripe(nr)及对照植株Pearson(PB)为材料,在外源亚油酸乙酰胺处理后接种灰葡萄孢,测定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体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灰葡萄孢生长并不受外源N-酰基乙醇胺的影响,外源施用N-酰基乙醇胺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缓解由灰葡萄孢侵染导致的番茄叶片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的下降。3种N-酰基乙醇胺中,亚油酸乙醇胺施用后番茄叶片灰霉病病情指数下降最为明显,灰葡萄孢Actin的相对表达量下调60%,其诱导灰霉病抗性效果最佳。番茄植株接种灰葡萄孢后抗性基因PI I、PR-1、NPR1、Nr、ACO1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处理使得番茄响应灰葡萄孢接种后PI I、Nr、ACO1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其中乙烯合成基因ACO1的表达水平最高。番茄植株接种灰葡萄孢后叶片水杨酸、茉莉酸、生长素和乙烯含量增加,但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处理并接种灰葡萄孢后只有乙烯含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番茄乙烯突变体nr植株中,外源亚油酸乙醇胺对灰葡萄孢的抗性诱导作用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外源施用亚油酸乙醇胺能够提高番茄内源光合效率和抗病基因的表达及内源激素乙烯的含量,增强番茄植株对灰霉病的抗性,推测其诱导抗性作用可能与乙烯信号路径相关。
    • 冯宇喆; 代文哲; 刘根炎; 巨修练
    • 摘要: 为开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杀菌剂,基于文献,设计、合成了一类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以2-氨基苯并咪唑为起始原料与不同取代的芳醛反应生成N-(^(1)H-苯并[d]咪唑-2-基)-1-取代苯基甲亚胺,然后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12个目标产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经1H NMR及MS表征确证。采用菌落直径法初步测定了12个目标化合物对灰霉病病原菌的抑菌率,发现所有目标化合物在50μg/mL剂量下具有30%~60%的抑菌活性,其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杀菌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苟一丹; 陈泰祥; 齐杨菊; 王莉花; 李春杰
    • 摘要: 病害严重影响了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荞麦主要病害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甘肃省荞麦的6种靶标病原菌和7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孢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葡萄孢斑点病(Botrytis polygoni)、离蠕孢叶枯病(Bipolaris zeae)、轮斑病菌(Didymella rhei)和匍柄霉褐斑病(Stemphylium vesicarium)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杀菌剂分别为80%代森锰锌(EC_(50):0.030 4 mg·L^(-1))、80%多菌灵(EC_(50):0.049 0 mg·L^(-1))、80%代森锰锌(EC_(50):0.052 5 mg·L^(-1))、20%苯甲·咪鲜胺(EC_(50):0.041 8 mg·L^(-1))、 40%嘧霉胺(EC_(50):0.068 4 mg·L^(-1))和80%代森锰锌(EC_(50):0.010 5 mg·L^(-1))。80%代森锰锌对其中5种病原菌(链格孢叶斑病菌、灰霉病菌、葡萄孢斑点病菌、轮斑病菌和匍柄霉褐斑病菌)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筛选了甘肃荞麦病害的防治药剂,为荞麦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 韭菜虫害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韭蛆)、蓟马、蚜虫、葱须鳞蛾、潜叶蝇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菌核病等。针对不同栽培模式的保护地或露地韭菜,防治过程中应明确主要防控对象,采取相应的防控技术。一、农业措施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抗性品种;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均衡施肥;韭菜收割后可采取撒施草木灰、地面覆网或覆沙等阻隔措施减少韭蛆成虫产卵。
    • 王倩
    • 摘要: 春季随着气温回暖,棚室栽培蔬菜的多种病害也趋重发生。尤以灰霉病为甚,导致棚室茄瓜(果)类蔬菜烂果、死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种植效益。一、发生和危害特点(一)发生早入春后如果阴天较多,气温较低,灰霉病发生较重。1月是灰霉病发生的第一个高峰期,2月中下旬至4月为第二个发病高峰时段。主要为害茄瓜类蔬菜的幼嫩果实,可使其快速变软、萎缩和腐烂,果实表面则密布灰色霉层。如幼果染病后未脱落,则会蔓延至植株茎部,使其发生腐烂。
    • 高鹏华; 王其刚; 晏慧君; 蹇洪英; 周宁宁; 鄢波; 唐开学; 邱显钦
    • 摘要: 【目的】由灰霉菌引起的月季灰霉病是月季采后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据统计由灰霉病造成的月季采后损害在30%~70%,严重制约了月季产业的发展。因此,探索月季花器官对灰霉病的抗性机制,了解月季切花对灰霉菌胁迫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感染灰霉菌的月季花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T),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其PPO、POD和GLU合成关键酶RcPPO,RcPOD和RcBGLU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最后利用茉莉酸(JA),脱落酸(ABA),水杨酸(SA),2,4表油菜素内酯(BR)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5种外源激素作为诱导剂,测定月季花器官5种酶活性在不同激素处理后灰霉菌胁迫下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灰霉菌胁迫下,月季花器官PPO、GLU和POD活性呈持续显著上升趋势,CHT活性在60 h后显著升高,SOD活性呈持续显著下降的趋势;RcPPO,RcPOD和RcBGLU基因表达量持续显著升高;月季花器官经JA和BR处理灰霉菌胁迫后PPO和GLU活性持续显著升高(P<0.05),ACC处理能持续显著增高其CHT活性,ABA和SA处理能在灰霉菌侵染前期显著增强其POD活性,并显著降低其SOD活性。对5种酶活性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D和其他4种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外源BR、JA和ACC通过直接诱导PPO,CHT和GLU活性的变化增强月季花器官抗灰霉病的能力,外源ABA和SA则能够降低SOD活性,提高POD活性。本研究为今后研究月季花器官对灰霉菌的抗性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周洲(摘译)
    • 摘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2.111075),来自意大利乌迪内大学农业、食品、环境和动物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有机精油作为解决苹果采后病害的替代方案。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Neofabraea vagabunda是导致苹果采后灰霉病、青霉病及苹果牛眼果腐病等病害的病原体。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有机精油(百里香、薰衣草、迷迭香)在离体及生物体内对苹果采后病原菌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