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雌配子体

雌配子体

雌配子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4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2862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第十八次银杏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等;雌配子体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申家恒、周志刚、方宗熙等。

雌配子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626 占比:99.96%

总计:528857篇

雌配子体—发文趋势图

雌配子体

-研究学者

  • 申家恒
  • 周志刚
  • 方宗熙
  • 李伟
  • 毕燕会
  • 丁雨龙
  • 刘保东
  • 谷俊刚
  • 于芬
  • 唐源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雨晴; 高润梅; 李聪; 李进; 党裳霓; 李红月
    • 摘要: 【目的】为探讨薯蓣属植物亲缘关系及薯蓣科植物系统地位,丰富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生殖特征研究,并为后续栽培育种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快速石蜡制片技术分别对穿龙薯蓣雌雄花进行制片,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系统地显微观察。【结果】穿龙薯蓣为单性花、雌雄异株。雄蕊6,花药4室;小孢子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兼有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十字)形;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花粉。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细胞自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逐渐分解扁平,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花粉囊开裂时中层、绒毡层消失,药室内壁纤维状增厚,表皮仅有干枯的残迹;花药壁发育类型为单子叶型,绒毡层发育类型为腺质型。雌花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生2枚倒生胚珠;胚珠具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大孢子四分体线性排列,珠孔端3个退化,仅合点端一个发育;成熟胚囊为7胞8核,中央细胞的形成早于卵器和反足细胞的细胞化;胚囊发育类型为单孢子蓼型,成熟雌配子体中助细胞体积小于卵细胞;反足细胞形成后不再进行分裂,在胚囊成熟时期逐渐退化。【结论】穿龙薯蓣部分生殖生物学特征较为原始,倾向于双子叶植物;穿龙薯蓣助细胞体积较小可能与胚珠发育异常有关。
    • 赛珊; 赵楠; 王伟伟; 罗世菊; 李晓捷
    • 摘要: 为探明铁盐对不同品种(系)以及相同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海带雌配子体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3+),对培养在低温弱光[(10.0±1.0)°C、2μmol/(m^(2)·s),L]和高温强光[(15.0±1.0)°C、80μmol/(m^(2)·s),H]条件下的“901”、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3个品种(系)海带雌配子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试验设置0、0.5、1.0、1.5 mg/L 4个Fe^(3+)质量浓度,光照周期为10 L∶14 D,试验持续1个月。结果表明,铁盐能够促使“901”雌配子体生长与成熟、排卵进行孤雌生殖,Fe^(3+)质量浓度越高,配子体排卵的比率越高,“901”(L)配子体排卵的比率低于“901”(H)。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很少有雌配子体细胞排卵,Fe^(3+)质量浓度越高,其营养生长越旺盛。韩国海带(L)的相对生长率低于韩国海带(H),“连杂1号”(L)的相对生长率略低于“连杂1号”(H)。试验中所生成的孢子体均为畸形,且最后均死亡。
    • 孙春青; 陶美奇; 姚悦梅; 戴忠良
    • 摘要: 为了解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睡莲的小孢子和雄配子体横切面以及大孢子、雌配子体和子房纵切面的解剖结构变化进行观察,并采用离体培养和人工授粉等技术研究花粉特征、花粉萌发率以及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睡莲的雄配子体总体上经历了花粉母细胞期、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小孢子游离期、单核靠边期、单核花粉期、双核花粉期一系列过程,最终发育成成熟花药;其花药包含4个花粉囊,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由1层表皮细胞、1层药室内壁细胞、2层中层细胞和1层分泌型绒毡层细胞组成;成熟花粉粒呈球状至椭球状,花粉沟为环型萌发沟;离体花粉萌发率为45.2%。睡莲的雌配子体总体上经历了大孢子母细胞期、二分体期、四分体期、单核胚囊期、双核胚囊期、四核胚囊期一系列过程,最终发育成完整的胚囊;大孢子四分体中靠近合点区的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成熟胚囊为4细胞4核型胚囊,由1个单核中央细胞、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其胚珠为双珠被、厚珠心和边缘胎座。睡莲的胚胎发育经历了球形胚、椭球形胚和菱形胚3个阶段,其胚乳为细胞型胚乳。此外,睡莲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发育异常的现象,其中,雄配子体的发育可出现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和四分体形状不规则等现象,导致花粉发育异常;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中可出现大孢子发育停滞和胚囊内细胞核异常解体等现象;人工授粉后子房内可出现胚胎停止发育且结构混乱和细胞核解体等异常现象,导致胚胎败育。研究结果表明:睡莲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区和4细胞4核成熟胚囊是区别于大多数被子植物的重要生殖特征;大、小孢子,雌、雄配子体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败育可能会降低睡莲的异花自交结实率。
    • 赵婉琪; 国春策; 王燕; 肖姣; 吴正春; 刘海文; 杨光耀; 于芬
    • 摘要: 为探讨笔竹(Pseudosasa viridula)结实率低的原因,该文通过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结合显微技术对笔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笔竹的雄蕊多为3枚,极少有6枚,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2)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由4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4)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和3-细胞型,出现畸形或空腔花粉粒,败育多发生在花粉单核期。(5)笔竹的子房1室,胚珠倒生,珠被2层,厚珠心。(6)胚囊为蓼型,成熟胚囊由卵器、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构成。从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看,雌蕊结构完整,胚囊发育正常,而花粉败育可能是导致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研究阐明了笔竹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初步揭示了该物种低结实率的原因,为笔竹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 冉钰岑; 何芳; 刘菊莲; 郑子洪; 郑伟成; 胡江琴; 金孝锋
    • 摘要: 【目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为浙江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数量极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为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系统观测九龙山榧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助于发现其配子是否发育异常及导致结籽率低下的原因。【方法】以九龙山榧模式产地的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和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结果】(1)小孢子叶球于8月中旬开始分化,8月下旬分化形成次生造孢细胞,11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翌年2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期,3月中旬形成游离小孢子细胞,于3月末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双核,无气囊。小孢子囊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孢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2)雄配子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到7月底形成精子,整个过程历时约4个月。(3)翌年3月下旬,大孢子叶球每个苞叶的叶腋基部直立着生2枚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于4月下旬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形成4个直列大孢子,5月中旬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最终发育成为雌配子体。(4)九龙山榧有2个单生型椭圆形的颈卵器,从传粉到受精历时约7个月。【结论】九龙山榧雌雄生殖系统发育的周期均较红豆杉科Taxaceae其他种更长,其冗长的生殖周期、复杂的生殖过程和雌性生殖系统发育明显滞后于雄性生殖系统,加之种群个体数量极度稀少(1雌株、2雄株)是造成结籽率低下、自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
    • 刘诗赟; 曾敏钿; 王厚麟; 缪绅裕; 陈健辉
    • 摘要: 以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进行胚胎学研究,研究其雌配子体发育规律,了解该物种生殖与环境的关系,从胚胎发育角度对该植物的濒危进行探讨。观察结果显示:报春苣苔胚珠为倒生型,侧膜胎座,两心皮一心室;薄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胚囊。在大孢子发育、雌配子体形成的不同发育阶段,均出现有各种的败育现象。其自身繁衍能力不强,在生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发育,是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鹏飞; 谷俊刚; 毕燕会; 周志刚
    • 摘要: UV性别决定系统在一些低等生物生活史的单倍体阶段展现出特定的进化和遗传特性.实验构建了一个海带雌配子体基因组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结果显示,该文库包含31872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长为115 kb,覆盖6.57倍的海带基因组.利用海带雌配子体特异性的标记FRML-1488的序列为探针筛选BAC文库,获得4个阳性BAC克隆.随机挑选一个克隆(638-C12),通过Roche454第二代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并经过间隔序列的扩增、克隆和测序,了解到该BAC克隆的插入片段长为86996 bp.该序列位于海带基因组的Scaffold285上,占后者序列总长的22.4%.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雌配子体特异性标记FRML-1488的上游存在大量的微卫星以及Copia逆转录转座子等重复序列.推测BAC克隆638-C12的插入片段可能与海带U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相关.本研究是BAC文库在海带性别相关序列图位克隆的首次应用报道,将有助于海带性别染色体结构的揭示及性别决定机制的解析.
    • 张艳慧; 郑宝强; 缪崑; 侯芳梅; 王雁
    • 摘要: [目的]为石斛属的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半薄切片显微观察石斛属模式植物金钗石斛雌配子体和胚发育过程.[结果]在授粉前,胎座未发育;授粉后30 d,位于胚珠原基末端的细胞体积增大变为孢原细胞;授粉后40 d,孢原细胞变为细胞核明显的大孢子母细胞;授粉后60 d左右,大孢子母细胞体积不再继续扩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从授粉到雌配子体成熟大约需要70 d的时间;授粉后80 d合子进行第一次分裂,分裂为两个细胞,包括一个基细胞和一个顶细胞;授粉后110 d,多次分裂后顶细胞形成早期球形胚;授粉后120 d,胚细胞已填满囊腔,胚柄开始液泡化;授粉后150 d,球形胚结构稳定,胚柄已消失;授粉后180 d,胚成熟.[结论]金钗石斛为侧膜三胎座,倒生型胚珠,薄珠心,单孢子蓼型胚囊.授粉前,胚珠原基未发育,授粉后180 d,胚才能完全成熟,即形成成熟的种子.
    • 施慧嫒; 陈发菊; 梁宏伟; 王玉兵
    • 摘要: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珠被绒毡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呈直线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大孢子退化,胚囊为单孢子发生的蓼型胚囊发育方式。花药为四囊形,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2核细胞。胚乳发育为细胞型,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吸收耗尽。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但瑶山苣苔果实成熟时,胚仅发育至球形胚时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休眠才能完成形态后熟,表明胚未发育完全可能是该物种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之一。
    • 王姗; 沈永宝; 鲍华鹏; 何洪宇
    • 摘要: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宝华玉兰[Yulania zenii(W.C.Cheng)D.L.Fu]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宝华玉兰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从8月上旬开始,至翌年3月上旬结束;其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从12月中下旬开始,至翌年4月上旬结束,雌配子体成熟时间比雄配子体晚约30 d.宝华玉兰有雄蕊64~72个,离生,由下至上螺旋状排列,每个成熟花药具4个花粉囊;从孢原细胞开始,在经历了"孢原细胞分化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单核绒毡层形成期、双核绒毡层形成期、小孢子发育期、二分体期、四分体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单核花粉期、双核花粉期"等过程后形成成熟花药.其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同一个花药中花粉囊发育不同步且小孢子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不同;其雄配子体发育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分体小孢子释放后,即在单核居中期前出现发育停滞现象,最终成熟花粉的败育率达61.3%.宝华玉兰的雌蕊由146~150个浅紫色离生心皮组成,由下至上螺旋状排列;每个心皮含2个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边缘胎座;从胚珠原基开始,在经历了"胚珠发育初期、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单核胚囊期、二核胚囊期、四核胚囊期、八核胚囊期"等过程后形成成熟胚囊.其大孢子为单孢子发生型,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成熟胚囊为7胞8核蓼型胚囊;其雌配子体发育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二核胚囊期至八核胚囊期,最终成熟胚囊的卵细胞败育率达79.5%.研究结果表明:在宝华玉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均出现发育异常现象,导致大部分的花药和卵细胞败育,这是宝华玉兰结实率低的重要致因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