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DC
HVDC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89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619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电测与仪表、电力系统自动化、南方电网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学术年会等;HVDC的相关文献由209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成勇、郭春义、刘天琪等。
HVDC
-研究学者
- 赵成勇
- 郭春义
- 刘天琪
- 卫志农
- 孙国强
- 徐政
- 李兴源
- 罗安
- 邰能灵
- 郑晓冬
- 周小平
- 韦延方
- 刘一锋
- 刘崇茹
- 夏海涛
- 李国庆
- 洪乐荣
- 郝长城
- 刘玉娟
- 季聪
- 崔用吉
- 张伟
- 李探
- 杨雄
- 潘春兰
- 王栋
- 王轩
- 胡家兵
- 袁阳
- 陆子刚
- 陈凡
- 黄莹
- 余墨多
- 孙永辉
- 宁连营
- 宋国兵
- 徐克成
- 李欢
- 束洪春
- 王振浩
- 王顺亮
- 许韦华
- 辛业春
- 阳岳希
- 黄文焘
- B·伯格伦
- 井雨刚
- 刘涛
- 李扬
- 李明
-
-
孟维东;
汤伟;
魏俊梅
-
-
摘要:
HVDC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对HVDC GIS研发提出了迫切需求。HVDC GIS母线的绝缘性能是其重要性能。文中对HVDC GIS母线结构及耐受的电压种类进行了介绍。对静电场仿真和恒定电场仿真数学模型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影响HVDC GIS母线绝缘性能的因素。对320 kV HVDC母线工况1、工况2、工况3三种工况及盆式绝缘子带和不带地电位屏蔽环两种结构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320 kV电压作用下,当盆式绝缘子不带地电位屏蔽环时,工况2盆式绝缘子沿面电场强度Eabs较工况1大142.7%;工况3较工况2大3.92%。原因在于环氧树脂电导率是SF6的106倍,而环氧树脂相对介电常数仅是SF6的6倍;且环氧树脂的电导率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当盆式绝缘子带地电位屏蔽环时,3种工况下盆式绝缘子沿面电场分布接近,体现了地电位屏蔽环可以有效改善HVDC母线盆式绝缘子尾部电场,克服母线温度分布不均带来的不良影响。
-
-
王英;
王亚兰;
陈小强;
陈涛;
刘笑含
-
-
摘要:
为了提升海上风电并网HVDC系统中的串联型二极管多脉波整流器的谐波抑制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直流回路双无源注入电路的串联型36脉波整流器。该整流器采用两个辅助无源注入电路,通过电流调制后产生电压注入谐波,最终可将交流侧输入相电压由12阶梯波倍增至36阶梯波。分析了双无源注入电路工作原理及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整流器交流侧输入电压表达式。并以电压谐波畸变率最小为目标,设计了注入变压器的匝比参数。最后结合工程应用,讨论了辅助无源电路中二极管开路故障时系统的容错能力。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流器具有谐波抑制能力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和鲁棒性强等优点,更适用于高电压大功率场合。
-
-
郑力;
张翔;
孟佳;
宋戈;
和帅;
张广泰
-
-
摘要: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换流阀可靠性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安装在换流阀阀塔底部的漏水检测装置。装置利用漏水产生的浮力,使浮子上浮,带动检测装置的光模块内的轴发生转动,从而使轴内的光信号通道发生错位并阻断,产生相应的阀塔漏水报警信号。针对该原理分析了浮子的运动过程;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浮子和集水容器,研究了容器中出水孔半径、高度对漏水流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影响;针对漏水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免维护性要求,设计研制了漏水检测装置样机,并通过试验验证,在国内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工程上得到了应用。
-
-
王桥梅;
吴浩;
杨杰;
李栋;
刘益岑
-
-
摘要:
针对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率低,远端高阻故障识别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Teager能量算子和1D-CNN的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线模分量Teager能量算子和输电线路两侧正负极电流突变量能量比值组成特征向量,利用1D-CNN对特征向量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同时实现区内外故障判和故障极选择.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不同故障距离和不同过渡电阻情况下有效实现区内外故障识别和故障极选择,采样率能满足现有实际工程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
-
-
王桥梅;
吴浩;
杨杰;
李栋;
刘益岑
-
-
摘要:
针对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率低,远端高阻故障识别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Teager能量算子和1DCNN的HVDC输电线路故障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线模分量Teager能量算子和输电线路两侧正负极电流突变量能量比值组成特征向量,利用1D-CNN对特征向量集进行训练和测试,同时实现区内外故障判和故障极选择。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不同故障距离和不同过渡电阻情况下有效实现区内外故障识别和故障极选择,采样率能满足现有实际工程需要,具有较强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
-
-
-
高浩荣;
陈羽;
顾泽林
-
-
摘要:
通过对黑启动电源、恢复路径优化的电网黑启动方法能加快发生大停电电网的系统恢复.随着电力系统中微网和HVDC越来越多,交直流混联电网在电网黑启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微网和HVDC的影响.分析了微网和HVDC的特性及其参与黑启动时的控制方法和可行性,以最大化恢复系统的恢复效率为目标构建了考虑微网和HVDC特性的电网网架重构优化模型,使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SAGA)和Dijkstra算法对电网进行分区优化和恢复路径选优.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
邹军;
程启问;
乔骥;
张友富;
蒋乐
-
-
摘要: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求解是其电磁环境分析和评估的基础.本文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计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进展.对目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研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
-
-
邓春兰
-
-
摘要:
研究了考虑高压直流输电(HVDC)和含典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设备——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TCSC)的复杂电网结构异质性评估模型和算法实现问题.首先,基于电网负荷水平变化和电网结构重要度推导出电气介数指标,并在指标中综合考虑了电网运行状态对电网结构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其次,克服传统熵指标的不足,建立考虑HVDC和典型FACTS设备的电气介数扩展模型,并建立复杂电网异质性评估指标;最后,以IEEE30、IEEE39、IEEE118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时电晕产生的离子流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线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地面离子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是表征离子流场的重要特征参数.高压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裂导线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这使离子流场的分析更加复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双极分裂导线周围空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首先与±500kV线路上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800kV HVDC线路.计算了特高压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和地面场强,结果表明±8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能够满足100nA/m2和30kV/m电磁环境限值要求.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时电晕产生的离子流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线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地面离子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是表征离子流场的重要特征参数.高压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裂导线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这使离子流场的分析更加复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双极分裂导线周围空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首先与±500kV线路上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800kV HVDC线路.计算了特高压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和地面场强,结果表明±8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能够满足100nA/m2和30kV/m电磁环境限值要求.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时电晕产生的离子流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线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地面离子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是表征离子流场的重要特征参数.高压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裂导线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这使离子流场的分析更加复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双极分裂导线周围空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首先与±500kV线路上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800kV HVDC线路.计算了特高压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和地面场强,结果表明±8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能够满足100nA/m2和30kV/m电磁环境限值要求.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时电晕产生的离子流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线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地面离子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是表征离子流场的重要特征参数.高压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裂导线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这使离子流场的分析更加复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双极分裂导线周围空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首先与±500kV线路上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800kV HVDC线路.计算了特高压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和地面场强,结果表明±8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能够满足100nA/m2和30kV/m电磁环境限值要求.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时电晕产生的离子流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线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地面离子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是表征离子流场的重要特征参数.高压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裂导线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这使离子流场的分析更加复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双极分裂导线周围空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首先与±500kV线路上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800kV HVDC线路.计算了特高压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和地面场强,结果表明±8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能够满足100nA/m2和30kV/m电磁环境限值要求.
-
-
- 《2008年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正在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运行时电晕产生的离子流场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线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地面离子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是表征离子流场的重要特征参数.高压直流输电通常采用分裂导线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这使离子流场的分析更加复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法的双极分裂导线周围空间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首先与±500kV线路上已有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800kV HVDC线路.计算了特高压直流线路下地面离子流密度和地面场强,结果表明±800kV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能够满足100nA/m2和30kV/m电磁环境限值要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