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组织滴虫病
鸡组织滴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外交、国际关系、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专利文献10885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兽医导刊、福建畜牧兽医、广东畜牧兽医科技等;
鸡组织滴虫病的相关文献由24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鹏、刘红民、孙博等。
鸡组织滴虫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8858篇
占比:99.87%
总计:109000篇
鸡组织滴虫病
-研究学者
- 冯鹏
- 刘红民
- 孙博
- 孟新英
- 庄秋文
- 张玲
- 张长锋
- 李伟东
- 杨玉芝
- 林良省
- 沈维力
- 郑来清
- 闫志勇
- 陈刚
- 霍军峰
- 魏爱枝
- 丁民
- 严宝英
- 乔燕
- 乔飞
- 于博
- 于致茂
- 代英君
- 余波
- 侯旋
- 侯月娥
- 冀晓红
- 农科1
- 冯万宇
- 冯金英
- 冯雪
- 刘丹
- 刘义兵
- 刘凤玲
- 刘凤香
- 刘哲
- 刘国平
- 刘墨秀
- 刘山辉
- 刘庆龙
- 刘振兴
- 刘新平
- 刘明生
- 刘晓东
- 刘正东
- 刘毅
- 刘洁1
- 刘涛
- 刘爱琼
- 单林
-
-
段天恩
-
-
摘要:
鸡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病,该病每年都有发生,流行地区主要处在常年高温高湿的地区,发病鸡群以散养柴鸡以及地养的黄羽肉鸡为主,每年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该病,下面笔者就此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1病原简介该病的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组织滴虫虽为真核生物,但其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不强。
-
-
孔祥来
-
-
摘要:
组织滴虫病是家禽养殖领域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致病原为组织滴虫,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品种的鸡,其中对15~60日龄雏鸡造成的影响最大。成年阶段鸡受到病原侵染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但是对生产能力会产生严重影响,也会向外不断排出病原,造成鸡周期性侵染。该文主要探讨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过程。
-
-
寇兵涛
-
-
摘要:
鸡组织滴虫病是林下散养鸡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是因为鸡误食了还有一些线虫虫卵的蚯蚓导致,患病之后症状比较明显,会导致肝脏出血,或者坏死,影响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为此,应该重视对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工作,减少该疾病所造成的影响.
-
-
唐利军
-
-
摘要:
近年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大力开展养殖业规模化管理工作,全县范围内禽畜养殖业逐渐朝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然而在禽畜养殖中基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养殖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防治工作不落实等问题,对大英县禽畜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禽畜养殖中各项疾病的发生屡见不鲜。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常见于鸡群养殖中的原虫疾病类型,诊治不及时的情况下鸡病死率将明显提升,对鸡群养殖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耗。该文将结合大英县某养鸡场在三黄鸡养殖中发生的一起鸡组织滴虫病的治疗工作为例,针对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总结,同时整理鸡组织滴虫病防治过程。
-
-
-
-
郑来清
-
-
摘要:
鸡组织滴虫病又被称为黑头病或者传染性盲肠肝炎,是一种急性原虫病,常发生于家禽养殖领域,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其中对15~60日龄的雏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会严重影响鸡生长发育,使养殖场淘汰率显著升高。成年鸡受到病原侵染后,会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产蛋率下降,畸形蛋率显著升高,但大多数成年鸡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升,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威胁家禽养殖产业的安全。
-
-
郑来清
-
-
摘要:
鸡组织滴虫病又被称为黑头病或者传染性盲肠肝炎,是一种急性原虫病,常发生于家禽养殖领域,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其中对15~60日龄的雏鸡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会严重影响鸡生长发育,使养殖场淘汰率显著升高。成年鸡受到病原侵染后,会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产蛋率下降,畸形蛋率显著升高,但大多数成年鸡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在夏秋高温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升,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威胁家禽养殖产业的安全。
-
-
杨战江
-
-
摘要:
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接触性原虫病,又被称为黑头病或传染性盲肠炎,家禽感染该种原虫的概率很高.鸡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每年夏秋季节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常由于传播速度快、发病急、防控不及时,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
-
-
-
-
-
-
-
-
-
-
- 郭庆
- 公开公告日期:2015-07-29
-
摘要:
一种防治鸡组织滴虫病中药微生态口服剂的制备方法,其是按以下步骤制备:取三颗针、十大功劳、博落回、苦楝皮、青黛、茵陈、青皮、冬瓜皮、黄芪、党参、甘草;将各中药超微粉碎加乙醇溶液武火煮沸,文火保温,冷却过滤,浓缩滤液,加入白糖煮沸,冷却降至常温后接种乳酸杆菌、红茶菌及酵母菌,经96~118h发酵至长出白色菌块;三、将白色菌块和菌液,按1:50~80稀释,二次发酵18~24h后,即得微生态口服液。本发明中药微生态口服剂具有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数量,提高免疫功能,增强鸡体抗病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降低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和提高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预防效果好,治愈率达到93%,且制备方法简单,活菌含量高,使用方便,绿色无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