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
长期卧床病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专利文献24351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中国保健营养、中国保健、全科护理等;
长期卧床病人的相关文献由46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秀兰、陈萍、黄溢等。
长期卧床病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351篇
占比:99.08%
总计:24576篇
长期卧床病人
-研究学者
- 张秀兰
- 陈萍
- 黄溢
- 任冬梅
- 任麒陞
- 刘胜荣
- 吕秀平
- 吴旭友
- 吴继霞
- 张丽
- 张晓红
- 张爱民
- 徐劲红
- 徐晓娜
- 曾亮海
- 李梅
- 李海燕
- 李芳花
- 李雅萍
- 梁晗
- 梁永春
- 欧晓宏
- 王丽
- 王珍珠
- 祁小婷
- 苏芹英
- 董娅妮
- 贺婕
- 路美
- 闫萍
- 陈少波
- 陈彦
- 陈日
- 陈滋华
- 陈艳红
- 韩晓莉
- 高少波
- 高正玉
- 高霞
- XV Haiying
- 丁广谦
- 丁春华
- 丁桂芬
- 乐李
- 乔松
- 于亚芝
- 于惠
- 于桂华
- 于海平
- 仇爽
-
-
陆芸
-
-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 C U)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62例ICU长期卧床患者,选取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31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1例实施预见性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3%、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55%,对照组为19.35%、74.1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长期卧床病人中实施预防护理方法,可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家属满意度高.
-
-
潘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长期卧床患者8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循证护理,4周护理后评价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4周护理质量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4周不合理时间发生率为18.18%均低于对照组59.09%(P<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身体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
-
XV Haiying
-
-
摘要: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长期卧床病人应用下肢血栓形成预防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90例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于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长期卧床患者并经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5)和对比组(n=45),所有患者均接受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研究组2例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4.44%,对比组8例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17.78%,研究组患者下肢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低于对比组,2组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内科长期卧床病人应用下肢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可显著降低下肢血栓形成率,有助于降低治疗难度,减轻其心理以及生理不适感.
-
-
-
胡婷
-
-
摘要: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本院收治需要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89例,依照护理干预的差异性,将研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比组,治疗组的患者有46例,对比组的患者有43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变动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对比组为18.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比较明显,能够减少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的次数,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
周芸
-
-
摘要:
压疮学名为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长期卧床的病人一般都是病情比较严重或是因为病情需要采取一定的强迫体位,这类病人常有意识障碍、瘫痪,生活不能够自理,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现如今医学界对此症状已有高度重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增长,从而伴随的老年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多,由于老人的机能和体质原因,大部分老年患者都需要卧床长期休养,另一方面,老年人运动神经活力较低,抵抗能力变差,感官功能开始衰退,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效率变低,这些硬件上的衰退导致在老年群中更容易发生压疮。病人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自身增加病痛,还会增加家人的经济负担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延迟患病的恢复期,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也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
-
-
宁灵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病人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褥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褥疮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41,P<0.05).结论:分析长期卧床病人褥疮发生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及护理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避免褥疮发生,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
-
刘飞
-
-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脑血管病长期卧床病人的CT肺血容坠积效应、坠积性改变及坠积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运用PACS系统进行搜索我院2017年5月份收治住院的原发性颅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中发生坠积性改变的患者.结果:发生坠积性改变的36个患者中,发生坠积改变的30例;发生坠积性肺炎6例.在30例发生坠积改变的患者中,双肺背侧片状或斑片状的共计6例,双肺背侧弧形密度增高影的共计15例,两者并存的共计4例.在6例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中,双肺或单肺背侧模糊片状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结论:无长期卧床经历的患者,排除肺内其它性质病变,两肺背侧出现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可报告为坠积效应或正常;两肺背侧出现弧形密度增高影,或与两肺背侧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共同存在,为坠积性改变;短期复查的患者,双肺突然出现大片状密度增高影,伴肺实变,超出了坠积性改变的范围且重力依赖性减低,加上临床上有发热、实验室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应诊断为坠积性肺炎.
-
-
张晓迦;
时娜娜;
晋姝琼;
段梦瑶
-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全责康复护理管理对长期卧床病人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长期卧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的7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长期卧床患者采取全责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都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长期需要卧床的病人护理中,康复全责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很好的帮助长期卧床病人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