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51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575篇;相关期刊366种,包括经济论坛、经济师、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决策论坛——企业行政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2017中国工程管理论坛、第四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ISEFB'08)等;进入壁垒的相关文献由646位作者贡献,包括昌忠泽、李世英、A.Crane等。

进入壁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1 占比:8.3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5575 占比:91.54%

总计:6090篇

进入壁垒—发文趋势图

进入壁垒

-研究学者

  • 昌忠泽
  • 李世英
  • A.Crane
  • Daniel
  • 丁永健
  • 于良春
  • 任旭
  • 何明燕
  • 余海燕
  • 刘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淼; 李燕玉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彩妆市场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产业。而关于彩妆行业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彩妆营销和彩妆原材料研究,很少有从市场结构方向出发去具体分析彩妆行业的困境。本文将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三个方面去分析国产彩妆行业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并根据市场结构分析了彩妆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 鲁千里; 李沛沛
    • 摘要: 全过程工程咨询分为前期决策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实施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招标代理业务作为实施阶段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重要模块,在招标代理业务进入壁垒日益缩减、电子化招标普及、传统招标模式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如何顺应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趋势,提升自身价值,已成为招标代理业务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 高长春; 高叶凡
    • 摘要: 论文选取2009~2020年275家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组织冗余分为已吸收冗余和未吸收冗余,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已吸收冗余、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战略柔性视角提出了未吸收冗余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并且通过加入市场势力这一中介变量,实证分析了文化创意企业市场势力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验证了市场势力对未吸收冗余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
    • 张凌飞
    •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尤其是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倒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是,相对于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由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比大型企业更多的进入壁垒:资本障碍、技术障碍和政策阻碍等方面,使得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为困难.
    • 刘小玄
    • 摘要: 作为反垄断政策的基本依据,文章从理论上区分了不同性质的垄断.突破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的传统理论框架,从企业的内生性进行考察.一个市场或行业中,当在位企业和新进入(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的成本竞争是对称的,则不存在垄断.如果在位企业的成本低于新企业,而使后者无法进入,这时的垄断是有效率的,通常为自然垄断或规模经济垄断.如果在位企业的成本高于后者,但后者依旧无法进入,这时的垄断会损害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这个简单明晰的理论标准,可以成为判定现实复杂垄断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为此,需要考察某个特定垄断的市场边界,研究企业的成本函数中包括哪些内在元素,发现市场上存在哪些潜在隐性壁垒,界定哪些企业的竞争力是创新投入的结果,等等.只有对于这些问题都有深刻的分析,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反垄断政策.
    • 常耀中
    • 摘要: 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探讨全产业链建设以解决制造业自主可控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全产业链建设的路径.结论 认为,随着上游分工环节市场垄断程度下降、技术及规模壁垒下降,相应限断供等违约风险和损失下降,国内全产业链建设以解决制造业自主可控问题的必要性降低,企业建设全产业链相比产业建设全产业链的可行性增强.下游生产企业应理性评判限断供风险及损失大小、上游进入壁垒高低、自身技术及资金积累多少,合理选择是否以及何种全产业链建设策略.
    • 方燕
    • 摘要: 本文从数据价值链及其数据多用途性两个角度来探讨数据集中问题,揭示数据反垄断寓意。数据价值链每个环节都面临各种进入壁垒且相互关联,需要从数据价值链视角审视进入壁垒及其影响。无论是从数据多用途特性角度还是从宏观笼统粗放的角度,都不能推断出数据集中的反竞争性论断。大数据(和算法)的竞争定性需要看数据的具体用途和特定的行业特性。在充分审视数据价值链、明确数据用途及其相关技术细节之前,切记武断地认定数据垄断,仍需秉持包容审慎原则。
    • 摘要: 专栏联席客座编辑陈衍泰,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程聪,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征稿启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应用端(App)、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卫星导航系统等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诸多领域的数据量都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大数据不仅数据形态日益复杂,而且具备大容量、高速度、多样性、价值性等特征。大数据技术被描述为对产业和企业具有破坏性的本质:对企业所处的竞争格局和经营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可能降低行业的进入壁垒;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和期望,甚至改变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大数据还可能推动企业向精准、敏捷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通过数据驱动企业内部效率的提升等。大数据技术的“破坏性的本质”,与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典著作相呼应。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可能带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机遇(例如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中有一批中国企业转危为机、逆势飞扬);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企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发展战略和创新模式,探索理论本质和提炼实践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罗连发
    • 摘要: 如何让强制认证在保障质量安全与提升企业生产率之间得以有效平衡,是我国强制认证制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一手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强制认证对企业生产率的效应.实证研究发现,强制认证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主要机制是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和增加自愿性认证三个方面.强制认证对企业生产率存在多重异质性:对市场范围更大的产品效应更大,而在国有企业中效应显著更低.在认证强度更高的行业中,这一效应要显著弱于认证强度更低的行业.基于此,相关政策建议是:放宽强制认证机构的准入,促进认证业务的市场竞争,以改善强制认证的公平性;进一步缩减强制认证的范围,降低其约束竞争的效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