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花岗岩型铀矿

花岗岩型铀矿

花岗岩型铀矿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工业经济、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947945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地质论评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花岗岩型铀矿的相关文献由413位作者贡献,包括庞雅庆、柯丹、夏宗强等。

花岗岩型铀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47945 占比:99.99%

总计:948068篇

花岗岩型铀矿—发文趋势图

花岗岩型铀矿

-研究学者

  • 庞雅庆
  • 柯丹
  • 夏宗强
  • 韩绍阳
  • 黄国龙
  • 侯惠群
  • 刘祜
  • 郭春影
  • 高飞
  • 叶永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01粤北长江铀矿田花岗岩独居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陈妍1,潘家永1,钟福军1,万建军1,严杰1,刘文泉1,2,李海东1,2(1.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2.核工业二九研究所,广东韶关512026)铀矿作为一种全球战略性资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粤北长江铀矿田作为中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对其赋矿主岩花岗岩开展成岩年代学研究,不仅可以探讨中国东部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导找矿勘查,还有助于推进该地区铀矿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的发展。
    • 陈旭; 刘晓东; 覃金宁; 姜必广; 南小龙
    • 摘要: 诸广中段三九矿田是新近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田,然而该区缺少铀矿物原位定年研究。本次研究以矿田南部石壁窝矿区铀矿石中铀矿物为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和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开展了铀矿物的矿物学研究。研究显示,晶质铀矿主要赋存于黑云母中,常呈不同程度溶蚀或交代状与石英、蚀变绿泥石、蚀变长石等矿物共伴生;沥青铀矿分布较广,常与黄铁矿、赤铁矿、硅质细脉等伴生。电子探针U-Th-Pb化学定年法测得铀矿石中晶质铀矿年龄为161.7~128.7 Ma,计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49.0±6.2)Ma(MSWD=3.9,n=6);测得沥青铀矿年龄为108.8~90.5 Ma,计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97.7±1.7)Ma(MSWD=0.99,n=5)。测得的晶质铀矿U-Pb年龄与前人的花岗岩锆石年龄相近,沥青铀矿形成年龄明显小于花岗岩结晶年龄,显示区内铀成矿存在较大岩矿时差。
    • 祁家明; 刘斌; 刘文泉; 叶永钦; 徐争启
    • 摘要: 粤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集区,但长久以来,巨大的岩矿时差导致对铀成矿动力的厘定模糊不清,铀矿成因也就具有了多解性。笔者等在充分总结粤北铀矿已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区内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特有盆山体系与铀矿的内在成因,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岩体—断陷盆地的多次挤压—拉张耦合演化过程与铀成矿动力,认为区内热液型铀矿具有“非造山”成矿特征,其成矿过程受重熔型富铀花岗岩与NE向断陷带深源断裂活动的双要素联合制约,单独的花岗岩浆活动或区域断陷活动都无法独立成矿;同时认为95 Ma时期以NE向南雄断陷盆地为标志的深源断陷活动是铀成矿的主要驱动力,晚期脉岩岩浆并不直接参与成矿,但对铀的活化和沉淀具有较重要的作用;铀成矿流体来自岩体深部早期压扭性断裂韧性变质热流体与后期张扭性断裂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流体受NW—SE向挤压—伸展构造应力转换易在NE向断陷带夹持的NW、NNW向断裂及断陷红盆基底不整合界面成矿,因而是需重点关注的找矿方向。
    • 叶永钦; 刘文泉; 吴建勇; 江卫兵; 李俊
    • 摘要: 粤北地区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重要产区,在系统分析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铀矿勘查成果及理论创新,总结了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关键控制要素。区域铀矿化明显受岩浆活动中心、断陷带及多期次蚀变叠加区联合控制;铀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热液蚀变、不同类型界面“三位一体”中。以“立足诸广、巩固下庄、开发新区”为总体战略布局,重点揭露诸广、扩大探索下庄、兼顾探索青嶂山,分层次开展铀矿找矿工作为总体思路,提出下一步找矿勘查部署建议。
    • 杨代武
    • 摘要: 大东山东部产铀岩体处在东西向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东段,区内铀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前人在大东山地区总结了花岗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并在实际找矿勘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次研究在叶天竺先生提出“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东山东部岩体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特征,初步建立了研究区铀成矿预测模型。
    • 董根旺; 王琴; 黄金辉; 林曼曼; 王猛; 田亮
    • 摘要: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区内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征.笔者利用皖南宣城地区的1:5万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分析了夏林一带的放射性元素分布特征、铀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等,结合地质条件,推断研究区内震旦系-寒武系碳质地层是铀源层和含矿层,有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潜力.结合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认为铀高和铀高钍低是最直接的铀矿找矿线索.另外,推断区内3处侵入岩尤其是北部刘村岩体内有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
    • 姜涛; 李伟林
    • 摘要: 为扩大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成果,以青嶂山矿集区1∶5万210Po测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异常特征及应用效果.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应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趋势面分析消除了不同铀含量的地质背景对提取210Po异常的影响;210Po法与地面伽马能谱、氡气测量、AMT组合应用对寻找花岗岩区深部隐伏矿体具有良好的效果,多种测量方法均出现峰值的部位,为含矿构造带或铀矿体产出部位;经钻探工程验证,在210Po法及相关方法异常区揭露到铀矿工业矿段,210Po法在粤北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祖媛媛; 李广悦; 孙静; 李芳艳; 王永东
    • 摘要: 为了高效浸出花岗岩型铀矿石中的铀,采用黑曲霉两步法和化学氧化联合浸出,研究预培养时间、浸出时间和不同氧化剂及其用量对浸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两步法浸出时,采用预培养36 h的黑曲霉浸铀,浸出时间为72 h时,铀浸出率最高,为59.34%,随着预培养时间和浸出时间的延长,铀浸出率显著下降.加入M nO2、NaClO3和H2O2三种氧化剂对铀浸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加入2.5%(与矿石质量比)的MnO2时,浸铀效果最佳,铀浸出率最高可达74.09%,与未加氧化剂相比,铀浸出率提高了14.8%.
    • 李丽荣; 王正其; 许德如
    • 摘要: 基于棉花坑矿床不同类型铀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研究,讨论了棉花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铀的沉淀富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棉花坑矿床铀矿体主要呈脉状充填或细脉浸染状产出;铀矿石类型包括萤石型、碳酸盐型、硅质脉型和红化型.虽然不同矿石类型中成矿期形成的脉石矿物种类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以下共性特点:铀矿物赋存于脉状充填矿石的中心部位或两壁,或与成矿期脉石矿物相间排列;或呈细脉状、浸染状赋存于碎裂蚀变花岗岩内;与成矿期脉石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萤石、微晶石英)镶嵌生长;铀矿物与黄铁矿以集合态或相对独立态密切共生,两者之间及其与成矿期脉石矿物晶体之间界线平直,晶形完好,镶嵌生长.认为棉花坑矿床铀矿石中黄铁矿与铀矿物之间不存在先后的成生关系,均为成矿流体共结晶产物;铀沉淀成矿与氧化还原作用无关,减压、温度下降以及成矿流体pH值、溶解度(饱和度)变化,是制约铀矿物以及相关脉石矿物结晶沉淀的主要因素.
    • 颜嘉庆; 庞雅庆; 刘祜; 邓善桥; 董益捷; 郑智阳; 廖磊
    • 摘要: 长江矿区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构造蚀变带为其主要控矿要素,花岗岩体内断裂构造带岩石蚀变后电阻率一般会降低,而且由于热液蚀变等作用,使得断裂两侧岩石的磁化率也发生显著变化.在长江矿区东北部的长排-学堂坳花岗岩地区应用音频大地电磁(AMT)和高精度磁测两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查,推测其构造蚀变带位置及深部延伸特征.大致查明了区内控矿断裂特征和黑云母花岗岩与二云母花岗岩深部接触的变化特征;结合区内铀成矿地质条件,指出综合物探异常复合区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并通过钻探得到了验证.为探索长江矿区外围及深部的成矿情况提供了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