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16643篇;相关期刊21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甘肃畜牧兽医、蜜蜂杂志等;
自然分蜂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克思、张友富、张诚等。
自然分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643篇
占比:99.47%
总计:16731篇
自然分蜂
-研究学者
- 张克思
- 张友富
- 张诚
- 常志光
- 张建国
- 张河勇
- 任勤
- 关振英
- 华启云
- 姬聪慧
- 尹刚
- 张永华
- 张清伦
- 成春到
- 方金宝
- 曹兰
- 曾晓
- 李世杰
- 杨玉凤
- 林晓晨
- 江名甫
- 王瑞生
- 甘筱中
- 罗文华
- 罗维均
- 苏晓玲
- 莫冰
- 贾连吉
- 赵东绪
- 陈志松
- 黄坚
- 丁景萍
- 何旭
- 倪世俊
- 兰帝明
- 关山峰
- 刘佳霖
- 刘喜生
- 刘淑新
- 刘炽松
- 刘风伟
- 吕纪增
- 吴杰
- 周易之
- 姜玉锁
- 孙善成
- 孙立广
- 廖大昆
- 廖子俊
- 廖文新
-
-
张河勇
-
-
摘要:
发生自然分蜂后,新分群结团位置良好,方便摆放收蜂器具,可以从容不迫地收捕。收蜂时间长一点,可将工蜂收得一个不剩,再搬回抖入蜂箱放养。但有以下诸类特殊情况时,就只能采取“应急收捕”措施,切不可按常规的收捕方法,收蜂时间不可拖得很长,否则新分群会很快散团、逃迁。一、烈日照射的分蜂团由于周边缺乏可供蜂群结团的树木或建筑物,分蜂群经过较长时间的纷飞,只能结团于日光直照的岩石或坡面上。
-
-
廖子俊
-
-
摘要:
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
-
张河勇
-
-
摘要:
一、自然分蜂的优缺点自然分蜂就是蜂群达到分蜂条件后,自然扩大种群的行为,比如,采集的贮备蜜粉已充足、培育了大量幼虫和封盖子脾、新蜂不断出房,群势已经壮大,而且大量工蜂没有内、外勤工作可做,造成消极怠工,就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后的原群和新分群,边分出边积极投入到出勤采集和繁忙的内勤工作中。蜂群发展也十分迅速,抗病力更强,不易患病。而且自然新分群收捕后,不存在工蜂飞回原巢的问题。但自然分蜂的弊端也很大,就是新分群很容易飞逃。
-
-
张河勇
-
-
摘要:
通常情况下,由于古法桶养中蜂群巢脾结构的固定性,难以像活框群那样连蜂带脾提出来,进行人工分蜂,而是任其自然。但自然分蜂,在王台封盖后,只要是晴天,养蜂人就必须于8:00~9:00,一直至14:00-15:00,不间断地守候在蜂群旁边,否则新分群就会飞逃。但个别蜂群有例外,如可能因多种原因的诱导,而发生提前分蜂,即王台未封盖时,就紧急分蜂。也有于清晨、黄昏自然分蜂的。
-
-
-
-
-
-
-
-
-
-
-
-
-
-
-
-
-
- 周易之
- 公开公告日期:2016-03-23
-
摘要:
中蜂自然分蜂团巢门收捕器,其特征在于,主体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上下盖面为钻有多个小孔(1)孔的板块,长方体的其余四个侧面为穿有多个杆子(2)的空心块,杆子(2)被上下盖面的边上小孔(1)固定,但长方体的其中一个侧面或二个侧面中的其中一个杆子(2)的上端穿出长方体的上盖面并可以在上盖面小孔(1)中上下滑动,这个杆子(2)的下端穿装有与杆子(2)垂直的横块(3);横块(3)为涂有颜色的横块,方便辩认和吸引工蜂。本实用新型专利,能收捕野生工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