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壁横切口

腹壁横切口

腹壁横切口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54575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华夏医学、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铁道学会全国铁路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等;腹壁横切口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严瑾、俎德学、刘淑平等。

腹壁横切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4575 占比:99.96%

总计:654818篇

腹壁横切口—发文趋势图

腹壁横切口

-研究学者

  • 严瑾
  • 俎德学
  • 刘淑平
  • 周惠娟
  • 周翠芬
  • 唐莉菲
  • 张建敏
  • 徐迎春
  • 敬清秀
  • 智慧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陈艳
    • 摘要: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瘢痕情况、腹腔粘连情况、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瘢痕纤细比例高于横切口组,瘢痕中等与瘢痕明显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腹腔无粘连比例高于横切口组,轻度与重度粘连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横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横切口组的82.0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更能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术后瘢痕、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手术情况。
    • 徐金凤
    • 摘要: 目的探究腹壁切口选择对二次分娩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睢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4例二次剖宫产产妇,按照产妇首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不同进行分组,52例腹壁横切口产妇设为横切组,52例经腹纵切口产妇设为纵切组,两组产妇二次剖宫产手术时均在原切口上切开腹壁入腹,对比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腹腔粘连程度,并对比两组产妇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首次肛门排气、泌乳时间、瘢痕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横切组相比,纵切组产妇二次手术的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腹腔粘连程度均显著低于横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组产妇瘢痕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横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腹壁横切口而言,纵切口手术有利于降低腹腔粘连,减少手术时间,更适合于二次分娩剖宫产术,但切口美观度较低。
    • 曾秀花; 胡风星
    • 摘要: 目的:观察首次剖宫产术腹壁切口选择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该院实施二次剖宫产术的7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首次剖宫产术切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腹壁纵切口)40例和对照组(腹壁横切口)38例。两组均再次实施剖宫产术,切口与首次保持一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皮至娩出胎儿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水平、盆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皮至娩出胎儿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5.00%(6/40),低于对照组的36.84%(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切口选择腹壁纵切口可提高二次剖宫产术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盆腔粘连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效果优于首次剖宫产术切口选择腹壁横切口
    • 范平; 蒋晶; 陈媚
    • 摘要: 目的 探究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式皮内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分娩产妇7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内连续缝合,观察组采用新式皮内缝合术.观察两组缝合手术时间、切口愈合不良反应及术后30天切口瘢痕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拆线时切口愈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观察组切口瘢痕增生大于1mm有1例(2.86%),对照组有8例(22.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P=0.012).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后采用新式皮内缝合术缝合腹壁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行皮内连续缝合,操作简便,缝合时间短,有利于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宋盼
    • 摘要: 目的 探究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对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72例.观察组36例选择腹壁中线纵切口,对照组36例选择腹壁横切口.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剖宫产率等情况.结果 再次剖宫产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腹腔粘连产妇低于对照组;分析产妇疤痕情况,观察组疤痕明显2例、中等17例均低于对照组,纤细17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首次剖宫产产妇,采用腹壁中线纵切口方式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盆腹腔粘连和产妇局部瘢痕程度,安全性较高,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王晓丹
    • 摘要: 目的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比照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22例瘢痕子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61例;将腹壁横切口用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运用腹壁纵切口,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愈合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盆腔粘连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瘢痕子宫患者使用腹壁纵切口能够减少手术各项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 付飞菲
    • 摘要: 目的:分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使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效果以及腹腔粘连发生率.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20年4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患者4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实验组21例,用腹壁纵切口,对照组21例用腹壁横切口,对两组的腹腔粘连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 05),手术出血量和腹腔粘连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 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0. 05).结论: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使用腹壁纵切口,有效的降低腹腔粘连发生率,并且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显著.
    • 王雪芬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再次剖宫产产妇中应用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母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我院接收的再次剖宫产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50例产妇分组模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产妇2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硬膜外麻醉处理。其中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观察组采用腹壁纵切口,对照分析两组母婴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从盆腔及腹壁粘连情况来看,观察组粘连率低于对照组,轻中度粘连患者占比多于对照组,重度粘连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从剖宫产手术指标来看,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比对照组早,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进入腹部时间比对照组早,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早,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再次剖宫产产妇中,相比于腹壁横切口,纵切口的应用可避免盆腔及腹壁粘连,并减轻粘连程度,还可以避免母婴不良事件发生,对产妇术后康复有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