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御技术
主动防御技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450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电脑与电信、中国新通信、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第三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等;主动防御技术的相关文献由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光、曾俊义、汪志武等。
主动防御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4503篇
占比:99.96%
总计:194588篇
主动防御技术
-研究学者
- 刘晓光
- 曾俊义
- 汪志武
- 温伟球
- 王政
- 王艳红
- 丁杰
- 付义洲
- 付裕达
- 仝青
- 俞晓雯
- 傅月利
- 冯旭哲
- 刘少博
- 刘彬
- 刘志勇
- 刘霞
- 华山
- 吕中秋
- 吴伟
- 吴双
- 吴天昊
- 吴杉
- 吴石林
- 吴衡
- 周路明
- 唐威
- 唐杰
- 姜为
- 孔同
- 孔德恺
- 孙晓红1
- 孟亚宁
- 孤烟逐云
- 屈蓓蓓
- 岳一红
- 平淡
- 应向荣
- 张兴明
- 张凌龄
- 张帆
- 张应辉
- 张成川
- 张晓河
- 张智1
- 张曦月
- 张树梅
- 张淑媛
- 张玘
- 张铮
-
-
张树梅
-
-
摘要:
为实现对医院信息网络的实时监测,提高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性,提出主动防御技术在医院信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在医院信息网络前端服务器上部署网络流量传感器,将传感器与防火墙服务程序输出接口、TSA与IDS进行衔接,设计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监测技术架构,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监测;引进主动防御技术,设计医院信息网络形象攻击联动防御;采用关联分析的方式,实现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与预警。以某地区试点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实例应用实验的方式,检验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证明,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医院信息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还可以实现将医院信息网络防篡改率控制在97%以上。
-
-
-
孔同;
马多贺;
朱倩倩
-
-
摘要:
网络系统的静态特点可以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但是这也为攻击者对目标系统的探查提供了优势。移动目标防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主要思想是对目标系统的攻击面实施持续性的动态变换,以减少攻击者识别攻击目标的机会,从而为攻击者带来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提高攻击者的攻击复杂度和时间成本,降低其攻击成功的概率,提高系统安全性。因此,深入研究该技术对我国网络空间发展及网络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移动目标防御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此类系统的有效性指标,然后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
张帆
-
-
摘要: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促进了人们生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如数据泄漏、高风险漏洞、网络攻击和相关的智能犯罪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安全问题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互联网防御能力的问题亟待解决.
-
-
李小龙
-
-
摘要:
当前电力行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电力行业发展速度,推进了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进程.但是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网络安全风险因素有所增加,这使得电力行业难以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主动防御技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力信息化行业网络安全风险问题以及主动防御技术,以期可以为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
-
王海军
-
-
摘要: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监狱业务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给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监狱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在借鉴动态安全模型的基础上,剖析入侵防御系统、蜜罐诱骗技术、网络病毒监控系统的应用,探索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策略.
-
-
-
-
-
张曦月
-
-
摘要:
现如今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构建了庞大的通信网络体系,也带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通信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成了最明显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将主动防御技术加入通信网络安全保障工程中,可以有效地加强网络的安全防御系统,保护人们的隐私安全.本文主要进行主动防御技术特点概念和应用现状的概述,分析了通信网络入侵的几大特点和防御系统的几种技术手段,并探讨了主动防御技术在通信网络安全工作中的相关应用.
-
-
-
李伟明;
舒科进;
朱晓东
- 《第三届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大会》
| 2010年
-
摘要:
蜜罐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蜜罐系统存在功能单一、捕获能力有限"误报率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型的分布式蜜罐CPot(Click-based honeyPot),融入了网络望远镜和入侵检测的思想,通过截获发送到分散在各个网段中的未使用IP地址的请求,并将这些可疑流量转发到高交互式蜜罐中进行进一步的交互,进而捕获攻击代码和监控攻击行为.此外,通过分析可疑流量可以发现潜在的攻击者.相较于传统的基于高交互式蜜罐技术的HoneyBow,CPot具备监控范围广、捕获能力强、功能强大和安全性好等特点.半年时间的实际运行与测试验证了CPot的功能.
-
-
张应辉;
饶云波
- 《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弥补了传统安全技术的不足.本文重点研究了异常入侵检测系统模型.针对现有模型中存在的对训练数据要求高,误报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差异度聚类的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区间标量、序数变量、二元变量标称变量类型的属性映射到区间[0,1]上,计算每个数据对象之间以及与各个簇的差异度,很好的解决了异常入侵.在检测已知入侵方面,模型也有不俗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