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1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专利文献7284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现代商业、现代商贸工业等;
硅谷银行的相关文献由101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游、李希义、束兰根等。
硅谷银行
-研究学者
- 陈游
- 李希义
- 束兰根
- 乔小燕
- 付剑峰
- 奚飞
- 娄飞鹏
- 张田
- 朱青
- 朱鸿鸣
- 杜根旺
- 王伟
- 赵昌文
- 雷海波
- 丁雨婷
- 人民银行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任国良
- 任春玲
- 何莎莎
- 何谐
- 侯燕
- 冯婧玉
- 刘娜
- 刘社芳
- 刘莉薇
- 卢文华
- 吴婧茸
- 吴廖
- 吴敏春
- 吴茂林
- 周婷婷
- 周密
- 周立群
- 周莹
- 姚露
- 娄丽丽
- 孙可娜
- 岳小勇
- 崔枚
- 席代金
- 廖海勇
- 张含
- 张玉洁
- 张稳
- 张铮
- 徐亢美
- 徐华
- 慕丽杰
- 戈建国
- 成秋如
-
-
张田;
徐华;
杜静
-
-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能最大程度激发先进生产力.美国硅谷银行作为全球首家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专业性银行,能帮助企业家快速推进其大胆想法.目前,硅谷银行已逐步成长为包括众多金融服务板块的金融集团.本文概述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发展历程,分析梳理了硅谷金融集团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模式,提出我国推动投贷联动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强业务指导和规则制定,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应投贷联动的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配套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扶持体系.
-
-
廖海勇;
张田;
刘社芳
-
-
摘要:
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创设不同金融产品和工具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发达国家支持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发现主要的产品和工具包括天使投资、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类产品、股权+债权相结合的投贷联动产品等.建议我国对种子期科技企业,着重提供天使资金和创业辅导;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对科技产业投资的积极作用;对成长期科技企业,推动政策性银行采取直接贷款或者转贷产品,发放科技金融贷款;对成熟期科技企业,支持银行发展"股权+债权"金融产品,基于科技企业成长周期前移金融服务.
-
-
-
王洪靖
-
-
摘要:
从全球范围看,传统银行的业务模式以及早期积累优势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型已迫在眉睫,这也源自于科技创新对于传统银行业务发展的不断冲击.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资金短缺,关注度不高,融资困难、且风投规模较小,而美国硅谷银行(SVB)则是早期关注科技创新企业,并伴随科创企业一路发展的成功典范.分析硅谷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战略以及与强大风控部门合作的经验做法,可以为我国科技银行提供借鉴.
-
-
-
-
-
-
-
摘要:
美国风险投资市场上年创纪录后在2019年继续走强西雅图-2019年4月9日-PitchBook-NVCAVenture Monitor数据显示,在2018年创下历史新高后.风险投资在2019年第一季度保持了增长势头。该季度报告是美国企业风险投资活动数据的权威来源,由PitehBook和国家风投资本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e,缩写"NVCA")联合发布,获得了硅谷银行、Perkins Coie和Solium的支持。
-
-
卢文华
-
-
摘要:
在经历了起步探索、试点实施阶段后,我国投贷联动业务进入了稳妥推进阶段,随着科创板成功开板,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从发展实践看,内部投贷联动和外部投贷联动是投贷联动的主要业务模式,纵深发展空间受限、风险分担机制暂未完全建立、业务操作层面受到限制等是投贷联动面临的主要困境。与之相比,硅谷银行持续多年通过投贷联动专注服务科创企业实现高增长和高盈利,在行业选择、服务体系和业务模式方面已形成较为明显的特征,值得学习和借鉴。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贷联动业务应保持战略发展定力、深度挖掘拟进入行业、借力第三方股权投资机构、打造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风险防控机制等。
-
-
乔小燕
-
-
摘要: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各国政府都对此非常重视,在公共政策上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并投入公共资源扶持.经过长期的实践,目前国外银行业已形成了多种较为成熟的投贷联动模式,投贷联动英美已经运作得较为成熟,科技金融的翘楚硅谷银行和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都是成功范本.本文通过对美英两国投贷联运做法的介绍,借鉴其运作和发展思路及经验,以便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联动业务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