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284607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验室研究与探索、自动化仪表等;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侯利龙、李让军、乔尔杰·加拉班迪克等。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4607篇
占比:99.97%
总计:284685篇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研究学者
- 侯利龙
- 李让军
- 乔尔杰·加拉班迪克
- 关维国
- 刘祖望
- 张利
- 张旻
- 徐海涛
- 徐锋
- 朱俊峰
- 李珊珊
- 王冰
- 王晓斌
- 王苏英
- 程猛
- 贾浩文
- 赵西超
- 陈敏
- 顾重阳
- 马湘蓉
- 高吉祥
- 高波
- A·L·罗德里格斯·曼萨诺
- O·V·林克
- S·范·德·贾格
- 丁明
- 丁爱华
- 丁理杰
- 万红海
- 于晓洲
- 代东旭
- 任苗苗
- 伦淑娴
- 何正文
- 党选举
- 刘亚琳
- 刘光宇
- 刘博立
- 刘坤雄
- 刘曌煜
- 刘翼1
- 刘萌
- 卞海红
- 卢丹萍
- 卢勇
- 卢子广
- 卢月
- 卢泉
- 台流臣
- 同向前
-
-
罗慧;
李科群
-
-
摘要:
以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等效电路为研究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对光伏电池的工程模型进行建模仿真,计算分析了影响功率变化的因素;研究了最大功率点跟踪,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确保光伏电池以最大功率输出,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计算对比了光伏电池的发电量与客车空调耗电量,补电量最高可达耗电量的34.70%。结果表明,太阳能辅助客车不仅可以补充空调电量,还能带来巨大的节能减排效果,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
-
孙恺;
刘光宇
-
-
摘要:
光伏发电系统运行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其P-V曲线呈现多个峰值,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下,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控制策略.改进算法采用非线性自适应的学习因子和加速因子同时采用随机惯性权重.仿真实验和真实实验验证所提出的算法在光伏发电系统的MPPT控制中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较小的搜索振荡.
-
-
陈菲;
刘亚琳;
张莹文
-
-
摘要:
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光伏电池不能以最大功率输出,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因此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技术来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效率和稳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最优梯度法的光伏MPPT控制策略,当系统功率距离最大功率点较远时,利用最优梯度法进行跟踪,当达到最大功率点附近时,利用模糊控制算法进行跟踪.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最优梯度法的光伏MPPT控制策略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最大功率跟踪.
-
-
马湘蓉;
胡骛渊
-
-
摘要:
依据热电发电控制器技术指标要求,通过对升压器电感和输出电容的理论计算及实验测试仿真,确定电感和输出电容的参数,并选定输入电容和MOS管的型号.具体参数为:PWM频率为10 kHz,输入电容为100μF,电感为220μH,输出电容是330μF,MOS管选取KD2302.基于上述试验和仿真,设计了Boost型DC-DC变换器,控制算法采用了扰动—观察法.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算法性能良好,实现了最大功率的跟踪,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硬件的基础.
-
-
金俊喆;
武鹏;
董祥祥;
葛传九;
陈蓓
-
-
摘要:
针对风能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速预测的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的MPPT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两部分: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的风速预测和IPSO算法的MPPT控制.首先,建立GRU风速预测模型,并通过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特征提取,作为模型的输入,实现风速预测;然后,以预测的风速作为基础,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粒子分布、种群规模、惯性权重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实现风能MPPT;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提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F-GRU预测的风速较为精确,基于风速预测的IPSO算法可以快速搜索到最大功率点,避免了局部最优和在风速突变时最大功率点滑落的问题.
-
-
高佳俊;
李维波;
李齐;
邹振杰;
卢月
-
-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移动式在线光伏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安全性和速度,提出基于变步长扰动逼近法的移动式在线光伏充电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方法]通过将高频逆变器与隔离变压器共同作为MPPT载体,去除传统光伏充电拓扑装置中的前级DC/DC结构,并将充电控制与高频逆变的脉冲调制相结合,最终将高频隔离、MPPT跟踪和充电控制三大功能集成一体.同时,根据蓄电池的不同剩余电量状态,提出三段式充电控制策略.[结果]仿真分析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当改变光伏板的光照强度时,该装置可以稳定地跟踪光伏板的最大功率点,并按照设定的充电方案,在3个阶段下实现了对蓄电池的高效充电;实测的整体充电效率可以保持在92%以上.[结论]该装置和控制策略可以提高光伏板对蓄电池的充电效率,同时满足快速、安全充电的要求.
-
-
张洋;
经雪原;
王青松
-
-
摘要:
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促进了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传播.但是能量要视环境条件而定,辐照的间歇性变化对输入电力系统的可变功率构成挑战.传统的接口功率逆变器将光伏电源集成到直流微电网中,得以将必要的功率推向微电网,但是降低了系统效率,并可能因系统效率过低而关闭系统.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光伏应用的连续输入电流模块化T阻抗升压逆变器.在正常升压和直通条件下,升压能力可确保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有效的工作,并降低了开关上的应力.
-
-
-
李朋;
周军;
于晓洲
-
-
摘要:
针对立方星在能量来源严重受限条件下如何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难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立方星的集中供电式空间微电源架构(EPS),并设计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来提升能量转换效率.首先,推导太阳电池阵列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特性,提出电源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物理系统实现结构.其次,设计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并进行了数学仿真校验.最后,对所设计的电源系统架构进行了硬件实现和试验验证.地面试验结果表明,电源系统的太阳能最大转换效率可达95.5%.该电源系统成功应用于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的飞行试验,在轨数据表明电源系统工作状态良好,为微纳卫星电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