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96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7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1427133篇;相关期刊313种,包括电脑知识与技术、福建电脑、计算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60种,包括第8届全国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学术会议(CCSCW-2012)暨全国第23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2)、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和五届三次理事会暨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2009年湖北省计算机学会年会等;并发控制的相关文献由167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云生、李陶深、臧斌宇等。

并发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7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27133 占比:99.94%

总计:1427953篇

并发控制—发文趋势图

并发控制

-研究学者

  • 刘云生
  • 李陶深
  • 臧斌宇
  • 陈海波
  • 杨树堂
  • 陆松年
  • 廖国琼
  • 王伟
  • 陈榕
  • 雷向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超杰; 王芳; 邹晓敏; 冯丹
    • 摘要: 新兴的非易失性内存(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字节寻址、持久性、大容量和低功耗等优点,然而,在NVM上进行并发编程往往比较困难,用户既要保证数据的崩溃一致性又要保证并发的正确性.为了降低用户开发难度,研究人员提出持久性事务内存方案,但是现有持久性事务内存普遍存在扩展性较差问题.测试发现限制扩展性的关键因素在于全局逻辑时钟和冗余NVM写操作.针对这2个方面,提出了线程逻辑时钟方法,通过允许每个线程拥有一个独立时钟,消除全局逻辑时钟中心化问题;提出了缓存行感知的双版本方法,为数据维护2个版本,通过循环更新这2个版本来保证数据的崩溃一致性,从而消除冗余的NVM写操作.基于所提出的这2个方法,实现了一个基于时间戳的高扩展的持久性软件事务内存(scalable durable transactional memory,SDTM),对比测试显示,在YCSB负载下,与DudeTM和PMDK相比,SDTM的性能最多分别提高了2.8倍和29倍.
    • 刘潇
    • 摘要: 为了提高疾控中心进行大规模数据交换的处理效率,基于线程池与消息中间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据交换处理模型,该模型在调用数据接口并记录接口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自动构造数据交换任务,使用消息中间件快速保存反馈信息,使用线程池并通过合理设置线程池的参数实现了数据交换任务的并发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数据交换处理方式,该模型在保证数据交换稳定性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数据交换任务的处理效率.
    • 姜天洋; 张广艳; 李之悦
    • 摘要: 事务为数据库等系统的上层应用提供了强大的保证.NoSQL数据库通过弱化对事务的支持来获得更高的扩展性,却难以满足OLTP等应用的事务性需求.之后提出的NewSQL数据库架构回归了高一致性的事务支持,并兼顾了海量数据的高效管理.因此,NewSQL数据库逐步将事务执行所需的数据从硬盘迁移到内存中以提升事务执行的效率.但是,已有内存事务的并发控制协议与新兴的存储、网络设备并不适配.从处理策略、版本控制、冲突解决3个维度对近10年来的内存事务中并发控制协议进行了分类阐述,进而从性能、扩展性、持久性3个方面比较了有代表性的并发控制协议.之后总结了4个改进内存事务并发控制协议的技术思路:消除事务扩展瓶颈,利用新硬件加速事务处理,降低事务中止概率,高效保证事务持久性.最后指出了内存事务并发控制协议的未来研究方向.
    • 黄艺
    • 摘要: 针对多场景交互时状态变量不一致导致的偏差补偿效果不佳、协同控制一致性和并发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提出基于偏差补偿量的多场景交互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多场景协同控制模型,利用服务器节点优化并发控制效果;其次采用一致性算法调节模型交互需求,获取模型输出结果的偏差补偿量;最后基于偏差补偿量实现对多场景交互操作的仿真协同控制.基于MATLAB2016a仿真平台进行测试,将文中方法与基于AR技术的工业控制交互智能化协同方法与基于对象场景数据库的场景交互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完成了控制补偿效果测试、一致性测试和并发性测试的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一致性保持在1附近,一致性较强;当延迟剧烈变化时,其响应时间也能控制在50~150 ms范围内,响应时间较短,并发性控制效果较好,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以满足预期效果.
    • 汪庆; 朱博弘; 舒继武
    • 摘要: 相比于传统内存,持久性内存具有容量大和非易失的特点,这为构建大规模键值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多核服务器架构下设计持久性内存键值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并发控制带来的CPU缓存抖动、对持久性内存有限写带宽的消耗和竞争以及持久性内存高延迟带来的线程冲突加剧.提出一种多核友好的持久性内存键值系统(multicore-friendly persistent memory key-value store,MPKV),通过设计高效并发控制方法和减少对持久性内存的写操作,充分提高多核并发性能.为避免锁资源带来的额外持久性内存写带宽消耗,MPKV引入了易失性锁管理机制,将写锁资源从索引中分离,在DRAM(dynamic RAM)中单独维护它们.为保证崩溃一致性和提高并发查询性能,MPKV引入了2阶段原子写机制,利用CPU提供的原子写操作指令将系统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原子地切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并支持了无锁查询.基于易失性锁管理机制,MPKV还提出一种并发写消除机制,以提高更新操作之间的并发效率.当出现2个冲突的更新操作时,并发写消除机制让其中一个操作直接返回,不做任何持久性内存的分配与写操作.实验显示,MPKV相比于pmemkv具有更良好的性能以及多核扩展性.其中,在18线程环境下,MPKV的吞吐达到pmemkv的1.7~6.2倍.
    • 汪庆; 朱博弘; 舒继武
    • 摘要: 相比于传统内存,持久性内存具有容量大和非易失的特点,这为构建大规模键值存储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多核服务器架构下设计持久性内存键值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并发控制带来的CPU缓存抖动、对持久性内存有限写带宽的消耗和竞争以及持久性内存高延迟带来的线程冲突加剧提出一种多核友好的持久性内存键值系统(multicore-friendly persistent memory key-value store,MPKV),通过设计高效并发控制方法和减少对持久性内存的写操作,充分提高多核并发性能.为避免锁资源带来的额外持久性内存写带宽消耗,MPKV引入了易失性锁管理机制,将写锁资源从索引中分离,在DRAM(dynamic RAM)中单独维护它们.为保证崩溃一致性和提高并发查询性能,MPKV引入了2阶段原子写机制,利用CPU提供的原子写操作指令将系统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原子地切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并支持了无锁查询基于易失性锁管理机制,MPKV还提出一种并发写消除机制,以提高更新操作之间的并发效率.当出现2个冲突的更新操作时,并发写消除机制让其中一个操作直接返回,不做任何持久性内存的分配与写操作.实验显示,MPKV相比于pmemkv具有更良好的性能以及多核扩展性其中,在18线程环境下,MPKV的吞吐达到pmemkv的1.7~6 2倍.
    • 周友华; 邢小平
    • 摘要: 在企业应用系统中,用户的登录管理非常重要,涉及登录用户的身份甄别、机位监控、登录信息记录等内容.监控管理不允许用户在不同机位重复登录,问题是当用户非正常退出应用系统时,监控管理程序未能正确执行监控命令,造成用户锁死,需设计程序,判断用户的在线与非正常退出状态,并作相应的处理.编程设计在PowerBuilder 12.5中编译通过.
    • 禹鑫燚; 王煦焱; 应皓哲; 欧林林
    • 摘要: 为了解决使用串口通信的工业设备升级成本高、延时高以及拓展性差等问题,从软件层面研究并设计了低延时远程串口通信系统.系统以嵌入式控制系统作为原串口数据的网关,通过Golang的多协程特性对多种串口的数据分别进行采集、封装、隔离并转换成以太网数据,简化程序的同时将数据的流向进行独立,使数据不会相互干扰.以太网数据通过由UDP协议结合KCP算法以及P2P传输通道组建的低延时通信链路完整地传输到客户端通信软件.客户端通信软件使用数据接口与驱动分离的构架,根据生产场景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式将数据转发至不同接口.将所设计的系统与基于TCP协议的串口通信系统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在传输延时方面存在优势,为低延时远程串口通信系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刘文欣; 蔡鹏
    • 摘要: 大数据时代,存储计算架构分离的单写多读场景已无法满足海量数据的高效读写需求;另一方面,多个计算节点同时提供写服务还会引起计算节点间的缓存不一致.已有的研究采用全局有序的事务日志来进行冲突检测,并通过广播和回放事务日志维护整个系统的数据一致性.但该类方案由于是在每个写节点维护全局写日志,可扩展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区的并发控制方案:通过分区的方式降低每个写节点需要维护的事务日志,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扩展能力.基于此想法,在MySQL上实现了分区多主插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解决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