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浸

地浸

地浸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3200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原子能技术、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180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矿业、湿法冶金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01学术年会等;地浸的相关文献由46142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冯立新、张敏燕等。

地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7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1806 占比:99.38%

总计:32004篇

地浸—发文趋势图

地浸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冯立新
  • 张敏燕
  • 张平则
  • 杨长江
  • 王伟
  • 张勇
  • 李勇
  • 谈源
  • 苏学斌

地浸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任晓平; 刘晓敏; 彭瑞强; 黄镪俯; 杜鹏飞; 戈燕忠
    • 摘要: 由于地浸开采工艺成本低、见效快、环境污染小,已成为当前砂岩型铀矿床开采主要手段,而砂岩型铀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其能否进行地浸开采的关键性因素。简要介绍了巴彦乌拉铀矿床芒来地段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重点对芒来地段砂岩型铀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矿含水层岩性和水文地质参数等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综合分析认为:芒来地段含矿含水层厚度相对较为适宜,具有稳定的隔水顶底板,水文地质结构理想,其地下水水位埋深浅、承压水头较高、涌水量大,含矿层渗透性强、导水能力和连通性均好,其矿体主要产于含矿含水层的中下部和底部,矿体埋藏较浅,具备地浸开采的基本水文地质条件,地浸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为有利,适宜于用地浸方法开采。
    • 李立尧; 夏菲; 惠浩浩; 刘金辉; 王晓伟; 刘晓飞
    • 摘要: 随着当前国内砂岩型铀矿床的大规模开发,含矿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对地浸采铀的影响逐步显现。针对砂岩型铀矿的矿层非均质性,应用岩心CT扫描、铸体薄片、SEM等分析手段,以国内两大典型砂岩型铀矿层为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了含矿层的矿物成分非均质性及对地浸采铀的影响。研究表明,二连盆地赛汉组下段含矿层适合酸法地浸,地层胶结弱,孔隙性、渗透性好,有利于地浸液在矿层充分运移。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矿层的空间主要以连通性较好的粒间孔隙为主,由于埋藏较深,矿层较赛汉组致密,地层渗透性差于赛汉组。最后,总结了微观实验方法带来的非均质性分析局限性,对宏观非均质性分析手段进行了展望。
    • 钟林; 雷洁珩; 李兴镇; 雷泽勇; 邓健; 雷林
    •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300 m水深的淹没高压水射流清洗地浸过滤器的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喷嘴直径、喷嘴压降、冲击偏角和冲击靶距对污垢的冲击压力、剪应力、有效去污面积等去污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嘴直径从1.0 mm增至2.0 mm,射流最大冲击压力、最大径向速度和有效清洗长度分别增加22.15%、27.59%和905.46%;增大喷嘴压降会增强射流冲击压力,提高射流去污能力;适当增大冲击偏角可以增强靶面剪应力,冲击偏角30°左右时去污效果较好;有效去污面积随冲击靶距增加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淹没高压水射流去除地浸生产井过滤器上的堵塞物是可行的。分析数据可为清洗喷嘴的设计及清洗工作参数的选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杨冰彬; 乔海明; 刘治国; 伍群
    • 摘要: 砂岩型铀矿中矿石和围岩的矿物成分是影响地浸过程的主要因素,十红滩铀矿床钙质砂岩呈矿石和围岩两种形式产出。根据野外地质剖面观察、钻孔编录和薄片镜下鉴定,十红滩北矿带含矿层钙质层主要是由碳酸盐胶结碎屑颗粒形成的;含矿层赋存1~9层钙质层,产出形态多为串珠状透镜体或不规则团块状、顺层理或是裂隙发育,厚度多为0.5~1m,表现为单层厚度薄、层数变化大等;致密钙质砂岩中CO_(2)平均含量为9.18%,较疏松砂岩CO_(2)平均含量为6.02%,疏松砂岩(CO_(2)>2%)平均含量为2.45%;钙质砂岩具有两期成因,即成岩阶段和后生蚀变作用形成的钙质砂岩。北矿带钙质层的存在影响了矿层的渗透系数,导致北矿带难以采用酸法进行地浸开采。
    • 张德存; 汤庆四; 赵生祥; 孙祥
    • 摘要: 分析了地浸采铀生产过程中矿层溶浸通道堵塞的原因。钱家店铀矿床采用的空压机洗井、空压机化学联合洗井、高压气活塞洗井、高压气活塞化学联合洗井的生产洗井实践表明,高压气活塞化学联合洗井效果最佳,注液量增加190%,但该洗井方式耗时1420 min,洗井效率最低;对于注液量小于2.0 m^(3)/h的注液井,洗井后注液量增加120%~190%,洗井效果明显。单一洗井方式难以彻底解决注液井流量下降问题,需联合应用多种洗井方式提高洗井效率。
    • 陈伟山; 杨彦虎; 曹永凯; 刘健松
    • 摘要: 地浸矿山一般通过一次加压将配液池中的配液统一输送到各个集控室,然后经注液井注到地下。该方法的注液流量调节不稳定,统一的注液压力造成初期投资大和能量浪费。为此,提出“叠压供水”注液技术,即配液先经过加压泵一级加压,再根据各集控室的压力要求经过二级泵站进行二次变频加压,以便降低注液总管的耐压等级,并灵活调整二次变频加压的压力,从而满足各个采区对注液压力的需求。
    • 李立尧; 夏菲; 惠浩浩; 刘金辉; 王晓伟; 罗跃; 刘晓飞
    • 摘要: 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是一种经济、绿色且高效的矿冶方法。地下矿层及围岩作为溶浸液渗流的通道,其岩性和渗透性的差异会影响溶浸液在地下的运移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二连盆地北部的砂岩型铀矿地层为例,通过露头-钻探-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岩性,并进行地层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地层格架对比的基础上,剖析二维空间中平面和纵向的岩性结构差异对溶浸液运移的影响;最后,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建立岩性结构组的三维空间展布模型,表征铀矿床岩性在三维空间中的非均质性。研究成果对掌握溶浸液的渗流规律和提高地浸开采效率具有意义。
    • 陈箭光; 沈红伟; 陈立; 范龙; 朱宁; 周家将; 赖磊
    • 摘要: 新疆某矿床Ⅶ1旋回矿体还原性强,ΣFe中Fe(Ⅱ)占比为60%~70%,ΣU中U(Ⅳ)占比为62%~63%。针对酸法地浸,进行了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提高浸出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加氧后浸出液ρ(Fe^(3+))由134 mg/L提升至367 mg/L,有效提高了浸出液铀浓度,加快了矿床开采速度。
    • 王晓斌; 王旨儒
    • 摘要: 新疆某铀矿床23#采区的地浸工艺钻井在投入生产3个月后,出现注液压力升高、注液量大幅下降的情况。针对该问题,采用裸孔切割技术提高注液井的注液能力。结果表明,在注液压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单井平均注液量增加至6 m^(3)/h,整个采区平均瞬时注液量提升了37.8%,平均瞬时抽液量提升了52.7%,稳定运行时长突破6个月。
    • 王亮; 何斌
    • 摘要: 针对水泥注浆在地浸钻孔成井工艺中的应用,开展了不同类型及强度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早强剂等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各因素对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和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水灰比的大小仅影响早期强度;对于不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等级越高,水泥石强度越高;在相同等级标号条件下,水泥石强度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顺序依次减小;氯化钠早强剂对水泥石早期强度有促进作用,用量为1%即可达到较好的早强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