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

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上端水平的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中部形成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延伸方向与方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方杆一端伸出壳体并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通风孔远离刀片的一端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壳体上端远离刀片的一侧嵌设有制冷半导体,所述制冷半导体位于壳体内的一侧抵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制冷半导体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热条,所述导热条向远离导热板的一端延伸并进入通风孔,所述壳体内部下端一侧转动连接有杆件,其内部下端另一侧设有储能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刺激创面下的皮肤组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830504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马丽;

    申请/专利号CN202221754203.6

  • 发明设计人 马丽;

    申请日2022-07-07

  • 分类号A61B17/3209(2006.01);A61F7/00(2006.01);

  • 代理机构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苗星星

  • 地址 274900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上海嘉园一期7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02-08 22:33: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7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伤整形临床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经常收到因烧伤送医的病患,有一种烫伤为粘性物质(比如沥青)烫伤的创面需要对粘性物质进行清除,对这种粘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是先用松节油擦洗,然后敷冰以便于使粘性物质变硬结块,方便剥离,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敷冰会使身体组织受到刺激,容易对皮下未烫伤的部位造成损伤,并且剥离赃物时需要使用手术刀和镊子配合进行手术,那就需要另外固定患者的患肢,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方便的自带冷风的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上端水平的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中部形成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延伸方向与方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方杆一端伸出壳体并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刀片与通风孔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通风孔远离刀片的一端与鼓风机连通,所述壳体上端远离刀片的一侧嵌设有制冷半导体,所述制冷半导体位于壳体内的一侧抵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制冷半导体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热条,所述导热条向远离导热板的一端延伸并进入通风孔,所述壳体内部下端一侧转动连接有杆件,其内部下端另一侧设有储能电源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靠近刀片的一侧形成有条形开口部,所述杆件一端通过条形开口部伸出壳体,其位于壳体内的一端通过销键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所述销键外周套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在壳体内壁上,其另一端固定抵接在杆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下端靠近条形开口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指压件,所述指压件的转动部位所在的轴心与销键平行,所述指压件靠近壳体内的一侧抵接在杆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远离刀片的一侧,所述壳体靠近鼓风机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有进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在嵌设有制冷半导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护罩,所述护罩上形成有多个小孔,多个所述小孔均匀的布置在护罩上靠近制冷半导体的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护罩另一端与散热风扇连通,所述散热风扇固定连接在壳体上远离刀片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电源模块与制冷半导体、鼓风机和散热风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制冷半导体通电时,其下端吸热形成冷面,上端放热形成热面,其下端冷面通过导热板和导热片将通风孔内温度降低,鼓风机把通风孔内冷气吹拂到创面上,能使创面上粘黏的粘性物质硬化结块,相比于冰块更柔和,不会刺激皮肤组织;

通过指压件能使杆件伸出壳体的一端抵接在刀片上,在使用本装置时,利用刀片清理掉创面上的杂物后,直接通过杆件与刀片夹取杂物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A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刀片部位后视示意图。

附图中:1、壳体;2、方杆;3、通风孔;4、刀片;5、缝隙;6、鼓风机;7、制冷半导体;8、导热板;9、导热条;10、杆件;11、储能电源模块;12、条形开口部;13、销键;14、弹性元件;15、指压件;16、进风口;17、护罩;18、小孔;19、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1-3所示,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上端水平的固定连接有方杆2,所述方杆2中部形成有通风孔3,所述通风孔3的延伸方向与方杆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方杆2一端伸出壳体1并固定连接有刀片4,所述刀片4与通风孔3之间形成有缝隙5,所述通风孔3远离刀片4的一端与鼓风机6连通,所述鼓风机6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远离刀片4的一侧,所述壳体1靠近鼓风机6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有进风口16。

所述壳体1内部下端一侧转动连接有杆件10,其内部下端另一侧设有储能电源模块11,所述壳体1靠近刀片4的一侧形成有条形开口部12,所述杆件10一端通过条形开口部12伸出壳体1,其位于壳体1内的一端通过销键13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所述销键13外周套设有弹性元件14,所述弹性元件14一端抵接在壳体1内壁上,其另一端固定抵接在杆件10上,所述壳体1下端靠近条形开口部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指压件15,所述指压件15的转动部位所在的轴心与销键13平行,所述指压件15靠近壳体1内的一侧抵接在杆件10上。

所述壳体1上端远离刀片4的一侧嵌设有制冷半导体7,所述壳体1在嵌设有制冷半导体7的外周固定连接有护罩17,所述护罩17上形成有多个小孔18,多个所述小孔18均匀的布置在护罩17上靠近制冷半导体7的部位,所述护罩17另一端与散热风扇19连通,所述散热风扇19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远离刀片4的一侧,所述制冷半导体7位于壳体1内的一侧抵接有导热板8,所述导热板8远离制冷半导体7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热条9,所述导热条9向远离导热板8的一端延伸并进入通风孔3,所述储能电源模块11与制冷半导体7、鼓风机6和散热风扇19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先使用无菌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用无菌纱布沾生理盐水清理创面上大部分赃物。

清理粘性赃物时,结合图1、图2所示,使用时手握住壳体1部位,拇指抵压在指压件15上,把刀片4尖部对准创面上粘性赃物(如沥青等),鼓风机6从进风口16吸入气流进入通风孔3,气流在通风孔3内时,制冷半导体7在壳体1内一端吸热,在壳体1外一端放热,导热板8通过导热条9对通风孔3内的气流吸热,使通风孔3内的气流温度降低,气流经过通风孔3从缝隙5中散出冷气,冷气能柔和的吹到创面上的粘性赃物,使其硬化结块,同时能避免刺激皮肤组织对皮肤造成损伤。

再利用刀片4从粘性物质的底部对创面进行清理,清理时还可以用拇指轻轻按压指压件15,使杆件10伸出壳体1外的一端与刀片4进行抵接,方便夹取赃物,操作时只用一只手即可完成操作,降低清创手术的难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所述一种烧伤整形临床手术用创面清除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刺激创面下的皮肤组织,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前提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