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

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包括横板,横板底端面的两端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呈L型的夹持顶板,夹持顶板的底端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夹持底板,夹持底板的底端面上均螺旋连接有夹持螺栓;横板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框,支撑框的内部开设有导轨腔,且导轨腔内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配重块,配重块的顶端面上连接有延伸至导轨腔外的吊绳,吊绳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手持框;横板的底端面上沿支撑框的下方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插接筒;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方式同时对患者的肩手臂力进行训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19255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20851723.2

  • 申请日2022-04-14

  • 分类号A63B23/12(2006.01);A63B21/062(2006.01);A63B21/055(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维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7;

  • 代理人言丽君

  •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9: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5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的进步,对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康复效果与恢复速度明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多医疗保健辅助器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颈肩综合征是人们常常容易出现病症。颈肩综合征,是颈部、肩部,以至臂肘的肌筋并联发生酸软、痹痛、乏力感,及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的病症,大多是由于不良坐姿引起的,为了缓解颈肩综合征带来的不适,都需要进行一些康复训练来缓解。但是目前,康复设备类型有限,有关的肩颈训练设备很少,并不能让患者的肩颈同时得到康复护理训练。

中国专利号CN202120619730.5公开了一种骨关节肌力训练辅助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所述支撑架一右侧和支撑架二左侧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连接有底板,该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自身的康复情况调节强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受伤加剧损伤程度。但是该实用新型对患者手臂锻炼的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够以多种方式对患者的肩手臂力进行训练,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旨在使其能够以多种方式同时对患者的肩手臂力进行训练,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底端面的两端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呈L型的夹持顶板,所述夹持顶板的底端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夹持底板,所述夹持底板的底端面上均螺旋连接有夹持螺栓;所述横板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开设有导轨腔,且导轨腔内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顶端面上连接有延伸至导轨腔外的吊绳,所述吊绳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手持框;所述横板的底端面上沿支撑框的下方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插接筒,所述插接筒内均插接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之间均通过其前端的手持杆相连,所述插接杆的后端连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与横板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横板底端面两端的升降杆,且升降杆的外侧均套接有固定于夹持顶板顶端面上的升降筒,所述升降筒外侧壁的顶端螺旋连接有升降螺栓。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螺栓的端部可穿过升降筒抵在升降杆的外侧壁上,从而通过升降螺栓对升降杆进行锁紧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底板均通过阻尼轴转动连接于夹持顶板的底端面上,所述夹持螺栓的端部可延伸至夹持底板的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沿滑槽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所述配重块的侧壁上固定有位于滑槽内的指针凸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在导轨腔内上下滑动时,所述指针凸起沿滑槽内上下滑动,从而通过指针凸起配合刻度线对配重块的位置以及位移距离进行标记。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配重块的底端面上,且另一端固定于横板的顶端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板的底端面上沿第二弹簧的前侧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弹簧均连接于其前侧的固定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横板、夹持顶板、夹持底板、夹持螺栓、支撑框、导轨腔、第一弹簧、配重块、吊绳、手持框、插接筒、插接杆、手持杆、辅助板和第二弹簧的设计,能够在对患者肩手臂力锻炼的过程中,使患者通过握持手持框和手持杆进行不同方式的肌力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横板;2夹持顶板;3夹持底板;4夹持螺栓;5支撑框;6导轨腔;7第一弹簧;8配重块;9吊绳;10手持框;11插接筒;12插接杆;13手持杆;14辅助板;15第二弹簧;16升降杆;17升降筒;18升降螺栓;19阻尼轴;20滑槽;21刻度线;22指针凸起;2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肩手综合症患者肌力训练用辅助装置,包括横板1,横板1底端面的两端均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呈L型的夹持顶板2,夹持顶板2的底端面上均转动连接有夹持底板3,夹持底板3的底端面上均螺旋连接有夹持螺栓4;横板1的顶端面上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支撑框5,支撑框5的内部开设有导轨腔6,且导轨腔6内通过第一弹簧7连接有配重块8,配重块8的顶端面上连接有延伸至导轨腔6外的吊绳9,吊绳9的自由端均连接有手持框10;横板1的底端面上沿支撑框5的下方均固定有左右对称的插接筒11,插接筒11内均插接有插接杆12,插接杆12之间均通过其前端的手持杆13相连,插接杆12的后端连接有辅助板14,辅助板14与横板1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5相连。

如图3至图4所示,升降机构包括固定于横板1底端面两端的升降杆16,且升降杆16的外侧均套接有固定于夹持顶板2顶端面上的升降筒17,升降筒17外侧壁的顶端螺旋连接有升降螺栓18;升降螺栓18的端部可穿过升降筒17抵在升降杆16的外侧壁上,从而通过升降螺栓18对升降杆16进行锁紧固定;夹持底板3均通过阻尼轴19转动连接于夹持顶板2的底端面上,夹持螺栓4的端部可延伸至夹持底板3的上方。

其中,支撑框5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20,且沿滑槽20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21,配重块8的侧壁上固定有位于滑槽20内的指针凸起22;配重块8在导轨腔6内上下滑动时,指针凸起22沿滑槽20内上下滑动,从而图通过指针凸起22配合刻度21对配重块8的位置以及位移距离进行标记;第一弹簧7的一端固定于配重块8的底端面上,且另一端固定于横板1的顶端面上;横板1的底端面上沿第二弹簧15的前侧均固定有固定板23,第二弹簧15均连接于其前侧的固定板23上。

使用时,首先沿阻尼轴19转动夹持底板3使其不再位于夹持顶板2的下方,然后将本装置放置在患者的病床上,使夹持顶板2分别抵在病床的侧边处,接着转动夹持底板3将其转动至夹持顶板2的下方,此时螺旋拧动夹持螺栓4使其紧紧抵在病床的底端面上,从而能够对对本装置进行固定。在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使患者握持手持框10通过吊绳9拉动配重块8,此时指针凸起22在滑槽20内上下滑动,且能够使第一弹簧7处于被拉伸的状态,从而通过指针凸起22配合刻度线21对配重块8的位置以及位移距离进行标记,通过配重块8的位移距离可直接知道患者的用力大小,从而对患者的肩手臂力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需要更换训练方式时,可拉动手持杆13使第二弹簧15被拉伸发生形变,此时插接杆12在插接筒11内前后滑动,通过上述操作可对患者的肩手臂力进行训练。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