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麦胚蛋白多肽及其制备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麦胚蛋白多肽及其制备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麦胚蛋白多肽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降血糖作用,且其分子量小,稳定性高,在医疗卫生、食品保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生物活性多肽可用于制备糖尿病治疗和/或预防药物,或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供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保健使用。且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来源于天然植物蛋白,具有稳定、安全、人体易吸收等特点,可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011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1085938.4

  • 申请日2021-09-16

  • 分类号C07K7/06(20060101);C07K1/36(20060101);C07K1/34(20060101);C07K1/30(20060101);C12P21/06(20060101);A61K38/08(20190101);A61P3/10(20060101);A23L33/18(20160101);

  • 代理机构11470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伟

  • 地址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5: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麦胚蛋白多肽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多因素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如足部溃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中风、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等。糖尿病可分为1型或2型糖尿病,其中,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且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中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而在2型糖尿病中,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且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其中由胰岛素抵抗/缺乏引起的II型糖尿病(T2D)为主要类型,占所有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因此,开发新型预防/治疗糖尿病功能因子显得尤为迫切。

α-葡萄糖苷酶(GAA)作为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在降低聚糖和二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产生的单糖可被小肠吸收,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GAA已被认为是T2D防治的主要靶标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在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和维持血糖正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GI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少单糖的吸收。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从有机化合物和天然产物中筛选AGIs,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等。但这些药物存在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如腹痛、腹胀、胀气加重、腹泻、抽筋等。且这些药物的需求量大,但来源稀少,价格昂贵。因此,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副作用小的天然活性化合物作为AGI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已将天然AGI视为一线疗法。

专利CN103468774B公开了一种从紫菜酶解产物中分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方法,通过复配可控酶解成本低廉的末水条斑紫菜,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粗品,经分离纯化后制备得到的α-葡萄糖苷酶的高抑制活性部分(LGI)分子量较小,稳定性好,成本低、应用安全,在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专利CN109721639A公开了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及其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生物活性多肽AGI-1由十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含有两个半胱氨酸,形成一对分子内二硫键,其可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值为1.54mM。

基于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制备降血糖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活性多肽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降血糖作用,且其分子量小,稳定性高,在医疗卫生、食品保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活性多肽,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包含如LDLQ*、#GGF*和/或LDNF*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为碱性氨基酸K/R/H,#为A/M。

具体地,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具体地,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包含如SEQ ID NO:1-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来自于小麦天然提取或人工合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生物活性多肽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麦胚蛋白的提取:以麦胚粉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麦胚蛋白;

(2)麦胚蛋白定向酶解:采用生物信息学联合生物酶解技术得到虚拟定向酶解步骤(1)制备的麦胚蛋白的条件;

(3)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生物活性多肽制备:采用步骤(2)得到的虚拟酶解条件处理步骤(1)制备的麦胚蛋白,得到生物活性多肽;

(4)高活性生物活性多肽的筛选:采用液质联用对步骤(3)制备得到的生物活性多肽进行鉴定、筛选及分子对接,得到上述生物活性多肽。

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的麦胚粉为脱脂麦胚粉。

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的碱溶酸沉法提取步骤为:取脱脂麦胚粉按照料液比1:10的比例溶于蒸馏水中,1M NaOH调节pH至11.0,50℃搅拌浸提2h,4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1M HCl调pH至4.5,4000rpm离心15min,沉淀即为麦胚蛋白,冻干备用。

进一步具体地,步骤(1)麦胚蛋白的提取的作用是富集脱脂麦胚粉中的蛋白,去除其中多糖及多酚。

具体地,步骤(2)中所述的麦胚蛋白定向酶解的具体方法为: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在Biopep数据库“Enzymeaction”模块,进行计算机辅助酶解,将得到的多肽采用

具体地,步骤(3)中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照虚拟酶解条件,将所得麦胚蛋白溶于pH8.0的缓冲溶液,加入胰蛋白酶进行酶解,得到酶解液,酶解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再经不同截留分子量滤膜超滤分离纯化,得到不同分子量级分的生物活性多肽,收集不同级分并检测各级分抑制活性,得到高活性生物活性多肽级分。

进一步具体地,步骤(3)中生物活性多肽的分离纯化是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利用超滤(10KDa,5KDa,3KDa,1KDa)对混合生物活性多肽组分进行分离纯化。

具体地,步骤(4)中所述的液质联用为LC-TOF-MS/MS。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生物活性多肽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所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含上述生物活性多肽。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生物活性多肽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血糖药物,所述的降血糖药物包含上述生物活性多肽。

具体地,所述的降血糖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为缓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吸附载体、表面活性剂或润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的降血糖药物为外用制剂、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的外用制剂为喷雾剂或气雾剂。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囊泡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的注射制剂采用皮内、皮下、肌内、局部或静脉内注射作为给药方式。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生物活性多肽在制备降血糖保健品中的应用。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血糖保健品,所述的降血糖保健品包含上述生物活性多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降血糖作用,且其分子量小,稳定性高,在医疗卫生、食品保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生物活性多肽可用于制备糖尿病治疗和/或预防药物,或作为功能食品添加剂,供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保健使用。

(2)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活性多肽来源于天然植物蛋白,具有稳定、安全、人体易吸收等特点,其制备原料为小麦胚芽油加工副产物-脱脂麦胚粉,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可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粗麦胚肽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曲线图。

图2为不同分子量级分麦胚肽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曲线图及IC

图3为麦胚肽(<1KDa)在大鼠肠内的降血糖效果评价图。

图4为阿卡波糖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5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LDLQK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6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LDLQR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7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LDLQH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8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AGGFK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9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AGGFR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0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AGGFH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1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MGGFK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2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MGGFR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3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MGGFH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4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LDNFK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5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LDNFR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图16为本发明高活性肽段LDNFH与α-葡萄糖苷酶(2QMJ)结合位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均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如参考J.萨姆布鲁克等著,黄培堂等译的《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实施例1.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多肽的制备

(1)麦胚蛋白提取:10g脱脂麦胚粉溶于100mL蒸馏水中,1M NaOH调节pH至11.0,50℃搅拌浸提2h,4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1M HCl调pH至4.5,4000rpm离心15min,沉淀即为麦胚蛋白,冻干备用。

(2)定向酶解制肽:采用生物信息学联合生物酶解技术定向酶解麦胚蛋白。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蛋白结构进行分析,从UniProtKB蛋白质数据/NCBI基因库中下载麦胚蛋白氨基酸/基因序列,利用Biopep数据库中“Profiles of potential biologicalactivity”模块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评估其作为降血糖活性肽来源的潜力。在Biopep数据库“Enzymeaction”模块,单独或联合使用胃蛋白、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进行计算机辅助酶解,将得到的多肽采用

(3)麦胚蛋白酶解:参考上述步骤(2)虚拟酶解得到的酶解条件,10%NaOH调节0.8%麦胚蛋白溶液至pH8.0,蛋白充分溶解后沸水浴中煮沸10min,80W超声30min,冷却至37℃后加入蛋白质量1%的胰蛋白酶酶解1.5h,期间保持温度恒定,1M NaOH维持pH在8.0。酶解结束后,煮沸10min灭酶,得到酶解液。

(4)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多肽的分离纯化:所得酶解液首先经0.45μm滤膜过滤,将滤液依次经过10KDa、5KDa、3KDa、1KDa超滤膜,收集滤出液得到>10KDa、5-10KDa、3-5KDa、1-3KDa、<1KDa共5个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肽级分,检测不同级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5)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肽的结构鉴定:液质联用对高活性麦胚肽组分进行鉴定,并对所得肽段再次进行虚拟筛选及分子对接,得到高活性肽段为LDLQ*/#GGF*/LDNF*,其中,*为碱性氨基酸K/R/H,#为A/M。

实施例2.生物活性多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检测

检测方法:在96孔酶标板孔中依次加入50μL 0.1mol/L PBS(0.01M,pH6.8)、50μL0.5U/mLα-葡萄糖苷酶以及50μL多肽溶液(用PBS配制不同浓度的多肽溶液),混匀后于37℃恒温反应15min后加入100μL 1.5mmol/L 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混匀后于酶标仪内37℃孵育15min后检测其在405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酶活性抑制率的公式:I%=[1-(A1-A2)/(A3-A4)]×100%;式中:A1为样液组的吸光度值,A2为以PBS代替酶溶液测得的样液组背景吸光度值,A3为以PBS溶液代替样液测得的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A4为以PBS溶液代替样液与以PBS溶液代替酶溶液测得的空白对照组背景吸光度值。

不同组分的多肽组分冷冻干燥的冻干粉,配制不同浓度溶液后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检测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果显示:粗麦胚肽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

实施例3.大鼠肠囊翻转实验

雄性SD大鼠实验前禁食过夜,取空肠部分,生理盐水冲洗除去内容物,切成3cm长片段,采用灌胃针将空肠片段翻转,刷状缘毛朝外,两端打结封口,放入5mL含5M蔗糖,37℃的Ringer’s溶液中,加入或不加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生物活性多肽,孵育90min,每隔15min检测溶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葡萄糖生成速率,评价生物活性多肽的降血糖效果。图3结果表明,与不加生物活性多肽相比,1mg/mL的麦胚肽(<1KDa)即可显著降低葡萄糖生成速率,发挥优异降血糖效果。

实施例4.分子对接分析

α-葡萄糖苷酶(2QMJ)蛋白的晶体结构精度高,无关键残基缺失,通过原配体进行多次测试,确定了原配体与活性位点的结合模式(图4)。活性位点残基ASP-203,ARG-526,THR-205,ASP-542,HIS-600,ASP-327等在稳定配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4)。这些活性位点氨基酸与原配体能够形成多个氢键,对稳定在蛋白口袋中的小分子有着较大的贡献。为了确定合适的对接方案用于筛选潜在的活性多肽分子,将对接后的原配体再次对接到2QMJ结合位点上,结合位置与先前的复合物中一致,表明该筛选方法的有效性,后期抑制剂的筛选均在此方法下进行。

麦胚多肽高活性组分鉴定所得肽段以同一方法将其与2QMJ进行对接(详见图5-图16),发现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中心的ASP-327,ARG-526,GLN-603,ASP-203,ASP-542等基团形成的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平均距离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序列表

<110> 北京工商大学

<120> 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麦胚蛋白多肽及其制备

<130> 20210826

<160> 12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

Leu Asp Leu Gln Lys

1 5

<210> 2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2

Leu Asp Leu Gln Arg

1 5

<210> 3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3

Leu Asp Leu Gln His

1 5

<210> 4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4

Ala Gly Gly Phe Lys

1 5

<210> 5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5

Ala Gly Gly Phe Arg

1 5

<210> 6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6

Ala Gly Gly Phe His

1 5

<210> 7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7

Met Gly Gly Phe Lys

1 5

<210> 8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8

Met Gly Gly Phe Arg

1 5

<210> 9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9

Met Gly Gly Phe His

1 5

<210> 10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0

Leu Asp Asn Phe Lys

1 5

<210> 11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1

Leu Asp Asn Phe Arg

1 5

<210> 12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artificial sequence)

<400> 12

Leu Asp Asn Phe His

1 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