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

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开设有条形凹槽,并在条形凹槽内套设有与所述顶板长度平行的U形板,所述U形板的开口向下,且所述U形板的两组竖直支臂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头丝杠,所述双头丝杠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U形板的竖直支臂外侧,所述双头丝杠位于U形板外侧的一端贯穿顶板并延伸至外侧并同心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双头丝杠的外侧对称式地螺纹套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套管。本发明使得装置便于对病患进行翻身处理,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适配不同的病患;还使得病患在翻身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支撑,实现缓慢的翻身,降低病患在翻身过程中产生不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886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静;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90378.9

  • 发明设计人 王静;焦祥玲;晁储玲;

    申请日2021-06-22

  • 分类号A61G7/05(20060101);A61G7/00(20060101);A61G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7330 济南市新图新夏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体芝

  • 地址 277300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承水中路4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21:1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神经内科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重症病患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其进行擦拭,但是由于病患本身不易于进行翻身等,而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清洗擦拭过程中较为困难,影响擦拭清洗的效果,通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够较好地达到工作的目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开设有条形凹槽,并在条形凹槽内套设有与所述顶板长度平行的U形板,所述U形板的开口向下,且所述U形板的两组竖直支臂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头丝杠,所述双头丝杠的一端贯穿延伸至所述U形板的竖直支臂外侧,所述双头丝杠位于U形板外侧的一端贯穿顶板并延伸至外侧并同心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双头丝杠的外侧对称式地螺纹套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底端均连接有两组束缚带,所述U形板的两组竖直支臂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联动轴和导向环罩;所述顶板两侧均开设有与条形凹槽呈正交关系的空腔,并在空腔内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均连接有旋钮,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管,所述第二螺纹套管的底端竖直连接有贯穿所述顶板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优选的,所述导向环罩与双头丝杠的轴心线重合,且双头丝杠贯穿延伸至外侧一端穿过导向环罩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端在条形凹槽靠近导向环罩的一侧开设有与导向环罩适配的环形滑槽。

优选的,位于同一组第一螺纹套管底端的两组束缚带的底端均连接有机能扣。

优选的,所述顶板在条形凹槽的顶端内壁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槽,且其在空腔的顶端内壁开设有与螺纹杆平行的第二导向槽,且其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和第二螺纹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轴的一端贯穿顶板并延伸至外侧,且联动轴伸出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呈多边形。

优选的,所述联动轴在凹槽处滑动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且调节块的一侧圆心处固定安装有与凹槽适配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调节块在限位块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的长度小于限位块的长度,且顶板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限位杆适配的插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U形板、双头丝杠、第一螺纹套管、束缚带、转动把手和角度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装置便于对病患进行翻身处理,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适配不同的病患;

2、通过螺纹杆、第二螺纹套管、固定板和支撑块的设置,使得病患在翻身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支撑,实现缓慢的翻身,降低病患在翻身过程中产生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的角度调节机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顶板1、导向块2、联动轴3、角度调节机构4、束缚带5、导向环罩6、转动把手7、第一螺纹套管8、双头丝杠9、U形板10、旋钮11、第二螺纹套管12、螺纹杆13、支撑块14、固定板15、调节块16、限位块17、限位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医用神经内科重症护理装置,包括顶板1,顶板1的底端开设有条形凹槽,并在条形凹槽内套设有与顶板1长度平行的U形板10,U形板10的开口向下,且U形板10的两组竖直支臂之间转动连接有双头丝杠9,双头丝杠9的一端贯穿延伸至U形板10的竖直支臂外侧,双头丝杠9位于U形板10外侧的一端贯穿顶板1并延伸至外侧并同心连接有转动把手7,双头丝杠9的外侧对称式地螺纹套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套管8,第一螺纹套管8的底端均连接有两组束缚带5,U形板10的两组竖直支臂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联动轴3和导向环罩6;顶板1两侧均开设有与条形凹槽呈正交关系的空腔,并在空腔内处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的一端均连接有旋钮11,螺纹杆13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管12,第二螺纹套管12的底端竖直连接有贯穿顶板1的固定板15,固定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

进一步地,导向环罩6与双头丝杠9的轴心线重合,且双头丝杠9贯穿延伸至外侧一端穿过导向环罩6的内侧。

进一步地,顶板1的底端在条形凹槽靠近导向环罩6的一侧开设有与导向环罩6适配的环形滑槽。

进一步地,位于同一组第一螺纹套管8底端的两组束缚带5的底端均连接有机能扣。

进一步地,顶板1在条形凹槽的顶端内壁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槽,且其在空腔的顶端内壁开设有与螺纹杆13平行的第二导向槽,且其在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连接有导向块2,导向块2分别与第一螺纹套管8和第二螺纹套管12的顶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联动轴3的一端贯穿顶板1并延伸至外侧,且联动轴3伸出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呈多边形,联动轴3在凹槽处滑动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4,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块16,且调节块16的一侧圆心处固定安装有与凹槽适配的限位块17,调节块16在限位块17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8,限位杆18的长度小于限位块17的长度,且顶板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若干组与限位杆18适配的插槽。

工作流程: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旋转转动把手7,使得两组第一螺纹套管8在导向块2的作用下相向或者相离移动,进而使得束缚带5能够较好地与需要护理的病患适配,而后将束缚带5穿设在病患的身体外侧,并通过机能扣系紧,接着通过向外抽出角度调节机构4机构,保证限位杆18抽数,但是限位块17保留在联动轴3内,而后通过旋转角度调节机构4,从而使得整个U形板10进行角度偏转,从而带动与套设在束缚带10内的病患进行一定角度的偏斜,方便实现翻身,在翻身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旋钮11,从而使得螺纹杆13旋转,进而带动固定板15水平移动,进而使得对应的支撑块14移动至病患的身下,方便对病患在翻身的过程中进行支撑,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