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

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驱动条,所述驱动条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所述偏心鞍座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所述背衬轴承辊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内的芯轴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朝向驱动条的一侧设置有与驱动条啮合的稳定齿轮。本发明具有调整背衬轴承辊位置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934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瓯锟科技温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10946.1

  • 申请日2020-12-30

  • 分类号B21B31/02(20060101);B21B31/07(20060101);F16H19/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18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徐显暑

  •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行政中心1号楼173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7:4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多辊(8辊及8辊以上)轧机背衬轴承辊在机架内空间定位和调整。由数个背衬轴承组成的“背衬轴承辊”在多辊轧机中的定位是多辊轧机辊系稳定性的基础。由于被轧工件厚度的变化,且由于辊系在工作中的磨损和为消除轧辊表面裂纹而不时地磨辊,使辊系中的各层轧辊辊径不断变化。作为辊系位置基础的背衬轴承辊,在轧机中的空间位置需要经常调整。

现有设计是通过背衬轴承辊的芯轴偏心来调整的,参见潘纯久著《20辊轧机及高精度冷轧带钢生产》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版。

在轧制过程中,背衬轴承辊受力很大,很小的偏心量都会产生很大的扭转力矩。由于背衬轴承外径远大于芯轴轴径,即平衡力臂远小于扭转力臂,要平衡这个扭转力矩,偏心芯轴的夹持力就得相当大。同时芯轴承受的扭转应力也很大。

本发明利用鞍座的外圆与内孔的偏心来平衡扭转力,既加大了背衬轴承辊的调整幅度,又彻底消除了芯轴承受的扭转应力,改善了背衬轴承辊的空间定位和调整工况条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其具有调整背衬轴承辊位置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驱动条,所述驱动条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所述偏心鞍座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所述背衬轴承辊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内的芯轴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朝向驱动条的一侧设置有与驱动条啮合的稳定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整时,驱动条驱动稳定齿轮,使背衬轴承辊的芯轴围绕鞍座扇面的圆心做偏心运动,带动背衬轴承辊在机架内腔运动或定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偏心鞍座的一侧设置有与偏心鞍座转动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中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件的设置能够方便偏心鞍座的转动,减少偏心鞍座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另外在偏心鞍座不需要移动时,启动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滑动件转动至偏心鞍座的内部,避免偏心鞍座自发性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件包括与转动杆转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转动杆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机架的表面接触,接着偏心鞍座可在滚轮的作用下,方便地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设置有处于偏心鞍座两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连接有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偏心鞍座不需要转动时,可启动支撑气缸带动支撑板移动,当支撑板移动至于偏心鞍座产生挤压后,处于偏心鞍座两侧的支撑板将会限制偏心鞍座的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鞍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杆平行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绳,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绳穿过的固定环,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连接绳的凹陷槽,所述连接绳远离第一限位杆的一端与转动辊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上设置有限制驱动条移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偏心鞍座不再转动后,让转动辊绕自身的轴心线转动,转动辊能够带动连接绳转动至转动辊的侧面,起到收拢连接绳的作用,当连接绳处于张紧的状态后,利用限位件限制驱动条的移动,此时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将会处于相互限制的状态,从而避免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产生相对移动的动作,因此稳定齿轮和驱动条不会产生相对的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辊的外圈套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啮合有齿轮条,所述齿轮条的中部设置有夹持槽,所述齿轮条穿设有处于夹持槽一端的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辊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辊将会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的转动将会带动齿轮条沿着自身的长度方向移动,齿轮条将会朝驱动条的方向移动,驱动条将会卡入夹持槽内,随着齿轮条的移动,驱动条与夹持槽的槽壁的挤压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槽的槽壁设置有橡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的设置能够增强驱动条与夹持槽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调整时,驱动条驱动稳定齿轮,使背衬轴承辊的芯轴围绕鞍座扇面的圆心做偏心运动,带动背衬轴承辊在机架内腔运动或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机架和偏心鞍座及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齿轮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驱动条;3、偏心鞍座;4、背衬轴承辊;5、稳定齿轮;6、转动杆;7、转动电机;8、固定杆;9、滚轮;10、支撑气缸;11、支撑板;12、第一限位杆;13、第二限位杆;14、连接绳;15、固定环;16、转动辊;17、凹陷槽;18、转动齿轮;19、齿轮条;20、夹持槽;21、紧固螺栓;22、橡胶;23、芯轴;24、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背衬轴承辊位置变化的齿条式调节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驱动条2,所述驱动条2的一侧设置有偏心鞍座3,所述偏心鞍座3的内部设置有背衬轴承辊4,所述背衬轴承辊4的轴心线与穿设在背衬轴承辊4内的芯轴23的轴心线错位,所述偏心鞍座3朝向驱动条2的一侧设置有与驱动条2啮合的稳定齿轮5。

所述偏心鞍座3的一侧设置有与偏心鞍座3转动连接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中部铰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远离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转动电机7。

所述滑动件包括与转动杆6转动连接的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两端设置有滚轮9。

所述机架1设置有处于鞍座两侧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支撑气缸10,所述支撑气缸10连接有支撑板11。

所述鞍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2,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杆12平行的第二限位杆13,所述第一限位杆1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绳14,所述第二限位杆13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绳14穿过的固定环15,所述第二限位杆13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辊16,所述转动辊16的中部设置有容纳连接绳14的凹陷槽17,所述连接绳14远离第一限位杆12的一端与转动辊1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16上设置有限制驱动条2转动的限位件。

所述转动辊16的外圈套接有转动齿轮18,所述转动齿轮18啮合有齿轮条19,所述齿轮条19的中部设置有夹持槽20,所述齿轮条19穿设有处于夹持槽20一端的紧固螺栓21。紧固螺栓21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24。

所述夹持槽20的槽壁设置有橡胶22。

将偏心鞍座3上固定背衬轴承辊4的芯轴23的圆孔与固定在机架1内腔的偏心鞍座3外壁的圆心设计成偏心的,并在偏心鞍座3的扇形圆弧外壁上安装或加工出两个或数个稳定齿轮5。稳定齿轮5安装到机架1内时与相适配的驱动条2啮合。在调整时,驱动条2驱动稳定齿轮5,使背衬轴承辊4的芯轴23围绕偏心鞍座3扇面的圆心做偏心运动,带动背衬轴承辊4在机架1内腔运动或定位。

偏心鞍座3的扇形弧面的圆心与偏心鞍座3上用于安装背衬轴承辊4的芯轴23的孔设计成偏心的,在偏心鞍座3的扇形弧面上加工或安装扇形的稳定齿轮5,形成带稳定齿轮5的偏心鞍座3。

将偏心鞍座3装入机架1内腔,并于安装在机架1内的驱动条2啮合,形成背衬轴承辊4辊空间位置调整装置。

转动驱动条2,驱动稳定齿轮5并带动偏心鞍座3转动。安装在偏心鞍座3偏心孔内的背衬轴承辊4随之变换位置,以适应轧制要求和补偿轧辊磨损后的辊系空间。移动驱动条2,驱动稳定齿轮5并带动偏心鞍座3转动。安装在偏心鞍座3偏心孔内的背衬轴承辊4随之变换位置,以适应轧制要求和补偿轧辊磨损后的辊系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