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无改装的气体控制装置

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无改装的气体控制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替选软管系统(33)一起使用的人工呼吸机,其中,人工呼吸机包括至少一个呼吸气体源(25)、至少一个呼吸气体路径(27,29)、至少一个机器输出端(30)和机器输入端(31)以及气体控制装置(10),该气体控制装置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切换装置(13,46,47)的切换来预先设定人工呼吸机用于所述替选软管系统(33)的使用,其中,对于泄漏系统(33b)的使用,气体控制装置(10)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打开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呼吸气体路径(27)(旁路);对于具有病人阀(39)的阀系统(33a)的使用,气体控制装置(10)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27)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46)打开接头(41),使得将控制压力切换到病人阀(39)上;对于二软管系统的使用,气体控制装置(10)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27)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46)锁止接头(41)。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384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律维施泰因医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54584.1

  • 发明设计人 B·奥道迈茨;

    申请日2019-07-05

  • 分类号A61M16/00(20060101);A61M16/08(20060101);A61M16/20(20060101);A61M16/12(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侯鸣慧

  • 地址 卢森堡卢森堡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2: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控制装置,其中,气体控制装置布置在人工呼吸机中,所述人工呼吸机设置为提供到病人的气体供入和气体导出,其中,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止回阀的第一气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和切换装置,其中,第一气体通道具有用于使气体流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密封膜和闭锁罩。

背景技术

人工呼吸机被用于呼吸系统紊乱的治疗,在此,人工呼吸机能够在内部临床上和在外部临床上用在非侵入性的和侵入性的人工呼吸中。

在病人的人工呼吸中,通常能够使用下述人工呼吸机:所述人工呼吸机具有用于吸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吸气分支和可选地具有用于呼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分支。用于呼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分支实现呼吸气体由病人呼出/呼气,而用于吸气的呼吸气体流的分支以呼吸气体供给病人。

人工呼吸机在运行时能够与具有被动的呼出开口的软管系统/泄漏软管系统或者具有主动的呼出阀的软管系统/阀软管系统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人工呼吸机中可行的是,在用泄漏软管系统进行的人工呼吸和用阀软管系统进行的人工呼吸之间更换。然而,为此到现在为止必要的是,在器具外部或者内部进行例如止回阀的一个或者多个部件的改装/装入。在此,泄漏软管系统是具有所定义的泄漏开口的单软管系统,在人工呼吸期间持续的呼吸气体能够通过所述泄漏开口漏出,使得冲掉二氧化碳。阀软管系统是具有用于呼气的切换阀的单软管系统或者双软管系统,在所述阀管系统中,被呼出的呼吸气体又被供入人工呼吸机用于监测。因此,人工呼吸机具有至少两个连接接头,用于或者双软管系统或者单软管系统。附加地,人工呼吸机具有压力接头,所述压力接头对于具有阀的单软管系统的使用是必要的,使得将控制压力导到阀上。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人工呼吸机中,总是必须使用合适的适配器用于所选择的软管系统,此外,必要时必须闭锁或者打开压力接头。在病人软管系统能够连接之前,必须安装合适的软管系统适配器。然而,装入/改装是费时的、易于出错的并且意味着应用障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实现人工呼吸机不但与泄漏软管系统一起而且与阀软管系统一起在没有改装措施或者没有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

该任务通过一种气体控制装置或者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呼吸机解决。扩展方案和有利的构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从一般性说明和对实施例的说明得出另外的优点和特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替选软管系统一起使用的人工呼吸机,其中,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至少一个呼吸气体源、至少一个呼吸气体路径、至少一个机器输出端和机器输入端和气体控制装置,所述气体控制装置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切换装置的切换来预先设定人工呼吸机,用于替选软管系统的使用,其中,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用于软管系统的使用,所述软管系统是泄漏系统,使得打开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呼吸气体路径(旁路)。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为激活切换装置,使得打开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呼吸气体路径(旁路),和激活切换装置,使得关闭接头。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为不将控制压力引到病人阀上并且不激活/使用流传感器。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用于一软管系统的使用,所述软管系统是具有病人阀的阀系统,用于锁止呼吸气体路径和打开接头,使得将控制压力切换到病人阀上。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为,为了使用具有病人阀的阀系统而激活切换装置,阻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的呼吸气体流和激活切换装置,使得打开接头,将控制压力切换到病人阀上。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为不将控制压力引到病人阀上并且不激活/使用流传感器。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用于一软管系统的使用,所述软管系统是锁止呼吸气体路径并且锁止接头的二软管系统。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为激活切换装置,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的呼吸气体流,并且激活切换装置,使得锁止接头。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为将控制压力引到病人阀上并且激活流传感器。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和构造用于:

泄漏系统的使用,激活切换装置,使得打开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呼吸气体路径(旁路),

具有病人阀的阀系统的使用,激活切换装置,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的呼吸气体流,并且激活切换装置,使得打开接头,将控制压力切换到病人阀上,

二软管系统的使用,激活切换装置,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的呼吸气体流,并且激活切换装置,使得锁止接头。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气动式地和/或电子式地实施并且相应于使用者预给定参数通过使用者接口进行人工呼吸机的预先设定,或者当软管系统基于技术指征被人工呼吸机的识别系统识别时自动地进行人工呼吸机的预先设定,用于替选软管系统的使用。

气体控制装置至少包括止回阀、旁路和阀。

气体控制装置包括所有的阀和切换装置和呼吸气体源。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呼吸气体路径和机器输出端以及接头和至少一个切换装置无改装并且无适配器地设置和构造,使得能够在没有适配器或者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实现软管系统的更换。

尤其是,机器输入端和机器输出端无改装地保留在人工呼吸机上。对于不同的软管系统的使用,在更换时,对于机器输入端和机器输出端不需要相同的适配器。尤其是,机器输入端或者机器输出端或者接管不必用轴封或者罩来闭锁。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切换装置实施为阀,所述阀至少暂时地将病人的呼气的反向呼吸压力作为控制压力切换到阀上。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切换装置实施为闭锁阀,当压力接头与单软管系统的病人阀连接时,所述闭锁阀将来自呼吸气体源的控制压力切换到所述压力接头上。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在使用泄漏系统时,压力传感器切换为不起作用,然而,当软管系统具有压力测量点时,压力传感器也能够保持起作用。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在使用泄漏系统时,流传感器切换为不起作用或者不被使用。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在使用单软管系统时,流传感器32c切换为不起作用。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确保在具有作用连接的泄漏软管系统和具有作用连接的阀软管系统的人工呼吸机中的气体导向,其中,在泄漏软管系统和阀软管系统之间进行更换时,气体控制装置无改装地构造在人工呼吸机中。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人工呼吸机包括在机器输入端和机器输出端之间延伸的呼吸气体路径,其中,呼吸气体路径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和具有止回阀、旁路和切换装置a的气体控制装置,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将吸气的呼吸气体流从机器输入端通过止回阀导至机器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止回阀设置和布置为防止朝机器输入端的方向(在止回阀的锁止方向上)的呼吸气体流,并且旁路设置和布置为实现用于绕行止回阀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a设置和布置为至少暂时地实现或者中断通过(用于绕行止回阀的)旁路的呼吸气体流。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呼吸气体流通过旁路与止回阀的锁止方向相反地延伸。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切换装置a布置在旁路中并且所述旁路在止回阀之前从呼吸气体路径分岔并且在止回阀后面又通到呼吸气体路径中或者机器输入端中。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布置在机器输入端和止回阀之间。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布置在止回阀和机器输出端之间。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切换装置布置在旁路中,并且旁路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和止回阀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和机器输出端之间又通到呼吸气体路径中,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布置在机器输入端和止回阀之间并且能够通过布置在旁路中的切换装置将呼吸气体朝机器输入端的方向送回,由此绕行止回阀。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切换装置a布置在旁路中,并且所述旁路在机器输入端和止回阀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之间又通到呼吸气体路径中,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布置在止回阀和机器输出端之间并且能够通过布置在旁路中的切换装置将呼吸气体在其经过呼吸气体驱动装置之后朝机器输入端的方向送回。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从机器输入端导至机器输出端,其中,第二呼吸气体路径在机器输出端之前和在下游在止回阀后面以及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后面通到第一呼吸气体路径中。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在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中布置有止回阀和/或呼吸气体驱动装置,使得将所定义的呼吸气体流从机器输入端导至机器输出端。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气体测量装置布置在旁路和机器输出端之间并且设置为检测在呼吸气体路径中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并且切换装置a设置和构造为在0-20hPa、优选0-15hPa的范围内设定PEE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呼气末正压)。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人工呼吸机具有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所述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从呼气的机器输入端延伸至呼气的机器输出端并且包括切换装置和气体测量装置,其中,气体测量装置布置在呼气的机器输出端和切换装置之间。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软管系统33装配在机器输出端上,其中,软管系统33具有第一分支34和第二分支35,其中,第一分支34从机器输出端导至病人接口36,并且第二分支35从病人接口36导至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其中,通过第一分支34将吸气的呼吸气体从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导至病人接口36并且通过第二分支35将呼气的呼吸气体从病人接口36导至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阻塞/干扰的情况下,呼气的呼吸气体能够通过在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中的切换装置的控制并且通过打开的旁路导出到环境中。

人工呼吸机的特征也在于,人工呼吸机具有吸气的第一呼吸气体路径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以及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和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

根据本发明,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确保在具有作用连接的泄漏软管系统和具有作用连接的阀软管系统的人工呼吸机中的气体导向,其中,在泄漏软管系统和阀软管系统之间进行更换时,气体控制装置无改装地构造在人工呼吸机中。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不但设置用于使用在与泄漏软管系统作用连接的人工呼吸机中而且设置用于使用在与阀软管系统作用连接的人工呼吸机中。在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气体控制装置是无改装的。无改装意味着,能够在人工呼吸机上的泄漏软管系统和阀软管系统之间更换,而在人工呼吸机中/上不需要气体控制装置的改装措施。这提供下述优点:这样设置的气体控制装置不但能够使用在(在泄漏软管系统中运行的)人工呼吸机中,而且可以使用在(在阀软管系统中运行的)人工呼吸机中。

在从泄漏软管系统/泄漏系统更换至阀软管系统/阀系统时,当前的气体控制装置需要使气体在气体通道中倒转,使得例如在泄漏软管系统中将呼吸气体/气体通过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导出,从而不发生在软管系统内部的气体流的压力上升或者阻塞。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在需要时使人工呼吸机中的气体倒转,使得气体能够通过人工呼吸机的不同的气体通道导向。

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人工呼吸机能够包括至少两个气体控制装置,使得根据所选择的软管系统或者出现的阻塞/干扰优化地导向人工呼吸机中的气体流。

在构型中,气体控制装置包括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为在至少两个切换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模式将人工呼吸机设置用于至少两个不同的软管系统的使用。当前的气体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切换装置。切换模式有利地存储/保存在切换装置中。切换模式通常能够存储在气体控制装置/切换装置中,其中,切换模式有利地构造为可设定的。有利地,气体控制装置或者切换装置设置为通过锁止功能仅能由专业人员设定。替代地,存储预先设定的切换模式。切换模式能够切换/更换为相应于人工呼吸机的呼气或者相应于吸气。替代地,切换模式能够手动地或自动地更换。

在另一构型中,接通装置设置为在使用泄漏软管系统时将气体控制装置切换为第一切换模式并且在使用阀软管系统时切换为第二切换模式。

通常,第一切换模式的特征在于,切换装置被切换为使得在更换至泄漏软管系统时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能够通过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连续地导出。为此,切换装置设置为在设定第一切换模式时不以工作压力加载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从而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膜能由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抬起,并且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气体流能通过开口漏出。有利地,在使用气体控制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式在泄漏软管系统中持久地作用。由此保证气体在开口上的连续流出,从而不发生在人工呼吸机的第一气体通道中的压力上升或者阻塞。

通常第二切换模式的特征在于,切换装置被切换为使得在更换至阀软管系统时,切换装置以工作压力加载第二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从而第二气体通道的被加载的气体流密封所述开口上的密封膜,使得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不能通过开口漏出。这提供下述优点:在人工呼吸机中在呼气时不进行反向呼吸,所述反向呼吸可能会使呼吸气体的CO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中,切换装置设置为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时切换到第三切换模式中。在此,第三模式类似于第一切换模式地设置,其中,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能够通过开口漏出。当呼吸气体驱动装置/风扇停止运转时,例如能使用第三切换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三切换模式使环境中的气体被病人吸入。通常,第三切换模式设置为能够由于第一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的干扰/阻塞而实施。这意味着,切换装置有利地设置为检测/识别第一气体通道中的干扰/阻塞。为此,切换装置能够包括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能够设置为检测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的压力、体积和/或流量率。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基于在预先确定的时段上的压力或者体积的检测到的上升而自动切换。由此,在第一气体通道阻塞/干扰时自动地保证气体/呼吸气体的导出。可选地,切换装置能够连续地无级地切换。这提供下述优点:绕行止回阀的开口能被控制到中间位置中。

在另一扩展方案中,切换模式能够通过切换装置来选择和设定。通常,在切换装置中预先设定至少两种切换模式。切换模式能够可选地通过切换装置的锁止功能由专业人员设定或者选择。由此,操作的专业人员也能够在预先设定的切换模式之外控制切换装置或者为病人设置和存储相适应的切换模式。

在构型中,气体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其中,气体流能从第一气体通道导出。第一气体通道通常设置为吸气分支,所述吸气分支将呼吸气体供给病人。然而,在泄漏软管系统中,病人的回流的呼吸气体也到达第一气体通道,所述回流的呼吸气体必须被导出。通过切换装置切换到第一切换模式中能够通过开口将气体从第一气体通道导出。在阀软管系统中,在呼气时第一气体通道被止回阀关闭。为此,通常第二气体通道被工作压力加载,从而密封膜被压到开口上,并且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不能通过开口漏出,而是能供给软管系统内部的阀。可选地,软管系统内部的阀连接在止回阀上游并且因而构造在人工呼吸机的压力侧上。

在另一构型中,切换装置设置为在第一切换模式下如下控制气体控制装置,使得气体流能通过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开口引导到风扇的吸入侧上,在所述开口上放置有密封膜。有利地,在第一气体通道中的气体因而离开病人地导出。通常,通过开口导出的气体能在绕行通道中导至吸入侧。替代地,被导出的气体能够构造为通过绕行通道又可供入第一气体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方案中,切换装置在第一切换模式下设置为使第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在止回阀旁经过地被导向。通常,在使用阀软管系统时,人工呼吸机具有止回阀,用于保护人工呼吸机以防病人的被导回的被污染的呼吸气体。这类的止回阀不利的是,在主动式呼出阀阻塞/干扰的情况下,所述止回阀阻碍病人呼出或者完全禁止呼出。因此,切换装置有利地布置在人工呼吸机中,使得能借助于气体从第一气体通道的开口排出到绕行路径中来绕行所述止回阀。

在另一扩展方案中,切换装置设置为在第二切换模式下如下控制气体控制装置,使得密封膜被病人的工作压力加载。通常,第一气体通道与第二气体通道连接地构造,其中,第二气体通道能够加载工作压力。工作压力通常由切换装置提供。

切换装置也能够设置为可变地切换,其中,切换装置能够设置为在0mbar和1bar之间、尤其在0mbar和100mbar之间无级地控制第二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的压力。切换装置也能够设置为将第二气体通道中的气体流/压力在预先确定的时段上连续地提高到预先确定的值上。

在构型中,切换装置设置为在更换软管系统时,在需要时更换切换模式。通常,气体控制装置设置为识别软管系统更换,其中,气体控制装置的切换装置设置为基于所识别的软管系统切换到相应的切换模式中。通常,软管系统的确定通过对由切换装置的传感器检测的呼吸气体参数的评估实现。替代地,所使用的软管系统的识别能够手动地通过人工呼吸机的用户界面由病人或者进行操作的专业人员进行。

在另外的构型中,气体控制装置布置为在吸气流方向上连接在风扇上游。这提供下述优点:具有切换装置的气体控制装置布置在人工呼吸机的吸入侧上。替代地,气体控制装置能够布置在人工呼吸机的压力侧上,即在吸入流方向上连接在风扇下游。这提供一种替代的布置可行性,这有助于在气体控制装置布置在人工呼吸机中的情况下的较大的构型自由空间。

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人工呼吸机,其包括根据前面提到的特征中的至少一种的气体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意义下,气体能够是相应可呼吸的气体或者气体混合物。尤其是,空气、氧气、呼气的呼吸气体或者吸气的呼吸气体。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强烈地简化的示意性示图更详尽地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示出了:

图1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示意性视图,其中,气体控制装置在这里仅部分地示出,即作为切换装置或者阀块体示出,

图2在图1中示出的切换装置/阀块体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在图1和2中示出的切换装置/阀块体的纵截面,

图4a在图1至3中示出的切换装置/阀块体的侧视图,

图4b在图1至4a中示出的切换装置/阀块体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罩的俯视图,

图4c在图1至4b中示出的切换装置/阀块体的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6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7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8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9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10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11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12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另一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的构造的实施方式,

图13-15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在使用不同的软管系统的情况下的相应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结构元件分别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人工呼吸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示意性视图,其中,在这里仅示出阀块体或者切换装置13,所述阀块体或者切换装置是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

在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13设置用于使用在人工呼吸机中,用于与泄漏软管系统和/或阀软管系统和/或二软管系统一起使用,并且所述切换装置具有第一气体通道11(吸气分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将气体流朝病人的方向导向。第一气体通道11包括止回阀19以及具有(未示出的)密封膜的(未示出的)开口。开口和密封膜在图1中被闭锁罩16盖住。止回阀19防止来自病人的呼吸气体/气体流朝人工呼吸机的方向送回。

此外,切换装置13具有第二气体通道12,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将压力导到(未示出)的开口上的(未示出)的密封膜上。第二气体通道12通过接头20与闭锁罩16连接,所述闭锁罩卡盖到第一气体通道11的开口上。第二气体通道12通过接头20延伸至闭锁罩16并且由(未示出的)切换装置控制。第二气体通道12能够被气体流穿流。

切换装置能够以工作压力加载第二气体通道12或者使其无加载地保持。在人工呼吸机的预先确定的运行状态下,第二气体通道12以工作压力加载,从而被加载的气体流或者压力通过接头20被导到闭锁罩16内部的(未示出的)密封膜上。通过第二气体通道12的被加载的气体流/压力将密封膜完全地压到开口上并且因而闭锁所述开口。

此外,在图1中示出绕行通道21。绕行通道21从开口延伸并且实现从开口流出的气体流在止回阀19旁经过地导向。绕行通道21关于开口环绕地构造并且在其进一步的走向中缩窄成为一通道,该通道在平行于第一气体通道11的方向上延伸。绕行通道21接着能够重新通入到第一气体通道11中或者作为单独的分支将在止回阀19旁经过地被导向的气体流导出。绕行通道21在(未示出的)开口的区域中具有一边缘,密封膜能够通过闭锁罩16密封到所述边缘上。绕行通道21的边缘能够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能够配合到密封膜的边沿上。绕行通道21的边缘防止密封膜的滑落。

此外,在图1中示出闭锁罩16。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闭锁罩16包括三个突起部18,借助于所述突起部能够将闭锁罩16卡盖到第一气体通道11的开口上。此外,在闭锁罩16上构造有接头20,第二气体通道12能够与所述接头连接。接头20居中地布置在闭锁罩16上,从而气体流/压力能够通过接头20和闭锁罩16居中地并且均匀地施加到密封膜上。

以上所说明的切换装置通过气体控制装置10切换。通常,一旦人工呼吸机切换到呼气,切换装置切换第二气体通道12为无加载。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工作压力施加到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上。反过来,当人工呼吸机切换到吸气时,切换装置切换第二气体通道12为无工作压力/无加载。

以上所说明的气体控制装置能够用于不同的应用。

在泄漏软管系统中,切换装置设置为切换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为无加载。在这种情况下,切换阀设置为持久地实现气体的流出。

在一种阀软管系统中,切换装置设置为相应于人工呼吸机的时间控制的呼气地切换。因此,切换装置能够例如在人工呼吸机切换到呼气时或者在呼气分支阻塞时切换第二气体通道12为无加载。由此确保病人的呼气,因为气体控制装置10的开口在呼气期间打开并且回流的气体能够通过开口漏出。

在阀软管系统中运行的情况下,切换装置切换第二气体通道12为带有工作压力。通过在第二气体通道12中所加载的压力使密封膜在开口上密封,由此,在这种运行方式期间防止吸气的气体通过开口流出。

一般而言,气体控制装置10设置为在吸气时使气体流在第一气体通道11中通过止回阀19朝病人导向。在呼气时,第一气体通道11的开口因而被闭锁并且止回阀19的功能被保留。

相反地,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阻止病人的呼出或者给病人的呼出造成困难。此外,由于止回阀19,病人不能够通过吸气分支呼出。因此,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切换装置设置为切换第二气体通道12为无加载。由于第二气体通道12不被工作压力(该工作压力也作用到密封膜上)加载,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能够抬起放置在开口上的密封膜。由此,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能够通过绕行通道21关于止回阀19环绕地导向。

图2示出在图1中示出的切换装置13的示意性分解图。在此,示出第一和第二气体通道11,12,止回阀19以及具有密封膜15的开口14。

也示出具有接头20的闭锁罩16。示出接头20的居中布置,其中,接头20的一端部向外延伸并且能够与第二气体通道12连接。

在图2中示出,开口14具有边缘22。边缘22构造为凸起部并且作为用于集成到密封膜15中地构造的重块17的下放部。

密封膜15由弹性体材料、优选由具有在15至25肖氏A之间、尤其在18和22肖氏A之间的硬度的硅构造。密封膜15圆形地构造并且具有边界23。

边界23能够构造为加强结构或者构造为功能性突出部。边界23设置为放置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上。密封膜15能够在密封膜15的边界23和重块17之间具有比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的区域和密封膜15的下述区域中更薄的材料厚度:重块17大多成整体地布置在所述区域中。

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膜15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和重块17之间具有成拱形的结构,所述成拱形的结构能够附加地预防密封膜15在开口14上的移动。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膜15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和重块17之间能够具有其它结构或者无结构地构造。

密封膜15的重块17以垫盘的形式构造。重块17由金属构成并且集成地构造到密封膜17中。重块17能够使开口14上的密封膜15稳定化。通常,重块17用于防止密封膜15由于从第一气体通道流出的气体而振动。

在图2中所示出的闭锁罩16包括突起部18,所述突起部构成倒钩。在闭锁罩16卡盖时,倒钩配合到凹槽中,所述凹槽构造在气体控制装置10的外侧上。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能够设想另外的闭锁可能性,例如呈卡口式闭锁部形式的卡锁机构。

在闭锁罩16放到开口14上的情况下,密封膜15在密封膜15的边界13的区域中被压紧和保持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上。闭锁罩16向外密封密封膜15并且使密封膜15保持在其在闭锁罩16内部的位置中。因此,密封膜15在气体控制装置10内部由被卡盖的闭锁罩16压紧/保持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上。密封膜15通过环绕地构造的、加强的边界23夹紧/密封在绕行通道21的边缘24和闭锁罩16之间。

密封膜15的与边界23不同的区域与闭锁罩16无接触地构造。这些区域也能够被称作加载区域,因为切换装置以通过第二气体通道供入的被加载的工作压力加载密封膜15的这些区域。

密封膜15在静止状态下(没有气体流的情况下)由重块和其结构保持在开口14上。在干扰情况下或者在呼气时,切换装置设置为以工作压力加载第二气体通道12。

相反地,如果切换装置设置为使第二气体通道12保持/切换为无加载,则密封膜15的加载区域不以气体流加载,从而第一气体通道11的气体流足以使密封膜在加载区域的区域中抬起并且将气体流导向绕行通道21中。

此外,在图2中示出止回阀19以及绕行通道21。

图3示出在图1和2中所示出的切换装置13的纵截面。示出具有止回阀19的第一气体通道11、开口14和密封膜15以及第二气体通道12。此外,示出具有接头20的闭锁罩16和绕行通道21。

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能够将吸气的气体流输送至病人。止回阀19防止在人工呼吸机中的呼出气体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回流。因此,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不能通过第一气体通道11进行气体流/呼出气体的呼出。

此外,示出绕行通道21,所述绕行通道从开口14出发延伸。绕行通道21构造为关于开口14的环绕通道并且在其进一步的走向中延伸至一通道,该通道在平行于第一气体通道11的方向上延伸。通过绕行通道的环绕布置能够将大量的呼出气体同时关于止回阀19经过并且通过开口14导出。绕行通道21能够通入到吸气分支中或者构造为单独的分支。

密封膜15能够圆形地构造并且在其中心中具有重块17。重块17环状地/垫盘状地构造。重块17在其由形状决定的凹进部中具有密封膜15的锥形的构型,所述锥形的构型在第一气体通道11的方向上延伸。锥形的构型提供下述优点:使密封膜15固定在其在开口14上的位置中以防滑落。此外,所述密封膜给病人提供与密封膜15的取向相关的安装辅助。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膜15的构型能够具有其它几何形状,所述其它几何形状适合于使密封膜15保持在其位置中。重块17构造为集成到密封膜15中。密封膜15在重块17的区域中具有较大的材料厚度。这一方面提供下述优点:重块17能够集成到密封膜15中并且另一方面由较高的材料厚度而产生附加的重块17,使得密封膜15保持在其位置中。重块17也能够构造为施加到密封膜15上。

在图3中示出的闭锁罩16布置在开口14上,其中,闭锁罩16在边界23的区域中将密封膜15压紧到绕行通道21的边缘上,而密封膜15在加载区域中与闭锁罩16无接触地布置。

图4a示出在图1至3中示出的切换装置13的侧视图。示出第一气体通道11以及具有突起部18和用于(未示出的)第二气体通道的接头20的闭锁罩16。

在图4a中可见,第一气体通道11的输入侧比输出侧更大地定尺寸。除了第一气体通道11之外,输入侧也包括缩窄至一通道的绕行通道21。因此,第一气体通道11的输入侧包括在吸气流方向上定向的第一气体通道11以及与所述吸气流方向相反地定向的绕行通道21。

图4b示出在图1至4b中所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切换装置13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罩16的俯视图。闭锁罩16能卡盖到第一气体通道的(未示出的)开口上。在闭锁罩16的卡盖中,密封膜在(未示出的)重块的区域中被闭锁罩16紧压到开口的在图3中示出的凸起部22上并且密封。

闭锁罩16具有用于(未示出的)第二气体通道12的接头20。通过接头20能够将(未示出的)第二气体通道12的气体流施加到(未示出的)密封膜上,使得闭锁(未示出的)开口。此外,闭锁罩16包括突起部18,所述突起部大多构成倒钩并且设置为配合到开口的区域中的凹槽中。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闭锁罩16能够具有另外的突起部18或者能够通过类似的卡锁元件紧固在开口上。

图4c示出在图1至4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的止回阀19的俯视图。在此,从流入的气体流的方向、在吸气流方向上看到止回阀19上。也示出绕行通道21,在人工呼吸机的呼气分支阻塞/干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绕行通道使气体流关于止回阀19环绕地被导向。

也以侧视图示出闭锁罩16,其具有突起部18,借助于所述突起部能够使闭锁罩16卡盖到(未示出的)开口上。

在图5至13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的、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的一部分的气动切换组件的不同的实施方式。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组件包括具有旁路27和止回阀28a的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这类的气动组件通常用在泄漏软管系统中。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机器输入端31a和机器输出端30a。在此,机器输出端30a靠近病人地布置并且机器输入端31a远离病人地布置。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延伸至机器输出端30a。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具有止回阀28a和切换装置/切换阀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在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中,切换装置13布置在相对于止回阀28a的旁路27中。旁路27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止回阀28a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又通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布置在机器输入端31a和止回阀28a之间。通过布置在旁路27中的切换装置13a能将呼吸气体朝机器输入端31a的方向送回,由此绕开止回阀28a。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这类组件通常用在泄漏软管系统中。示出具有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的、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所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具有关于止回阀28a的旁路27。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机器输入端31a和机器输出端30a。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延伸至机器输出端30a。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具有止回阀28a和切换装置/切换阀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切换装置13a布置在相对于止回阀28a的旁路27中。在这种替代组件中,旁路27在机器输入端31a和止回阀28a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28a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间又通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布置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过布置在旁路27中的切换装置13a能够将呼吸气体在该呼吸气体经过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后朝机器输入端31a的方向送回。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这类组件29能够用在阀软管系统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其具有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旁路27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延伸至机器输出端30a。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具有止回阀28a和切换装置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其中,切换装置13a布置在用于绕开止回阀28a的旁路27中。人工呼吸机10的在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所述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从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延伸至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止回阀28a和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8a中。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能够包括止回阀28b。例如在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单独的机器输入端31b引进并且供给病人。附加地,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阻塞的情况下,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绕开止回阀28a通过切换装置13a送回并且使病人能够呼吸。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其具有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旁路27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这个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在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止回阀28a布置在机器输入端31a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间。旁路27围绕止回阀28a构造,所述旁路在机器输入端31a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28a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间又通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布置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入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能够包括止回阀28b。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8b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单独的机器输入端31b引进并且供给病人。附加地,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阻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绕行止回阀28a由具有切换装置13a的气体控制装置送回并且使得病人能够呼吸。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其具有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旁路27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

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延伸至机器输出端30a并且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具有止回阀28a和切换装置13a的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切换阀28a布置在用于绕行止回阀28a的旁路27中。旁路27构造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人工呼吸机26的在图9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也具有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所述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从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延伸至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止回阀28b和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入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具有止回阀28b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布置在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和止回阀28b之间。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也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单独的机器输入端31b引进并且供给病人。附加地,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阻塞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绕行止回阀28a通过布置在旁路27中的切换阀13a送回并且使得病人能够呼吸。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其具有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旁路27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延伸至机器输出端30a并且包括具有止回阀28a和切换装置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以及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

切换装置13a布置在用于绕行止回阀28b的旁路27中。具有切换装置13a的旁路27布置在机器输入端31a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间。人工呼吸机26的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所述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从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延伸至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入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具有止回阀28b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布置在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和止回阀28b之间。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所述人工呼吸机具有带有旁路27的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以及具有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

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朝机器输出端30a延伸。在此,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以及具有止回阀28a和布置在相对于止回阀28a的旁路27中的切换装置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以及包括气体测量装置(流和/或压力)32a。气体测量装置32a布置在旁路27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过气体测量装置32a能够检测在呼吸气体路径中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在呼吸气体的体积或者压力在预先给定的时段上预先给定的情况下,切换装置13a例如能够借助于两位三通换向阀切换。切换装置13a通常设置和构造为在1-20hPa、优选1-15hPa的范围内设定PEE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从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延伸至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并且包括切换装置13b和流测量装置32c。在此,流测量装置32c布置在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和切换装置13b之间。在此,流测量装置32c用于检测在呼吸气体路径中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基于由流测量装置32c所检测的值能够进行关于由病人向人工呼吸机排放的呼吸气体的体积的反馈。

在机器输出端30a处适配具有第一分支34和第二分支35的软管系统33。第一分支34从机器输出端30a导至病人接口36。在病人接口36前面,软管系统33以第二分支35导至用于呼气的呼吸气体的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通过软管系统33使病人接口36与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和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连接。

在人工呼吸机26的在图11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呼吸气体能够通过机器输入端31a引进并且通过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通过止回阀28a朝机器输出端30a的方向导向。

呼吸气体从机器输出端30a通过经适配的软管系统33的分支34传递至病人接口36,病人能够通过所述病人接口吸入呼吸气体。病人的呼出的气体能够通过经适配的软管系统33的分支35通过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供给呼吸气体路径29c。通过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将呼吸气体朝向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导向并且排放到环境。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阻塞/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在旁路27中的切换装置13a的控制导出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气动切换组件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其具有吸气的第一呼吸气体路径29a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以及具有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和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d。

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朝向机器输出端30a延伸。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止回阀28a以及流测量装置32a。流测量装置32a布置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流测量装置32a检测通过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向病人排放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

人工呼吸机26的在图12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所述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从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延伸至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流测量装置32a和共同的机器输出端30a之间通到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能够包括单独的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止回阀28b和流测量装置32b。单独的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布置在第二机器输入端31b和止回阀28b之间。流测量装置32b能够检测在呼吸气体路径29b中的吸气的呼吸气体的体积或者压力并且传送到人工呼吸机26上。在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阻塞的情况下,通过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能够将呼吸气体通过机器输入端31b引进并且供给病人。

此外,人工呼吸机26的在图12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所述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从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延伸至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并且包括切换装置13b和流测量装置32c。在此,流测量装置32c布置在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和切换装置13b之间。流测量装置32c检测病人排放的呼吸气体的体积和/或压力。通过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可将被病人排放的呼吸气体导出。

气体测量装置32a,32b,32c和32d能够设置为检测呼吸气体路径中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并且基于所述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切换或者说打开和关闭切换阀或者给人工呼吸机26提供关于供给病人的呼吸气体或者被病人排放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的反馈。

此外,在人工呼吸机26中的气动组件的在图12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具有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d。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d从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分岔并且朝向单独的机器输出端37b延伸。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d包括切换装置14c和流测量装置32d。测量装置32d检测病人排放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阻塞/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16d能够导出被病人排放的呼吸气体。

在机器输出端30a处适配具有第一分支34和第二分支35的软管系统33。第一分支34从机器输出端30a导至病人接口36。在病人接口36前面,软管系统33以第二分支35导至用于呼气的呼吸气体的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通过软管系统33使病人接口36与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和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d连接。

图13-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人工呼吸机26的示意性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人工呼吸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气体控制装置10。

示出包括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b和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的气动切换组件。

人工呼吸机包括呼吸气体路径29a,所述呼吸气体路径在机器输入端31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延伸,其中,呼吸气体路径29a包括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具有止回阀28a、旁路27和切换装置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将吸气的呼吸气体流从机器输入端31a通过止回阀导至机器输出端30a,其中,止回阀设置和布置为防止朝机器输入端31a的方向(在止回阀的锁止方向上)的呼吸气体流,并且旁路27设置和布置为实现用于绕行止回阀28a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13a设置和布置为至少暂时地实现或者中断通过用于绕行止回阀28a的旁路27的呼吸气体流。

呼吸气体流通过旁路相反于止回阀的锁止方向地伸展。

切换装置13a布置在旁路27中并且旁路27在止回阀28a之前从呼吸气体路径29a分岔并且在止回阀28a后面又通到呼吸气体路径29a中或者机器输入端中。

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布置在机器输入端31a和止回阀28a之间。

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也能够布置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

切换装置13布置在旁路27中,并且旁路27例如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和止回阀28a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又通到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布置在机器输入端31a和止回阀28a之间并且能够通过布置在旁路27中的切换装置13a将呼吸气体朝机器输入端31a的方向送回,由此绕行止回阀28a。

也能够设想下述构造:在所述构造中,切换装置13a布置在旁路27中,并且旁路27在机器输入端31a和止回阀28a之间分岔并且在止回阀28a和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间又通到呼吸气体路径29a中,其中,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布置在止回阀28a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并且能够通过布置在旁路27中的切换装置13a将呼吸气体在其经过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a之后朝机器输入端31a的方向送回。

也能够设想,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从机器输入端31a,31b导至机器输出端30a,其中,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在机器输出端前面和在下游在止回阀后面和在呼吸气体驱动装置后面通到第一呼吸气体路径29a中。

也能够设想,在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中布置有止回阀28b和/或呼吸气体驱动装置25b,使得将所定义的呼吸气体流从机器输入端31a,31b导至机器输出端30a。

也能够设想,气体测量装置32a布置在旁路27和机器输出端30a之间并且设置为检测在呼吸气体路径中的呼吸气体的流或者体积或者压力,并且切换装置13a设置和构造为在0-20hPa、优选0-15hPa的范围内设定PEEP(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也能够设想,人工呼吸机具有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所述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从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延伸至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并且包括切换装置13b和气体测量装置32c,其中,气体测量装置32c布置在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a和切换装置13b之间。

也能够设想,软管系统33装配在机器输出端30a上,其中,软管系统33具有第一分支34和第二分支35,其中,第一分支34从机器输出端30a导至病人接口36并且第二分支35从病人接口36导至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其中,通过第一分支34将吸气的呼吸气体从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导至病人接口36,并且通过第二分支35将呼气的呼吸气体从病人接口36导至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

也能够设想,在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阻塞/干扰的情况下,能够将呼气的呼吸气体通过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中的切换装置13a的控制并且通过打开的旁路27导出到环境中。

也能够设想,人工呼吸机具有吸气的第一呼吸气体路径29a和吸气的第二呼吸气体路径29b以及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和单独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d。

切换组件的在图13中所示出的构造设置为将呼吸气体从机器输入端通过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导至机器输出端30a并且通过被插到机器输出端上的软管系统供给病人。如果软管系统为二软管系统33c,病人的被呼出的呼吸气体通过所述二软管系统33c的分支35供给至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为此,二软管系统33c的分支35紧固在人工呼吸机的输入端38上。

二软管系统33c的第一分支34紧固在机器输出端上并且提供吸气的呼吸气体至病人接口36。

第一分支34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单独的分支,所述单独的分支包括压力传感器40和/或病人阀接头。例如,所述单独的分支能够在切换阀39与第一分支34和第二分支35的合并处之间从第一分支34分岔。

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从机器输入端31a延伸至机器输出端30a。在此,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b包括风扇25a和至少部分地包括具有止回阀28a和切换装置13a的气体控制装置10。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还包括温度感测器42、至少一个流测量装置32a和/或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0。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a能够布置在吸气块体45中,其中,所述吸气块体45包括压力侧45a和吸入侧45b。

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从第二分支35出发地延伸,当衔接二软管系统时,其朝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b的方向延伸。在此,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包括呼气的机器输入端38、流测量装置32c、内部的病人阀43和呼气的机器输出端37c。在当前的实施方式中,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29c布置在呼气块体44中。可选地,呼气块体44能够与吸气块体45分隔开地控制或者能从人工呼吸机26中取出。

气体控制装置10例如设置和构造为控制吸气块体45和呼气块体。

人工呼吸机设置为与替选软管系统33一起使用,其中,人工呼吸机包括至少一个呼吸气体源25、至少一个呼吸气体路径27,29、至少一个机器输出端30和机器输入端31以及气体控制装置10,用于通过至少一个切换装置13,46,47的切换来预先设定人工呼吸机用于所述替选软管系统33的使用,其中:

-对于泄漏系统33b的使用,气体控制装置10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打开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呼吸气体路径27(旁路),

-对于具有病人阀39的阀系统33a的使用,气体控制装置10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27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46打开接头41,使得将控制压力切换到病人阀39上,

-对于二软管系统的使用,气体控制装置10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27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46锁止接头41。

气体控制装置10气动式地和/或电子式地实施并且相应于使用者预给定参数通过(未示出的)使用者接口进行人工呼吸机的预先设定,或者当软管系统基于技术指征被人工呼吸机的识别系统识别时自动地进行人工呼吸机的预先设定,用于所述替选软管系统33的使用。

气体控制装置10至少包括止回阀28a、旁路和阀13a。

气体控制装置10包括所有的阀和切换装置和呼吸气体源。

呼吸气体路径27,29和机器输出端30和接头41以及至少一个切换装置46,47无改装并且无适配器地设置和构造,使得软管系统33的更换在没有适配器或者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进行。

切换装置47实施为阀,所述阀至少暂时地将病人的呼气的反向呼吸压力作为控制压力切换到阀13a上。

切换装置46实施为闭锁阀,当压力接头41与单软管系统的病人阀39连接时,所述闭锁阀将来自呼吸气体源25的控制压力切换到所述压力接头上。

在使用泄漏系统33b时,压力传感器40切换为不起作用,然而当软管系统具有压力测量点时,压力传感器40也能够保持起作用。

在使用泄漏系统33b时,流传感器32c切换为不起作用或者不被使用。

在使用单软管系统33a时,流传感器32c切换为不起作用。

用于阀13a,39和43的控制压力能够至少部分地或者暂时地被风扇25a或者被单独的风扇或者被病人的反向呼吸卸走。

图13至15示出:

气体控制装置10设置和构造用于:

-泄漏系统33b的使用,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打开用于呼吸气体流的呼吸气体路径27(旁路),

-具有病人阀39的阀系统33a的使用,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27的呼吸气体流,并且切换装置46打开接头41,使得将控制压力切换到病人阀39上,

-二软管系统的使用,激活切换装置13a,47,使得锁止通过呼吸气体路径27的呼吸气体流,并且激活切换装置46,使得锁止接头41。

气体控制装置10气动式地和/或电子式地实施并且相应于使用者预给定参数通过使用者接口进行人工呼吸机的预先设定,或者当软管系统基于技术指征被人工呼吸机的识别系统识别时自动地进行人工呼吸机的预先设定,用于所述替选软管系统33的使用。

气体控制装置10例如至少包括止回阀28a、旁路和阀13a。气体控制装置10包括所有的阀和切换装置和呼吸气体源。

气体控制装置10包括例如机器输出端30,38、接头40,41和至少一个切换装置46,47,并且无改装和无适配器地设置和构造,从而能够在没有适配器或者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更换软管系统33。

尤其是,机器输入端和机器输出端无改装地保留在人工呼吸机上。对于不同的软管系统的使用,在更换时,对于机器输入端和机器输出端不需要相同的适配器。尤其是,机器输入端或者机器输出端或者接管或者接头不必借助轴封或者罩闭锁。

10 气体控制装置

11 第一气体通道

12 第二气体通道

13a,b,c,d 切换装置

14 开口

15 密封膜

16 开口的闭锁罩

17 重块

18 闭锁罩的突起部

19 止回阀

20 接头

21 绕行通道

22 开口/凸起部的边缘

23 密封膜的边界

24 绕行通道的边缘

25 风扇

26 人工呼吸机

27 旁路

28a,b 止回阀

29a,b 第一呼吸气体路径、吸气的呼吸气体路径

29c,d 第二呼吸气体路径、呼气的呼吸气体路径

30a,b 机器输出端

31a,b 机器输入端

32a,b,c,d 流测量装置

33 软管系统

33a 具有病人阀39的单软管系统

33b 具有泄漏系统的单软管系统

33c 二软管系统

34 二软管系统第一分支

35 二软管系统第二分支

36 病人接口

37a,b,c 呼气的机器输出端

38 呼气的机器输入端

39 病人阀

40 压力传感器

41 病人阀接头

42 温度感测器

43 内部的病人阀

44 呼气块体

45 吸气块体

45a 压力侧

45b 吸入侧

46 阀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