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

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紧急逃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逃生箱主体,所述逃生箱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薄膜,所述逃生箱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逃生箱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救生圈主体、阻隔机构、充气机构、传动机构和破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破窗锤对车窗进行敲击,同时利用啮合齿块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最终可以使第一固定块和注入管道主体向上移动,即可使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在救生圈主体的内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救生圈主体进行膨胀,使工作人员使救生圈主体进行逃生,使工作人员在突发涉水现象时,可以进行安全逃生,提升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78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要;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97672.5

  • 发明设计人 陈要;

    申请日2020-11-18

  • 分类号B60R21/02(20060101);B63C9/15(20060101);B63C9/18(20060101);A62B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3320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镇高塘合蚌路7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4:4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急逃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涉水顾名思义,就是指车辆在地势低洼、有积水的路面行车,在水中通行,一般发生在阴雨天气,排水设备欠缺导致路面有积水的道路低洼地段,大多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出现车辆涉水时,都会使用到紧急逃生装置,来进行自救。

但是现有的紧急逃生装置大多数为破窗锤,只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破开窗户的情况,大多数工作人员并不能在水中进行游泳,此时的紧急逃生装置大多排不上用场,从而使工作人员不便于在水中进行自救行为,使紧急逃生装置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同时也不便于工作人员较为快速的进行逃生,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紧急逃生装置大多数为破窗锤,只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破开窗户的情况,大多数工作人员并不能在水中进行游泳,此时的紧急逃生装置大多排不上用场,从而使工作人员不便于在水中进行自救行为,使紧急逃生装置降低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同时也不便于工作人员较为快速的进行逃生,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逃生箱主体,所述逃生箱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薄膜,所述逃生箱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逃生箱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逃生箱主体的内部放置安装有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一端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阻隔机构,所述阻隔机构包括第一空腔,所述救生圈主体一端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弹簧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阻隔板,所述逃生箱主体内部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储存桶主体,所述逃生箱主体内部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储存桶主体,所述储存桶主体的一端皆插入安装有注入管道主体,所述注入管道主体的一端皆插入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牵引绳主体,且所述牵引绳主体的一端皆贯穿储存桶主体和逃生箱主体延伸至外侧,所述密封塞一端的两侧皆开设有排出槽,所述注入管道主体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移动杆,且所述第一移动杆皆插入安装至第二固定块的内部,所述密封塞皆插入安装至注入管道主体的内部,所述逃生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丝杆主体,所述丝杆主体的外侧螺纹安装有丝母主体,所述丝母主体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移动杆,且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皆贯穿第三固定块和逃生箱主体延伸至外侧,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牵引绳主体的一端皆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逃生箱主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啮合齿块,且所述啮合齿块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端设置有破窗机构,所述破窗机构包括第四固定块,所述移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破窗锤。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且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丁腈橡胶。

优选的,所述储存桶主体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皆与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母主体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皆滑动安装至第二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三滑槽与第三滑槽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皆嵌入安装有吸附磁铁。

优选的,所述第四滑槽的内部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二空腔,所述第四滑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弹簧,所述第二固定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第四滑块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一端插入安装至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限位槽皆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滚动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救生圈主体、阻隔机构、充气机构、传动机构和破窗机构,通过工作人员拉动移动板将破窗锤取出,即可利用破窗锤对车窗的四个拐角进行敲击,即可将车窗的玻璃敲碎,同时利用啮合齿块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最终可以带动第一固定块和注入管道主体向上移动,即可使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在救生圈主体的内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使救生圈主体进行膨胀,从而使救生圈主体可以脱离逃生箱主体的内部,使工作人员使救生圈主体进行逃生,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突发涉水现象时,可以较为快速的进行安全逃生,也提升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提升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2、通过设置有锁定机构,当第四滑块在第四滑槽内部的指定位置时,利用第二固定弹簧的惯性,从而可以将限位柱弹出,弹至限位槽的内部,从而可以将第四滑块牢固的固定在第四滑槽的内部,增加了结构的牢固性,防止了第四滑块在第四滑槽的内部滑动,导致破窗锤产生掉落的现象,从而提升了结构的实用性。

3、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一连接杆,当第一固定块在被牵引绳主体向上拉动时,会带动第一连接杆向上进行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进行滑动,即可利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为第一固定块的移动提供稳定性,使第一固定块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固定块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储存桶主体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固定板和移动板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破窗机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6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110、逃生箱主体;111、透明薄膜;112、把手;113、防滑垫;114、救生圈主体;115、第一固定板;2、阻隔机构;210、第一空腔;211、第一固定弹簧;212、阻隔板;3、充气机构;310、储存桶主体;311、第一滑槽;312、第一滑块;313、第一连接杆;314、第一固定块;315、牵引绳主体;316、密封塞;317、排出槽;318、注入管道主体;319、第二固定块;320、第一移动杆;4、传动机构;410、第三固定块;411、丝杆主体;412、丝母主体;413、第二滑槽;414、第二滑块;415、第二移动杆;416、第二连接杆;417、第一锥齿轮;418、第二锥齿轮;419、第一转动轴;420、第三锥齿轮;421、第二转动轴;422、第四锥齿轮;423、传动齿轮;424、第二固定板;425、第三滑槽;426、第三滑块;427、移动板;428、第一安装槽;429、吸附磁铁;430、啮合齿块;5、破窗机构;510、第四固定块;511、第四滑槽;512、第四滑块;513、破窗锤;6、锁定机构;610、第二空腔;611、第二固定弹簧;612、限位柱;613、限位槽;614、第二安装槽;615、滚动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车辆涉水紧急逃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逃生箱主体110,逃生箱主体11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薄膜111,逃生箱主体1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112,逃生箱主体1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115,逃生箱主体110的内部放置安装有救生圈主体114,救生圈主体114一端内部的两侧皆设置有阻隔机构2,阻隔机构2包括第一空腔210,救生圈主体114一端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一空腔210,第一空腔210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弹簧211,第一固定弹簧211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阻隔板212,逃生箱主体110内部一端的两侧皆设置有充气机构3,充气机构3包括储存桶主体310,逃生箱主体110内部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储存桶主体310,储存桶主体310的一端皆插入安装有注入管道主体318,注入管道主体318的一端皆插入安装有密封塞316,密封塞316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314,第一固定块314的一端皆固定安装有牵引绳主体315,且牵引绳主体315的一端皆贯穿储存桶主体310和逃生箱主体110延伸至外侧,密封塞316一端的两侧皆开设有排出槽317,注入管道主体318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块319,第一固定块314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移动杆320,且第一移动杆320皆插入安装至第二固定块319的内部,密封塞316皆插入安装至注入管道主体318的内部,逃生箱主体110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4,传动机构4包括第三固定块410,第一固定板1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块410,第三固定块410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丝杆主体411,丝杆主体411的外侧螺纹安装有丝母主体412,丝母主体412一端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移动杆415,且第二移动杆415的一端皆贯穿第三固定块410和逃生箱主体110延伸至外侧,第二移动杆41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416,且牵引绳主体315的一端皆与第二连接杆416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杆主体4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417,第一锥齿轮417的一侧啮合安装有第二锥齿轮418,第二锥齿轮4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轴419,第一转动轴41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锥齿轮420,第一固定板115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421,第二转动轴42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逃生箱主体110的内壁活动连接,第二转动轴42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四锥齿轮422,第四锥齿轮422与第三锥齿轮420啮合连接,第二转动轴42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423,第三固定块4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424,第二固定板424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三滑槽425,第三滑槽425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第三滑块426,第三滑块42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427,移动板427的一侧均匀固定安装有啮合齿块430,且啮合齿块430与传动齿轮423啮合连接,移动板427的一端设置有破窗机构5,破窗机构5包括第四固定块510,移动板42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块510,第四固定块510的内部开设有第四滑槽511,第四滑槽51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四滑块512,第四滑块51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破窗锤513,通过工作人员向外侧拉动移动板427,使第三滑块426在第三滑槽425的内部向外侧进行滑动,将移动板427拉动至逃生箱主体110的外侧,随后工作人员利用第四滑块512在第四滑槽511的内部滑动,将第四滑块512从第四滑槽511的内部取出,完成对破窗锤513的拆卸,随后工作人员使用破窗锤513对车窗玻璃的四角进行敲击,将玻璃击碎,同时当移动板427移动时,会使啮合齿块430进行移动,由于啮合齿块430与传动齿轮423啮合连接,即可带动传动齿轮423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轴421进行转动,即可带动第四锥齿轮422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四锥齿轮422带动第三锥齿轮420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转动轴419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轴419带动第二锥齿轮418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417进行转动,使丝杆主体411进行转动,从而使丝母主体412在丝杆主体411的外侧进行移动,即可带动第二移动杆415向上移动,同时第二连接杆416向上移动,动牵引绳主体315向上移动,从而使牵引绳主体315带动第一固定块314向上进行移动,即可带动两侧的第一移动杆320在第二固定块319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带动密封塞316向上移动,使两个储存桶主体310内部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从排出槽317流入至注入管道主体318的内部,再通过注入管道主体318流入至救生圈主体114的内部,同时注入管道主体318向上移动,脱离救生圈主体114的内部,再利用第一固定弹簧211的惯性,从而可以将阻隔板212弹出,将救生圈主体114一端的透气孔阻隔住,随后通过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混合,从而可以产生氧气,使救生圈主体114内部产生大量的氧气,从而会使救生圈主体114进行膨胀,从而将透明薄膜111撑破,随后救生圈主体114脱离逃生箱主体110的内部,使工作人员使用救生圈主体114进行逃生,从而使工作人员在突发涉水现象时,可以较为快速的进行安全逃生,也提升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提升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进一步的,把手11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垫113,且防滑垫113的材质为丁腈橡胶,利用防滑垫113可以增加把手112与工作人员手掌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工作人员可以在握住把手112时,不容易出现滑动的现象,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储存桶主体310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滑槽311,第一滑槽311的内部皆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312,两个第一滑块312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13,两个第一连接杆313相互靠近的一侧皆与第一固定块314的一侧固定连接,当第一固定块314在被牵引绳主体315向上拉动时,会带动第一连接杆313向上进行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313带动第一滑块312在第一滑槽311的内部进行滑动,即可利用第一滑块312在第一滑槽311的内部滑动,从而为第一固定块314的移动提供稳定性,使第一固定块314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丝母主体412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414,第三固定块410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413,第二滑块414皆滑动安装至第二滑槽413的内部,当丝杆主体411进行转动时,会使丝母主体412在丝杆主体411的外侧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414在第二滑槽413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可以为丝母主体412的移动提供稳定性,进一步增发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三滑槽425与第三滑槽425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28,第一安装槽428的内部皆嵌入安装有吸附磁铁429,当第三滑块426在第三滑槽425内部的指定位置时,利用吸附磁铁429产生的吸附力,从而可以将第三滑块426牢固的固定吸附在第三滑槽425的内部,从而防止了第三滑块426在不使用时在第三滑槽425的内部滑动,进而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第四滑槽511的内部设置有锁定机构6,锁定机构6包括第二空腔610,第四滑槽5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610,第二空腔6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弹簧611,第二固定弹簧6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612,第四滑块512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613,限位柱612的一端插入安装至限位槽613的内部,且限位柱612的一端与限位槽613皆为弧形,当第四滑块512在第四滑槽511内部的指定位置时,利用第二固定弹簧611的惯性,从而可以将限位柱612弹出,弹至限位槽613的内部,从而可以将第四滑块512牢固的固定在第四滑槽511的内部,增加了结构的牢固性,防止了第四滑块512在第四滑槽511的内部滑动,导致破窗锤513产生掉落的现象,从而提升了结构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限位柱61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614,第二安装槽614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滚动珠615,当第四滑块512在第四滑槽511的内部移动时,会使限位柱612受到挤压,从而使滚动珠615在第二安装槽614的内部进行滚动,从而可以减小限位柱612受到的摩擦力。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装置主体1时,先向外侧拉动移动板427,从而使第三滑块426在第三滑槽425的内部向外侧进行滑动,从而使第三滑块426在第三滑槽425的内部脱离吸附磁铁429的吸附,从而可以使第三滑块426移动至第三滑槽425内部的一侧,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第四滑块512在第四滑槽511的内部滑动,从而向一侧滑动破窗锤513,对限位柱612进行挤压,使滚动珠615在第二安装槽614的内部进行滚动,同时限位柱612向内收缩对第二固定弹簧611进行挤压,从而使限位柱612脱离限位槽613的内部,即可将第四滑块512从第四滑槽511的内部取出,完成对破窗锤513的拆卸,随后工作人员使用破窗锤513对车窗玻璃的四角进行敲击,将玻璃击碎。

同时当移动板427在向外侧进行移动时,会带动啮合齿块430进行移动,由于啮合齿块430与传动齿轮423啮合连接,从而当啮合齿块430移动时,会带动传动齿轮423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转动轴421进行转动,即可带动第四锥齿轮422进行转动,同时利用第四锥齿轮422与第三锥齿轮420啮合连接,从而可以使第四锥齿轮422带动第三锥齿轮420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转动轴419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轴419带动第二锥齿轮418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锥齿轮417进行转动。

带动丝杆主体411进行转动,从而使丝母主体412在丝杆主体411的外侧进行移动,同时第二滑块414在第二滑槽413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二移动杆415向上移动,同时第二移动杆415带动第二连接杆416向上移动,即可带动牵引绳主体315向上移动,从而使牵引绳主体315带动第一固定块314向上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313向上进行移动,使第一连接杆313带动第一滑块312在第一滑槽311的内部进行滑动,即可带动两侧的第一移动杆320在第二固定块319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带动密封塞316向上移动,使两个储存桶主体310内部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从排出槽317流入至注入管道主体318的内部,再通过注入管道主体318流入至救生圈主体114的内部。

同时牵引绳主体315的向上移动,会带动注入管道主体318向上移动,最终脱离救生圈主体114的内部,当注入管道主体318脱离救生圈主体114的内部时,利用第一固定弹簧211的惯性,从而可以将阻隔板212弹出,将救生圈主体114一端的透气孔阻隔住,随后通过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进行混合,从而可以产生氧气,使救生圈主体114内部产生大量的氧气,从而会使救生圈主体114进行膨胀,从而将透明薄膜111撑破,随后救生圈主体114脱离逃生箱主体110的内部,使工作人员使用救生圈主体114进行逃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