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

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

摘要

本发明属于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车辆存取,而且能够防尘、防雨的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包括有第一安装板、第一载物板、第一支撑杆、滑板、第一移动板、第二电机、第四安装板、齿轮和齿条等;第二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一侧部,滑板固接于第二安装板一侧部,第一移动板开设有滑槽,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本发明达到了便于车辆的存取,而且在车辆长时间存放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尘、防雨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895225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吕银肖;

    申请/专利号CN201811056602.3

  • 发明设计人 吕银肖;

    申请日2018-09-1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厦滘南路3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7:34: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8

    授权

    授权

  • 2020-04-2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4H6/06 登记生效日:202004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809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1-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H6/06 申请日:2018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针对专业车场管理公司提高停车场容量、提高收益、增加停车费收入的有效工具。

目前很多地方采用了双层立体车库来提高车库容量,但是这种车库现在存在一个弊端,当底层的车库有车辆时,上层的车辆不能够取出,因此有时候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目前的双层立体车库存在不便于存取,不能够防尘、防雨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便于车辆存取,而且能够防尘、防雨的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目前的双层立体车库存在不便于存取,不能够防尘、防雨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车辆存取,而且能够防尘、防雨的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包括有第一安装板、第一载物板、第一支撑杆、滑板、第一移动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一电动绕线轮、拉线、第二移动板、第二支撑杆、第二载物板、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一电机、螺母、丝杆、第一轴承座、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二电机、第四安装板、齿轮和齿条;第二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一侧部,滑板固接于第二安装板一侧部,第一移动板开设有滑槽,滑板与滑槽滑动连接,第一载物板通过第一支撑杆固接于第一移动板底部,第二滑轨固接于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第一滑轨嵌于第三安装板底部,第二移动板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三安装板靠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部,第二电动绕线轮固接于第三安装板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部;第二滑块一侧部通过拉线与第一电动绕线轮绕接,另一侧部通过拉线与第二电动绕线轮绕接;第二载物板通过第二支撑杆固接于第二移动板底部,第一电机固接于第二安装板,第一轴承座嵌于第一安装板,丝杆顶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丝杆底端与第一轴承座枢接,螺母嵌于第三安装板,螺母与丝杆螺接,第四安装板固接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第二电机固接于第四安装板,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齿条固接于第一载物板一侧部,齿条与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摆动板、第二摆动板、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第一载物板、第二载物板底部均开设有V型槽,第一摆动板一侧部铰接于V型槽顶部一侧,第二摆动板一侧部铰接于V型槽顶部另一侧;V型槽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电动推杆安装于第一安装槽,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一摆动板铰接,第二电动推杆安装于第二安装槽,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二摆动板铰接。

进一步的,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防尘布、第一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轴承座、第二防尘布、第二转盘、第二转轴和第三轴承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顶部均固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与第二轴承座枢接,第一转盘固接于第一转轴一端部,第一防尘布与第一转轴绕接,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顶部均固接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与第三轴承座枢接,第二转盘固接于第二转轴一端部,第二防尘布与第二转轴绕接,第一防尘布与第二防尘布形成围合。

进一步的,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挂环、第一挂钩、第二挂环和第二挂钩;第一挂环固接于第一防尘布底部,第二挂环固接于第二防尘布底部,第一载物板、第二载物板均固接有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

进一步的,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保护框和第二保护框;第一保护框固接于第一安装板顶部,第一电机、丝杆位于第一保护框内,第一保护框侧部开设有供第三安装板升降的一字孔,第二保护框固接于第四安装板,第二电机位于第二保护框内。

进一步的,第一载物板、第二载物板一侧部均固接有斜板。

进一步的,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滚轮;第一载物板底部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滚轮固接于第三安装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便于车辆的存取,而且在车辆长时间存放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尘、防雨的效果。

第二载物板能够进行水平移动和垂直升降移动,因此当第一载物板上有车时,第二载物板上的车辆也能够从车库内取出,解决了目前的立体车库在底层有车辆时,上层的车辆不能够取出的问题。

车辆的轮子能够卡入V型槽内,因此当车辆存取时,车辆的稳定性强,不容易发生意外。

在车辆进行长时间存放时,将第一防尘布、第二防尘布放下,能够起到一定防尘、防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C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安装板,2-第一载物板,3-第一支撑杆,4-滑板,5-滑槽,6-第一移动板,7-第二安装板,8-第三安装板,9-第一电动绕线轮,10-拉线,11-第二移动板,12-第二支撑杆,13-第二载物板,14-第一滑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电动绕线轮,17-第一电机,18-螺母,19-丝杆,20-第一轴承座,21-第二滑轨,22-第二滑块,23-第二电机,24-第四安装板,25-齿轮,26-齿条,27-第一摆动板,28-第二摆动板,29-第一电动推杆,30-第一安装槽,31-V型槽,32-第二安装槽,33-第二电动推杆,34-第一防尘布,35-第一转盘,36-第一转轴,37-第二轴承座,38-第二防尘布,39-第二转盘,40-第二转轴,41-第三轴承座,42-第一挂环,43-第一挂钩,44-第二挂环,45-第二挂钩,46-第一保护框,47-一字孔,48-第二保护框,49-斜板,50-第三安装槽,51-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如图1-11所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第一载物板2、第一支撑杆3、滑板4、第一移动板6、第二安装板7、第三安装板8、第一电动绕线轮9、拉线10、第二移动板11、第二支撑杆12、第二载物板13、第一滑轨14、第一滑块15、第二电动绕线轮16、第一电机17、螺母18、丝杆19、第一轴承座20、第二滑轨21、第二滑块22、第二电机23、第四安装板24、齿轮25和齿条26;第二安装板7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一侧部,滑板4固接于第二安装板7一侧部,第一移动板6开设有滑槽5,滑板4与滑槽5滑动连接,第一载物板2通过第一支撑杆3固接于第一移动板6底部,第二滑轨21固接于第二安装板7,第三安装板8通过第二滑块22与第二滑轨21滑动连接,第一滑轨14嵌于第三安装板8底部,第二移动板11通过第二滑块22与第一滑轨14滑动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9固接于第三安装板8靠近第二安装板7的一侧部,第二电动绕线轮16固接于第三安装板8远离第二安装板7的一侧部;第二滑块22一侧部通过拉线10与第一电动绕线轮9绕接,另一侧部通过拉线10与第二电动绕线轮16绕接;第二载物板13通过第二支撑杆12固接于第二移动板11底部,第一电机17固接于第二安装板7,第一轴承座20嵌于第一安装板1,丝杆19顶端与第一电机17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丝杆19底端与第一轴承座20枢接,螺母18嵌于第三安装板8,螺母18与丝杆19螺接,第四安装板24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顶部,第二电机23固接于第四安装板24,齿轮25与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齿条26固接于第一载物板2一侧部,齿条26与齿轮25啮合。

当车需要停到车库内时,控制第二电机23转动,第二电机23带动齿轮25转动,由于齿轮25与齿条26啮合,因此齿轮25带动齿条26往远离第二安装板7的方向运动,齿条26带动第一载物板2移出,而后将车辆驶入第一载物板2,再控制第二电机23反向转动,最终第一载物板2带动车辆进入车库内,滑板4与第一移动板6起到导向的作用。

特别注意的时,第一安装板1的顶部与地面平齐,因此不会影响车辆驶进第一载物板2上。

当车辆需要从上层车库移出时,控制第一电动绕线轮9、第二电动绕线轮16逆时针转动,此刻拉线10拉动第一滑块15沿第一滑轨14轨迹向远离第二安装板7的方向运动,因此车辆先远离力第二安装板7。

车辆需要下降时,控制第一电机17顺时针转动,第一电机17带动丝杆19顺时针转动,由于丝杆19与螺母18螺接,螺母18嵌于第三安装板8,第三安装板8通过第二滑块22与第二滑轨21滑动连接,因此当第一电机17顺时针转动时,第三安装板8开始下降,直至第二载物板13与地面接触,此时车辆便能够从第二载物板13上驶出。

当底层车库有车时,上层的车辆也能够从车库内开出,解决了目前的立体车库底层有车时,上层的车辆无法取出的问题。

其中,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摆动板27、第二摆动板28、第一电动推杆29和第二电动推杆33;第一载物板2、第二载物板13底部均开设有V型槽31,第一摆动板27一侧部铰接于V型槽31顶部一侧,第二摆动板28一侧部铰接于V型槽31顶部另一侧;V型槽31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0和第二安装槽32,第一电动推杆29安装于第一安装槽30,第一电动推杆29的输出端与第一摆动板27铰接,第二电动推杆33安装于第二安装槽32,第二电动推杆33的输出端与第二摆动板28铰接。

当车辆驶上第一载物板2、第二载物板13时,控制第一电动推杆29、第二电动推杆33收缩,第一电动推杆29带动第一摆动板27顺时针摆动,第二电动推杆33带动第二摆动板28逆时针摆动,此刻车辆的轮子陷入V型槽31内,从而对车辆进行固定,防止车辆在进出车库的时候发生滑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其中,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防尘布34、第一转盘35、第一转轴36、第二轴承座37、第二防尘布38、第二转盘39、第二转轴40和第三轴承座41;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12顶部均固接有第二轴承座37,第一转轴36与第二轴承座37枢接,第一转盘35固接于第一转轴36一端部,第一防尘布34与第一转轴36绕接,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12顶部均固接有第三轴承座41,第二转轴40与第三轴承座41枢接,第二转盘39固接于第二转轴40一端部,第二防尘布38与第二转轴40绕接,第一防尘布34与第二防尘布38形成围合。

当车辆进入车库后,需要长时间放置时,拉动第一防尘布34、第二防尘布38的一端向下运动,此时第一防尘布34、第二防尘布38将车辆四周进行围合,灰尘跟雨水都不会进入,从而达到了对车辆进行防尘、防雨的目的。

当第一防尘布34需要收起时,顺时针转动第一转盘35,第一转盘35带动第一转轴36转动,第一转轴36将第一防尘布34收起,当第二防尘布38需要收起时,顺时针转动第二转盘39,第二转盘39带动第二转轴40转动,第二转轴40将第二防尘布38收起。

其中,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挂环42、第一挂钩43、第二挂环44和第二挂钩45;第一挂环42固接于第一防尘布34底部,第二挂环44固接于第二防尘布38底部,第一载物板2、第二载物板13均固接有第一挂钩43和第二挂钩45。

当第一防尘布34放下时,将第一挂环42扣入第一挂钩43内,当第二防尘布38放下时,将第二挂环44扣入第二挂钩45内,防止第一防尘布34、第二防尘布38被风吹动,影响防尘效果。

其中,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第一保护框46和第二保护框48;第一保护框46固接于第一安装板1顶部,第一电机17、丝杆19位于第一保护框46内,第一保护框46侧部开设有供第三安装板8升降的一字孔47,第二保护框48固接于第四安装板24,第二电机23位于第二保护框48内。

第一保护框46保护丝杆19、第二丝杆19不容易损坏,第二保护框48保护第二电机23不容易损坏,提高了车库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载物板2、第二载物板13一侧部均固接有斜板49,斜板49能够便于车辆驶上第一载物板2、第二载物板13。

其中,该便于存取的双层式立体车库还包括有滚轮51;第一载物板2底部开设有第三安装槽50,滚轮51固接于第三安装槽50内,当第一载物板2移动时,滚轮51能够便于第一载物板2移动,而且第一载物板2不与地面摩擦,保护第一载物板2的完整性。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