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可交换栅极/通道晶体管的存储器元件与其制造方法

具有可交换栅极/通道晶体管的存储器元件与其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交换栅极/通道晶体管的存储器元件与其制造方法,该存储器元件包括一底导电线、一叠层结构、一侧氧化层、一介电层以及一侧半导体层。叠层结构设置于底导电线上。叠层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层、一第二半导体层及多个氧化层。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之上。多个氧化层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二半导体层交互叠层。侧氧化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的两侧壁。介电层设置于叠层结构上。侧半导体层设置于介电层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8088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879280.7

  • 发明设计人 吕函庭;

    申请日2016-10-0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任岩

  •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路1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4:48: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20

    授权

    授权

  • 2018-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7/11524 申请日:201610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8-03-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存储器元件与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交换栅极/通道晶体管的存储器元件与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拥有随机位操作(random-bit operation)且在某些应用中是理想的。然而,由于大的双晶体管(2T)设计以及大的操作电压,电子擦除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无法扩充。因此,电子擦除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进化为快闪结构(flashstructure),其中单晶体管(1T)阵列与区块擦除方法允许装置进行扩充。

然而,1T快闪结构的区块擦除方法放弃了EEPROM的随机存取特性。在NAND快闪结构中,串联的NAND串行不可避免地使读取电流变得非常小(小于500nA),导致相当慢的读取速度。

理想上,若快闪(电荷储存)装置可设计为具有随机存取写入/擦除、高读取速度以及高度扩充性与可叠层性,那么这样的三维EEPROM装置相较于新兴的例如PCRAM与ReRAM等存储器元件,将更具有竞争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存储器元件与其制造方法,其为一种新颖的三维EEPROM阵列,可提供如三维叠层的扩充性。可通过一种新颖的可交换栅极/通道三维晶体管达到此概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存储器元件,包括一底导电线、一叠层结构、一侧氧化层、一介电层以及一侧半导体层。叠层结构设置于底导电线上。叠层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层、一第二半导体层及多个氧化层。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之上。多个氧化层第一半导体层与第二半导体层交互叠层。侧氧化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的两侧壁。介电层设置于叠层结构上。侧半导体层设置于介电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存储器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多条底导电线。交互叠层多个半导体层与氧化层于底导电线上。刻蚀半导体层与氧化层以形成多个叠层结构,其中每个叠层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层与一第二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之上。形成一侧氧化层于第一半导体层的两侧壁。形成一介电层于叠层结构上。形成一侧半导体层于介电层上。

为了对本发明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了解,下文特列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元件的立体结构与一等效电路图。

图1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元件的俯视图。

图2A绘示存储器元件与其在读取操作期间的等效电路。

图2B绘示存储器元件与其在编程操作期间的等效电路。

图2C绘示存储器元件与其在擦除操作期间的等效电路。

图3A至图3I绘示本发明的存储器元件的一制造实施例。

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元件的立体结构与其等效电路图。

【符号说明】

100、101:存储器元件

10:叠层结构

10-1:第一叠层结构

10-2:第二叠层结构

12:底导电线

13:半导体层

14:第一半导体层

16:第二半导体层

165:源极/漏极部

166:连接垫

18:侧半导体层

19:接点

21、22、23:氧化层

24:侧氧化层

28:介电层

30:顶导电线

40:聚合物层

BBLn、BBLn+1:底位线

ML1 BLn、ML1 BLn+1、ML1 BLn+2:顶位线

X、Y、Z:坐标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所附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号用以标示相同或类似部分。需注意的是,附图已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内容,附图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并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

图1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元件100的立体结构与一等效电路图。图1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元件100的俯视图。需注意的是,在后续附图中,部分元件可能被省略,以便更清楚地说明其他元件之间的关系。举例来说,图1A中省略了部分氧化层22。

如图1A与图1B所示,存储器元件100可包括底导电线12与叠层结构,叠层结构设置于底导电线12上。在图1A中,有两个叠层结构设置于底导电线12上。然而,叠层结构与底导电线12的数量并未限定于如第1A图所绘示。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叠层结构包括一第一半导体层14、一第二半导体层16及多个氧化层22,第二半导体层16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14之上,多个氧化层22与第一半导体层14及第二半导体层16交错叠层。

此外,存储器元件100可还包括一侧氧化层24、一介电层28、一侧半导体层18、多个接点19及一顶导电线30,侧氧化层24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4的两侧壁上,介电层28设置于叠层结构上,侧半导体层18设置于介电层上,接点19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层16,顶导电线30电性连接于多个接点19的其中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顶导电线30可设置为与底导电线12平行,且顶导电线30可由金属所形成,而底导电线12可由多晶硅(polysilicon)所形成。举例来说,底导电线12可为一底位线(bottom bit line,BBL),例如BBLn、BBLn+1;顶导电线30可为一顶位线(ML1 BL),例如ML1 BLn、ML1 BLn+i、ML1 BLn+2。

在此,第一半导体层14、侧氧化层24、介电层28及侧半导体层18定义一底选择栅极(select-gate,SG)晶体管(VC存储单元);第二半导体层16、介电层28及侧半导体层18定义一顶存储单元(VG存储单元)。此外,第一半导体层14可形成底选择栅极晶体管的字线(WL)(选择栅极),而第二半导体层16可形成顶存储单元的源极/漏极部165,接点19可直接接触源极/漏极部165。

在本实例中,底导电线12的导电型与第一半导体层14的导电型不同。举例来说,底导电线12可由N型多晶硅所形成,而第一半导体层14可由P型多晶硅所形成。

再者,第二半导体层16与侧半导体层18可由未掺杂(undoped)多晶硅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侧半导体层18可连接底导电线12。

在一实施例中,存储器元件100的介电层28可为一多层结构(multi-layerstructure)。举例来说,介电层28可为一ONO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侧氧化层24的厚度可为大约10nm。

因此,顶存储单元(VG存储单元)可具有双重栅极(double gate),且为一SONOS型电荷捕捉元件,可于记忆状态储存电子/电洞。底选择栅极晶体管(VC存储单元)可续有较厚的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GOX),此栅极氧化层由侧氧化层24与介电层28(薄膜混合)所形成,以在操作过程中维持高电压而不会产生临限电压偏移(Vt shift)。

在本实施例中,侧半导体层18可作为底选择栅极晶体管的一垂直通道(verticalchannel,VC),但作为顶存储单元的等效垂直栅极(vertical gate,VG)。也就是说,存储器元件100可由两个晶体管所组成:顶部为具有水平通道的VG存储单元,而底部为具有垂直通道的VC存储单元。此外,底选择栅极晶体管为一长通道(大于0.6μm)元件,以维持高电压。

图2A绘示存储器元件100与其在读取操作期间的等效电路。图2B绘示存储器元件100与其在编程操作期间的等效电路。图2C绘示存储器元件100与其在擦除操作期间的等效电路。

如图2A所示,可选择交错对应的字线(选择栅极)与位线,以选择一存储单元(图2A中虚线圈起的存储单元)进行读取。因此,只有选择的存储单元的侧半导体层18具有足够的电位(Vref约为3V,定义为一参考电压,介于编程与擦除状态的Vt之间),可作为顶VG存储单元的等效栅极电压。读取电流可由两个相邻的顶导电线(ML1 BLn与ML1 BLn+1)读出,对于VG存储单元而言排列于一虚拟接地(virtual-ground)NOR型态阵列中。

由于存储单元于一虚拟接地阵列中,每个单一存储单元可直接被读出,预测读取电流为10~20μA。可实现NOR型态快闪元件感测速度小于100nsec延迟(Tread<100nsec)。

如图2B所示,选择一存储单元(图2B中虚线圈起的存储单元)进行编程,其对应的两个相邻的顶导电线(ML1 BLn与ML1 BLn+1)的电压为0V,而其他顶导电线为浮动(floated)。对应的字线(选择栅极)可为+22V,而对应的底导电线(BBLn)可为+18V,以进行+FN编程(+FN programming)。对于选择的存储单元,共享双栅极(底VC存储单元的薄通道)因此为+18V,可进行顶VG存储单元的+FN编程。在本实施例中,编程时间可少于300nsec。

如图2C所示,选择一存储单元(图2C中虚线圈起的存储单元)进行擦除,所有顶导电线的电压为+18V;对应字线(选择栅极)的电压可为+3.3V,而未选择的字线可为0V;选择的底导电线(BBLn)电压可为0V,而未选择的底导电线(BBLn+1)可为+3.3V。

未选择存储单元的侧半导体层18(薄多晶硅栅极)可为浮动,且通过顶导电线(顶位线)自我升压(self-boosted)以抑制擦除。对选择的存储单元,侧半导体层18(薄垂直多晶硅通道)可为接地(0V),因而可造成-FN擦除(-FN erasing)。对未选择的底导电线,侧半导体层18(薄垂直多晶硅通道)因为选择栅极关闭(turned-off)而自我升压。对未选择的字线,因为栅极关闭,侧半导体层18(薄垂直多晶硅通道)也自我升压。

-FN擦除速度略低于+FN编程,这是由于SONOS型电荷捕捉元件其FN擦除速度通常低于+FN编程。位擦除速度可为大约100μsec。

依据存储器元件100的读取操作、编程操作及擦除操作,由于底选择栅极晶体管提供了稳健的阵列选择,可实现真正的随机存取(位编程/擦除)。底选择栅极晶体管可设计为具有一长通道(大于0.6μm)元件,以维持高电压而不会浪费空间。

图3A至图3I绘示本发明的存储器元件100的一制造实施例。需注意的是,某些元件可能被省略,以更清楚地描绘其他元件之间的关系。

如图3A所示,形成多个底导电线12。接着,交错叠层多个半导体层13与氧化层21于底导电线12上。

如图3B所示,刻蚀半导体层13与氧化层21,刻蚀工艺停止于底导电线12,以形成多个叠层结构1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叠层结构10可包括一第一半导体层14与一第二半导体层16,第二半导体层16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层14之上。此外,氧化层22可与第一半导体层14及第二半导体层16交错叠层。

如图3C所示,形成氧化层23于叠层结构10的侧壁。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氧化层的厚度可为大约10nm。在此,氧化层23可做为栅极氧化层,以增加一底选择栅极存储单元(在后续步骤中形成)的等效氧化厚度(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EOT),可维持高电压而不会产生充电效应(charging effect)。

如图3D所示,填充聚合物层40于多个叠层结构10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聚合物层40可由类似光刻材料所形成。

接着,刻蚀部分聚合物层40与位于叠层结构10的侧壁的氧化层23,使第二半导体层16的侧壁可被裸露,如图3E所示。也就是说,可形成一侧氧化层24于第一半导体层14的两侧壁。在此,可执行等向刻蚀工艺(isotropic etching process)或湿法刻蚀工艺(wetetching process),以回刻(etch back)位于第二半导体层16的侧壁的氧化层23。

如图3F所示,移除聚合物层40。接着,形成一介电层28于叠层结构10上。在本实施例中,介电层28可为一多层结构,多层结构例如包括ONO结构。

如图3G所示,形成一侧半导体层18于介电层28上。在本实施例中,侧半导体层18可由以下步骤(未绘示)所形成。首先,沉积半导体材料于多个叠层结构10上。在此,半导体材料的厚度可为大约5nm。接着,刻蚀部分介电层28与半导体材料以分开多个叠层结构10。最后,再次沉积半导体材料以形成侧半导体层18,侧半导体层18电性连接于底导电线12。类似地,再次沉积的半导体材料的厚度可为大约5nm。

如图3H所示,刻蚀部分侧半导体层18、部分介电层28与部分氧化层22,以暴露第二半导体层16的部分顶表面。在此步骤中,可隔离每个底选择栅极晶体管的侧半导体层18(垂直通道)。

如图3I所示,形成多个接点19于第二半导体层16暴露的部分顶表面。在此,接点19可同时进行N+植入(N+implant),以定义源极/漏极部165。

接着,形成多个顶导电线30,顶导电线30电性连接于接点19的其中之一。结果可形成如第1A、1B图所示的半导体元件100。

本发明并未限制于图1A、1B所示的半导体元件100。图4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存储器元件101的立体结构与其等效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存储器元件101可包括一第一叠层结构10-1与一第二叠层结构10-2,第一叠层结构10-1与第二叠层结构10-2个别包括多个连接垫166,连接垫166设置于第一叠层结构10-1与第二叠层结构10-2之间。

如图4所示,连接垫166可连接第一叠层结构10-1的第二半导体层16至第二叠层结构10-2的第二半导体层16。

此外,存储器元件101的顶导电线30’,例如ML2BLn(S1),ML2BLn+1(S2),ML2BLn+2(S1),ML2BLn+3(S2),相较于图1A中存储器元件100的顶导电线30具有两倍密度(doubledensity)。

在此,导电线30’的两倍密度可用于解码两层存储单元(存储单元(S1)与存储单元(S2)),而连接垫166可用于解码两层存储单元的源极/漏极部165。再者,底栅极晶体管的垂直通道可直接作为连接两层存储单元的栅极。

依据本发明上述实例,可达成图1A的位线距(bit line pitch)约为80nm(或图4的半线距40nm),而字线距(word line pitch)约为80nm的设计规范(design rule)。

在某些实施例中,字线距可能受限于介电层28的厚度(约15nm)与侧半导体层18的厚度(约10nm)。此外,存储单元(VG存储单元)的通道长度可为大约50nm。这样的一种高密度EEPEOM可达到一层设计(例如图1A中的存储器元件100),芯片尺寸100mm2内具有16Gb的密度(Single-Level Cell,SLC)。再者,在元件优化后,SLC操作可允许编程/擦除循环耐久性(P/E cycling endurance)大于100K。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