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及方法

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及方法。检测引物组包括SIV、SRV、STLV三种不同病毒的特异序列引物,并带有特定的Tag序列。其检测方法是通过提取血液样本中的病毒总DNA,通过多重PCR同时扩增三种病毒的目标片段,然后将扩增产物与荧光编码微球及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溶液杂交,通过检测仪器读取MFI值,以此判定是否含有这三种类型的病毒。本发明可同时对SIV、SRV、STLV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进行检测并区分开来。本发明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高效、成本低、结果准确易读等优点,非常适于在各级检测单位进行推广应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4

    授权

    授权

  • 2017-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70 申请日:2016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实验动物相关病原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上与人类密切相关,且具有自然分布广、数量多,易于饲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殖生理、药物毒理、生物制品和人类疾病模型的研究。我国非人灵长类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等南方地区,目前饲养的企业有50余家,存栏规模30万只以上,每年用于科学研究的实验猴有3万余只,每年出口2万余只。随着实验用猴和饲养企业的增多,猴类自身携带的病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得人类在与猴接触的过程中,感染病原的机会明显增加,特别是那些目前很难治愈的诸如AIDS等疾病的出现,更加增加了职业人员的风险。另外,实验猴携带病原也严重影响科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目前在实验猴中三种最常携带的病毒为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STLV)。

在现有的实验的动物质量检测标准中,对上述三个病原的检测方法仍然采用的ELISA或IFA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差,灵敏度低,假阳性高,还必须结合WB检测特异性抗体才能最终确诊。ELISA法和IFA法检测的假阳性率高及WB法操作程序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不论是为了保障整个饲养猴群的健康还是饲养人员、科研人员的人身安全,都有必要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灵敏、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包括三对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如下所示:

SIV引物:

SIV-F:5’-ACGACCCGGCGGAAAGAAAAAGT-3’(SEQ ID NO:1);

SIV-B:5’-TGCACCAGATGACGCAGACAGT-3’(SEQ ID NO:2);

SRV引物:

SRV-F:5’-AYGGGGCTACTGCYCCATA-3’(SEQ ID NO:3);

SRV-B:5’-GCCATTACCKGCYTGTTGATT-3’(SEQ ID NO:4);

STLV引物:

STLV-F:5’-GTGCCAATCATGGACCTGCC-3’(SEQ ID NO:5);

STLV-B:5’-TCCTGGAGCGTCGATTAGAAGG-3’(SEQ ID NO:6)。

优选的,引物SIV-F、SRV-F、STLV-F引物序列的5’端通过间隔臂序列添加有Tag序列。

优选的,引物SIV-F、SRV-F、STLV-F引物的Tag序列分别为:

SIV-F的Tag序列为:5’-ATCTCAATTACAATAACACACAAA-3’(SEQ ID NO:7);

SRV-F的Tag序列为:5’-TACTTCTTTACTACAATTTACAAC-3’(SEQ ID NO:8);

STLV-F的Tag序列为:5’-CTTAAACTCTACTTACTTCTAATT-3’(SEQ ID NO:9)。

优选的,引物SIV-R、SRV-R、STLV-R引物序列的5’端添加有生物素标记。

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待检样品RNA和合成cDNA;

2)PCR扩增反应;

3)PCR产物与荧光编码微球杂交。

4)信号检测及结果判读。

优选的,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8℃退火30s,72℃延伸30s,循环33次;72℃延伸5min。

优选的,PCR产物与荧光编码微球溶液的杂交体系为:荧光编码微球溶液20μl,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溶液75μl,PCR产物5μl。

优选的,荧光编码微球分别标记有与上述所述Tag序列反向互补的序列。

优选的,PCR产物与荧光编码微球杂交的程序为:45℃杂交3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高效、成本低、结果准确易读等有益效果:

1)高特异性:本发明根据SIV、SRV、STLV三个病毒高度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套特异性引物,三套引物Tm值接近,可接受高退火温度进行PCR反应,保证了可以进行多重PCR反应和高特异性;

2)高灵敏度:由于采取荧光信号读取方式判定检测结果,该检测方法比传统的PCR检测方法要高出1至2个数量级。

3)快速高效:只需提取一份样本即可同时对三个病毒进行检测并予以区分,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和样本量;

3)成本低:由于只需要一份试剂便可检测一份样本的多个指标,打破传统方法一份试剂检测一份样本的一个指标的局限,实现真正的高通量检测,大大降低了检测试剂的成本;

4)结果准确易读:检测荧光信号通过Luminex 200仪器进行读取,不需要进行电泳,检测结果容易判定,准确度高,该检测方法符合现代化检测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3特异性的检测结果图;

图2是实施例4各病毒质粒的灵敏度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的设计

分别以猴逆转录病毒(SIV)的主要核心蛋白gag基因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74931.1)、猴逆转录病毒(SRV1,SRV2,SRV3)的p27蛋白中的部分保守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11841.1、AF126467.1、M12349)、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的env基因部分序列主要为靶基因,利用Primer Premier 6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分别对设计的上游引物的5’端添加Tag序列,Tag序列与引物序列之间用Spacer C18隔开,下游引物5’端添加生物素标记。最后用于PCR扩增的检测引物序列见表1。

表1.SIV、SRV、STLV检测引物组

实施例2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方法的建立。

(1)病毒总RNA的提取:采用美基生物公司的病毒总RNA提取试剂盒分别对SIV、SRV病毒培养液中的总病毒RNA进行提取,并采用逆转录试剂盒进行逆转录成cDNA.

(2)PCR扩增反应:

20μl反应体系含有:SIVfd 0.2μM,SIVbk 0.2μM,SRVfd0.2μM,SRVbk 0.2μM,STLV1fd 0.2μM,STLVbk0.2μM,Multiplex PCR Assay Kit中反应液10.0μl,PCR Enzyme Mix 0.1μl,待检cDNA2.0μl,用DEPC水补齐到20μl;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将配制好的PCR管混匀后离心,按如下程序进行PCR反应: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8℃退火30s,72℃延伸30s,循环33次;72℃延伸5min。

(3)PCR产物与荧光编码微球杂交。

A、配制荧光编码微球溶液:将包被有与设计引物的Tag序列反向互补的荧光微球(3种微球购自Luminex公司,浓度为2500个/μl,具体的SIV、SRV、STLV分别对应的荧光编码微球号为MTAG-67、MTAG-15、MTAG-56)用1.1×的Hybrdization Buffer稀释到每微升溶液中含有每种荧光编码微球50个。

B、配制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溶液:将1mg/ml的SAPE溶液用1×Hybrdization Buffer稀释到10ug/ml.

C、配制杂交体系:

试剂体积荧光编码微球溶液20μl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溶液75μlPCR产物5μl总体积100μl

D、杂交程序:45℃杂交35min

(4)信号检测及结果判读。

通过Luminex 200仪器对杂交产物进行检测及分析,读取每个样本中每种荧光微球的MFI值并统计出平均的MFI值作为判定依据。根据仪器软件设置,选取阴性对照为参考,当样本的MFI值大于1000时,可判为阳性。

实施例3特异性实验

用实施例2的方法同时对SIV、SRV、STLV的混合cDNA模板进行检测,验证特异性。

检测结果显示:三种病毒引物彼此间没有交叉反应(见图1)。

实施例4灵敏度实验

以每个病毒的cDNA为模板,分别对应的采用SIV-F/SIV-R、SRV-F/SRV-R、STLV-F/STLV-R引物组扩增目标片段并克隆到pMD19-T载体中,构建特定质粒,然后进行10倍梯度进行稀释,用实施例2的操作方法分别对稀释后的各梯度质粒DNA进行灵敏度的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对于SIV,SIVfd/SIVbk引物组对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0fg/μl;对于SRV1、SRV2、SRV3,SRVfd/SRVbk引物组对质粒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0fg/μl、10fg/μl、10fg/μl,对于STLV,STLVfd/STLVbk引物组对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fg/μl(见图2)。

实施例5不同引物组检测效果的比较

用实施例2的方法,采用其他的检测引物组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对各浓度的质粒进行灵敏度检测,其他检测引物组序列及检测结果如下表2和表3。

表2其他检测引物组序列

表3不同检测引物组的检测效果比较

备注:检测引物组A来自于本发明的引物组。

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的检测引物组相比其他的引物组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引物彼此间干扰更小;引物组B未出现假阳性,但检测灵敏度有所下降;检测引物组C的阴性对照检测为阳性,表明检测引物组出现了干扰作用。

本发明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高效、成本低、结果准确易读等优点,适合于各级检测单位在实验动物病原检测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SEQUENCE LISTING

<110>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120> 一种可同时检测并区分SIV、SRV、STLV的检测引物组及方法

<130>

<160> 20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

acgacccggc ggaaagaaaa agt 23

<210> 2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

tgcaccagat gacgcagaca gt22

<210> 3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

ayggggctac tgcyccata19

<210> 4

<211> 2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

gccattacck gcytgttgat t 21

<210> 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

gtgccaatca tggacctgcc 20

<210> 6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6

tcctggagcg tcgattagaa gg22

<210> 7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7

atctcaatta caataacaca caaa24

<210> 8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8

tacttcttta ctacaattta caac24

<210> 9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9

cttaaactct acttacttct aatt24

<210> 10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0

cgacccggcg gaaagaaaaa gt22

<210> 11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1

tgcgccccaa atagctcagt ttt 23

<210> 12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2

agctggaatg gggacaggtt cact24

<210> 13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3

tgcggttttc ccttctccct tct 23

<210> 14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4

aggcagttgg ctgggttcgg tatt24

<210> 15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5

acccagaagc taagggaacg gcat24

<210> 16

<211> 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6

acagttctgc cacctctgca ct22

<210> 17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7

atgcgcccca aatagctcag tttt24

<210> 18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8

tggggacagg ttcactacct ggaa24

<210> 19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9

agccatctcc agcccttact ggaa24

<210> 20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0

agaagggaga agggaaaacc gca 23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