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川桐皮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一种川桐皮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川桐皮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该方法为:取0.5g颗粒研细,加甲醇后超声处理,滤过,滤液加盐酸后加热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较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663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610440849.X

  • 申请日2016-06-2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吕玲

  •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致和镇东河东路27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7: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29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1N30/9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62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90 申请日:201606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川桐皮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川桐皮为五加科植物刺楸,或毛刺楸的干燥树皮。该树皮可全年采收,剥取树皮,晒干,可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疼痛;外用于跌打损伤。常生长在山地疏林中,产于安徽、湖北、湖南或广西。

对于川桐皮的相关研究国内少有报道,目前药典和各省中药材标准均没有川桐皮薄层鉴别项目出现,而川桐皮配方颗粒也同样缺乏薄层鉴别项,仅有个别研发单位有其自己的鉴别方法。川桐皮配方颗粒中含有皂苷、多炔、苯丙烷类、木脂素和简单酚苷等成分。皂苷类成分为其主要成分,其中刺楸皂苷A 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其水解后可得到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现有的鉴别方法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过程包含了超声、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回流、三氯甲烷萃取2次,操作过程繁琐,大量使用第一类有机毒性试剂三氯甲烷。同时该方法只指认了一个已知成分—常春藤皂苷元。无法进行完整确定的进行薄层鉴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多信息的对川桐皮配方颗粒进行薄层鉴别的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川桐皮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川桐皮药材配方颗粒适量,研磨后加适量甲醇,采用功率为600W,频率为40kHz超声处理一定时间后过滤,时间优选30分钟,在得到的滤液中加适量盐酸,盐酸的质量浓度为36%-38%,加热回流后蒸干,蒸干后的残渣中加甲醇溶解,制得供试品溶液;

(2)另取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后制成每1ml各含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3)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v%硫酸乙醇溶液;

(3)在100-108℃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优选105℃,置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

作为优选,步骤(1)具体为:取川桐皮药材配方颗粒适量,研细,取0.5g,加甲醇20ml,采用功率为600W,频率为40kHz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加盐酸(盐酸的质量百分浓度为36%-38%)2ml,加热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所述的展开剂为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以体积比计,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 =4-7:2-5:0.2-0.35,优选以体积比计,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 =6:4:0.25。

所述超声处理的功率为600W,频率为40kHz。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一)、可快速、多信息的对川桐皮配方颗粒进行薄层鉴别。

(二)、供试品溶剂的制备仅包含超声和回流两个过程,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以及展开剂中均没有使用毒性大的有机溶剂,切实的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四)、本发明指认了两个已知的化学成分,即齐墩果酸和常春藤皂苷元,大大的增加了方法的专属性。

(五)、温度对川桐皮配方颗粒样品溶液薄层鉴别无影响,说明该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良好;湿度对川桐皮配方颗粒样品薄层鉴别无影响,说明该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良好;薄层鉴别方法有较好的耐用性,且重现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供试品与对照品的薄层鉴别色谱图;

其中1为齐墩果酸、2为常春藤皂苷元、3-5为川桐皮配方颗粒1409065。

图2为川桐皮配方颗粒和对照品不同点样量考察的薄层鉴别色谱图;

其中1为对照品溶液1μl、2为对照品溶液2μl、3为对照品溶液3μl、4为对照品溶液4μl、5为川桐皮配方颗粒1μl、6为川桐皮配方颗粒2μl、7为川桐皮配方颗粒3μl、8为川桐皮配方颗粒4μl。

图3为川桐皮配方颗粒薄层色谱图,其T为21℃,RH为45%;

其中,1为 对照品溶液、2为阴性样品、3-5为川桐皮配方颗粒1409065。

图4为常温条件下川桐皮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色谱图;其T为21℃,RH为45%;

其中1为对照品、2-4为川桐皮颗粒1409065。

图5为低温条件下川桐皮配方颗粒薄层鉴别色谱图;其T为6℃,RH为31%;

其中1为对照品、2-4为川桐皮颗粒1409065。

图6为高湿条件下川桐皮配方颗粒薄层鉴别色谱图;其T为21℃,RH为75%;

其中1为对照品、2-4为川桐皮颗粒1409065。

图7为低湿条件下川桐皮配方颗粒薄层鉴别色谱图;其T为21℃,RH为20%;

其中1为对照品、2-4为川桐皮颗粒1409065。

图8不同硅胶G板(青岛海洋)薄层鉴别色谱图,其T为21℃,RH为45%;

其中1为对照品、2-4为川桐皮颗粒1409065。

图9为不同硅胶G板(青岛谱科)薄层鉴别色谱图,其T为21℃,RH为45%;

其中1为对照品、2-4为川桐皮颗粒1409065。

图10为川桐皮配方颗粒各批次验证TLC图,

其中1为对照品溶液、2为1109015、3为1103042、4为1401019、5为1409065。

图11为实施例部分改变展开剂后供试品溶液的薄层鉴别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1、仪器与试药

仪器:薄层自动成像仪(CAMAG TLC VISUALIZER)、linamat5- CAMAG半自动点样仪、万分之一天平(赛多利斯 BS110S)、KQ-250B型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电子有限公司)、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天津思利达科技有限公司,可裁剪板,批号:130508),硅胶G薄层板(青岛裕民源硅胶试剂厂,玻璃板,批号:141201),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玻璃板,批号:20130701)。

试药:川桐皮配方颗粒(批号:1409065,1401019,1109015,1409065,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齐墩果酸(110709-201206,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常春藤皂苷元(111733-20120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等均为分析纯。

2、溶液的制备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0.5g,加甲醇20ml,采用功率为600W,频率为40kHz的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加盐酸(质量百分浓度为36%-38%)2ml,加热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取麦芽糊精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功率600W,频率40kHz)30分钟,滤过,滤液加盐酸(36%-38%)2ml,加热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阴性样品溶液。

3、薄层色谱条件

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6:4:0.25)

检视: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1)。

4、不同点样量考察

吸取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批号:1409065)不同点样量1、2、3、4μl,对照品溶液不同点样量1、2、3、4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的体积比为6:4: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wt%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实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为3μl、川桐皮对照品溶液的点样量为3μl时,斑点清晰且不拖尾。因此,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为3μl,对照品溶液的点样量为3μl。

5、川桐皮配方颗粒专属性考察

分别吸取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以及阴性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上述薄层色谱条件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wt%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实验结果见图3。由图3可见,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样品无干扰。

另外,由于含常春藤皂苷元的药材包括:败酱草、威灵仙、金银花、预知子等,如果仅对川桐皮配方颗粒中的常春藤皂苷元进行考量,虽然最后薄层鉴别出来的图即使表示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仍然不能确定鉴别出来的药材即为川桐皮配方颗粒。

6.不同温度考察

分别吸取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以及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按上述薄层色谱条件,分别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wt%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薄层色谱图见图4-图5。由图4和图5可见,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色谱斑点分离效果较好。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川桐皮配方颗粒样品溶液薄层鉴别无影响,说明该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良好。

7.不同湿度考察

分别吸取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以及川桐皮对照品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按上述薄层色谱条件,按上述薄层色谱条件,分别在75%和20%的不同湿度条件下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wt%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验结果见图6~图7。由图6和图7可见,高湿和低湿度条件下,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不同湿度下川桐皮配方颗粒样品色谱斑点分离效果都较好。实验结果表明,湿度对川桐皮配方颗粒样品薄层鉴别无影响,说明该薄层鉴别方法耐用性良好。

8、不同薄层板的比较

分别吸取川桐皮配方颗粒溶液、川桐皮对照品溶液点于不同厂家(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天津恩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上,按上述薄层色谱条件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薄层色谱图见图8~图9。由图8-9可知,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G薄层板对川桐皮配方颗粒均能起到很好的分离效果。且川桐皮配方颗粒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实验结果说明,该薄层鉴别方法有较好的耐用性。

9.不同批次样品薄层鉴别对比研究

采用正文所述薄层鉴别方法对不同批次的川桐皮配方颗粒进行鉴别,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各批次川桐皮配方颗粒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重现性较好。

10.不同展开剂对样品薄层鉴别的对比研究

将与前述试验同批次的川桐皮配方颗粒采用前述方法进行供试品溶液,在方法与步骤均一致的情况下,仅改变展开剂的成分,即将展开剂中的正己烷换为等量的环己烷,再对供试品溶液进行薄层鉴别,实验结果见图11:实验结果表明,该薄层色谱图显示常春藤皂苷元主斑点与下面紧邻的斑点没有完全的分离,且其比移值为0.18,小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0502中比移值在0.2-0.8之间的规定。故该文献中展开系统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与环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不等同,正己烷不能直接替换为环己烷。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