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

一种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先用干辣椒和菜籽油制作出红油,再把泡竹笋经过清先后放入泡菜坛老盐水中进行二次发酵,再把绿茶加入水中煮沸,再加入桂皮粉等香料煮沸过虑去渣后再加入白砂米糖等调料,混合得调味酱料;最后把将酸笋丝、红油、泡红辣椒、泡姜末、调味酱料搅拌混合均匀而成。本发明方法,通过干辣椒放入到菜籽油翻炒后再浸泡,可以使红油的香味更浓。通过绿茶加入到沸水中煮,再加入植物性香料进行熬制,可以使这些香料的香味释放出来,再加入其它的原料,使得到的调味酱料香味独特。本发明的酸笋风味调料口感,风味十分独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078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道泉老坛酸菜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45108.9

  • 发明设计人 周后成;

    申请日2016-03-14

  • 分类号A23L27/00;A23L19/20;A23L33/00;

  • 代理机构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薛波

  • 地址 618405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马井镇光华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5: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27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27/00 登记号:Y2019510000017 登记生效日:20190905 出质人:四川道泉老坛酸菜股份有限公司 质权人:四川什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 授权公告日:20190108 申请日:20160314

    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9-01-08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L27/00 申请日:2016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竹笋作为一种天然食材,口感鲜脆,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对饮食的中味需求多种多样,但酸味是比较受欢迎的口味之一。食品中提供酸味的来源通常是酸菜,酸菜是采用新鲜蔬菜在厌氧条件经乳酸发酵而成。所采用的新鲜蔬菜种类较多,芥菜,大白菜,豆荚等都可以作为原材料。竹笋也可以作为酸菜的原材料制作成酸竹笋,口味酸脆,口感较好。直接食用酸竹笋,存在一定的不方便,一方面酸竹笋不能暴露在空气中保存,暴露在空气中后,会使酸笋失去风味。另一方面仅有酸笋口味也不够独特。

发明内容

一种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红油,将3份菜籽油加热到180~200℃,把1份干辣椒切段后加入到热菜籽油中,翻炒到干辣椒发黄后取出干辣椒,待热菜籽油冷却到室温后,再加入炒制过的发黄干辣椒浸泡10~15小时,再取出干辣椒,得到红油;

S2,将泡竹笋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泡竹笋与水的重量比1:5,清洗后的泡竹笋切成直径1~3毫米,长度20~30毫米的笋丝;

所采用的泡竹笋为新鲜竹笋加入食用盐后,再密封厌氧乳酸发酵得到。可以采用发酵池,也可以采用泡菜坛制作。由于新鲜竹笋具有季节性,不方便存放,可以采用加入发酵池,或者泡菜坛的方式,一方面使竹笋可以形成酸笋,另一方面也是保存竹笋的方法。

S3,将笋丝浸入泡菜坛老盐水中,加入清水至泡菜坛充满,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水盐度为7~8%,加入乳酸到盐水酸度为1~1.5%,再加入八角、藤椒和白酒后密封发酵8~12天;所加入的笋丝与八角、藤椒、白酒重量比为100:0.12:0.15:0.05;所述白酒酒精度为52%(V/V);

S4,将1份绿茶茶叶加入50份沸水中,煮沸8~10分钟,再加入桂皮粉0.5-1份、茴香粉0.5-1份、花椒粉0.5-1份、芫须籽粉0.5-1份,煮沸10~12分钟,过虑去渣后再加入白砂糖1~2份,淀粉1-3份混合得调味酱料;

S5,从泡菜坛中取出笋丝,将100份笋丝中,加入10~12份红油,20~25份泡红辣椒末,3~5份泡姜末,4-5份调味酱料后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度为5.5~7.5%得到酸笋风味调料;

S6,将S5步所得的酸笋风味调料分包后再经过巴氏杀菌得到成品。

本发明的酸笋风味调料包,通过干辣椒切段后放入到菜籽油翻炒,可以使干辣椒的辣味进入到菜籽油中,通过把辣椒再浸泡到菜籽油,可以进一步的释放出辣味。通过翻炒后再浸泡,一方面使辣味更多地进入到油中,同时也使红油的香味更浓。通过把泡竹笋用清水浸泡后再切成丝,可去除竹笋在初次发酵中产生的一些不太受欢迎的味道,通过清水浸泡后,使后续制作出来的酸笋味道更纯。通过把清洗,切丝后的酸笋加入到泡菜坛中进行二次发酵,再加入辅助香料,经过二次发酵后,进一步改善了酸笋的口感。通过绿茶加入到沸水中煮,再加入植物性香料进行熬制,可以使这些香料的香味释放出来,避免直接加入香料时,香味仅集中在香料中。过滤后再加入其它的原料,使得到的调味酱料香味独特。再通过按比例混合得到酸笋风味调料,使得到的调味料既有酸笋的风味,又有调味酱料独特香味。再经过巴氏杀菌,使得调料更耐储存。

本发明的酸笋风味调料包,可以作为面条的调味辅料,也可以作为烹饪其它菜肴的辅助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红油,将3份菜籽油加热到180℃,把1份干辣椒切段后加入到热菜籽油中,翻炒到干辣椒发黄后取出干辣椒,待热菜籽油冷却到室温后,再加入炒制过的发黄干辣椒浸泡10小时,再取出干辣椒,得到红油;

S2,将泡竹笋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泡竹笋与水的重量比1:5,清洗后的泡竹笋切成直径1毫米,长度20毫米的笋丝;

S3,将笋丝浸入泡菜坛老盐水中,加入清水至泡菜坛充满,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水盐度为7%,加入乳酸到盐水酸度为1%,再加入八角、藤椒和白酒后密封发酵8天;所加入的笋丝与八角、藤椒、白酒重量比为100:0.12:0.15:0.05;所述白酒酒精度为52%(V/V);

S4,将1份绿茶茶叶加入50份沸水中,煮沸8分钟,再加入桂皮粉0.5份、茴香粉0.5份、花椒粉0.5份、芫须籽粉0.5份,煮沸10分钟,过虑去渣后再加入白砂糖1份,淀粉1份混合得调味酱料;

S5,从泡菜坛中取出笋丝,将100份笋丝中,加入10份红油,20份泡红辣椒末,3份泡姜末,4份调味酱料后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度为5.5%得到酸笋风味调料;

S6,将S5步所得的酸笋风味调料分包后再经过巴氏杀菌得到成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红油,将3份菜籽油加热到190℃,把1份干辣椒切段后加入到热菜籽油中,翻炒到干辣椒发黄后取出干辣椒,待热菜籽油冷却到室温后,再加入炒制过的发黄干辣椒浸泡12小时,再取出干辣椒,得到红油;

S2,将泡竹笋放入清水中浸泡1.5小时,泡竹笋与水的重量比1:5,清洗后的泡竹笋切成直径2毫米,长度25毫米的笋丝;

S3,将笋丝浸入泡菜坛老盐水中,加入清水至泡菜坛充满,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水盐度为7.5%,加入乳酸到盐水酸度为1.2%,再加入八角、藤椒和白酒后密封发酵10天;所加入的笋丝与八角、藤椒、白酒重量比为100:0.12:0.15:0.05;所述白酒酒精度为52%(V/V);

S4,将1份绿茶茶叶加入50份沸水中,煮沸9分钟,再加入桂皮粉0.75份、茴香粉0.75份、花椒粉0.75份、芫须籽粉0.75份,煮沸11分钟,过虑去渣后再加入白砂糖1.5份,淀粉2份混合得调味酱料;

S5,从泡菜坛中取出笋丝,将100份笋丝中,加入11份红油22份泡红辣椒末,4份泡姜末,4.5份调味酱料后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度为6%得到酸笋风味调料;

S6,将S5步所得的酸笋风味调料分包后再经过巴氏杀菌得到成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酸笋风味调料包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红油,将3份菜籽油加热到200℃,把1份干辣椒切段后加入到热菜籽油中,翻炒到干辣椒发黄后取出干辣椒,待热菜籽油冷却到室温后,再加入炒制过的发黄干辣椒浸泡15小时,再取出干辣椒,得到红油;

S2,将泡竹笋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泡竹笋与水的重量比1:5,清洗后的泡竹笋切成直径3毫米,长度30毫米的笋丝;

S3,将笋丝浸入泡菜坛老盐水中,加入清水至泡菜坛充满,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水盐度为8%,加入乳酸到盐水酸度为1.5%,再加入八角、藤椒和白酒后密封发酵12天;所加入的笋丝与八角、藤椒、白酒重量比为100:0.12:0.15:0.05;所述白酒酒精度为52%(V/V);

S4,将1份绿茶茶叶加入50份沸水中,煮沸10分钟,再加入桂皮粉1份、茴香粉1份、花椒粉1份、芫须籽粉1份,煮沸12分钟,过虑去渣后再加入白砂糖2份,淀粉3份混合得调味酱料;

S5,从泡菜坛中取出笋丝,将100份笋丝中,加入12份红油,25份泡红辣椒末,5份泡姜末,5份调味酱料后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食用盐,调节盐度为7.5%得到酸笋风味调料;

S6,将S5步所得的酸笋风味调料分包后再经过巴氏杀菌得到成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