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

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1.根据试验目的、条件及工程经验,给出试验响应、因子、因子间约束等基本试验信息;2.根据噪声因子的个数以及拟采用的水平个数,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表;3.确定响应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内表试验次数;4.在设计区域内,采用D-最优设计方法给出给定试验次数的内表设计方案,完成内表设计;5.采用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等分位点方法,完成外表设计;6.根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根据试验得到性能指标计算质量特性信噪比,计算得到使信噪比最大化的可控因子最佳水平;7.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确定稳定因子最佳水平;8.变动调整因子,确定最佳因子水平组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24647.1

  • 发明设计人 杨军;刘秀亭;习文;赵宇;王静;

    申请日2015-07-17

  • 分类号G06F19/00;

  • 代理机构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顺荣

  •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2: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7

    授权

    授权

  • 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5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即最以大化试验点行列式 (Determinant)为准则的设计方法)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 统田口设计难以处理的设计区域不规则的情况,而且可有效缓解田口设计采用直 积表形式导致试验设计次数剧增的问题,适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 以及工艺优化等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个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成本等资源条件下,充分揭示 各个影响因子对目标响应的影响,在有限的试验次数下获得最优的目标响应结果, 为提高产品质量寻求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等。

为了提高产品性能的稳定性,田口玄一博士提出了田口设计方法,采用内表、 外表直积的形式,在内表中安排可控因子的各个水平,在外表中安排噪声因子进 行试验,而所谓直积法,是指对内表中可控因子的每个搭配,使用外表的误差因 子模拟各种干扰,计算该搭配的抗干扰能力,即信噪比(SN比),从而通过对内表 设计各种方案的比较,利用SN比寻找最佳的可控因子搭配。

广义上说,所有的试验设计本身都是资源受限的设计,试验设计的目的就是 在尽量节约资源的情况下,获取尽量多的系统或者过程的信息,优化设计和工艺。 在传统的田口设计中,内表、外表均使用正交设计进行,通过方差分析进行数据 分析,其设计区域要求是规则的超立方体,一般不考虑因子之间存在约束而导致 设计区域不规则的情况。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影响因子之间经常是不独立的、存 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设计区域不规则的情况,这时,使用正交设计进行 内表设计,需切割或填补试验区域进行反复的折衷、对比,不仅设计过程复杂, 而且由于降维过多,导致设计效率较低。同时,田口设计的直积表形式,使得在 噪声因子较多的情况下,试验次数剧增,经常超出试验资源允许的范围,导致企 业难以承受;另外,由于传统的田口内外表设计使用正交设计进行,而正交设计 是基于设计表的设计,导致田口设计试验次数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容易 造成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或资源不足的情况。因此,研究在影响因子存在约束的情 况下,合理地选择试验点,从而科学地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得更优的参数组合, 优化设计和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求。

为此,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针对传统的田口设计在有限的试验次数内,难以 灵活高效解决试验区域不规则时的试验设计问题,提供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 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以筛选出更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从而进行精确、高效、 灵活的试验方案设计。

D-最优设计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设计方法,可以根据模型参数个数,在给定 的设计区域内,给出满足一定条件范围内任意试验次数的最优设计;本发明在田 口设计的框架下,利用D-最优设计进行内表设计,可以在因子间存在约束的情况 下,给出更加灵活、高效的试验设计方案,建立更加贴近产品加工或生产过程实 际的数学模型,进行更准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从而确定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

田口设计运用内表和外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稳健设计,并使用信噪比(SN) 作为质量评价指标,以寻求最稳定的参数组合。

传统的田口设计,内表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可控因子的试验,外表采用正交设 计安排噪声因子的试验,使用信噪比(SN)度量指标波动的大小。由于正交设计 的局限性,当设计区域不规则时,传统的田口设计方法无法给出高效的设计方案。 另外,正交试验次数是由设计方法确定的,而非试验精度,在田口设计直积表的 作用下,正交设计“整齐可比”的性质使得试验次数剧增,并且调整非常不灵活。 然而,在信噪比计算过程中,并不要求试验方案中各误差因素“整齐可比”,因 此,可以放松“整齐可比”的要求,探索更为有效的试验设计方法。

本发明采用D-最优设计进行内表设计,采用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等分位点的均 匀设计进行外表设计。由一般性等价定理,对于有p个参数的线性模型,存在由 n*(p≤n*≤p(p+1)/2)个试验点组成的D-最优设计ξ*。即D-最优设计可用在一定范 围内,给出任意设计区域、任意试验次数的内表试验设计方案,且随着试验因子 个数的增加,D-最优设计所需要的最小试验次数将远远小于其他设计。在满足试 验精度的前提下,使用D-最优设计进行内表设计,并结合均匀设计进行外表设计, 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田口设计难以处理的因子间存在约束的情况,而且可以在 较少的试验次数下,给出高效的试验设计方案。

基于上述理论和思路,本发明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试验目的、条件以及工程经验,给出试验基本试验信息,包括试 验响应(即所关注的质量特性)、影响因子(包括可控因子和噪声因子)及其取值 范围,各因子之间的约束关系、以及试验资源允许的试验总次数ntotal

步骤二:根据噪声因子的个数以及拟采用的水平个数m,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 表,并以此确定外表试验次数nouter。选择方法简介如下:

假设有噪声因子l个,拟采用水平数m,则从均匀设计表库中选择均匀表 同时外表试验次数确定为nouter=ω。

步骤三:确定响应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内表试验次数ninner

该步骤中响应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基于步骤一中的试验基本信息,采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达出响应与因子之间的 关系模型,记为y=Xβ+ε。其中,为已知的ninner×p维参数模 型矩阵;f(xi)为关于xi的已知函数,反应全部可控因子及其之间的约束关系; β=(β012,...,βp)T为p个待估参数,反应各个因子与响应之间的影响关系。

内表试验次数ninner的确定方法如下:

由一般性等价定理,对于有p个参数的线性模型,存在由n*(p≤n*≤p(p+1)/2)个 试验点组成的D-最优设计ξ*。所以,根据总试验次数ntotal与外表试验次数nouter,不 难给出D-最优内表试验次数范围[p,min(p(p+1)/2,ntotal/nouter)]。

因此,根据实际试验条件,选择任意ninner∈[p,min(p(p+1)/2,ntotal/nouter)]即可。

步骤四:在设计区域内,采用D-最优设计方法给出给定试验次数ninner的内表设 计方案,完成内表设计,其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首先,将各因子取值范围规范至[-1,1]区间范围内,根据实际因子间的约束 关系,确定设计区域;然后,在该设计区域内,选择满足给定次数的设计ξ,使得 信息矩阵行列式最大,至此完成D-最优内表设计。进一步, 使用G-最优效率衡量该设计的优良性。G-最优效率的定义为:

Geff=pmaxxXd(x,ξ)

这里,G-最优效率值Geff越接近于1,表示设计ξ越好。

步骤五:采用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等分位点方法,针对内表中每个外表试验点, 确定噪声因子水平,完成外表设计。

该步骤中噪声因子水平的确定方法如下:

记x[i]为变量x的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第i等分位点,其定义如下:

x[i]=arg>F(im),i=1,2,...,m

其中,F(x)为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m为噪声因子水平数;argF(·)表示函数F(·) 的反函数。换言之,上式表示,当时,所对应的随机变量x的值记为x[i],x[i]即 为因子x的第i个水平值。

步骤六: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具体试验,根据试验得到的产品性能指标计算质量 特性信噪比,拟合得到信噪比与因子之间的回归函数η(xi),计算得到使信噪比最 大化的可控因子最佳水平。

步骤七: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稳定因子及其最佳水平。

信噪比对影响因子xi,i=1,2,...,n的灵敏度定义如下:

Sij的数值表示对变量xi的敏感程度,Sij的符号表示对变量xi的单调 性。数值较大的Sij对应的因子为稳定因子,取其最优水平组合以达到系统的稳定 性,使系统输出的波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其余因子为调整因子,调整系统的输出 值使之达到或接近于目标值,从而在尽量减少波动的情况下,得到使得质量特性 最接近其目标值的最佳参数组合。

步骤八:回归拟合求得关系模型y中未知参数,并依此对调整因子进行调整, 确定最佳因子水平组合,使得在该试验方案下质量特性估计值最接近目标值。

(3)优点和功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D-最优内表设计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法,其优点为:

①本发利用D-最优设计进行内表设计,可以在试验因子之间存在约束条件 下,给出高效合理的田口试验设计方案。

②本发明有效缓解了田口设计直积表形式导致的试验次数剧增问题,并且 内表可以给出满足一定条件下任意次数的试验,使得试验方案次数可以灵活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小球氮化过程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反馈弹簧是电液伺服阀的关键部件,其反馈杆上的小球与阀芯上的反馈槽要 求处于零间隙配合状态。在反馈弹簧的使用过程中,若小球硬度表面不够,容易 引发磨损现象,造成空载流量曲线突变,从而导致错误伺服信号,使电液伺服阀 产生致命性故障。为了提高小球表面硬度,需要对小球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氮 化层深度越深,则小球的耐磨性越好,但同时氮化层深度受到小球直径变化的制 约。为了保证小球的直径在允许范围内的同时,提高小球表面硬度,设定氮化层 深度目标值为0.05mm。见图1,基于本发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试验响应(即所关注的质量特性)、影响因子(包括可控因子和 噪声因子)及其取值范围,各因子之间的约束关系、以及试验资源允许的试验总 次数ntotal。这里,考虑试验资源和进度要求,总试验次数要求不超过150次。

将氮化层的深度作为响应,在离子软氮化的过程中,每次都要经历一个溅射阶 段和两个氮化阶段,表1汇总了各个影响因子及其取值范围:

表1影响因子及其取值范围

根据离子软氮化理论,为保证氮化效果,设定约束条件:x5-x2≥20℃, x9-x5≥10℃。另外,Ar,H2,N2通气量(L/min)难以精确控制,存在波动,为噪声因 子,其容差分别为Δx3=0.08L/min,Δx6=0.1L/min,Δx7=0.02L/min.

步骤二:根据噪声因子的个数以及拟采用的水平个数m,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 表,并以此确定外表试验次数nouter。选择方法简介如下:

假设有噪声因子l个,拟采用水平数m,则从均匀设计表库中,依据偏差选择均 匀表或且外表试验次数确定为nouter=ω。

假设有噪声因子l个,拟采用水平数m,则从均匀设计表库中选择均匀表 Uω(ml),且外表试验次数确定为nouter=ω。

在本例中,共有3个噪声因子,为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少试验次数,对每个 因子选取6个水平进行试验,选用均匀设计表进行外表设计,外表试验次数 nouter=6。

步骤三:确定响应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内表试验次数ninner

该步骤中响应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基于步骤一中的试验基本信息,采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达出响应与因子之间的 关系模型,记为y=Xβ+ε。其中,为已知的ninner×p维参数模 型矩阵;f(xi)为关于xi的已知函数,反应全部可控因子及其之间的约束关系; β=(β012,...,βp)T为p个待估参数,反应各个因子与响应之间的影响关系。

内表试验次数ninner的确定方法如下:

由一般性等价定理,对于有p个参数的线性模型,存在由n*(p≤n*≤p(p+1)/2)个 试验点组成的D-最优设计ξ*。所以,根据总试验次数ntotal与外表试验次数nouter,不 难给出D-最优内表试验次数范围[p,min(p(p+1)/2,ntotal/nouter)]。因此,根据实际试验 条件,选择任意ninner∈[p,min(p(p+1)/2,ntotal/nouter)]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工程经验,选取如下模型:

y=β0+x1β1+x2β2+xβ3+x4β4+x5β5+x6β6+x7β7+x8β8+x9β9+x2x3β23+

x2x5β25+x2x8β28+x3x5β35+x3x6β36+x3x7β37+x3x8β38+x3x9β39+x6x9β69+e

其中,误差e~N(0,σ2)。

该模型中共有19个未知参数,即p=19。结合内表所需次数,可确定外表试验 次数的取值范围19≤ninner≤min(19(19+1)/2,ntotal/6)。考虑总试验资源,选用内表试验 次数ninner=19。

步骤四:在设计区域内,采用D-最优设计方法给出给定试验次数ninner的内 表设计方案,完成内表设计。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首先,将各因子取值范围规范至[-1,1]区间范围内,根据实际因子间的约 束关系,确定设计区域;然后,在该设计区域内,选择满足给定次数的设计ξ,使 得信息矩阵行列式最大,其中,f(xi)为关于xi的已知函数, 至此完成D-最优内表设计。进一步,使用G-最优效率衡量该设计的优良性。G-最 优效率的定义为:

Geff=pmaxxXd(x,ξ)

其中,d(x,ξ)=fT(x)M-1(ξ)f(x)。G-最优效率值Geff越接近于1,则表示设计ξ越好。

在本实施例中,D-最优内表设计表如下所示:

表2基于D-最优设计的内表试验方案(编码)

序号 x1x2x3x4x5x6x7x8x91 -1 -1 -1 -1 -1 -1 1 -0.38418 1 2 -1 -0.12675 1 -1 0.66667 1 1 -1 1 3 0.02211 -0.19135 0.001343 0.021786 -0.1083 -0.01131 0.050151 -0.03109 1 4 1 1 0.022368 1 0.66667 -0.00126 1 -0.01406 1 5 -1 1 1 -1 -0.33333 -1 -1 1 1 6 1 0.31204 0.036341 -1 -1 1 1 -1 -0.66667 7 -1 1 0.073784 1 0.66667 1 -1 1 1 8 1 -1 -1 -0.15154 -1 1 1 0.025892 1 9 0.072806 -1 -1 1 -1 -0.03687 -1 -1 -0.66667 10 1 0.18165 1 1 -1 -1 1 -1 -0.66667 11 -1 1 -1 -1 0.66667 -1 -0.10588 -0.045 1 12 -1 -1 0.020447 1 -0.09342 -1 -1 -1 0.23992 13 -1 -0.03265 1 1 -1 1 1 1 1 14 1 -1 1 -1 -1 -1 1 -0.00697 0.27705 15 1 -1 -0.26793 -1 -1 -1 -1 -1 1 16 -1 -1 1 1 0.66667 -1 -1 1 1

17 1 0.020626 0.074386 1 -1 -1 -1 0.055004 1 18 -1 0.33333 1 -0.04891 -1 1 1 1 -0.66667 19 -0.08383 1 1 0.048094 0.66667 -1 -1 -1 1

该设计的G效率可见其设计效率较高。

步骤五:采用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等分位点方法,针对内表中每个外表试验点, 确定噪声因子水平,完成外表设计。

该步骤中噪声因子水平的确定方法如下:

记x[i]为变量x的基于经验分布函数第i等分位点,其定义如下:

x[i]=arg>F(im),i=1,2,...,m

其中,F(x)为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m为噪声因子水平数;argF(·)表示函数F(·) 的反函数。换言之,上式表示,当时,所对应的随机变量x的值记为x[i],x[i]即 为因子x的第i个水平值。

本例中,假定噪声因子均服从正态分布N(0,σ2),容差Δ与标准差σ之间存在关 系Δ=3σ,可得三个噪声因子的方差分别为: σx32=(0.08/3)2,σx62=(0.1/3)2,σx72=(0.02/3)2,均值μ则根据相应的内表确定。以表2 中2号内表为例,该条件下确定的三个噪声因子水平数见表3。

表32号内表对应噪声因子水平数设定

则对应的外表设计为:

表42号内表对应的外表设计

步骤六: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具体试验,根据试验得到的产品性能指标计算 质量特性信噪比,拟合得到信噪比与因子之间的回归函数η(xi),计算得到使信噪 比最大化的可控因子最佳水平。

该例中,所关注的响应氮化层深度呈现望目特性,根据所得试验数据,计 算各个条件下的信噪比见表5

表5试验设计方案(解码)及信噪比

利用上述数据,对信噪比η与各因子进行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逐步回归法可 得到以下模型

η=3465.311+0.033862x1-1.34615x2+16.60486x3-0.1968x4-6.99205x5-384.59x6

+84.20613x7+0.3755x8-5.12495x9+0.148254x1x3+0.002458x2x5+0.328684x4x6

+0.255114x4x7+2.575394x6x8+0.88726x7x8+0.010374x5x9

利用非线性求解法,求出在满足试验约束的情况下使得信噪比最大的因子 水平组合为:

x*=[30,500,0.6,120,520,0.07,0.475,150,530]

步骤七: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确定稳定因子及其最佳水平。

信噪比对影响因子xi,i=1,2,...,n的灵敏度定义如下:

Sij的数值表示对变量xi的敏感程度,Sij的符号表示对变量xi的单 调性。数值较大的Sij对应的因子为稳定因子,取其最优水平组合以达到系统的稳 定性,使系统输出的波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其余因子为调整因子,调整系统的输 出值使之达到或接近于目标值,从而在尽量减少波动的情况下,得到使得质量特 性最接近其目标值的最佳参数组合。

本实施例中,目标函数η对各个影响因子的灵敏度计算如下:

目标函数η对所有影响因子的灵敏度自大至小汇总为:

表6η对各影响因子灵敏度汇总表

显然,目标函数η对N2通气量最为敏感,其次是H2通气量和Ar通气量。因 此,确定N2、H2Ar通气量三种因子为稳定因子,选取其对信噪比的最佳水平; 确定三个阶段通气时间和通气温度为调整因子,利用调整因子将设计方案的质量 特性调整到目标值。

步骤八:回归拟合求得关系模型y中未知参数,并依此对调整因子进行调 整,确定最佳因子水平组合,使得在该试验方案下质量特性估计值最接近目标值。

本实施例中,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关系模型y中未知参数值为:

β=(β01,...,β69)

=(1.9666,0.0003,-0.086,-0.7368,-0.0002,-0.001,-0.0019,0.1384,0.78,

-0.0083,0,0572,-0.0006,0.0028,-0.0006,0.0011,-0.1771,0.001,0.003,0.231)

根据关系模型,调动调整因子,确定最终的最优方案为:

x*=[30,440,0.6,120,350,0.07,0.475,120,500]

该参数组合下,小球氮化层深度预测值为5.01mm,达到目标值要求,圆满完成 了小球表面氮化试验设计的目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