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单克隆抗体及酶联免疫方法与试剂盒

用于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单克隆抗体及酶联免疫方法与试剂盒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识别β-受体兴奋剂的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Sal所分泌的,该杂交瘤细胞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C201187。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酶联免疫方法和试剂盒及其在β-受体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8种β-受体兴奋剂类药物,识别范围广,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以及提供的酶联免疫方法灵敏度高,能检测更低浓度的β-受体兴奋剂残留。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2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76538.9

  • 申请日2012-05-31

  • 分类号G01N33/577;

  • 代理机构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樊戎

  •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11: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6-25

    授权

    授权

  • 2012-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3/577 申请日:201205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残留分析和免疫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识别8种 β-受体兴奋剂的单克隆抗体及酶联免疫方法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β-受体兴奋剂是一组结构和生理功能类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的苯乙醇胺类衍生物,能与动物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上的β-肾上腺素 能受体结合,并激活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加速细胞内脂肪的分解 和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因此,β-受体兴奋剂的主要功效是促进动物 肌肉组织的增长,减少胴体脂肪的含量,提高瘦肉率.与此同时,可 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 区立法禁止使用β-受体兴奋剂,我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规定禁止在 动物性食品中使用。

有效控制β-受体兴奋剂类药物滥用和残留,检测方法是关键。国内外 文献中关于β-受体兴奋剂残留检测方法,虽然仪器检测的灵敏度和准 确度越来越优化和提高,但是有其难以避免的缺陷,有的提取方法繁 琐,有的采用的仪器设备一般实验室少有配备(如超临界萃取),并 且检测所需时间长,不利于大批量样品的筛选,不能快速的在现场进 行检测。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可以克服仪器分析的缺陷,是一种 有效的大批量残留筛选方法,在此类药物上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发展前 景。酶联免疫分析法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结合的超微量 分析法,集现代测试方法的高灵敏度和抗原–抗体反应的强特异性于 一体(李俊锁等,2002)。相对于仪器分析法,免疫学分析法具有操 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大 批量样品的初筛。

Guy等(1993)将沙丁胺醇与牛血清蛋白结合制备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 大白兔后得到对沙丁胺醇等5种β-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偶交叉反应的多 克隆抗体,其建立的酶免疫方法检测尿液样品中沙丁胺醇含量,最低 检测限为0.14ng。Lei等(2008)用沙丁胺醇为半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 体对沙丁胺醇、克伦特罗、特布他林、肾上腺素有交叉反应,建立的 ELISA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0.052ng/mL。上述研究中多克隆抗体的灵敏 度较高,但不利于标准化;单克隆抗体虽利于标准化生产,但是灵敏 度又不够,且检测的药物种类有限。因此,制备一种灵敏度高的能用 于检测多种β-受体兴奋剂的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试剂盒,并建立相 应的ELISA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识别八种β-受体兴奋剂(克伦特罗、沙丁 胺醇、西马特罗、马布特罗、克伦丙罗、马喷特罗、特布他林和妥洛 特罗)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酶联免疫方法和试剂盒,本发明还提供所述 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酶联免疫试剂盒中的应用以及 酶联免疫方法和试剂盒在β-受体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识别β-受体兴奋剂的单克隆抗体,它是由保藏号为CCTCC NO :C201187的杂交瘤细胞Sal所分泌的。

所述的杂交瘤细胞Sal,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 CTCC NO:C201187。

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酶联免疫试剂盒中的应 用。

包含所述的单克隆抗体的试剂盒。

所述试剂盒是用于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所述的试剂盒在β-受体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β-受体兴奋剂的酶联免疫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1)将半抗原琥珀酸酐沙丁胺醇(SAL-S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 偶联得到免疫原(SAL-SA-BSA);

(2)将半抗原对氨基苯甲酸沙丁胺醇(SAL-ABA)与卵清蛋白(OVA) 偶联得到包被原(SAL-ABA-OVA);

(3)利用步骤(1)的免疫原制备得到保藏号为CCTCC NO:C201187的 杂交瘤细胞Sal;

(4)利用保藏号为CCTCC NO:C201187的杂交瘤细胞Sal制备单克隆抗 体;

(5)用步骤(2)的包被原包被固相载体;

(6)样品前处理:猪尿样品加乙腈处理离心后取上清;猪肉样品经酸 处理后用乙酸乙酯反萃,再取乙酸乙酯层氮气吹干,残渣复溶后离心 取上清,得待测物;

(7)对步骤(6)的待测物进行检测。

所述的酶联免疫方法在β-受体兴奋剂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8种β-受体兴奋剂类药物,识别 范围广;

2. 本发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以及建立的酶联免疫 方法灵敏度高,能检测更低浓度的β-受体兴奋剂类残留,同时具有精 密度高、灵敏度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技术路线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以克伦特罗为标准品的间接竞争ELISA反应标准曲线, X轴为克伦特罗(CL)标准溶液浓度对数值,Y轴为克伦特罗标准品溶 液的光密度值除以“零”孔光密度值(B/B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免疫原和包被原的制备

1.1 沙丁胺醇免疫半抗原(SAL-SA)的合成

沙丁胺醇免疫半抗原(SAL-SA)依如下路线合成:称取沙丁胺醇碱80 mg(0.33 mmol)用10mL甲醇溶解,旋转蒸发为黄色油状物,再加16 mL无水乙醇溶解,并不断搅拌,然后逐滴加入丁二酸酐36mg(溶于吡 啶溶液中,0.36mmol)。出现白色混浊后,用薄层色谱检测琥珀酸酐 的结构。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h后,停止搅拌,2750r/min离心15min, 弃去上清液,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物3次,蒸干溶剂所得白色固体即为 半抗原SAL-SA。

1.2 沙丁胺醇免疫原(SAL-SA-BSA)的制备

将SAL-SA 40mg溶于2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1mL 1,4-二 氧六环、30μL三正丁胺的混合溶液中,室温下搅拌30min,冰浴中加 入氯甲酸异丁脂30μL,4℃搅拌反应5h得到A液。准确称取BSA 86mg ,使其充分溶解在25mL硼酸盐缓冲溶液(pH8.5)中为B液。冰浴中, 磁力搅拌下将A液缓慢滴加到B液中,4℃下搅拌反应过夜,之后装入透 析袋,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透析72h,期间换透析液6次。低压冻干 ,即得偶联物SAL-SA-BSA,置-20℃保存,作为免疫原用。

1.3 沙丁胺醇包被半抗原(SAL-ABA)的合成

沙丁胺醇包被半抗原(SAL-ABA)依如下路线合成。称取对氨基苯甲酸 137mg,溶于3mL 1mol/L的HCl中,冰浴搅拌。称取NaNO160mg溶于1 mL超纯水中,低速搅拌状态下,将NaNO2溶液每次100μL每隔15s滴加 到对氨基苯甲酸溶液中,用TLC监测反应。称取沙丁胺醇240mg,溶于 5mL硼酸盐缓冲液(0.05mol/L)中,待上述反应结束,将沙丁胺醇溶 液逐 滴加入,反应过夜,得到深红色半抗原溶液。

1.4 沙丁胺醇包被原(SAL-ABA-OVA)的合成

取SAL-ABA 3mL,加入40μL三正丁胺,冰浴搅拌15min后,加入40μ L氯甲酸异丁酯,活化反应5.5h得到A液。称取OVA 46mg溶于20 mL  pH9.6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为B液。将A液缓慢加入B液中,冰浴搅拌反 应8h,之后装入透析袋,在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透析72h,期间换透 析液6次。低压冻干,既得偶联物SAL-ABA-OVA,置-20℃保存。作为包 被原用。

实施例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1 小鼠免疫

参照薛庆善《体外培养的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中的方 法:以实施例1制备的SAL-SA–BSA偶联物为免疫原,免疫Balb/C雌性 小鼠。免疫程序采用一次基础免疫及数次加强免疫。首次免疫时用与 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的含100μg免疫原的蛋白乳液注射于小鼠 的颈背部皮下进行基础免疫,以后每隔15天用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的 含100μg免疫原的蛋白乳液进行加强免疫。从免疫三次起,每次免疫 后第8天采尾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免疫合 格的小鼠(效价高、灵敏度好)停止免疫以备融合。

2.2 细胞融合与筛选

在融合前3天(最好与上次免疫相隔3周以上)给免疫合格的小鼠腹腔 注射含100μg免疫原的蛋白溶液(不加佐剂),强化免疫。根据骨髓 瘤细胞的计数结果,取3~5×107个骨髓瘤细胞与免疫脾细胞混合(比 例为1:10~5:10)。1500r/min离心5min,将离心管上清倒尽后,倒扣 在吸水纸上,控干水滴。轻轻地敲击管底,使管底细胞成糊状,将其 放置于37℃水浴中,将吸有0.8mL预温至37℃的50% 聚乙二醇(PEG, 购自Amersco)的lmL刻度吸管插入到管底,60sec内缓缓加PEG到混合 细胞上,边加边轻轻搅拌,加完后静置90sec,将离心管插到离心管架 上。移走水浴杯,用吸管吸取10mL预温至37℃的RPMI–1640基础培养 液(购自Hyclone)沿管壁缓缓加到融合细胞上,边加边轻轻晃动离心 管,第1分钟逐滴加入1mL(3sec/滴),第2分钟再加2mL,最后加完剩 下的7mL(5min内加完)。加完第一个10mL后,接着沿管壁补加RPMI– 1640培养基至50mL,加完后拧紧盖,缓慢颠倒几次,混匀。1500r/mi n离心5min,弃去上清,用含有饲养细胞的72mL HAT完全培养基轻轻 将融合细胞搅拌重悬。将融合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2滴 /孔。一次融合可接种5块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37℃ 5%CO2培养箱中 培养。从融合当天算起为0d,前面3d尽量不要动细胞板,保持培养箱 内环境稳定。 第3d每孔补加1滴HAT完全培养基(购自Amersco)并观察集落生长情况 ;第5d每孔吸出l/2培养上清(100μL),再加入1滴HT完全培养基( 购自Amersco);以后每隔3d同上法吸去l/2培养上清,换入HT完全培 养基。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当细胞生长至占孔底面积1/4左右即可取 细胞培养上清,以发明人制备的SAL-ABA–OVA偶联物为包被原,利用 ELISA方法筛选出分泌β-受体兴奋剂类抗体的阳性细胞孔。对筛选出 来的阳性细胞孔利用有限稀释法连续3次克隆化,最终建立一株稳定分 泌抗β-受体兴奋剂类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对该杂交瘤细胞株进行 染色体计数平均值为103.3条,高于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目(SP2/0骨 髓瘤细胞的染色体平均数为58条,脾细胞染色体为40条),说明融合 细胞的确是SP2/0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的杂交产物。申请人将该杂交瘤 细胞命名为Sal,并于2011年9月8日送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 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其保藏号为CCTCC NO∶ C201187。

2.3 腹水单抗制备与鉴定

在接种前7天取Balb/c小鼠数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ml弗氏不完全 佐剂进行预处理。用RPMI–1640基础培养基悬浮细胞并将细胞数调至 1×106个/mL,每只小鼠腹腔接种0.5ml。待小鼠腹部明显膨大,精神 变差,濒死不动时采集腹水,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以鼠单克隆抗体 快速ELISA同型检测试剂盒确定单克隆抗体为IgG1κ亚型。

实施例3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1 试剂配制

碳酸盐缓冲液(pH9.6):准确称取Na2CO3 1.59g、NaHCO3 2.93g, 少量超纯水溶解,定容至1000mL。

洗涤液(pH7.4):准确称取NaCl 8.00g,KH2PO0.20g,Na2HPO4·12 H2O 2.90g,KCl 0.20g,少量超纯水溶解,加入Tween 20 0.50m L,定容至1000mL。

磷酸盐缓冲液(pH7.4):准确称取NaCl 8.00g,KH2PO4 0.20g,Na2HPO4·12H2O 2.90g,KCl 0.20g,少量超纯水溶解,定容至1000mL 。

封闭液:准确称取卵清蛋白10.00g,加入磷酸盐缓冲液1000mL,搅拌 混匀直至蛋白完全溶解。

底物混合液:准确吸取底物B液(购自武汉市飞远科技有限公司)10m L,加入100μL底物A液(购自武汉市飞远科技有限公司),混匀,现 配现用。

终止液:准确量取浓硫酸100mL,缓慢滴加到800mL超纯水中。

3.2 方阵滴定法

采用方阵滴定初步选择包被原浓度和抗体稀释度。使用碳酸盐缓冲液 将SAL-ABA-OVA包被原倍比稀释成80、40、20、10、5、2.5、1.25μg /mL,从第一至第七行依次横向加入96孔酶 标板,4℃过夜;洗涤3次,拍干,加入封闭液250μL,37℃封闭2h; 洗涤3次,拍干,单克隆抗体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倍比稀释成1:1000、1 :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1:64000、1:128000, 从第一至第八列依次纵向加入96孔酶标板加入酶标板,37℃孵育30mi n;洗涤3次,拍干,各孔加入用磷酸盐缓冲液1:5000稀释的辣根过氧 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简称二抗,以下所指二抗均为辣根过氧 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购自武汉飞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 μL,37℃孵育30min;洗涤4次,拍干,各孔加入底物混合液100μL, 避光显色15min;加入终止液50μL;用自动酶标仪在450nm波长处测定 光密度值(OD值)。方阵滴定结果见表1,初步选择几个OD值接近2.0 ,且相邻两孔OD值有较大变化的包被浓度及对应的抗体稀释度组合。 结果表明,可选择以下包被原浓度和抗体稀释度组合:(5,16000) 和(10,32000)。

表1单克隆抗体方阵滴定

3.3 最佳包被浓度的选择

以克伦特罗为竞争物,设置为0、0.05、0.1、0.4、0.8、1.6μg/L浓 度梯度,分别以3.2方阵滴定法选择的包被浓度及对应的抗体稀释度组 合进行间接竞争ELISA。以竞争物浓度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B/B0(以 无药物抑制时的OD值为B0,相应浓度药物抑制时的OD值为B值)作为纵 坐标绘制抑制曲线。结果见表2,以“0”孔OD值和IC50值作为判定指标 ,确定最佳包被原浓度。由数据可见,最佳包被浓度为10μg/mL,抗 体稀释度初步确定为1: 32000。

表2 最佳包被浓度优化

包被原浓度(μg/mL) 抗体系数倍数(1:X) 0孔OD值 IC50值(μg/L) 5 16000 2.324 0.78 10 32000 1.773 0.49

3.4 最佳抗体稀释度的选择

以最佳包被浓度包被酶标板,将抗体以1: 30000为中心浓度等差设计 几个稀释梯度,其 0孔与IC50值见表3。随着抗体稀释度的增加,IC50值降低,但是“0”孔 值接近2.0,当0孔值过低时其IC50值反而升高,因此选择1: 28000为 最佳抗体稀释度。

表3最佳抗体稀释度优化

抗体系数倍数(1:X) 0孔OD值 IC50值(μg/L) 28000 1.894 0.47 30000 1.654 0.43 32000 1.488 0.38

3.5 标准曲线的建立

将克伦特罗标准品配制成0、0.05、0.1、0.4、0.8、1.6 μg/L等6个 浓度梯度,按照优化后的间接竞争ELISA条件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见 附图2),重复5次。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相关指数为 :y=-2.2231x+2.7328,r2=0.9962,IC50值为0.46±0.075μg/L( n=5),线性范围为0.05~1.6 μg/L。

3.6 交叉反应实验

分别将各种β-受体兴奋剂类药物标准品倍比稀释成浓度梯度进行间接 竞争ELISA,绘制标准曲线,计算IC50值,与克伦特罗标准品IC50值对比 得到交叉反应率,结果见表4。该单克隆抗体对8种β-受体兴奋剂类有 识别能力。

表4 单克隆抗体对β-受体兴奋剂类药物的交叉反应率

药物 IC50(μg/L) 交叉反应率(%) 克伦特罗 0.46 100 沙丁胺醇 0.86 53.5 西马特罗 0.55 83.6 马布特罗 0.46 100 克伦丙罗 0.64 71.8 马喷特罗 1.04 44.2 妥洛特罗 7.3 6.3 特布他林 20.0 2.3 莱克多巴胺 >10000 <0.005 多巴胺 >10000 <0.005 异丙肾上腺素 >100 <0.46 利托君 >100 <0.46 马波特罗 >10000 <0.005 非诺特罗 >100 <0.46

实施例4:本发明ELISA检测试剂盒的组装

4.1试剂盒组成:

⑴ 包被有包被原SAL-ABA–OVA的酶标板;

⑵ 克伦特罗标准品溶液6瓶,浓度分别为0、0.05、0.1、0.4、0.8、 1.6 μg/L;

⑶杂交瘤细胞Sal单克隆抗体工作液;

⑷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工作液;

⑸ 浓缩磷酸盐缓冲液:NaCl 80.0g,KH2PO4 2.0g,Na2HPO4·12 H2O 29.0g,KCl 2.0g,加双蒸水至1000mL;

⑹ 浓缩洗涤液:NaCl 80.0g,KH2PO4 2.0g,Na2HPO4·12H2O 2 9.0g,KCl 2.0g,Tween-20 5mL,加双蒸水至1000mL

⑺ 底物混合液:准确吸取底物B液(购自武汉市飞远科技有限公司) 10mL,加入100μL底物A液(购自武汉市飞远科技有限公司),混匀, 现配现用。

⑼ 终止液:2mol/L硫酸溶液。

4.2酶标板的制备:

⑴ 包被:用碳酸盐缓冲液将SAL-ABA–OVA稀释成10μg/mL包被原溶 液,准确吸取100μL包被原溶液于各酶标孔,水平放置于湿盒,4℃孵 育12h。

⑵ 洗板:甩出酶标板内包被原溶液,拍干,准确吸取250μL洗涤液 于各酶标孔,静置30s后,甩出洗涤液,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3 次。

⑶ 封闭:准确吸取250μL封闭液于各酶标孔,水平置于湿盒内,37 ℃培养箱孵育2h。

⑷ 洗板:甩出封闭液,准确吸取250μL洗涤液于各酶标孔,静置30 s后,甩出洗涤液,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3次。

⑸烘干:在吸水纸上拍干后;将酶标板于37℃培养箱中倒置烘干0.5h 。

⑹封装:酶标板烘干后和干燥剂一起装入铝箔袋,用真空封装机封装 。所述的干燥剂为硅胶或无水氯化钙其中的一种。

实施例5:试剂盒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β-受体兴奋剂残留检测中的应 用

5.1试剂配制

0.05mol/L 盐酸:准确量取浓盐酸4.1 mL,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中混 匀,定容至1000mL,即为0.05 mol/L盐酸。

样品提取液:0.05 mol/L 盐酸: 乙腈=6:4。

洗涤液:将试剂盒中提供的浓缩洗涤液液用去离子水10倍稀释,置4℃ 冰箱保存备用。

样本稀释液:将试剂盒中提供的浓缩样本稀释液用去离子水5倍稀释, 置4℃冰箱保存备用。

5.2组织样品处理

猪尿样品 取1mL澄清猪尿(若尿液混浊,4000r/min离心10min后再取 样)于10mL离心管中,加乙腈50uL,漩涡1min;4000r/min离心5min, 取上清液检测。

猪肉样品 称取均质猪肉2.0±0.01g于50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6mL样 品提取液,涡旋1min;4000r/min 离心20min,取3mL上层液于10mL塑 料离心管中,加入4mL乙酸乙酯于10mL塑料离心管,涡旋30S,4000r/ min 离心10min。取乙酸乙酯层于30-50℃氮气吹干。加入1mL 样品 稀释液,涡旋30S,再加1mL 正己烷涡旋30S,4000r/min 离心10mi n,取下层检测。

本方法对猪尿和猪肉样品的稀释倍数为1。

5.3  ELISA测定程序

⑴ 取出试剂盒,平衡至室温,将足够标准品和样品所用数量的孔条 插入微孔架。

⑵ 加克伦特罗标准品溶液或样品液50μL到各自微孔中;标准品和样 品做两个平行实验,记录下标准品和样品的位置。加抗体液50μL至各 孔,充分混合;水平置湿盒内,37 ℃孵育60min。

⑶ 甩净孔中液体,在吸水纸上拍干。准确吸取洗涤液250μL于各孔 ,静置30秒左右,甩净洗涤液,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4次。

⑷ 加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鼠IgG抗体工作液100μL至 各孔,充分混合;水平置湿盒内,37℃孵育60min。

⑸ 甩净孔中液体,在吸水纸上拍干。准确吸取洗涤液250μL于各孔 ,静置30秒左右,甩净洗涤液,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涤5次。

⑹ 加底物混合液100μL至各孔,充分混合;水平置湿盒内,37℃孵 育15min。

⑺ 加终止液50μL至各孔;充分混合;30min内在450nm处测量吸光值 。

5.4 结果判定

将标准液或样品液吸光值的平均值除以“0”标准孔的吸光值再乘以1 00 %,即为抑制率。在0.05~1.6μg/L范围内,以抑制率为纵坐标, 标准液浓度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按照公式 1计算样品的抑制率,将抑制率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测定浓度,乘以 稀释系数,即为样品中β-受体兴奋剂的残留浓度。

 (公式1)

实施例6:本发明试剂盒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

6.1本发明试剂盒的灵敏度

以最低检测限作为本发明试剂盒的灵敏度指标。分别取均质空白组织 样品(猪尿和猪肉)各20份,样品处理后ELISA测定。将测定的OD值代 入标准曲线,计算空白样品的测定浓度、平均值及标准差。根据公式 + 3SD,得到克伦特罗在各组织样品的最低检测限,沙丁胺醇在各组 织的最低检测限可根据交叉反应率算出,结果见表5。本试剂盒对克伦 特罗在猪尿和猪肉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3μg/kg和0.16μg/kg, 沙丁胺醇在在猪尿和猪肉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4μg/kg和0.30μ g/kg。

表5 试剂盒对各组织的最低检测限

6.2本发明试剂盒的精密度

分别将0、0.05、0.1、0.4、0.8、1.6μg/L克伦特罗标准品浓度对应 的OD值代入其标准曲线方程求出ELISA检测的测定值,以标准品浓度测 定值计算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的板内板间变异系数,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板内及板间变异系数均<15%,说明本研究建立 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

表6 标准曲线的板内与板间变异系数

6.3本发明试剂盒的准确度

试剂盒的准确度用添加回收率来表示。将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在猪肉 和猪尿中分别添加,使其浓度达到0.5 μg/kg和1.0 μg/kg,样品 前处理后用本试剂盒进行测定,每批5个重复,重复测定3批,计算回 收率和变异性。结果(见表7-表10)显示,本试剂盒在各组织的回收 率均在69.8%~118.6%范围内,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22.3%。

表7 猪肉中克伦特罗添加回收率与变异系数

表8 猪肉中沙丁胺醇添加回收率与变异系数

表9 猪尿中克伦特罗添加回收率与变异系数

表10 猪尿中沙丁胺醇添加回收率与变异系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