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8-02-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23F3/14 授权公告日:20130605 终止日期:20161228 申请日:20111228
专利权的终止
2013-06-05
授权
授权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F3/14 申请日:20111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2-06-27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紫花苜蓿制备的保健叶茶,本发明还涉及该 茶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 Linn)为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Faboideae) 苜蓿属(Medicago)植物,因其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而被称 为“牧草之王”。紫花苜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紫花苜蓿含有丰富的叶蛋白、 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及黄酮、皂苷、多糖、生物碱、香豆素等多种次生 代谢产物,在抗血栓、降血糖、镇痛、消炎、抗氧化、抗菌、抗虫、化感等方面具有广泛 的生物活性。例如:苜蓿皂苷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含量、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黄酮 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防衰老等功能。中医早就苜蓿对人体营养和健康促进作用 有明确的记载。《名医别录》将苜蓿列为菜部上品,其“味苦,平,无毒,主安中,利人”; 《本草衍义》记载苜蓿“利大小肠”;《重修政和经史政类本草》谓:“苜蓿茎叶平,根寒, 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本草纲目》谓其有“利五 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之气,通小肠诸恶热毒”之功效。苜蓿全草、根在民间用 于治疗肠炎、菌痢、消化不良、肺热咳嗽、黄疸、尿路结石等症。
我国对苜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和动物饲料营养方面,对苜蓿活性成分的应用和保 健食品的开发较少,国内关于利用紫花苜蓿制茶的研究尚鲜见报道,胡晴纯等人于1989年 在《四川食品工业科技》(第四期)》发表“保健苜蓿茶的制法”一文,介绍了1988年日本 特公(昭63-24667)中记载的制茶方法,利用30~40cm的苜蓿整株,通过切碎、蒸热、空 冷、低温干燥、高温干燥、烘焙、粉碎、包装等过程制作苜蓿茶。中国专利文件CN1961759 公开了一种苜蓿保健饮料,由以下组份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紫花苜蓿芽20~40、水70~80、 柠檬酸0.05~0.3、白砂糖5~20、山梨酸钾0.1~0.5、黄原胶的量为总重量的0.05~0.15%。 将紫花苜蓿芽清洗去根皮,放入90±10℃的0.1%的硫酸锌水溶液中,热烫护色,取出;与 配方中的部分水在胶体磨上破碎磨浆,收集浆液;加入余下的水,90~100℃煮沸,煮沸过程 中,逐一加入柠檬酸、白砂糖、山梨酸钾、黄原胶,搅拌均匀即可。此外,迄今为止国内 尚无关于利用紫花苜蓿制成叶茶的相关专利公开。因此,充分利用丰富的苜蓿资源,开发 更多的苜蓿保健品,对于增加苜蓿的利用价值,提高行业产值,推动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其原料组成质量份如下:
紫花苜蓿粗茶75~90份、基本茶10~25份;
所述的紫花苜蓿粗茶是采收紫花苜蓿的叶片,用清水冲洗1~2遍后,摊开静置后,100~ 120℃条件下水蒸气杀青3~5分钟;将杀青后的叶片抖散降温至15℃~25℃,之后揉捻15~ 45分钟,形成紧结的团状或条索状叶片得揉捻后的叶片;在100~120℃条件下干燥10~15 分钟,再将温度降到60~80℃,干燥0.5~1.5h至含水量5wt%以下制得的紫花苜蓿粗茶。
所述的基本茶选自市售常规绿茶、青茶、白茶或者黄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其原料组成质量份如下:
紫花苜蓿粗茶80~90份、青茶10~20份;
紫花苜蓿粗茶85~95份、白茶5~15份;或者
紫花苜蓿粗茶75~85份、绿茶15~25份。
更为优选的,
紫花苜蓿粗茶90份、青茶10份;
紫花苜蓿粗茶95份、白茶5份;或者
紫花苜蓿粗茶85份、绿茶15份。
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收紫花苜蓿的叶片,用清水冲洗1~2遍后,摊开静置得清洗过的叶片得清洗过 的叶片;
(b)采用水蒸气对步骤(a)清洗过的叶片进行杀青,叶片进料厚度为2~4cm,100~ 120℃条件下水蒸气杀青3~5分钟得杀青后的叶片;
(c)将步骤(b)杀青后的叶片抖散降温至15℃~25℃,之后揉捻15~45分钟,形成 紧结的团状或条索状叶片得揉捻后的叶片;
(d)步骤(c)揉捻后的叶片在100~120℃条件下干燥10~15分钟,再将温度降到60~ 80℃,干燥0.5~1.5h至含水量5wt%以下,制得紫花苜蓿粗茶;
(e)将步骤(d)制得想紫花苜蓿粗茶与基本茶按比例混合后,作为紫花苜蓿保健叶茶 成品经行包装,即得。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
步骤(a)中紫花苜蓿叶片的采收时期为现蕾期,采收紫花苜蓿单茎上部30cm以内的 叶片。
步骤(a)中紫花苜蓿叶片摊放厚度为2~3cm,摊放时间1~3h,期间可翻拌1~2次。
步骤(d)中干燥过程中应搅拌,搅拌频率为1~3次/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良效果:
紫花苜蓿叶片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是茎秆的2~4倍,本发明直接采用叶片为加工原 料,提高了紫花苜蓿保健叶茶的感官品质和保健活性成分的含量,经测定,本发明紫花苜 蓿保健叶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84.2~88.0,黄酮和皂苷含量分别为7.136~7.422mg/g和 1.527~1.680%。此外,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制茶方法进行了优化,在提高紫花苜蓿保健叶 茶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本发明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结合实施例、实验例通过进一步实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赛迪7(SARDI7),购自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播种,播种量为25kg/hm2,播种面积0.5hm2。实施例1~3的采收地块位于山 东省滨州市,实验年份为2010年。
实施例中的青茶、白茶、绿茶购自山东省济南市天福铭茶,市售价均为1000元/kg。
实施例中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的测定均采用比色法,感官品质审评采用密码审评法 (3g、150ml、5min),感官品质评分采用加权平均法,其中:外形占30%,汤色占10%,滋 味占25%,香气占25%,叶底占10%。
实施例1
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其原料组成质量份如下:
紫花苜蓿粗茶90份、青茶10份;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a)紫花苜蓿叶片的采收于2010年5月17日(现蕾期),采收单茎上部30cm以内的 叶片,采收时应避开黄叶和病虫植株。用清水冲洗1遍后,摊开静置,摊放厚度为3cm, 摊放时间2h,期间可翻拌2次,得清洗过的叶片得清洗过的叶片;
(b)采用水蒸气对步骤(a)清洗过的叶片进行杀青,叶片进料厚度为3cm,120℃条 件下水蒸气杀青3分钟得杀青后的叶片;
(c)将步骤(b)杀青后的叶片抖散降温至15℃,之后揉捻45分钟,形成紧结的团状 或条索状叶片得揉捻后的叶片;
(d)步骤(c)揉捻后的叶片在100℃条件下干燥10分钟,再将温度降到80℃,干燥 1.5h至含水量5wt%以下,干燥过程中应搅拌,搅拌频率为3次/min,制得紫花苜蓿粗茶;
(e)将步骤(d)制得想紫花苜蓿粗茶与青茶按比例混合后,作为紫花苜蓿保健叶茶成 品经行包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其原料组成质量份如下:
紫花苜蓿粗茶95份、白茶5份;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a)紫花苜蓿叶片的采收于2010年5月17日(现蕾期),采收单茎上部30cm以内的 叶片,采收时应避开黄叶和病虫植株。用清水冲洗1遍后,摊开静置,摊放厚度为2cm, 摊放时间2h,期间可翻拌1次,得清洗过的叶片得清洗过的叶片;
(b)采用水蒸气对步骤(a)清洗过的叶片进行杀青,叶片进料厚度为2cm,100℃条 件下水蒸气杀青3分钟得杀青后的叶片;
(c)将步骤(b)杀青后的叶片抖散降温至15℃,之后揉捻30分钟,形成紧结的团状 或条索状叶片得揉捻后的叶片;
(d)步骤(c)揉捻后的叶片在100℃条件下干燥10分钟,再将温度降到80℃,干燥 1h至含水量5wt%以下,干燥过程中应搅拌,搅拌频率为3次/min,制得紫花苜蓿粗茶;
(e)将步骤(d)制得想紫花苜蓿粗茶与白茶按比例混合后,作为紫花苜蓿保健叶茶成 品经行包装,即得。
实施例3
一种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其原料组成质量份如下:
紫花苜蓿粗茶85份、绿茶15份。
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a)紫花苜蓿叶片的采收于2010年5月17日(现蕾期),采收单茎上部30cm以内的 叶片,采收时应避开黄叶和病虫植株。用清水冲洗2遍后,摊开静置,摊放厚度为3cm, 摊放时间2h,期间可翻拌2次,得清洗过的叶片得清洗过的叶片;
(b)采用水蒸气对步骤(a)清洗过的叶片进行杀青,叶片进料厚度为3cm,110℃条 件下水蒸气杀青3分钟得杀青后的叶片;
(c)将步骤(b)杀青后的叶片抖散降温至15℃,之后揉捻45分钟,形成紧结的团状 或条索状叶片得揉捻后的叶片;
(d)步骤(c)揉捻后的叶片在110℃条件下干燥10分钟,再将温度降到70℃,干燥 1.5h至含水量5wt%以下,干燥过程中应搅拌,搅拌频率为3次/min,制得紫花苜蓿粗茶;
(e)将步骤(d)制得想紫花苜蓿粗茶与绿茶按比例混合后,作为紫花苜蓿保健叶茶成 品经行包装,即得。
对比例:速溶苜蓿茶
对比例的原料紫花苜蓿叶片的采收地块与实施例1~3为同一地块,紫花苜蓿叶片的采 收于2010年5月17日(现蕾期)。制备方法:1988年日本(昭63-24667)苜蓿保健茶的 制备方法:选用无病虫害、株高30~40厘米的幼嫩苜蓿,从根部割除,切成1厘米长的小 段。用120℃的蒸汽加热5分钟,随后迅速以空气冷却。用90~95℃的干燥空气干燥,去 掉80%的水分,放入干燥机内以37~40℃的温度干燥8小时。将干燥后的苜蓿放入不锈钢 加热锅中,以50℃温度烘焙10分钟除去草腥味。冷却后粉碎成可通过50目筛的粉末,装 入小袋即为速溶苜蓿茶。
对比例与实施例1~3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例与实施例1~3效果比较结果表
由表1可知,实施例1~3的感官品质评分分别为84.2、85.9和88.0,与对比例相比, 分别提高10.35%、12.58%和15.33%。实施例1~3的黄酮含量分别为7.422mg/g、7.136mg/g、 7.346mg/g,与对比例相比,分别提高52.31%、46.44%和50.75%。实施例1~3的皂苷含量 分别为1.527%、1.680%和1.611%,与对比例相比,分别提高88.99%、107.92%和99.38%。 由此可见,本发明紫花苜蓿保健叶茶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与较高的保健活性成分。
机译: 一种胃寒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机译: 一种水肿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机译: 一种银杏叶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