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至少一个可沿着导线器导轨运动的导线器的针织横机

带有至少一个可沿着导线器导轨运动的导线器的针织横机

摘要

一种针织横机,带有至少一个可沿着导线器导轨(100)运动的导线器1),导线器(1)具有可在垂直的方向上调整的给线器(2),其中,设置可绕平行于导线器导轨(100)延伸的轴线旋转地驱动的控制元件(3,5,8),利用控制元件(3,5,8)可在导线器(1)在导线器导轨(100)上的每个位置处加载所引导器(1)的给线器(2),并且给线器(2)可在其垂直的位置中调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392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H.斯托尔两合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80018360.4

  • 发明设计人 H-G·哈尔滕霍夫;

    申请日2010-04-21

  • 分类号D04B1/00;D04B7/04;D04B15/56;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严志军

  • 地址 德国罗伊特林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08: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D04B 1/00 专利号:ZL2010800183604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H.斯托尔两合公司 变更后:H. 斯托尔股份两合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德国罗伊特林根 变更后:德国罗伊特林根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04-16

    授权

    授权

  • 2012-06-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4B1/00 申请日:201004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至少一个可沿着导线器导轨 (Fadenführerschiene)运动的导线器(Fadenführer)的针织横机 (Flachstrickmaschine),导线器具有可在垂直的方向上调整的给线器 (Fadenzuführteil)。

背景技术

利用现代的高功率针织横机可制造复杂的针织物(Gestrick),其 中,常常需要大量不同的织线(Strickfaden)以用于制造单个针织物。在 此,经常有用于这些织线的导线器中的几个位于工作位置 中并且其它导线器位于非工作位置中。应用的织线 和由此导线器越多,其如此定位越重要,即,导线器的线不交叉 (überkreuzen)并且其不妨碍用于毛圈形成所必须的针运动和邻近的导 线器的运动。

在导线器的非工作位置时,导线器通常应位于在相对的针床之间 的梳齿间隙(Kammspalt)之上的可靠的间距中。如果相反地给线器将线 输送到针处,则对于可靠的线插入(Fadeneinlage)甚至可为必须的是, 将导线器带入脱圈间隙中直至针交叉部(Nadelkreuz)(也就是说两个针 床的被运出(austreiben)的针的交叉点)之下。此外,在其给线器构造成 小管形的导线器中可需要的是,其在其非工作位置中也利用其给线器 伸入到脱圈间隙中。

因此,为了实现对导线器的垂直位置的不同要求,在文件WO  2006/056843中提出了自动地驱动的导线器,其相对于脱圈间隙的间 距可调整。已知的导线器具有以可垂直地运动的方式支承的给线器, 其可借助于可水平地运动的轨道在高度上调整。在此,通过轨道借助 于斜置的长孔支承在与导线器导轨相连接的栓处,将轨道的水平运动 转换成轨道的垂直运动。如果现在使轨道在水平的方向上移位,则其 附加地实施垂直运动,轨道将该垂直运动传递到导线器的给线器上。

然而,该解决方案可仅仅应用于带有短的针空间的针织机,因为 带有增加的长度的轨道具有如此大的尺寸,即,仅仅可困难地以需求 的速度使其加速和减速。

此外,在所引用的文件WO 2006/056843中显示了带有可垂直地 调整的给线器的导线器,在其中通过控制曲线实现给线器的垂直运 动。控制曲线可位于控制盘中,控制盘可平行于导线器导轨运动。分 别由独立的驱动单元使导线器和控制盘运动。通过在控制盘和导线器 之间的短时间的速度差,给线器借助于栓沿着控制曲线滑动并且由此 被抬起或降低。为了共同引导控制盘和导线器,该实施方案需要相对 高的导线器导轨,在现代的针织横机中对于高的导线器导轨通常不存 在安装空间。此外,必须借助于高动力性的电机(其必须精确地同步) 操控导线器和控制盘。因此,该解决方案为复杂的且高成本的。

在文件JP 2001-64854中描述了独立地驱动的特殊导线器,其同 样具有可调整高度的给线器。通过齿带使该导线器运动,由导线器驱 动马达驱动该齿带。通过控制元件促使给线器的高度调整,借助于第 二齿带驱动控制元件。只要两个齿带具有相同的速度,则不发生给线 器的高度位置的改变。相反地,通过两个齿带的短时间的速度差促使 给线器的高度调整。同样对于该解决方案需要高动力的电机和两个电 机的准确的同步,由此,该提出的解决方案同样为高成本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实现带有这样的导线器的针织横机,即, 可以简单的且成本适宜的方式调整该导线器的给线器的高度。

该目的通过这样的针织横机实现,即,其带有至少一个可沿着导 线器导轨运动的导线器,导线器具有可在垂直的方向上调整的给线 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可绕平行于导线器导轨延伸的轴线旋转地驱动 的控制元件,利用该控制元件可在导线器在导线器导轨上的每个位置 处加载导线器的给线器,并且给线器可在其垂直的位置中调整。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只有当需要改变高度位置时,才必 须使控制元件运动以用于调整给线器的高度。因此在此,如在根据背 景技术的几个实施形式中那样控制盘或控制仿制器(Steuermimik)的持 续的共同运动是不必的。由此,可相对简单地设计控制元件的驱动器, 并且驱动器仅仅遭受相对小的负载。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横机的另一优点在于,导线器不必具有独立的 驱动器。相反地,也可借助于带动件通过针织横机的滑块带动导线器。 此外,导线器的给线器的高度调整的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也可应用 在带有非常长的针床和由此非常长的导线器行进路径的机器中。

在此有利的是,控制元件平行于导线器导轨在导线器的整个运动 空间上延伸。以这种方式以尽可能小的成本保证,可在导线器在其运 动空间中的每个任意的位置处调整导线器的给线器的位置。

当给线器可通过控制元件锁止在其垂直的位置中时得到其它优 点。那么,不必设置附加的构件以用于锁止。

在此,通过控制元件可直接地或者也可间接地通过一个或多个中 间元件(Zwischenglieder)加载给线器。主要当由此可实现从控制元件到 给线器上的更适宜的力传递时,那么带有中间元件的成本较高的解决 方案可为优选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横机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控制元件可支承 在导线器导轨处。在此,不仅可在控制元件的端部处实现支承,而且 可在位于端部之间的部位处实现支承,从而即使在带有大的针空间的 机器中也保证给线器的精确的高度调整。不会出现由于控制元件的弯 曲而引起的偏差。

可逐步式地或者但是优选地无级地进行给线器的高度调整。给线 器的垂直位置的无极的可调整性使最佳地与相应针织情况 (Strickverhaltniss)相匹配成为可能。

在针织横机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控制元件基本上构造成轴形或 管形,并且在其表面处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地伸延的凸出部或凹入 部,给线器或至少一个与给线器共同作用的中间元件可与该凸出部或 凹入部引入接合中。控制元件设计为可驱动的轴或管给予控制元件高 的刚性,并且此外允许控制元件的简单的摆动和支承。

在如此设计的控制元件的第一变型方案中,控制元件可仅仅具有 一个纵向地伸延的凸出部,其自由的纵向棱边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 面并且可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与在给线器中的或在与给线器相连接的 中间元件中的凹处引入接合中。在导线器的运动期间,给线器或与该 给线器相连接的中间元件可沿着该凸出部滑动。如果在给线器在凸出 部上沿着滑动期间未使控制元件摆动,则该凸出部用于锁止给线器的 高度位置。相反地,如果应使给线器的垂直位置改变,则在导线器运 动期间或在导线器静止时可使控制元件摆动并且由此抬高或降低给 线器。

在此,优选地,在给线器中的或在中间元件中的凹处构造成基本 上U形的槽,其形状配合地包围凸出部的自由的纵向棱边。以这种方 式,实现控制元件的旋转运动到给线器的所需的平移运动的简单的转 换。

在另一变型方案中,控制元件在其表面上可具有沿着控制元件延 伸的啮合部,布置在给线器处的或在中间元件处的啮合部可与该啮合 部引入接合中。同样在该解决方案中,可以简单的方式将控制元件的 旋转运动转换为给线器的垂直运动。同时,在控制元件处的啮合部用 于锁止给线器的一次调整的垂直位置。在此,在给线器的运动期间或 在其静止时垂直位置的调整也是可能的。

在另一设计方案中,控制元件可具有纵向地开口的管的形状,并 且在管的内部中抗扭地且可纵向移位地支承有中间元件,该中间元件 具有穿过控制元件的开口向外伸出(treten)的突出部或啮合区域,给线 器可与该突出部或啮合区域处于接合中或引入接合中。因此,在该解 决方案中,通过支承在控制元件中的中间元件实现管形的控制元件的 旋转运动的传递。中间元件可在管形的控制元件的内部中且沿着控制 元件移位。向外伸出的凸出部或啮合区域可与导线器的给线器引入接 合中并且由此固定或调整给线器的高度位置。可在导线器的运动期间 或者同样在其静止时实施这些功能。

但是,控制元件也可具有轴的形状,设有凸出部或啮合部的中间 元件抗扭地且可纵向移位地支承在该轴上。为此,中间元件可完全地 或部分地包围该轴并且通过凸出部或啮合部作用于给线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图纸进一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可调整高度的给线 器和其驱动装置的导线器的优选的实施例。

其中:

图1a显示了导线器、导线器导轨以及第一控制元件的从前部观察 的的视图;

图1b显示了图1a的导线器的在箭头方向X上的视图;

图1c显示了图1a的导线器的给线器的垂直的调整路径的示意性 的图示;

图2显示了沿着线A-A穿过图1a的导线器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3显示了带有控制元件和给线器的第二设计方案的相应于图2 的图示;

图4显示了控制元件和给线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相应于图2的图 示;

图5显示了控制元件和给线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相应于图2的图 示;

图6显示了控制元件和给线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相应于图2的图 示;

图7显示了控制元件和给线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相应于图2的图 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中示出了导线器1,其具有给线器2,给线器2以可调整 高度的方式支承在支承件(Lagerstück)11中,该支承件11布置在导线 器箱盒10处。导线器1通过导线器箱盒10以可沿着导线器导轨100 运动的方式支承在导线器导轨100上,并且可通过固定在在此未示出 的针织横机的滑块(Schlitten)处的带动件或者但是也可通过独立的驱 动器使导线器1在双箭头HB的方向上运动。在所示出的示例中,给 线器2位于这样的垂直位置中,即,给线器2的下端部21位于针交 叉部NK之上,并且由此可将线输送到在此未示出的针处。为了改变 给线器2的高度位置设置有控制元件3,给线器2的上端部22与控制 元件3形状配合地相连接。控制元件3至少与导线器1的运动路径一 样长,并且在所有平面中平行于导线器导轨100伸延。通过在此未示 出的装置可将旋转的运动引入到控制元件3中,其促使给线器2在双 箭头VB的方向上运动。

如图1b的侧视图显示的那样,由轴31形成控制元件3,轴31具 有沿着伸延的凸出部32。轴31与其长度相关地如此可摆动地支承在 多个轴承体4中,即,轴承体4的圆形的槽41以大于180°的角度包 围控制元件3的轴31。轴承体4与导线器导轨100相连接。凸出部 32的自由的棱边在横截面中同样构造成基本上圆形,如尤其地也在图 2中的细节图中显示的那样。给线器2的上端部22具有基本上U形 的槽23(图2),其包围凸出部32的圆形的横截面区域。

在图1c中示意性地显示了给线器2的最大调整路径VBS。给线 器2的下顶端21可占据最深的位置,其位于针交叉部之下并且以UNK 表示。在顶端21的最高的位置ONK中,顶端21明显位于针交叉部 NK之上。借助于控制元件3可使给线器2无级地在两个位置UNK和 ONK之间运动。这通过控制元件3的相应的摆动运动实现,如尤其地 同样图2表明的那样。一旦使导线器1沿着导线器导轨100运动,给 线器2的U形的槽23沿着控制元件3的凸出部32的圆形的横截面区 域运动。由此,凸出部32也用于在导线器1的运动期间和在其静止 时固定给线器2的垂直位置。

在随后的图3至7中以相应于图2的图示中显示了与给线器2的 上端部22相连接的控制元件的其它设计方案。与在图2中的构件功 能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所有示出的示例中,将控制元 件的旋转的运动转换成给线器2的平移的运动。

图3显示了一种控制元件,其构造成控制轴5。在此未显示轴5 的驱动装置。控制轴5的支承与在图2中的控制元件3的轴31的支 承相同。控制轴5具有杆形的区域51,其保持在轴承体4中。控制轴 5在表面处具有啮合区域52,其在控制轴5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该 设计方案中,在给线器2的上端部22处同样设置啮合部24,其与控 制轴5的啮合部52处于接合中。如果使导线器1沿着其导线器导轨 运动,则给线器2的上端部22的啮合部24同样沿着控制轴5的啮合 部52运动。

图4和5显示了变型方案,在其中控制元件再次设计成轴的形式, 然而,间接地通过中间元件将运动传递到给线器2的上端部22上。

在图4中显示的变型方案中,控制轴5为异形轴,其由构造成U 形的保持部110包围并且固定在其高度位置中。保持部110固定在导 线器箱盒(图1a)的支承件11处。杠杆6作为中间元件抗扭地且可纵向 移位地在控制轴5上被引导。杠杆6在其自由的纵向棱边处具有圆形 的横截面区域61,由给线器2的上端部22的U形的槽23包围该横 截面区域61。一旦使导线器沿着其导线器导轨运动,则其同样使杠杆 6沿着控制轴5运动。通过控制轴5和由此同样杠杆6的摆动位置确 定给线器2的高度位置。

在根据图5的变型方案中,控制元件同样为如在根据图4的变型 方案中那样的异形轴5,并且也以与此相同的方式支承。现在在此, 齿弧(Zahnsegment)7作为中间元件抗扭地且可纵向移位地在异形轴上 被引导。齿弧7具有啮合部71,其与给线器2的上端部22的啮合部 24处于接合中。同样,导线器1在其运动时沿着导线器导轨100带动 齿弧7,齿弧7然后沿着轴5滑动。

在图6和7中显示的解决方案中,控制元件具有纵向地开口的管 的形状。中间元件插入该控制元件中,中间元件与给线器2的上端部 22处于接合中。

在根据图6的变型方案中,以管8的形式的控制元件可旋转地支 承在一个或多个轴承体4中。在管8的内部中布置有杠杆式的中间元 件6,其穿过管8的纵切口81向外伸出。通过管8的旋 转实现给线器2的垂直位置的调整。杠杆6的圆形的横截面区域61 可纵向运动地在管8的内面82中被引导。通过管8的开口81的限制 部83,84将管8的摆动运动传递到杠杆6的面62,63上并且杠杆6由 此一起摆动。杠杆6的自由端部64同样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并 且伸入到给线器2的上端部22的开口形的槽25中。一旦使导线器1 沿着导线器导轨运动,则其也使杠杆6沿着管8的内面82运动。

在图7中显示的变型方案中,控制元件同样为可摆动地支承的管 8,齿弧7抗扭地且可纵向移位地在管8中被引导,与在图6的变型 方案中的杠杆6相似。齿弧7的啮合部71与给线器2的上端部22的 啮合部24处于接合中,并且由此将管8的摆动运动传递到给线器2 上。同样在该变型方案中,当导线器2沿着导线器导轨100运动时, 导线器2使齿弧7沿着管8的内面62运动。

所显示的实施形式仅仅为示例性的。其它设计方案也是可行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