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绕线盘支承装置以及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

绕线盘支承装置以及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

摘要

一种绕线盘支承装置以及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通过简单作业就能够可靠装配绕线盘,还可以简单进行绕线盘的更换作业。该绕线盘支承装置(A1)具备固定轴(1);旋转体(2),其可旋转地被支承于固定轴且在前端具有螺纹部(23);以及帽部件(3),其具有螺合于螺纹部的螺纹部(32),在旋转体的基端设有凸缘(22),在凸缘和帽部件之间夹有绕线盘(7),通过旋转体将绕线盘一体支承,绕线盘支承装置具备锁定机构(5)和锁定解除机构(6),锁定机构具有在帽部件上设置的爪以及相对于旋转体无法相对旋转的孔,当将帽部件相对于旋转体拧入规定量时,通过爪和孔的卡合,限制螺纹部松动,锁定解除机构通过操作杆的操作解除爪和孔的卡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714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大亨;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95432.9

  • 发明设计人 辻井元;中村洋介;

    申请日2011-07-13

  • 分类号B23K9/133;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雒运朴

  • 地址 日本国大阪市淀川区田川2丁目1番1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38: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3K9/133 授权公告日:20150520 终止日期:20170713 申请日:2011071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20

    授权

    授权

  • 2013-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K9/133 申请日:2011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3-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卷绕有焊丝的绕线盘安装成可以旋转的绕线 盘支承装置以及可适用于该绕线盘支承装置的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

背景技术

在消耗电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中,一般利用金属线馈送装置将卷绕在绕 线盘上的作为焊接材料的金属线以希望的进给量送出给焊枪。在金属线馈 送装置的附近设有绕线盘支承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的绕线盘支承装置如该文献的图2所示,具备:固定 轴;被支承在该固定轴上且可旋转的旋转轴(旋转体);以及拧入旋转轴 前端的固定帽(帽部件)。固定轴被固定在设置于金属线馈送装置的附近 的立起状的支承板上。旋转轴被支承在固定轴上且可以旋转。在旋转轴的 基端设有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凸缘,在该凸缘上立起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止 转销。在旋转轴的前端形成有由阴螺纹构成的螺纹部。在绕线盘上设有沿 轴向延伸的止转孔,在旋转轴的止转销被嵌合插入于该止转孔中的状态下 绕线盘被一体支承在旋转轴上。固定帽在一端部具有把手部,并且在另一 端部形成有螺合于旋转轴的前端的螺纹部的螺纹部。

在将绕线盘装配在绕线盘支承装置上时,在将绕线盘安装在旋转轴上 的状态下,将固定帽的螺纹部拧入旋转轴的螺纹部。固定帽的拧入作业是 通过用手抓住把手部转动而进行的。这样,绕线盘介于旋转轴的凸缘和固 定帽的把手部之间,防止其从旋转轴脱落。当利用金属线馈送装置送出金 属线时,被支承在绕线盘支承装置上的绕线盘和旋转轴一体旋转,同时抽 出金属线。此外,一般来说,在绕线盘支承装置上设有旋转体制动机构, 其用于在金属线馈送停止时迅速止住绕线盘的旋转。

在焊接作业中,由于焊接开始和停止被频繁交替反复进行,因此这时 绕线盘支承装置的旋转轴就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如此,若旋转轴的旋转 和停止反复进行,则拧入旋转轴的固定帽的螺纹部就有松动的顾虑。若该 螺纹部松动,则被旋转轴支承的绕线盘就有晃动的顾虑,这样的晃动会对 金属线馈送性带来不良影响,有时会导致绕线盘焊接品质的下降。

针对这种问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绕线盘支承装置中,还设有按压 固定帽的把手部的按压螺钉。通过这样的具有按压螺钉的结构,防止固定 帽的螺纹部的松动。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绕线盘装配时,需要两阶段的拧入作 业,即,在将固定帽拧入后,还要将按压螺钉拧入,因此该作业比较繁琐。 另外,还有忘记按压螺钉的拧入作业的可能性,从而在安装状态的可靠性 方面欠妥。另外,若卷绕在绕线盘上的金属线使用完,则需要更换绕线盘, 但在取下绕线盘时,也需要以两阶段拧松螺纹,因此绕线盘的更换作业也 繁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28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情况而考虑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 单的作业可靠装配绕线盘,还能简单进行绕线盘的更换作业的绕线盘支承 装置以及适于构成这种绕线盘支承装置的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手段。

由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绕线盘支承装置,其具备固定轴;旋转体, 上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被支承于该固定轴且在前端具有第一螺纹部;以及帽 部件,上述帽部件在一端部具有把手部,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螺合于上述第 一螺纹部的第二螺纹部,在上述旋转体的基端设有向径向外侧延伸出的凸 缘,在上述凸缘和上述帽部件之间夹有绕线盘,通过上述旋转体将上述绕 线盘支承为一体旋转,其特征在于,上述绕线盘支承装置具备锁定机构和 锁定解除机构,上述锁定机构具有在上述帽部件上设置的卡止部以及相对 于上述旋转体无法相对旋转的被卡止部,当上述帽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体 的拧入量达到规定量时,通过上述卡止部和上述被卡止部的卡合,限制上 述第二螺纹部的向松动方向的动作,上述锁定解除机构通过操作部的操作 解除上述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合。

根据这种构成的绕线盘支承装置,在安装绕线盘之际,当帽部件相对 于旋转体的拧入量达到规定量时,卡止部和被卡止部卡合,限制帽部件向 第二螺纹部松动的方向动作,锁定机构处于发挥作用的状态。因此,根据 上述结构,通过将帽部件拧入旋转体这样简单的作业,就能够防止第二螺 纹部的松动,可以可靠地装配绕线盘。另外,在更换绕线盘时,通过操作 部的操作解除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合,因此还可以简单进行绕线盘的更 换作业。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卡止部包括向上述第二螺纹部的轴向突出的 爪,上述被卡止部包括可供上述爪进入的凹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锁定机构具备相对于上述爪向上述轴向的移 位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性部件,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弹性部件关联(連係), 通过上述操作部的操作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上述卡止部 向从上述被卡止部退避的方向移位,从而解除上述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 合。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部件包括板簧,上述板簧在端部设有上 述爪,且设置在上述帽部件上。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爪上形成有:在该爪进入上述凹部时允许 上述第二螺纹部向拧紧方向旋转的倾斜部;以及在该爪进入上述凹部时阻 止上述第二螺纹部向松动方向旋转的侧缘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锁定机构具备夹装在上述旋转体和上述帽部 件之间的环状的板,在上述板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上述被卡止部,上述 板具备沿轴向延伸且与上述绕线盘抵接而阻止与该绕线盘的相对旋转的 突片。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板附属于上述帽部件。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操作部被固定于上述弹性部件,在上述帽部 件设有限制上述操作部的操作量的操作量限制部。

由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固定轴;旋转体,上述旋转体可旋转地被支承于该固定轴,在前 端具有第一螺纹部;帽部件,上述帽部件在一端部具有把手部,且在另一 端部具有螺合于上述第一螺纹部的第二螺纹部;锁定机构,上述锁定机构 具有在上述帽部件上设置的卡止部以及相对于上述旋转体无法相对旋转 的被卡止部,当上述帽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体的拧入量达到规定量时,通 过上述卡止部和上述被卡止部的卡合,限制上述第二螺纹部的向松动方向 的动作;以及锁定解除机构,上述锁定解除机构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解除上 述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合。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卡止部包括向上述第二螺纹部的轴向突出的 爪,上述被卡止部包括可供上述爪进入的凹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锁定机构具备相对于上述爪向上述轴向的移 位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性部件,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弹性部件关联,通过上 述操作部的操作克服上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而使上述卡止部向从上 述被卡止部退避的方向移位,从而解除上述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卡合。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上述弹簧在端部设有上 述爪,且设置在上述帽部件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在参考附图以下进行的详细说明中可以 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绕线盘支承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绕线盘支承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3是帽部件的纵截面图;

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图;

图5是图3的V-V向视图;

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局部切开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绕线盘支承装置的其他例子的纵截面图;

图8是旋转体以及帽部件的图7中的VIII-VIII向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向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X-X线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的状态的与图10相同的图。

图中:

A1、A2-绕线盘支承装置

1-固定轴

11-凸缘

2-旋转体

21-本体部

22-凸缘

23-螺纹部(第一螺纹部)

24-止转销

25-突出壁

26-凹部(被卡止部)

3-帽部件

31-把手部

32-螺纹部(第二螺纹部)

33-凸缘

4-旋转体制动机构

5-锁定机构

51-板簧(弹性部件)

511-罩

511b-顶壁(操作量限制部)

514-爪(卡止部)

514a-倾斜部

514b-侧缘部

52-板

521-孔(被卡止部、凹部)

522-突片

53-止动部

531-爪(卡止部)

54-压缩螺旋弹簧(弹性部件)

6-锁定解除机构

61-操作杆(操作部)

7-绕线盘

73-止转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以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绕线盘支承装置。本 实施方式的绕线盘支承装置A1具备固定轴1、旋转体2、帽部件3、旋转 体制动机构4、锁定机构5以及锁定解除机构6。

在固定轴1的基端设有凸缘11,该凸缘11被螺栓紧固到立起状的支 承板8上。

旋转体2具有外嵌于固定轴1的筒状的本体部21、设置在本体部21 基端的凸缘22以及螺纹部23,旋转体2被支承在旋转轴1上且可以旋转。 在凸缘22上立起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止转销24。在本体部21的前端形成 有由阴螺纹形成的螺纹部23。本体部21的轴向长度被设定得比后述的绕 线盘7的轴向长度稍短。所述结构的旋转体2例如由ABS树脂等具有规 定强度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如图2所示,旋转体制动机构4具备压缩螺旋弹簧41、垫圈42、垫 圈43、调整螺栓44、连结销45。压缩螺旋弹簧41介于垫圈42、43之间。 垫圈43被连结销45连结成相对于固定轴1的前端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 轴向移动。调整螺栓44被拧入固定轴1的前端。而且,由调整螺栓44 的拧入量决定的压缩螺旋弹簧41的按压力通过垫圈43作用于旋转体2 的凸缘22,在绕线盘7(旋转体2)旋转时,通过凸缘22和固定轴1的 凸缘11滑动接触,给旋转体2的旋转提供制动。根据所述结构的旋转体 制动机构4,能够在金属线馈送停止时迅速止住绕线盘7的旋转,可以防 止在金属线上产生松弛。

如图3、图4所示,帽部件3具备在轴向一端部设置的把手部31以 及在另一端部设置的螺纹部32。把手部31从凸缘33沿轴向延伸,凸缘 33形成在把手部31与螺纹部32之间。把手部31具有圆形的外形。在把 手部31的外周设有多个沿轴向的带状突起311,提高用手把持时的抓紧 性。螺纹部32由阳螺纹构成,是螺合于旋转体2的螺纹部23的部分。螺 纹部23、32的螺距例如是4mm。在螺纹部32和凸缘33之间形成有环状 槽34,环状槽34用于外嵌后述的板52。所述结构的帽部件3例如由ABS 树脂等具有规定强度的合成树脂一体形成。

锁定机构5用于防止螺纹部32的松动,其具备板簧51(弹性部件) 和板52。

如图3所示,板簧51借助罩511被固定在帽部件3上。更具体地说, 如图3、图6所示,罩511被螺栓512固定在帽部件3上。板簧51的一 方的端部51a被螺栓513固定在罩511的端部。板簧51的另一方的端部 51b折曲成大致直角,其前端设有爪514(卡止部)。从图3可以理解到, 板簧51相对于爪514的轴向变位具有弹性恢复力。在板簧51处于自然状 态时,爪514穿过在帽部件3的凸缘33形成的贯通孔33a,从该凸缘33 向轴向突出。适当设定在板簧51处于自然状态时爪514从凸缘33突出的 长度。如图6所示,爪514上形成有倾斜部514a。倾斜部514a以朝向螺 纹部32的拧入方向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螺纹部32是右螺 纹的情况。另外,如图6所示,爪514具有从倾斜部514a的最下端向正 上方延伸的侧缘部514b。此外,爪514相当于在本发明中所称的卡止部 的一例。

板52呈环状,并活动嵌入帽部件3的环状槽34。更具体地说,如图 5所示,板52的内周部呈多边形,其内周部的尺寸被设定为如下程度: 通过沿帽部件3的螺纹部32的谷部旋转而可以外嵌于环状槽34,且卡止 于螺纹部32的山部。如此,板52在活动嵌入帽部件3的环状槽34的状 态下附属于该帽部件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6所示,在 环状槽34装配有用于防止板52过度晃动的O形环35,但并不一定必须 设置该O形环35。

在板52上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距形成有多个孔521(被卡止部)。这 些多个孔521的内径都相同,且成为爪514的前端可以进入的尺寸以及配 置。多个孔521相当于本发明中所称的被卡止部的一例。另外,多个孔 521是在本发明中所称的、爪可以进入的凹部的一方式。

在板52的外周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突片522。对于该突片522的意 义后述。虽然详细情况后述,但如图2所示,在帽部件3的螺纹部32被 拧入旋转体2的螺纹部23时,板52被夹在绕线盘7和帽部件3的凸缘 33之间。此时,爪514进入板52的某一个孔521,通过该爪514和孔521 的卡合,限制帽部件3向螺纹部32松动方向的动作。即,锁定机构5处 于发挥作用的状态。

锁定解除机构6用于解除爪514和孔521的卡合,其具备操作杆61 (操作部)。如图3所示,操作杆61通过焊接等适当手段被固定于板簧 51的端部51b附近。当拉起操作杆61时(在图3中向左侧·箭头方向移 动),爪514克服板簧51的弹性恢复力向从孔521退避的方向(图中左侧) 移位,从而爪514和孔521的卡合被解除。

如图6所示,固定于帽部件3上的罩511具有一对侧壁511a和覆盖 这些侧壁511a上端的顶壁511b,且罩511的截面呈コ字状,以包围板簧 51。罩511承担保护板簧51的作用。另外,在上述的操作杆61的拉起操 作时,操作杆61抵接于顶壁511b,从而其操作量被限制。顶壁511b作 为本发明中所称的操作量限制部。

上述构成的绕线盘支承装置A1被设置于未图示的金属线馈送装置的 附近。

下面,对于向绕线盘支承装置A1安装绕线盘的安装方法以及卸下方 法进行说明。

参考图1以及图2可知,绕线盘7具有筒状轴部71,并且在从该筒 状轴部71偏向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轴向全长延伸的小径的筒部72,通 过该筒部72的内表面形成止转孔73。

在将绕线盘7安装到绕线盘支承装置A1上时,首先,使绕线盘7的 筒状轴部71通过旋转体2的前端并外嵌于本体部21。此时,旋转体2的 止转销24嵌插在绕线盘7的止转孔73中,旋转体2和绕线盘7无法相对 旋转。

接着,将帽部件3的螺纹部32拧入旋转体2的螺纹部23。帽部件3 的拧入作业是通过用手把持把手部31转动来进行的。此时,将板52的突 片522嵌插入绕线盘7的止转孔73。由此,板52不能相对于绕线盘7相 对旋转。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旋转体2和绕线盘7不能相对旋转,所以 板52以及其上设置的多个孔521不能相对于旋转体2进行相对旋转。

在此,随着将帽部件3拧入旋转体2,帽部件3的凸缘33与绕线盘7 的端面之间的间隔变窄,凸缘33和板52的间隔也变窄。而且,当凸缘 33和板52的间隔变得小于板簧51处于自然状态时的从凸缘33突出的爪 514的长度时,爪514的前端抵接于板52的侧面。此时,爪514在板52 作用下向轴向(图3中左侧)移位,板簧51克服弹性恢复力稍微弯曲。 当爪514到达面对板52的孔521的位置时,爪514进入孔521,板簧51 回到自然状态。当爪514处于进入孔521的状态时,即使想要将帽部件3 向松动螺纹部32的方向转动,由于爪514的侧缘部514b和孔521的卡合, 螺纹部32的松动也被阻止。此时,锁定机构5处于发挥作用的状态。另 一方面,当拧入帽部件3时,参考图6可知,在爪514上形成的倾斜部 514a抵接于孔521的边缘的同时,爪514向轴向移位,而从孔521退避。 如此,即使在爪514和孔521处于卡合状态时,也允许螺纹部32向拧紧 方向的旋转。

进而,当将帽部件3接着拧入旋转体2时,爪514反复进行进入相邻 的孔521的进入动作和从该孔521退避的退避动作,产生拧入作业的节度 感和爪514的动作音。而且,如图2所示,当在帽部件3的凸缘33和绕 线盘7的端面之间以密接状态夹着板52时,完成绕线盘7的安装。

在卸下绕线盘7时,当拉起在帽部件3上设置的操作杆61时,爪514 (侧缘部514b)和孔521的卡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可以使帽部件3的 螺纹部32向松动方向旋转,将帽部件3从旋转体2卸下,接着可以卸下 绕线盘7。

在上述结构的绕线盘支承装置A1中,在安装绕线盘7之际,当帽部 件3相对于旋转体2的拧入量达到规定量时,爪514(侧缘部514b)和孔 521卡合,限制帽部件3向螺纹部32松动的方向动作,锁定机构5处于 发挥作用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帽部件3拧入旋转体2 这样简单的作业,就能够防止螺纹部32的松动,可以可靠地装配绕线盘 7。

在更换绕线盘7时,仅通过拉起操作杆61就解除爪514和孔521的 卡合,因此可以将帽部件3、绕线盘7顺次简单卸下。另外,在拉起操作 杆61时,板簧51克服弹性恢复力而处于弯曲状态,因此当放开操作杆 61时,板簧51回到自然状态的位置。因此,在接着装配绕线盘7时,仅 通过将帽部件3拧入旋转体2,就能够使锁定机构5可靠发挥作用。

另外,设有多个孔521的板52附属于帽部件3。由此,承担锁定机 构5的单元即板簧51(弹性部件)、爪514(卡止部)、多个孔521(被卡 止部)都属于帽部件3侧。因此,对于旋转体2,不用对现有的旋转体施 加任何改变,只通过如上述那样将帽部件3拧入的作业,就能够具备防止 拧入旋转体2的帽部件3松动的功能。

进而,当在板52上设有多个孔5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个)时, 在将帽部件3相对于旋转体2拧入的过程中,如上所述,爪514反复进行 进入相邻的孔521的进入动作和从该孔521退避的退避动作,产生拧入作 业的节度感和爪514的动作音。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识别爪514和孔 521处于能够卡合的状态。

旋转体2的本体部21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比绕线盘7的轴向长度稍 小。根据这种结构,参考图2可知,当充分拧入帽部件3时,绕线盘7 和板52一起以密接状态被夹在旋转体2的凸缘22和帽部件3的凸缘33 之间。因此,对于绕线盘7的轴向长度,即使在尺寸公差范围内有一些误 差,也可以将绕线盘7不晃动地固定在旋转体2上。

当板簧51处于自然状态时爪514从帽部件3的凸缘33突出的长度可 以适当设定。如果将爪514从凸缘33突出的突出长度设定得较大,则将 帽部件3充分拧入时的爪514和孔521的卡合量也变大,因此锁定机构5 的可靠性提高。另外,在拧入帽部件3时,在没有将板52的突片522嵌 插入绕线盘7的止转孔73的情况下,通过突片522和形成止转孔73的筒 部72抵接,从而限制板52和绕线盘7的相对旋转。因此,在没有将突片 522嵌插入止转孔73的情况下,即使充分拧入帽部件3,帽部件3也与爪 514和孔521的卡合无关,能够向螺纹部32松动的方向返回大约一圈。 即使此时,若将爪514从凸缘33突出的突出长度设定得比螺纹部23、32 的螺距大,也可以使锁定机构5适当发挥作用。

在帽部件3上设置的板簧51被罩511包围。因此,可以防止因接触 外物等而引起的板簧51的不当变形,可以提高锁定机构5的可靠性。另 外,在对用于解除锁定机构5的操作杆61进行操作时,通过该操作杆61 与罩511的顶壁511b抵接,从而限制其操作量,因此,可以防止板簧51 超过弹性限度而塑性变形。

图7~图1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绕线盘支承装置的其他例子。此外, 在这些图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单元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 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绕线盘支承装置A2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绕线盘支 承装置A1相比,在承担锁定机构5以及锁定解除机构6的部分的结构方 面有较大不同,伴随于此,实施各种变更。

如图7、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5具备在帽部件3 上设置的止动部53、压缩螺旋弹簧54(弹性部件)、和操作杆61、以及 在旋转体2上设置的凹部26(被卡止部)。止动部53被收容保持于帽部 件3,止动部53的前端设置的爪531穿过贯通孔36而可以在轴向上进退 移动,其中贯通孔36是以切开帽部件3的凸缘33以及螺纹部32的一部 分的方式形成的。如图7所示,止动部53具有从基端到轴向中央形成的 两叉状的销支承片532以及两销支承片532间的槽部533。在两销支承片 532上以跨槽部533的状态支承有销534。

在槽部533嵌合有板状的操作杆61。如图10、图11所示,操作杆 61穿过在帽部件3上形成的开口37而能够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进退移 动。在操作杆61上形成有倾斜状的长孔611,在该长孔611中插通有止 动部53的销534。与操作杆61的基端相邻而收容有压缩螺旋弹簧54。在 操作杆61未被操作时,在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操作杆 61被推向图10中的左侧,使操作杆61的前端从开口37伸出。当操作杆 61向图10中的左侧伸出移动时,销534贴着长孔611向图中下方移动, 止动部53的爪531从贯通孔36伸出。如此,止动部53的销534以及操 作杆61的长孔611构成凸轮机构。

如图7、图8所示,在旋转体2的前端,以切开螺纹部23的一部分 的方式在一处形成有凹部26,凹部26是供止动部53的爪531进入的部 分。止动部53以及凹部26的在螺纹部32、23圆周方向上的位置被设定 成:当螺纹部32的拧入量达到规定量时相位一致。由此,当将帽部件3 拧入旋转体2时,止动部53前端的爪531与旋转体2的端部滑动接触, 同时逐渐退避,当止动部53和凹部26的相位一致时,如图8所示,爪 531进入凹部26。在此,爪531和凹部26卡合,帽部件3向螺纹部32 松动的方向的旋转以及向拧紧方向的旋转都被阻止。此时,锁定机构5 处于发挥作用的状态。此外,螺纹部23、32的螺距例如设定为4mm,爪 531从凸缘33突出的长度设定成小于螺纹部23、32的螺距,例如为3mm。

锁定解除机构6用于解除爪531和凹部26的卡合,其具备操作杆61。 当压入操作杆61时(在图10中向右侧移动),销534贴着长孔611向上 运动,如图11所示,爪531克服压缩螺旋弹簧54的弹性恢复力而向从凹 部26退避的方向移位,爪531和凹部26的卡合被解除。在该状态下可以 使帽部件3的螺纹部32向松动方向旋转,从而将帽部件3从旋转体2卸 下,进而可以卸下绕线盘7。

在上述结构的绕线盘支承装置A2中,在安装绕线盘7之际,当帽部 件3相对于旋转体2的拧入量达到规定量时,爪531和凹部26卡合,限 制帽部件3向螺纹部32松动的方向动作,锁定机构5处于发挥作用的状 态。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帽部件3拧入旋转体2这样简单的作 业,就能够防止螺纹部32的松动,可以可靠地装配绕线盘7。

在更换绕线盘7时,仅通过压入操作杆61就解除爪531和凹部26的 卡合,因此可以将帽部件3、绕线盘7顺次简单卸下。另外,在压入操作 杆61时,压缩螺旋弹簧54克服弹性恢复力而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因此当 放开操作杆61时,该操作杆61回到初始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因此, 在接着装配绕线盘7时,仅通过将帽部件3拧入旋转体2,就能够使锁定 机构5可靠发挥作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的绕线盘支承装置的各部的具体结构可在不脱离本 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所称的卡止部以及被卡止部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另 外,作为构成锁定机构的弹性部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在帽部 件3上设置的板簧51或压缩螺旋弹簧54。例如也可以使作为帽部件一体 成形的成形品的一部分具备弹性部件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绕线盘支承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具备旋转体以 及拧入该旋转体的帽部件的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不限定于适用在绕 线盘支承装置。本发明涉及的螺纹连接部件的锁定构造可以适用于具备旋 转的部件(旋转体)和拧入该旋转体而与旋转体共同旋转的帽部件的装置 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