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和成形方法

一种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和成形方法

摘要

一种高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和成形方法:1)在硅衬底上生成一层SiON和SiO2界面层;2)在界面层上沉积高K栅介质膜;3)对高K介质膜进行快速热退火;4)在高K介质上沉积TaN金属栅电极膜;5)在TaN金属栅极上沉积多晶硅栅层,然后沉积硬掩膜层;6)光刻形成胶膜图形,通过反应离子刻蚀对硬掩膜介质层进行各向异性刻蚀,将胶膜图形转移到硬掩膜层;7)去胶,以硬掩膜为掩蔽层,采用Cl2/HBr混合气体反应离子刻蚀多晶硅栅;8)以硬掩膜为掩蔽层,通过BCl3基刻蚀气体刻蚀对TaN金属栅/高K栅介质叠层进行各向异性和高选择比刻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1456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45261.4

  • 发明设计人 徐秋霞;李永亮;

    申请日2010-04-09

  • 分类号H01L21/2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周长兴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21: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1/28 专利号:ZL2010101452614 登记生效日:20220425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澳芯集成电路技术(广东)有限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锐立平芯微电子(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开源大道136号A栋601 变更后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发大道348号建设大厦710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3-13

    授权

    授权

  • 2011-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1/28 申请日:201004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适合于3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高性能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的应用。

技术背景

随着CMOS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高介电常数(K)栅介质和金属栅电极的应用势在必行。采用高K介质,由于在同样的等效氧化物厚度(EOT)下有较厚的物理厚度,所以可大大降低栅极漏电流。而金属栅的采用可消除多晶硅栅的耗尽效应和硼的穿透效应,提高器件可靠性,减小栅电阻。但要把金属栅/高K介质工艺集成的CMOS技术中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在先栅工艺CMOS技术中,高K栅介质/金属栅极叠层结构的刻蚀成形难度很大,包括刻蚀速率、刻蚀选择比,叠层结构的刻蚀剖面的各向异性程度等都很难同时兼顾好。为降低刻蚀难度和防止后续源/漏区高剂量离子注入时离子穿透金属栅极,可以采用多晶硅/薄层金属栅叠层结构来代替单一的厚的金属栅极。即便如此,金属栅叠层结构的高度陡直的各向异性刻蚀剖面和对硅衬底和硬掩膜刻蚀的高选择比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获得叠层结构陡直的刻蚀剖面,而且对衬底硅具有良好的刻蚀选择比,还与CMOS工艺完全兼容,成本低,便于集成电路产业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和成形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步骤1)在硅衬底上生成一层SiON和SiO2界面层;

步骤2)在界面层上沉积高K栅介质膜;

步骤3)对高K介质膜进行快速热退火;

步骤4)在高K介质上沉积TaN金属栅电极膜;

步骤5)在TaN金属栅极上沉积多晶硅栅层,然后沉积硬掩膜层;

步骤6)光刻形成胶膜图形,通过反应离子刻蚀对硬掩膜介质层进行各向异性刻蚀,将胶膜图形转移到硬掩膜层;

步骤7)去胶,以硬掩膜为掩蔽层,采用Cl2/HBr混合气体反应离子刻蚀多晶硅栅;

步骤8)以硬掩膜为掩蔽层,通过BCl3基刻蚀气体刻蚀对TaN金属栅/高K栅介质叠层进行各向异性和高选择比刻蚀。

所述方法中,步骤1之前先将硅衬底于清洗液中浸泡2-10分钟进行清洗;清洗液按重量计,氢氟酸∶异丙醇∶水为0.2-1.5%∶0.01-0.10%∶1%。

所述方法中,步骤1中采用先注入氮再快速热氧化形成,或先氧化再等离子氮化形成SiON界面层。

所述方法中,步骤2中高K栅介质膜是Hf基掺杂氧化物:HfO2、HfON、HfSiO、HfSiON、HfTaON、HfAlO、HfAlON、HfSiAlON、HfLaO或HfLaON;所述高K栅介质层通过物理气相淀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或原子层淀积工艺形成。

所述方法中,步骤3中快速热退火温度600-1000℃,时间10-120秒。

所述方法中,步骤4中TaN金属栅采用N2/Ar气氛中反应溅射Ta靶形成,或用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或原子层淀积形成。

所述方法中,步骤5中硬掩膜介层是氧化硅、氮化硅或其叠层形成。

所述方法中,步骤6中硬掩膜的刻蚀采用氟基反应离子刻蚀;氟基反应离子刻蚀采用的是CF4、CHF3或SF6

所述方法中,步骤8中BCl3基刻蚀气体为BCl3/Cl2/Ar/O2的混合气体;BCl3流量为20-120sccm,Cl2流量为5-30sccm,O2流量为2-15sccm,Ar流量为10-60sccm;刻蚀功率上电极为120-450W,下电极为30-200W;腔体工作压力为4-15mτ;腔体和电极温度50-150℃。

本发明不仅可以获得陡直的叠层结构刻蚀剖面,而且对衬底硅具有良好的刻蚀选择比。这是由于BCl3气体不仅可以产生Cl元素与金属形成挥发的产物,而且还可以通过形成BOClx挥发性产物达到刻蚀金属氧化物目的;另外,由于高K材料也与金属氧化物相关,所以BCl3气体也可以刻蚀Hf基高K材料。而且BCl3气体可与Si衬底形成起到钝化衬底作用的Si-B键,提高对Si衬底的选择比。本发明在高电场、低压力下采用BCl3/Cl2/Ar/少量O2混合气体作为TaN/高K介质叠层结构的刻蚀气体,Cl2和O2的加入有利于陡直刻蚀剖面的形成,高电场、低压力有利于陡直刻蚀剖面的形成,适当高的腔体和电极温度有利于反应副产物挥发被抽走。通过优化上、下电极的功率、气体的压强以及其比例,不仅可得到了陡直的刻蚀剖面,而且对硅衬底具有良好的刻蚀选择比,硅的损耗很小。而且该方法与CMOS工艺兼容,成本低,为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集成到先进的CMOS技术中攻克了难关,便于集成电路产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完成的硬掩膜/多晶硅/TaN金属栅极/高K介质层/SiO2界面层/硅衬底叠层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是本发明采用氟基反应离子刻硬掩膜,然后采用Cl2/HBr气体反应离子刻蚀多晶硅栅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是本发明最后采用BCl3/Cl2/O2/Ar混合气体反应离子刻蚀TaN金属栅极/高K介质层完成的叠层结构的刻蚀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针对32nm/22nm CMOS技术节点中必须集成高K栅介质/金属栅极新工艺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金属栅极/高K栅介质叠层结构的制备和成形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步骤1)清洗:先用常规方法清洗,然后用氢氟酸/异丙醇/水混合溶液于室温中浸泡2-10分钟,氢氟酸/异丙醇/水混合溶液重量浓度比为0.2-1.5%∶0.01-0.10%∶1%;然后去离子水冲洗,甩干进炉;

步骤2)在硅衬底上生成一层超薄的SiON和SiO2界面层,界面层SiON采用先注入氮再快速热氧化形成或先氧化再等离子氮化形成;

步骤3)在界面层上沉积高K栅介质膜,即Hf基掺杂氧化物,如HfO2、HfON、HfSiO、HfSiON、HfTaON、HfAlO、HfAlON、HfSiAlON、HfLaO、HfLaON等;所述高K栅介质层通过物理气相淀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或原子层淀积工艺形成;

步骤4)对高K介质膜进行快速热退火,温度600-1000℃,时间10-120秒;

步骤5)沉积TaN金属栅电极膜,采用N2/Ar气氛中反应溅射Ta靶形成,也可用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或原子层淀积形成;

步骤6)在TaN金属栅电极上沉积多晶硅栅层,然后沉积硬掩膜层,硬掩膜介层可以是氧化硅、氮化硅或其叠层形成(图1为制备完成的硬掩膜/多晶硅栅/TaN金属栅极/高K介质/SiO2界面层/硅衬底叠层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

步骤7)光刻形成胶膜图形,通过氟基反应离子刻蚀,如CF4、CHF3或SF6等的反应离子刻蚀对硬掩膜介质层进行各向异性刻蚀,将胶膜图形转移到硬掩膜层;

步骤8)去胶后,以硬掩膜为掩蔽层,采用Cl2/HBr混合气体反应离子刻蚀多晶硅栅(图2为刻蚀多晶硅栅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步骤9)进一步以硬掩膜为掩蔽层,通过采用BCl3基刻蚀气体的干法刻蚀对TaN金属栅/高K栅介质叠层进行各向异性和高选择比刻蚀。BCl3基刻蚀气体为BCl3/Cl2/Ar/少量O2的混合气体,其中BCl3流量为20-120sccm,Cl2流量为5-30sccm,O2流量为2-15sccm,Ar流量为10-60sccm;刻蚀功率上电极为120-450W,下电极为30-200W;腔体工作压力为4-15mτ;腔体和电极温度50-150℃(图3为最后采用BCl3/Cl2/O2/Ar混合气体反应离子刻蚀TaN金属栅极/高K介质层完成的叠层结构刻蚀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