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6-05-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8B5/04 授权公告日:20121219 终止日期:20150318 申请日:20090318
专利权的终止
2012-12-19
授权
授权
2011-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8B5/04 申请日:200903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1-02-16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以及清扫方法,尤其涉及用于对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光学薄片进行清扫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以及清扫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在用于照亮液晶显示元件的面状发光装置中,至少各配置有一个具有聚光功能的棱镜片以及用于对出射光进行扩散的扩散片。形成棱镜片以及扩散片等光学薄片时,在这些光学薄片分别与搬运用薄膜粘合在一起的状态下,通过进行冲孔,获得具有规定形状的光学薄片。然后,例如通过人手一一取出被冲孔的光学薄片,并将其组入面状发光装置。或者,若取出冲孔获得的光学薄片的工程是自动工程,则采用吸住光学薄片的表面来一一取出的方法。
作为上述方法的例子,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将呈叠层状的多个光学薄片切断成规定的形状,并对呈叠层状态的多个光学薄片进行处理的方法。根据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方法,对于各面状发光装置,只通过一个工序就能够完成历来需要进行与组装于面板状发光装置的光学薄片个数相同次的切割工序,因此有利于提高效率。另外,由于是对呈叠层状态的多个光学薄片进行处理,因此,异物进入光学薄片之间的可能性较低,且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一种将叠层状的多个光学薄片切断成规定的形状,并对叠层状态下的多个光学薄片进行清扫的方法。根据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方法,在对光学薄片进行叠层之前,对各光学薄片的表面、背面以及侧面进行清扫,并且,对光学薄片进行叠层和切断之后,再对光学薄片的叠层体的表面、背面以及侧面进行清扫。因此,能够使附着的异物减少,并能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和生产性。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方法,为了对多个光学薄片在其叠层的状态下进行处理,对光学薄片的叠层体的周缘进行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7-156014号公报”;2007年6月21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7-155941号公报”2007年6月21日公开。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方法中存在着在叠层的光学薄片之间产生异物的问题点。
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2所揭示的方法中,为了将叠层的光学薄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必须对光学薄片叠层体的周缘进行如上述的接合。
当使用辊对如上述接合后的光学薄片叠层体的表面进行清扫时,叠层体最表面的薄片会受到应力,然而,由于内侧的薄片与最表面的薄片通过周缘部相接合,因此内侧的薄片的移位会受到抑制。因此,两个薄片相互摩擦,致使在两个薄片之间产生薄片碎屑等异物。另外,两个薄片相对发生扭曲,有可能会破坏光学薄片叠层体的平坦性。尤其是在接合区域的附近,可能无法获得所要求的光学特性。
在将光学薄片的叠层体切断成规定的形状时,在切断部发生的异物会附着于光学薄片叠层体的表面、背面以及侧面。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方法中,将薄片切断成规定的形状并对其周缘部进行接合而成的光学薄片叠层体在通过清洁装置时,由于其周围被已完成了冲孔的叠层体包围住,因此,虽然能够清扫其表面以及背面,但是难以对其侧面进行清扫。另外,关于切断成规定形状的光学薄片叠层体,包围其周围的仅是已完成了冲孔的叠层体,而不存在其他的约束力,因此,当受到来自清扫装置的压力时,可能会离开原来的位置而自由移动。因此,难以使切断的光学薄片叠层体正确通过清洁装置,或者难以正确地运送至下一工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清扫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并能够抑制在薄片之间产生异物的清扫装置以及清扫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用于清扫由多个薄片叠层而成的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扫部件,清扫上述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的异物;夹持部件,在单处夹持上述薄片叠层体;气流形成部,在与上述夹持部件所夹持的薄片叠层体的夹持面大致平行方向上,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
根据上述发明,由进行单处夹持的夹持部件和气流形成部这两者来保持薄片叠层体。因此,在进行清扫时,即使有应力施加在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上,也因表面及背面的薄片和表面及背面之内侧的薄片只在夹持部件所夹持的夹持面上受到夹持,而其他部分并不受夹持,从而两个薄片之间不易发生摩擦。另外,由于气流形成部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因此,表面和背面这2个薄片受到向其内侧薄片的应力。由此,能够抑制表面和背面的薄片脱离其内侧的薄片,保持薄片叠层体整体的稳定状态。因此,薄片叠层体被保持在极适合由清扫部件进行清扫的状态,并能够减少清扫部件清扫时的因薄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异物,且能够抑制清扫性能的不均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方法用于清扫由多个薄片叠层而成的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其特征在于:在单处夹持上述薄片叠层体,并在与被夹持的薄片叠层体的夹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从而保持薄片叠层体。
根据上述发明,通过在单处进行支持和形成气流的这两种方法来保持薄片叠层体。因此,在进行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时,即使有应力施加在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上,由于表面及背面的薄片和表面及背面之内侧的薄片仅受到夹持部件的夹持,因此,两个薄片之间不易发生摩擦。另外,由于是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因此,受到应力的是表面和背面这2个薄片的内侧薄片。由此,能够抑制表面和背面的薄片脱离其内侧的薄片,保持薄片叠层体整体的稳定状态。因此,薄片叠层体被保持在极适合由清扫部件进行清扫的状态,并能够减少清扫部件清扫时的因薄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异物,且能够抑制清扫性能的不均衡。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以下将进行充分明了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来明确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清扫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清扫装置的吸引头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用以说明本发的明实施方式的清扫装置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清扫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使用现有技术进行清扫时所发生的不良问题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使用现有技术进行清扫时所发生的不良问题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薄片材(薄片叠层体)
2a 上侧夹持部件(夹持部件)
2b 下侧夹持部件(夹持部件)
3a、3c 上侧清扫部件(清扫部件)
3b、3d 下侧清扫部件(清扫部件)
4 吸引开口部
5 吸引头(气流发生部)
10、10a 清扫装置(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
H 高度
L1、L2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从X方向观察本发明的清扫装置(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10时的剖面图。清扫装置10在X轴方向上呈对称形状。
清扫装置10具备用于夹持薄片材(薄片叠层体)1的上侧夹持部件(夹持部件)2a及下侧夹持部件(夹持部件)2b、用于清扫薄片材1的上侧清扫部件(清扫部件)3a及下侧清扫部件(清扫部件)3b、以及用于沿着薄片材1形成气流并具备吸引开口部4的吸引头(气流发生部)5。
薄片材1是清扫装置10进行清扫的对象。将位于薄片材1最外侧的薄片面作为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薄片材1由多个薄片叠层而成,薄片材1具有3层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具有由多个薄片构成的结构即可。例如,可由2~20个薄片构成。
构成薄片材1的薄片只要是薄片状便可,对此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偏振膜、透镜片、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薄膜;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氨酯薄膜等高分子薄膜;以及纸材等。
其中,若薄片材1是包含有光学薄膜的光学薄片,光学薄片上便容易出现异物所致的亮点等不良现象。因此,对于能恰当除去异物的本发明的清扫装置10而言,该薄片材1是较合适的清扫对象。通过使用清扫装置10来清扫光学薄片,能够以较高的清扫性能来有效去除薄片碎粒、尘埃等异物,因此能够提高光学薄片的生产性以及成品率。
上侧夹持部件2a以及下侧夹持部件2b(以下,也称这两个部件为“夹持部件2”)是用于支持薄片材1的部件,由上侧夹持部件2a以及下侧夹持部件2b对薄片材1进行单处夹持。所谓单处夹持具体是,如图所示,在一处上夹持薄片材1。但是,在不与本发明矛盾的范围内,也可具备多个夹持部件2。另外,也能够使用对薄片材1进行把持的把持部件来取代夹持部件2。
由于薄片材1被夹持部件2以及吸引头5所保持,因此,作为优选,由夹持部件2在薄片材1的重心以外的位置上进行保持,具体而言,在薄片材1的、Y轴方向上的至少重心以外的位置上进行保持。关于该位置,例如是图1所示薄片材1的端部。
上侧清扫部件3a以及下侧清扫部件3b(以下,也称这两个部件为“清扫部件3”)夹持薄片材1,且设于薄片材1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两侧。在该图中,清扫部件3是粘着辊。如上所述,清扫部件3可以是利用粘着性进行清扫的部件,但是,只要能够除去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的异物便可,对此并不无限定。例如,可采用可同时吸引空气以及异物的空气吸引结构,或者采用以静电引力进行清扫的结构。采用空气吸引的结构时,必须保证吸引头5的吸引不受阻碍。具体而言,采用空气吸引结构时,例如有吸引头;采用静电吸引结构时,例如有带负电荷的带电辊。
以能够在预先规定的变位方向Z上进行相互接近或者远离变位的方式,分别设置夹持部件2以及清扫部件3。另外,以能够在预先规定的变位方向Y上进行变位的方式设置清扫部件3。
吸引头5是用于沿着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的部件。吸引头5具有吸引开口部4。由吸引头5形成的气流从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这两个方向上对该薄片材1进行夹持,并且,薄片材1被吸入吸引开口部4中。具体而言,吸引头5通过使吸引开口部进行减压,从而产生吸引力。另外,例如还可采用通过风扇形成气流的结构来替代该减压结构。
吸引头5沿着薄片材1的流动方向(Y轴方向)而设置。在清扫装置10中,在清扫部件3的与夹持部件2相反的一侧设置吸引头5。吸引开口部4的X方向的中心位置处在既通过薄片材1的在X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又与X轴垂直的Y轴的直线上,吸引开口部4的Z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被包含在从上侧夹持部件2a的夹持面和下侧夹持部件2b的夹持面所夹持的区域起的、与Z轴呈垂直的Y轴域。另外,以能够在预先规定的变位方向Y上进行变位的方式设置吸引头5
关于清扫装置10的动作,首先,夹持部件2以在单处夹持的方式夹持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在该状态下,由于只是在单处夹持薄片材1,因此薄膜呈下垂状态。然后,在与被夹持的薄片材1的夹持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即,在与夹持部件2和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相接处的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由吸引头5沿着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
由此,利用夹持部件2的单处夹持、以及吸引头5的吸引,来保持薄片材1。吸引头5并非只在薄片材1的单侧,而是沿着表面和背面的两侧形成气流,因此,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的2个薄片受到向其内侧的薄片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表面和背面的薄片脱离其内侧的薄片,从而保持薄片材1整体的稳定状态。
然后,由清扫部件3对被保持的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进行清扫。在保持薄片材1时,使其与上述夹持面大致平行。在此,大致平行是指,薄片材1在从夹持面朝向吸引头5的方向上呈大致平行的状态,只要将薄片材1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就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当然,薄片材1也可以相对于夹持面呈平行状态。
进行清扫时,即使清扫部件3所致的应力施加在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上,由于表面及背面的薄片和表面及背面内侧的薄片只在夹持部件2所夹持的夹持面上受到夹持,而在其他部分不受夹持,因此,应力所致的扭曲并不会集中于表面和背面,而是被分散开,所以两个薄片之间不易发生摩擦。因此,能够使薄片材1被保持在极适合由清扫部件3进行清扫的状态,并能够减少清扫部件3清扫时的因薄片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异物,且能够抑制清扫性能的不均衡。
另外,当薄片材1为光学薄片,并且在构成薄片材1的各薄片上形成有涂层、凹凸等时,因薄片之间发生摩擦而容易产生异物。对于此类光学薄片也能够使用清扫装置10来清扫,因此本装置极为优越。
关于清扫装置10的动作,优选清扫部件3从被保持在大致平行状态的薄片材1的中心部起,向着薄片材1的、与夹持部件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移动。由此,由于清扫部件3不向夹持部件2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即使清扫部件3所致的应力施加在薄片材1上,也能够抑制压力所致的扭曲导致薄片材1发生弯曲。另外,由于清扫部件3向着夹持部件2的端部方向即、吸引头5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该动作能够辅助支持薄片,所以即使在气流形成量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保持住薄片材1。
图2是表示在Y轴方向上观察吸引头5时的剖面图。图2的(a)表示了只由夹持部件2来夹持薄片材1时的状态,薄片材1在Z轴方向上发生翘曲或者下垂。可观察到,在X轴方向上,越是远离夹持部件2的夹持面,翘曲或者下垂的程度就越大。另外,在Y轴方向上也同样,越是远离夹持部件2的夹持面,在Z轴方向上的翘曲或者下垂程度也越大。
图2的(b)表示了具备有吸引头5a的清扫装置10a,该吸引头5a的形状不同于清扫装置10的吸引头5。在本结构中,吸引开口部4的相对于薄片材1宽度方向的高度大于薄片材1的厚度。通过上述结构,在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便易于产生气流,薄片材1通过气流的应力而被保持呈大致平行的状态,因此该结构为优选。在本结构中,吸引开口部4的X轴方向上的宽度为宽度L1,其小于薄片材1的宽度。
相对而言,在图2的(c)所示的清扫装置10中,吸引开口部4的高度H与清扫装置10a相同,但吸引开口部相对于薄片材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是比薄片叠层体的宽度还大的宽度L2。通过该结构,对于薄片材1整体宽度也能够生成充分的气流,因此,能够抑制薄片材1在宽度方向上发生翘曲或者下垂,能够使薄片材1相对于夹持面保持更平行的状态。即,能够使薄片材1保持更平行的状态,因此能够减轻清扫时薄膜之间发生摩擦。其结果,能够抑制摩擦所导致的薄片损伤以及异物,并能够提高清扫性能。
接下来,进一步对清扫装置10的动作以及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方法中,保持住由多个薄片叠层而成的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来进行清扫。在该方法中,以单处夹持的方式来夹持上述薄片叠层体,并在与被夹持的薄片叠层体的夹持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从而保持薄片叠层体。当然,关于清扫装置10的动作,也可使用上述清扫方法。
图3是在X方向上表示本发明的清扫装置10的清扫动作的剖面图。如图3的(a)所示,关于受单处夹持的薄片材1,在Y轴方向上越是远离由夹持部件2进行夹持的夹持面,在Z轴方向上的翘曲或者下垂的程度就越大。
如图3的(b)所示,当具备吸引开口部4的吸引头5接近薄片材1的以该薄片材1之Y轴方向(流动方向)中心为基准的、与夹持部件2相反侧的先端时,薄片材1浮在由吸引头5形成的气流中,从而其形状得以矫正。此时,吸引头5沿以下的直线进行平行移位,该直线是指:与夹持面呈大致平行,优选为平行,且通过薄片材1的在X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且沿Y轴方向而与X轴垂直的直线。
此外,如图3的(c)所示,通过进行吸引将薄片材1的形态保持为平面状,然后由上侧清扫部件3a以及下侧清扫部件3b夹着薄片材1朝向与夹持部件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进行扫动,从而来对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进行清扫。吸引头5的持续进行吸引动作,直至清扫部件3的扫动结束。
图4是清扫装置10的剖面图。该图用于说明在吸引状态下对薄片材1的侧面进行清扫时的动作,该图是在X方向的剖面图。清扫装置10的吸引开口部4的高度以及宽度均比薄片材1的厚度以及宽度大,因此能够容纳薄片材1。
在由吸引头5形成气流之后,通过将薄片材1的先端部分容纳进吸引开口部4,吸引头5还能够兼用为异物吸引部。即,除了形成气流,还具有既能够除去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上附着的异物,又能够除去附着在侧面的异物的这一优越效果。在此,在清扫部件3进行完清扫之后,吸引头5还可用作异物吸引部。
优选将薄片材1保持至薄片材1的清扫结束为止。由此,由于能够使薄片叠层体保持安定状态,至清扫动作结束为止,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因薄片之间发生摩擦而导致损伤以及产生异物的问题。另外,在夹持部件2夹持薄片部件1之前,作为前工序,优选将多个薄片切断成产品形状,即,切断成薄片材1的形状(大小)之后,通过对切断的多个薄片进行叠层,获得薄片材1,然后对上述薄片叠层体进行夹持。由此,获得薄片材1之后可迅速对薄片材1进行保持以及清扫,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异物附着在薄片叠层体上的问题。
图5用于说明由清扫部件3即、粘着辊来清扫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时历来所存在的不良问题,该图是在X轴方向的剖面图。为了与本发明进行比较,在图5所示的清扫动作中,不使用吸引头5来清扫薄片材1。
如图5的(a)所示,在受单处夹持的薄片材1上,在Y方向上越是远离夹持面,在Z方向上的翘曲或者下垂程度就越大。作为清扫部件3,优选使用清扫性能高并能够连续进行清扫的粘着辊。在此情况下,需要在薄片材1的厚度方向上,从两侧夹住清扫部件3。如图5的(b)所示,薄片材1并非是平面状,而是因下垂而弯曲,因此,使用清扫部件3来夹持薄片材1之前,薄片材1和下侧清扫部件3b就有可能发生接触。如果在薄片材1张贴于下侧清扫部件3b的状态下,继续由清扫部件3夹持薄片材1,那么如图5的(c)所示,薄片材1就可能会发生弯曲,因此并不适宜。
图6用于说明由清扫部件3即、粘着辊来清扫薄片材1的表面和背面时历来所存在的不良问题,该图是在X轴方向的剖面图。如图6的(a)所示,为了解决图5所示的不良问题,使用了缩小清扫部件3的粘着辊径而成的上侧清扫部件3c以及下侧清扫部件3d。如图6的(b)所示,采用上述结构时,由于粘性辊径较小,因此不会发生如图5所示的问题,且在夹住薄片材1时,薄片材1不会发生折曲。此时,在薄片材1的各薄片之间会发生错位量δ1。
如图6的(c)所示,随着两清扫部件向薄片材1的端部移动并进行清扫,各薄片之间的错位如错位量δ2所示那样变小。当两清扫部件移动至薄片材1的最端部时,错位便消失。但是,在错位被校正的这段期间,因各薄片之间发生摩擦,可能会造成薄片损伤或产生薄片碎屑等异物。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未采用本发明的吸引头5的情况下,可知薄片材1的各薄片之间会发生不良。相对于此,如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装置10,则不会发生上述不良,因此能够对薄片材1进行高性能的清扫。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更,通过对不同的实施方式所揭示的技术进行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包括:清扫上述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的异物的清扫部件;在单处夹持上述薄片叠层体的夹持部件;在与上述夹持部件所夹持的薄片叠层体的夹持面大致平行方向上,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的气流形成部。
另外,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方法是一种在单处夹持上述薄片叠层体,并在与被夹持的薄片叠层体的夹持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形成气流,从而保持薄片叠层体的方法。
根据上述两个发明,能够清扫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并能够抑制在薄片之间产生异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气流形成部具有吸引开口部,该吸引开口部沿着自上述夹持部件起流向薄片叠层体的方向而设置,利用吸引力使得在吸引开口部形成气流。
由此,能够吸引附着在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以及侧面的异物,因此能够辅助清扫部件进行清扫。另外,能够简单地构成气流形成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吸引开口部的相对于薄片叠层体之宽度方向的宽度大于薄片叠层体的宽度。
由此,能够抑制薄片叠层体在宽度方向上发生翘曲或者下垂,从而能够进一步保持薄片叠层体相对于夹持面呈平行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吸引开口部的相对于薄片叠层体之厚度方向的高度大于薄片叠层体的厚度。
由此,能够由气流形成部更好地沿着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全体形成气流。其结果,更能够使薄片叠层体相对于夹持面保持平行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气流形成部能够容纳上述薄片叠层体,并兼做异物吸引部。
由此,薄片叠层体被容纳于气流形成部中,能够提供不仅能除去附着在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上的异物,还能除去附着在侧面的异物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清扫部件利用粘着、空气吸引以及静电引力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清扫。
由此,不仅能够获得高清扫性能还能够连续进行清扫。
此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清扫部件的清扫动作为:自保持大致平行状的薄片叠层体的中心部起,向该薄片叠层体的与夹持部件相反侧的端部进行移动。
根据上述,由于清扫部件不是向夹持部件的方向移动,因此,即使薄片叠层体受到清扫部件所施加的应力,也能够抑制应力扭曲导致薄片叠层体弯曲的问题。另外,清扫部件向夹持部件的端部方向,即,气流形成部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对于气流形成部支持薄片材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即使气流形成量较小,也能够保持住薄片叠层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薄片叠层体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之构成部件的光学薄片,该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用于清扫光学薄片。
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光学薄片容易发生异物导致的亮点等不良问题。通过将能够恰当除去异物的本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应用于光学薄片,能够提高光学薄片的生产性以及成品率。
此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薄片叠层体中,上述多个薄片中的至少一个薄片形成有凹凸形状,该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用于清扫上述薄片叠层体。
如上所述,在薄片上形成有凹凸时,因薄片之间的摩擦而发生薄片损伤、产生异物的频度较高。根据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即使对于上述薄片叠层体,也能够减轻其薄片损伤以及异物的发生。因此,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装置适合用于上述薄片叠层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方法中,优选的是,对上述薄片叠层体持续进行保持,直至薄片叠层体的清扫结束。
由此,至清扫动作结束为止,薄片叠层体都保持稳定的形态,因此,能够减轻薄片之间的摩擦所致的损伤以及异物产生。
此外,在本发明的薄片叠层体的清扫方法中,优选的是,将多个薄片切断成产品形状,并对切断后的多个薄片进行叠层,从而获得薄片叠层体,然后对上述薄片叠层体的表面和背面进行夹持。
根据上述,是在获得薄片叠层体之后进行薄片叠层体的保持以及清扫,因此,更能够减轻异物附着于薄片叠层体。
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介绍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其目的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解释只局限与这些具体例的狭义范围内,在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并实施之。
(实施例)
以下,根据通过实验所确认到的结果,说明在使用图1所示的清扫装置10并进行吸引时,能够将薄片材1保持在稳定样态的条件。
作为构成薄片材1的各薄片,使用了1枚扩散片(株式会社KIMOTO制造)、2枚棱镜片(住友3M株式会社制造)以及1枚扩散片(株式会社TSUJIDEN制造),并以上述顺序进行叠层而获得薄片材1。将各薄片切断成大致相同的矩形,该矩形长为45mm、宽为30mm。使用直径为16mm的圆柱状夹持部件2来夹持薄片材1。关于夹持位置,使薄片材1的长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的交点与夹持部件2的中心相一致。另外,使夹持面保持水平状态。此时,薄片材1长方向上的端部的、在Z方向上的位置是指:以夹持面为基准的下方5mm的位置。
另一方面,为了生成气流,使用了株式会社OSAWA制造的气动吸尘枪(Wonder Gun W301型)来构成吸引头5。吸引头5的吸引开口部4的宽度为110mm、高度为3mm。在上述气动吸尘枪上连接配管,并提供5Mpa的压缩空气,使得吸引开口部附近的流速达到6m/s左右。当使吸引头5接近薄片材1的端部时,下垂的薄片材1得以矫正并保持与夹持面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此,使吸引开口部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于薄片材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上,并且使吸引开口部4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于夹持面之间时。此时,吸引头5的先端位于从薄片材1的长方向上的中心起,距离25mm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介绍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其目的在于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解释只局限与这些具体例的狭义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并实施之。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除去薄片叠层体的异物,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对易产生异物的光学薄片叠层体进行异物去除,因此,能够适用于使用有薄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适用于使用有光学薄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生产领域。
机译: 由薄片叠层形成的最终产品的生产方法,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薄片叠层
机译: 薄片状叠层型导电聚合物致动器,机器人臂,机器人手以及制造薄片状叠层型导电性聚合物致动器的方法
机译: 晶片叠层体的制造方法,晶片叠层体的制造装置,晶片叠层体,成膜支撑体的方法以及晶片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