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及预防患者因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不适的医药组合物

治疗及预防患者因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不适的医药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治疗及预防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医药组合物。当茶萃取物(儿茶素化合物)合用抗心绞痛药物时,对心肌缺血所引起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具有治疗作用。本发明亦提供了茶萃取物(儿茶素化合物)用于预防及治疗心绞痛的用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473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58535.0

  • 发明设计人 唐静静;苏慕寰;林汉钦;

    申请日2009-07-10

  • 分类号A61K45/00;A61K31/353;A61K36/82;A61P9/10;

  • 代理机构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曹津燕

  • 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红丰路5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26: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45/00 授权公告日:20150909 终止日期:20190710 申请日:200907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09

    授权

    授权

  • 2012-05-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5/00 申请日:2009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心肌缺血所引起心脏伤害、心绞痛(angina)或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的预防与治疗。

背景技术

心脏收缩(即做功),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全身器官、组织及细胞,源自于冠状动脉能提供血液(主要含氧气、葡萄糖及营养素)给心脏心肌细胞。心肌细胞再将氧气及葡萄糖制造出能量(即ATP)供给心脏本身做功使用。心脏有下列情形时,(1)冠状动脉产生粥状硬化时,使得动脉血管内变得狭窄;(2)冠状动脉有部分阻塞时(如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或者(3)血管痉挛收缩时。如又遇到人体耗费能量增加时(如运动),则无法供应足够血液给心肌制造能量,此时心脏处在供血减少状况下即缺血,会造成心绞痛。如冠状动脉不供血,心肌缺血过久(15秒到15分钟),则会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医学上称之为心肌梗塞。

当心肌缺血造成心绞痛时,就会被要求休息,因为减少心脏做功是最好治疗方式。心脏做功减少,心脏所需能量就少,制造能量之物质(氧气及葡萄糖)就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供应血到心肌就可以减少,因此心绞痛就可以缓解。治疗心绞痛药物,从减少心脏做功的角度来看可分三类,一是硝酸盐化合物(Nitrates),第二类是β受体拮抗剂(β-Blocker),第三类是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第一类药物硝酸盐类减少心脏做功之作用机理是(1)通过扩张静脉,使血液储留在静脉,减少血液回流心脏,回流心脏血液少则心脏收缩运送血液出心脏所做的功就少。因此,静脉回流血液扮演的角色,医学上称为前负荷(preload),而硝酸盐则具有降低前负荷功能。(2)扩张动脉,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液运出心脏时阻力变小,因此,心脏收缩做功所需能量变少。动脉阻力扮演的角色,医学上称为后负荷(afterload),硝酸盐兼具有降低后负荷功能。第二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少心脏做功之作用机理是使心跳次数减少,心脏做功次数也跟着减少,因而能量消耗也同步减少。第三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作用机理是其作用目标在动脉血管,阻止钙流入血管细胞内,因此能够扩张动脉,降低血管收缩所产生血管阻力,因此能够降低心脏做功,轻易将血液输出心脏提供给组织、器官(降低后负荷)。

心绞痛一般有三种型态,稳定型(Stable angina)、不稳定型(unstable angina)及变异型(Prinzmetal’s angina)。稳定型心绞痛一般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治疗药物如上述三类药品。不稳定型心绞痛常因冠状动脉之粥状硬化斑块产生裂伤(plaque fissure)除了引起血小板凝集,凝集大小会造成不同程度血管阻塞,也会引起心血管痉挛(vasospasm),二者会造成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此种心绞痛在休息时也会发生且发作期倾向较长,伤害性较大,常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此类心绞痛除上述三类之药物外,常需搭配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Aspirin),合用治疗。至于变异型心绞痛较少见,是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一般使用钙通道抗拮剂或硝酸盐直接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此型之心绞痛。

绿茶有许多化学成分及文献记载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黄烷醇(flavanols)是茶多酚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又称儿茶素化合物(catechins)。绿茶中主要的儿茶素化合物是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3-gallate,GCG)、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3-gallate,CG)。

儿茶素化合物(catechins)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被认为是主要的保健成分,特别受到重视,有相当多的文献说明其药理作用,例如:抗氧化作用(anti-oxidation)、抗发炎作用(anti-inflammation)、抗病毒(anti-viral)、抗癌(anti-cancer)、预防动脉硬化(anti-atherosclerosis)、减肥(reduce weight)等。茶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也有许多的研究,在这些长达6至7年,于美国、荷兰、日本等多达上万健康人群的研究中,都发现喝茶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机率以及风险,因此喝茶对健康的好处世人共知。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美国每年则约有一百万的人口历经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

因为心肌梗塞一般会应用血栓溶解治疗(Thrombolysis),血管扩张术(Angioplasty)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bypass graft surgery)来处理。本发明所重视的是当心肌处在有血液持续供应但血液量不足时,会产生心脏细胞死亡(不可逆伤害或称心肌梗塞),是否有药物可以减缓心肌死亡,或使心肌在处于可逆性伤害阶段时仍有机会救回心脏。心肌死亡从生物化学变化过程来看,因心肌缺血,氧气及葡萄糖不足,心肌制造能量(ATP)不足为造成心肌细胞伤害最重要起始原因。因能量不足,造成依赖ATP之细胞膜上钠泵无法工作,而造成细胞外面钠、钙及水分子涌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此时细胞仍处在可逆转状态。如再度供应血液,细胞可恢复成正常状态。但是如缺血状态仍持续下去,细胞内溶酶体(lysosomes)会破裂,其内各种分解酶(蛋白质、脂肪、核酸......等分解酶)会被释放出来,此时不只细胞膜,细胞内各种生化物质均会遭到破坏。此破坏过程的重要因素是上述ATP不足所造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因为钙离子浓度升高会活化被释放出来之各种酶,进一步进行细胞整体性全面性破坏。因此心肌死亡之过程从生化学角度来看历经三个阶段;(一)缺血造成ATP不足;(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三)水解酶被释放出来。如在生化过程第二个阶段则属于可逆性伤害,细胞外观可看到水肿现象,此时供应氧气/葡萄糖,心肌细胞仍可救回。到第三阶段则属不可逆伤害,心肌会死亡且无法救回。美国专利公开US 2006/0116333A1揭示了一种保护及保存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包含茶多酚医药组合物,应用在器官移植时,保护器官不被伤害。此专利所描述之伤害完全不同于上述人体内之部分缺血性伤害,因为心脏仍在有限的ATP下做功(心脏收缩)。但是器官移植时,心脏移出人体时心脏已不做功,如心脏再移回人体内则会产生一种缺血再灌注伤害。缺血再灌注伤害是因再供应血时,血中氧气会使心肌产生一种新的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转化成有伤害性之自由基(如·O2-,H2O2,·OH)而对细胞膜脂肪产生脂肪过氧化作用而伤害细胞膜。因此器官移植时再供血过程中,伤害是由自由基而来,如提供抗氧化物质(具有对抗自由基作用)即能防止此项伤害。上述专利所使用的抗氧化物质为大家所熟知之茶多酚。本篇公开资料显示心脏移出人体时,所观察到的心肌有水肿现象。因此心脏移植时,心脏仅处于可逆性伤害阶段而已,尚不至于心肌死亡阶段。因此,缺血(心绞痛)所引起心脏伤害与缺血再灌注伤害(器官移植)二者的伤害性质不同。

发明内容

如上述心肌缺血生化过程中,各种酶之释出及活化为心肌死亡的重要因素。如果药物能螯合钙离子,降低钙离子活化酶或者药物本身具有直接抑制分解酶作用,都有可能降低心肌朝死亡发展。本案发明人从动物实验中,意外发现儿茶素化合物能有效减少动物心肌细胞死亡。此种抑制心肌朝向死亡是否因儿茶素化合物部分化学结构具有2-羟基苯酚(Catechol)结构而能够螯合钙离子(此种螯合钙之2-羟基结构已被学术界证实);或因茶多酚具有之2-羟基苯酚具有弱酸性性质,能够结合分解酶而抑制酶之分解作用,仍待科学性研究证实。另外2-羟基苯酚具螯合作用,有可能如同钙通道拮抗剂,减少血管细胞内钙浓度,因而造成对于血管扩张,降低心脏后负荷,而降低心脏做功及保有较多之ATP,有利于心绞痛的减轻,但是所需浓度仍不清楚。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治疗及预防心肌缺血所造成的不适及伤害(例如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之医药组合物,其中该医药组合物包含儿茶素化合物(catechins)。

较佳的,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一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例如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本发明利用动物模拟心肌部分缺血造成心肌死亡(心肌梗塞)损伤的实验方式,发现含儿茶素化合物的茶多酚萃取物(STA-2)与抗心绞痛(亦称抗狭心症)的硝酸盐类药物合并施用比硝酸盐类药物单独施用,对于部分心肌缺血所造成的心肌梗塞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及保护作用(实施例1、表1及图1)。此结果得到类似重复实验之确认(实施例2)。实施例2为一预防性实验,观察缺血前给予儿茶素化合物及硝酸盐,缺血后不给予儿茶素化合物及硝酸盐,显示儿茶素化合物与硝酸盐药物的合并用药适合作心肌因缺血因素所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之预防剂。

本发明揭示硝酸盐类药物单独使用对心肌梗塞的抑制效果是未用药组的39%,而儿茶素化合物与硝酸盐药物合并用药后,抑制心肌梗塞的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硝酸盐药物增强4倍,抑制效果是单独使用硝酸盐药物的46%、是未用药组的85%(实施例1及图2)。如此显著的抑制心肌梗塞差异效果,表示在含儿茶素化合物的茶多酚萃取物(STA-2)与硝酸盐药物合并使用时,产生了协同效果(synergistic effect),明显加强了硝酸盐药物单独抗心肌梗死的抑制效果及保护作用。

本发明还揭示在实施例活体动物心脏缺血引起心肌死亡模型中,当含儿茶素化合物的茶多酚萃取物(STA-2)于高剂量及低剂量二个剂量组单独使用时,虽然发现STA-2可保护细胞减少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okinase、CPK)的漏出,但对心肌梗塞面积的改善及抑制均未能达明显的效果。此结果对照日本学者于US2006/0116333A1专利申请案中所提出的,单独使用多酚类物质(包含茶多酚)对于心、脑等器官移植再接回活体组织所产生之自由基损伤细胞时具保护作用二者伤害因素完全不同;前者是自由基伤害,后者是能量不足(ATP)及钙浓度升高引起伤害。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茶多酚萃取物(儿茶素化合物)合用抗心绞痛硝酸盐药物的医药组合物,其治疗心绞痛的显著效果于心绞痛人体临床试验的实施例中被证实(实施例3)。

该人体临床试验以含儿茶素化合物之茶多酚萃取物(STA-2)、合用硝酸盐类药物二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观察比对单独使用二硝酸异山梨酯、以及STA-2,结果发现含儿茶素化合物的茶多酚萃取物(STA-2)合用二硝酸异山梨酯,对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之减少、症状减轻以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达88.9%,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二硝酸异山梨酯的68.9%、含儿茶素化合物之茶多酚萃取物(STA-2)的56.7%。

综合上述可知无论动物试验或人体试验均证明本发明的儿茶素化合物合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医药组合物,对因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绞痛及后续之心肌梗塞具有预防及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或与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部分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梗死的治疗效果。

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1组、第2组及第5组实验的抑制心肌梗死面积之相对百分率的比较。

图3显示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缺血引起心肌死亡时的血清CPK浓度的影响。

图4显示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缺血引起心肌死亡时的血清LDH浓度的影响。

图5显示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缺血引起心肌死亡时的血清NO浓度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及预防患者因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不适的医药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一儿茶素化合物,其中该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不适为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较佳的,该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不适为心绞痛。

较佳的,该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不适为心肌梗塞。

较佳的,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进一步包含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较佳的,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硝酸盐化合物(Nitrates)、β受体拮抗剂(β-Blocker)或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更佳的,该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化合物,例如亚硝酸戊酯(amyl nitrite),四硝酸赤藓醇酯(erythrityl tetranitrate),三硝酸甘油酯(glyceryltrinitrate),六硝酸盐(hexanitrate),二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硝酸甘油酯(nitro glycerine)或四硝酸戊四醇酯(pentaerythritol tetranitrate)。较佳的,该药物为二硝酸异山梨酯。

较佳的,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阿司匹林(Aspirin),及该不适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较佳的,该儿茶素化合物被包含于一由茶叶萃取的茶多酚萃取物,且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包含该茶多酚萃取物。

较佳的,该茶多酚萃取物包含选自下列群组的一种或多种儿茶素化合物:EGCG,ECG,EGC,EC,GCG,CG,GC及儿茶素(catechin)所组成的群组。更佳的,所述的茶多酚萃取物含有80重量%以上的儿茶素化合物。最佳的,所述的茶多酚萃取物含有不低于98重量%的儿茶素化合物。

较佳的,该茶多酚萃取物含有60重量%以上的EGCG。

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一稀释剂、赋形剂或载体。

本发明将藉以下实施例被进一步了解,该等实施例仅为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范围。

本说明书所提及的百分比及份量除非另外指明否则皆以重量为基准。而各百分比范围的总合为100%。

实施例1:动物试验

本实施例之目的是探讨单独使用含儿茶素化合物之茶多酚萃取物STA-2(天力体保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制造),对动物心脏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是否有保护作用,以及将STA-2和心血管常用药合用是否能增加预防及治疗功能效果。STA-2系萃取自茶叶,其儿茶素化合物含量为≥98(重量%),其中EGCG的含量≥60重量%。

1.心肌细胞死亡的观察:利用动物模拟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死亡,以结扎心脏左降支冠状动脉,而保留右降支冠状动脉,造成心肌细胞部分缺血缺氧,之后再让左降支冠状动脉去掉结扎,恢复心脏供血,计算心梗死面积百分比。

2.生化分析:(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okinase,CPK)浓度;(2)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浓度;(3)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

实验动物

12周龄以下Crl:CD(SD)SPF大鼠,重量350-450g,分别饲养于不锈钢笼中。室温控制于21±2℃,湿度30-70%,12小时光照/黑暗交替,饮水及饲料(Purina Certified Rodent Chow,#001)不限制。

投药溶液的配制及投药

1.STA-2:将STA-2粉末加水配制成50mg/ml(低剂量)、150mg/ml(高剂量)。

2.二硝酸异山梨酯:将二硝酸异山梨酯(5mg/颗)加水配制成3.75mg/ml,使用前混合均匀。

3.阿司匹林:将阿司匹林500mg加水配制成1.66mg/ml。

4.STA-2+二硝酸异山梨酯:将STA-2粉末、二硝酸异山梨酯颗粒加水配制成STA-2浓度50mg/ml(低剂量)及二硝酸异山梨酯浓度3.75mg/ml之混合药物。

5.STA-2+阿司匹林:将STA-2粉末、阿司匹林颗粒加水配制成STA-2浓度50mg/ml及阿司匹林浓度1.66mg/ml之混合药物。

6.实验动物分成7组,每组4只,每天管喂一次,投药体积为5ml/Kg。

组别与投药量

  组别  投药量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0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18.75mg/Kg  第3组(STA-2(低剂量))  250mg/Kg  第4组(STA-2(高剂量))  750mg/Kg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250mg/Kg+18.75mg/Kg  第6组(阿司匹林)  8.3mg/Kg  第7组(STA-2(低剂量)+阿司匹林)  250mg/Kg+8.3mg/Kg

实验方法

1.将上述表中的7组大鼠依表中的投药量投予各种药物,连续投药7天。

2.第7天将上述7组动物进行心脏左降支冠状动脉结扎一小时后再供血试验。

(1)将动物以麻醉剂克他明(ketamine)和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麻醉,然后气管接上呼吸器。

(2)将动物接上EKG(心电图)仪器:切开动物左侧胸腔,打开心包囊,记录心电图。

(3)将左降支冠状动脉以聚酯缝线(3/0)结扎。

(4)以腹膜内注射(IP)方式投予管喂投药量1/3。

(5)结扎1个小时后将此缝线剪断,让左降支冠状动脉再恢复供应血液至心脏。

(6)灌注1小时后,从左心室抽取血液约5cc后将心脏剪下进行切片。

3.将心脏切成5片,于37℃下用TTC染色,再用生理食盐水洗去染剂,再正反两面照相。

4.以Image pro软件计算每片正反两面坏死面积及正反两面切片面积。

5.将左心室血液分离血清以检测其内之NO、LDH及CPK含量。

检品分析

1.心梗死面积计算:将大鼠心脏从胸剪下后、置于心脏切片台切成5块,每块2mm厚。将5块心脏切片以2%TTC(2,3,5-氯化三苯四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于37℃染色1分钟,由于死细胞会拒染而成白色,活细胞可染成红色。将染色后的心脏切片,以数码相机正反两面照相,样品旁放一支标准量尺。将照相结果以电脑软件image pro分析计算每片心脏之梗死面积及总面积,将五块心脏切片正反两面坏死面积总和除以心脏正反两面全部面积总和再乘上100即为心脏梗死百分率。

2.血清的CPK、LDH、NO含量测定:从大鼠左心室取血后,血液于4℃离心,将上层血清分装储存于-20℃备用。(1)CPK及LDH:以血清生化仪测试;(2)NO以Kit用分光光谱仪测试。

数据分析与统计

检品在血清中的CPK及LDH的含量以unit/ml表示。NO以μM表示含量。心脏梗死以百分率表示。数据以平均值(mean)±标准误差(SEM)表示之。

测试结果采用sigma statis软件中t-test来计算P值,与空白对照组(水)相比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以*表示之。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差异,以**表示之。P<0.001表示极显著差异,以***表示之。与药物对照组(二硝酸异山梨酯)比较同上叙述,而以+符号代替*符号。

实验结果

I.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或与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部分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梗死的治疗效果,如表1及图1所示。

表1:各组心梗死百分率比较表

  组别  心梗死百分率(%)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13.81±1.2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8.475±0.93*  第3组(STA-2(低剂量))  8.6±2.7  第4组(STA-2(高剂量))  11.801±1.3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2.04±0.59***++  第6组(阿司匹林)  14.75±2.8  第7组(STA-2(低剂量)+阿司匹林)  16.14±1.7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以*表示P<0.05,以***表示P<0.001;与药物对照比较(二硝酸异山梨酯),以++表示P<0.01。

表1讨论

(1)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独使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显示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之显著差异;

(2)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1,表示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有极明显的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之作用;

(3)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独使用相比,达显著差异(p<0.01),表示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有明显加强二硝酸异山梨酯抑制心肌梗死面积之效果,亦即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4)另一方面,STA-2单独使用不论高剂量组或单独使用低剂量组,其效果无统计上差异;阿司匹林单独使用以及STA-2与阿司匹林合并使用亦相同,效果均未具统计上差异。

(5)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实验设计是正常老鼠仅结扎1条冠状动脉,保留另一条冠状动脉,主要是让心部分缺血造成能量不足而引起心肌死亡为目的。此种动物状态处于稳定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狭窄)之长期缺血状态而不是血管壁损害诱导血小板凝集成栓塞之情形(不稳定型心绞痛),而造成缺血状态。因此间接证明临床阿司匹林之使用,是协助心绞痛药物减少血小板引起之血管栓塞,但对长时间缺血引起心肌死亡则一点帮助也没有。相同情形,茶多酚虽然具有缺血(器官移植时),再供血(器官接回个体)所引起自由基伤害细胞膜,所造成心肌内生化物质如CPK和LDH等酶释放至血中的阻止作用。但是茶多酚如同阿司匹林一样对长期缺血所引起之心肌死亡并无任何帮助。故如表1及图1所显示茶多酚必须合用减少心脏做功之心绞痛治疗药物(如本实验之二硝酸异山梨酯化合物)才能显示其治疗缺血造成心肌死亡效果。

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1组、第2组及第5组的抑制心肌梗死面积之相对百分率的比较图。

图2探讨

(1)依据图1结果,将空白对照组(水)之心肌梗塞面积百分率设定为100%,分别比较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第5组)、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独使用(第2组)对于心肌梗塞之抑制效果。

(2)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独使用对心肌梗塞的抑制效果减少39%梗死面积(相对于未用药的空白对照组)。

(3)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对心肌梗塞的抑制效果是减少85%面积(相对于未用药的空白对照组)。

(4)显示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抑制心肌梗塞之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二硝酸异山梨酯增强4倍,即合并使用药物加STA2只造成15%心肌梗死而单独使用药物则造成61%心肌梗死。

II.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缺血引起心肌死亡时的血清CPK浓度的影响,如表2及图3所示。

表2:各组血清CPK含量比较表

  组别  血清CPK含量(unit/ml)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8.55±0.89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8.63±0.5  第3组(STA-2(低剂量))  5.38±0.79**  第4组(STA-2(高剂量))  3.13±0.33***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7.20±1.12  第6组(阿司匹林)  7.14±1.00  第7组(STA-2(低剂量)+阿司匹林)  4.29±0.54**

与空白对照组(水)比较,以*表示P<0.05,以**表示P<0.01,以***表示P<0.001。

表2/图3的结果的探讨

(1)由图3可看出STA-2低剂量与高剂量都有降低血清CPK含量之作用,且与剂量成正比。

(2)STA-2与阿司匹林合并使用(第7组)与空白对照组(水)相比,达显著差异(p<0.01)。

III.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缺血引起心肌死亡时的血清LDH浓度的影响,如表3及图4所示。

表3:各组血清LDH含量比较表

  组别  血清LDH含量(unit/ml)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10.72±1.35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9.44±1.06  第3组(STA-2(低剂量))  7.88±1.63  第4组(STA-2(高剂量))  6.45±1.49*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6.09±0.81**  第6组(阿司匹林)  8.27±1.05  第7组(STA-2(低剂量)+阿司匹林)  8.43±1.20

与空白对照组(水)比较,以*表示P<0.05,以**表示P<0.01。

表3/图4的结果的探讨

(1)由图4可看出只有STA-2高剂量(第4组)与空白对照组(水)相比,可使LDH含量降低。

(2)STA-2(低剂量)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与空白对照组(水)相比,达显著差异(p<0.01)。

(3)由表2(图3)及表3(图4)显示细胞内一些生化酶(CPK及LDH)被释放到血液中,此现象源于心肌细胞膜受到伤害所引起,此种伤害造成可能是由大家所熟知(一)缺血再供血引起自由基产生所造成,或者可能是(二)长期缺血状态所引起(但非自由基所引起)。此实验结果(表2及表3)证实茶多酚具有如上述US2006/0116333A1专利申请案(器官移植-再接回个体)所揭示的具有自由基拮抗作用。但是此项结果无法说明或推论出能对抗自由基作用就能阻此细胞死亡。此二者并无关联性存在,于表一(图1)就已经非常清楚说明。

IV.STA-2单独使用或与二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合并使用对缺血所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实验动物血清NO浓度的影响,如表4及图5所示。

表4:各组血清NO含量比较表

  组别  血清NO含量(μM)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39.38±3.20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211.21±26.00***  第3组(STA-2(低剂量))  48.14±6.70  第4组(STA-2(高剂量))  40.79±7.10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187.95±15.83***  第6组(阿司匹林)  33.21±2.90  第7组(STA-2(低剂量)+阿司匹林)  37.94±5.80

与空白对照组(水)比较,以***表示P<0.001。

表4/图5的结果探讨

(1)由图5的NO含量结果显示二硝酸异山梨酯减低心脏梗死作用与产生NO有关,其作用机理是NO减少心脏做功,保持心脏更多之ATP能量。

(2)STA-2单独使用并不产生NO,但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仍然有相当量之NO产生。因此合并使用仍优于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独使用(第2组)的抑制心肌死亡效果,除了NO之作用外应该是STA2具备另外机制,但与NO并无关联。STA2之协同作用机制此点仍需科学上研究才能清楚。

实施例2:动物试验(心肌梗塞预防性实验)

本实施例之目的是验证实施例1中的STA-2萃取物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对心脏缺血所引起的心肌死亡是否有预防作用。因此设计上省略左降支冠状动脉被结扎后的腹膜内注射(IP)方式投药的步骤外,其余步骤重复实施例1的实验。

心梗死百分率及血清NO含量的结果被示于表5及表6,从其中可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具有一致的趋势。本实施例的实验在结扎左降支冠状动脉后,不以IP方式投药茶多酚及二硝酸异山梨酯的目的在观察缺血(心绞痛)前,合并给药是否有预防心肌梗死减低,实验结果与表1及表4的结果相同,有助于预防心肌死亡。因此茶多酚合并心绞痛药物确实对动物心肌缺血所引发的心肌死亡具有治疗及预防二种效果。

表5:各组心梗死百分率比较表

  组别  心梗死百分率(%)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19.99±1.90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12.19±2.53*

  第3组(STA-2(低剂量))  15.52±1.29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7.43±1.50**

与空白对照组(水)比较,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以*表示之。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差异,以**表示之。

表6:各组血清NO含量比较表

 组别  血清NO含量(μM) 第1组(空白对照组(水))  13.59±1.04 第2组(二硝酸异山梨酯)  96.86±21.80*** 第3组(STA-2(低剂量))  13.38±0.60 第5组(STA-2(低剂量)+二硝酸异山梨酯)  71.97±5.51***

与空白对照组(水)比较,P<0.001表示有非常显著差异,以***表示之。

实施例3:人体临床试验

本实施例以含儿茶素化合物为主的茶叶萃取物STA-2合用二硝酸异山梨酯为医药组合物进行治疗。观察比对仅用二硝酸异山梨酯、以及单独使用STA-2,对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以及心电图改善的疗效。相关资料如下:

1.试验分组设计

试验组A:含儿茶素的茶叶萃取物STA-2与二硝酸异山梨酯合并使用

对照组A: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独使用

试验组B:含儿茶素的茶叶萃取物STA-2单独使用

2.纳入病例标准

因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之病程在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每周发作二次以上,心电图出现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

3.病例资料

试验组A:45人,男性30人、女性15人,年龄50-75岁。

对照组A:45人,男性33人、女性12人,年龄52-78岁。

试验组B:30人,男性12人、女性18人,年龄41-65岁。

4.治疗方法

试验组A:二硝酸异山梨酯10mg一天三次(tid)+儿茶素(STA-2)200mgtid疗程8周。

对照组A:二硝酸异山梨酯10mg(tid),疗程8周。

试验组B:儿茶素(STA-2)200mg tid,疗程4周。

5.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心电图。

有效: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改善达到以下标准:S-T段的降低以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波由平坦变入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

无效: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与治疗前相同。

加重:

心绞痛等主要症状较试验前加重。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降0.05mV以上,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25%以上)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以及出现异位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显效率=显效例数÷总病例×100;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100;

疗效判断: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两者不一致时,以疗效低的结果为主。

6.治疗结果

试验组A与对照组A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