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10~20g;山栀10~20g;竹沥15~25ml;煎后的石决明25~35g;煎后的珍珠母25~35g;钩藤10~20g;杜仲10~15g;桑寄生10~20g;黄芩10~15g;赤芍6~12g;龙骨15~25g;牡蛎15~25g;猪苓15~25g;朱茯神15~25g;甘草4~8g;竹茹10~20g;茯芩10~15g;生军6~10g;红花6~10g;草决明10~15g,本发明能够益气活血、软化血管、舒心活脉,故具有能补充肾能,提高心动力,扩张软化血管等作用,有效消除头痛、失眠、心悸,彻底治愈高血压,杜绝复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8227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佩玲;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55117.9

  • 发明设计人 张佩玲;李福鹏;曹志勇;曹德礼;

    申请日2010-04-26

  • 分类号A61K36/899;A61P9/12;A61K35/02;A61K35/56;

  • 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江

  • 地址 261500 山东省高密市密水街办凤凰大街88号高密中医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0:44: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9 授权公告日:20110810 终止日期:20120426 申请日:201004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8-10

    授权

    授权

  • 2010-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9 申请日:201004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9-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属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的一组临床症侯群,是人体神经活动受阻,引起的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血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障碍,以至全身小动脉痉挛产生的动脉血压增高。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和容易出现疲劳等。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逐渐明显,如手指麻木和僵硬或出现颈背部肌肉酸痛紧张感等症状。高血压往往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起初血压波动较大,易在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据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高血压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总人口的11.88%。由此估计,全国有近亿高血压病患者,以北方地区发病率为高。

多年来,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利血平、尼莫地平、倍它乐克,罗布麻等西药,化学药虽然作用迅速,但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副作用也大,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并形成药物依赖。所以西药只能是服了降,降了又升,反反复复,需终身服药。实践证明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使高血压得到根治,用中医药不但使毒副作用大大减少,而且对各类型久治不愈的高血压患者均有显著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药,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10~20g;山栀10~20g;竹沥15~25ml;煎后的石决明25~35g;煎后的珍珠母25~35g;钩藤10~20g;杜仲10~15g;桑寄生10~20g;黄芩10~15g;赤芍6~12g;龙骨15~25g;牡蛎15~25g;猪苓15~25g;朱茯神15~25g;甘草4~8g;竹茹10~20g;茯芩10~15g;生军6~10g;红花6~10g;草决明10~15g。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10g;山栀10g;竹沥15ml;煎后的石决明25g;煎后的珍珠母25g;钩藤10g;杜仲10g;桑寄生10g;黄芩10g;赤芍6g;龙骨15g;牡蛎15g;猪苓15g;朱茯神15g;甘草4g;竹茹10g;茯芩10g;生军6g;红花6g;草决明10g。

另一种改进:

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20g;山栀20g;竹沥25m1;煎后的石决明35g;煎后的珍珠母35g;钩藤20g;杜仲15g;桑寄生20g;黄芩15g;赤芍12g;龙骨25g;牡蛎25g;猪苓25g;朱茯神25g;甘草8g;竹茹20g;茯芩15g;红花10g;草决明15g。

另一种改进:

该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15g;山栀15g;竹沥20ml;煎后的石决明30g;煎后的珍珠母30g;钩藤15g;杜仲15g;桑寄生15g;黄芩12g;赤芍10g;龙骨20g;牡蛎20g;猪苓20g;朱茯神20g;甘草6g;竹茹15g;茯芩12g;红花8g;草决明12g。

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方中:

天麻、钩藤、龙骨、牡蛎有平肝熄风,镇静安神作用,以上四味是本方主药。

石决明平肝潜阳,又以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桑寄生、杜仲滋补肝肾,可使肝阳得以潜藏,不再浮越;朱茯神安神定志,以解失眠多梦之症;牛膝引药下行,与桑寄生、杜仲配伍可以加强补肝肾;竹沥清热化痰,去痰涎壅塞等症。龙骨、草决明平肝、滋阴、潜阳、养血敛阴;竹茹、茯苓清热化痰、凉心定惊、消痞散结;赤芍、红花清热息风、活血祛瘀、通经活络;强筋骨。

据近代药理研究,本方中的钩藤、杜仲、桑寄生、黄芩、山栀、牛膝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且具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早期或中青年患者,表现为肝火上升、肝阳偏亢症候者。

本发明能够益气活血、舒筋活络、软化血管、舒心活脉,故具有能补充肾能,提高心动力,扩张软化血管等作用,有效消除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彻底治愈高血压,杜绝复发。

本发明消除了传统药物单纯扩管降压,停药反弹、副作用大的弊端,并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达到标本兼治,无任何副作用,治疗有效率达到87%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先后对5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中男396例,女164例;年龄30岁~80岁;病程6个月~41年;来就诊前有过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者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者53例;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者123例,以上病例有长期或间断服降压药史,但始终未能平稳控制血压至正常水平者,治疗前测血压平均值,收缩压155mmhg、舒张压105mmhg;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

随机分为治疗I、II、III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患者,治疗I、II、III组服用本发明治疗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

治疗I组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所述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10g;山栀10g;竹沥15ml;煎后的石决明25g;煎后的珍珠母25g;钩藤10g;杜仲10g;桑寄生10g;黄芩10g;赤芍6g;龙骨15g;牡蛎15g;猪苓15g;朱茯神15g;甘草4g;竹茹10g;茯芩10g;生军6g;红花6g;草决明10g。

将上述原料除生军外全部放入2L的冷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用中火煮沸,开锅后再将生军放入锅内,继续用文火煎煮15~25分钟后,滤出药液约200mL,然后再向药锅内加入1.5L的冷水,用中火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15~25分钟后,滤出药液约150mL,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均匀。每日一剂,分早、晚饭前温服。

治疗II组采用以下治疗方案:所述药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天麻20g;山栀20g;竹沥25ml;煎后的石决明35g;煎后的珍珠母35g;钩藤20g;杜仲15g;桑寄生20g;黄芩15g;赤芍12g;龙骨25g;牡蛎25g;猪苓25g;朱茯神25g;甘草8g;竹茹20g;茯芩15g;红花10g;草决明15g。

将上述原料除生军外全部放入3L的冷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用中火煮沸,开锅后再将生军放入锅内,继续用文火煎煮25~35分钟后,滤出药液约300mL,然后再向药锅内加入2.5L的冷水,用中火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25~35分钟后,滤出药液约250mL,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均匀。每日一剂,分早、晚饭前温服。

治疗III组采用以下治疗方案: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天麻15g;山栀15g;竹沥20ml;煎后的石决明30g;煎后的珍珠母30g;钩藤15g;杜仲15g;桑寄生15g;黄芩12g;赤芍10g;龙骨20g;牡蛎20g;猪苓20g;朱茯神20g;甘草6g;竹茹15g;茯芩12g;红花8g;草决明12g。

将上述原料除生军外全部放入2.5L的冷水中浸泡18分钟,然后用中火煮沸,开锅后再将生军放入锅内,继续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后,滤出药液约250mL,然后再向药锅内加入2L的冷水,用中火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后,滤出药液约200mL,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均匀。每日一剂,分早、晚饭前温服。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定期服用利血平、尼莫地平、倍它乐克,罗布麻等西药。

患者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的治疗时间,每天随访一次,包括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量血压,根据1999年WHO/ISH和国际高血压联盟提出的疗效标准制定,治疗满1个疗程后测血压<140/95mm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经随访得出,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I组140例患者中有121例患者测血压达上述标准,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9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没有改善。

治疗II组140例患者中有119例患者测血压达上述标准,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1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没有改善。

治疗III组140例患者中有126例患者测血压达上述标准,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4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没有改善。

对照组140例患者中有89例患者测血压达上述标准,并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1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或没有改善。

因此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三个组中,治疗III组为治疗方案为最优治疗方案。

所有治愈患者又经过1年的观察治疗,治愈的病例无一复发,治疗有效率达到87%以上。

典型病例1:秦某,女,76岁,退休教师,胸痛8年,伴平素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反复住过5次医院。每次住院都因心绞痛发作,伴有心慌、心累、气短、乏力、胸闷、头晕、失眠等不适症状,经多次心电图检查,都确诊为冠心病,常服消心痛,硝酸甘油片而暂得缓解。也曾经服过很多中药和中成药,如:银杏叶片、心可舒、复方丹参片、效果都不明显。

于2008年10月12日来我院门诊治疗,临床表现:心痛、气短、心悸、乏力、胸闷、伴有头晕、失眠、舌淡、脉细弱,血压170/100mmhg,病人不愿住院,只要求在门诊用中药治疗,初诊:肝风痰瘀,肝阳上亢,服用本药物三剂,1剂/天,水煎服;三日后再次复诊,患者症状已基本消失,又给予六剂,巩固治疗。10月28日,又来复诊,病情稳定,告诉患者,连服2月,1剂/天,水煎服,随访一年,患者血压正常,一般情况很好。

典型病例2:患者李X,男,72岁,山东高密X厂退休工人,高血压病史24年,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尼莫地平缓释片,一天前因起床后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眼歪斜,急来诊,查体:血压170/100mmhg,CT示脑梗塞,诊为中风,住院治疗七天后,病情稳定,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服用本药物六剂后,血压降至150/90mmhg,连用二个月,病人血压平稳,已能下床活动。

典型病例3:患者孙某,男,68岁,山东高密退休教师,因反复心悸、胸闷、伴有头痛、头晕五年来诊,既确诊有高血压心脏病,体查BP:168/97mmHg,行心电图检查:ST-T倒置,左心室肥厚,拟诊为高血压3级高危、冠心病。曾使用卡托普利、给予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过心可舒、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效果欠佳。

服用本药物,1剂/天,水煎服;一周后诊: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降压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也得到控制,心悸、胸闷、伴有头痛、头晕明显减轻,继续用药2周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治疗一个月,病人症状体征消失,无任何不良反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