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

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萃取活性物质的方法,尤其涉及到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樟芝菌丝体粉碎成樟芝菌丝体粉;2)将粉碎后的樟芝菌丝体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并加入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夹带剂,萃取之后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3)将分离后的樟芝油与夹带剂混合液,经转速为5000~50000转的高速离心装置进行分离,得到樟芝油;4)将分离后萃取物樟芝油收集并称重。本发明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并且萃取的得油率可达到40%,可用于工业化大量生产,成本相对樟芝孢子萃取樟芝油要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5554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中科海外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06969.6

  • 发明设计人 赵宗杰;赵宗超;李静;

    申请日2009-05-15

  • 分类号C11B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天安数码城劲松大厦8E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4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0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1B1/10 授权公告日:20110720 终止日期:20190515 申请日:200905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1B1/10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50707 申请日:2009051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11-1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11B1/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9051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1-07-20

    授权

    授权

  • 2009-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10-14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萃取活性物质的方法,尤其涉及到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樟芝又称牛樟芝、牛樟菇,学名为Antrodia camphorata,属于非褶菌目、多年生蕈菌类,表面红色非常漂亮,内有孢子,它的子实体没有菌柄,有强烈的樟树香气,味辛、苦。樟芝是台湾独有品种,原住民皆将樟芝视为是最珍贵的药材,是治疗重症、肝硬化的“圣药”。全世界只生长在台湾山区,海拔450至2000公尺间,百年以上且列为国宝级保育类的牛樟树上。目前樟芝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桃园、苗栗、南投、.台东和高雄等地,其余地域则十分少见。樟芝于牛樟树腐朽之内壁的中空处长出,或枯死伏倒之牛樟树阴暗潮湿的表面长出,不容易被发现,因此非常珍贵。樟芝有强烈的黄樟香味,外观成平板状或钟乳状,背面黑褐色,腹面为漂亮橘红色,呈孔状,内有孢子为原生樟芝的特色。

近年来,樟芝具有神奇疗效的消息传出后,天然野生樟芝的价格也日渐地水涨船高,目前被称为是全世界最昂贵的野生真菌,市价高达每台斤新台币十多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价值早已远远地凌驾在灵芝、人参、冬虫夏草等传统高贵药材之上,因此可说是药材中的王中之王。

樟芝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超氧歧化酶(SOD)腺苷、蛋白质(含免疫蛋白)、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楮)、核酸、凝集素、氨基酸、胆固醇、木质素、血压稳定物质等。其具备的生理活性功能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抗高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细菌、保护肝脏等。

基于上述樟芝的发展,现在已急需一种萃取樟芝油的方法,满足樟芝产品的不断更新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樟芝菌丝体粉碎至85~500目的樟芝菌丝体粉;

2)将粉碎后的樟芝菌丝体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并加入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夹带剂,乙醇-水的比例范围为:乙醇∶水=9.9∶0.1~0.1∶9.9,乙醇-水混合液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0.01%~40%,使萃取釜的萃取压力为10MPa~15Mpa;萃取温度为30℃~65℃;CO2流体流量为40~120kg/h;萃取时间为0.5h~48h,萃取之后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分离釜I的内压力为5MP~25MP,温度为30℃~65℃;分离釜II内压力为6MP~15MP,温度为20℃~50℃;

3)将分离后的樟芝油与夹带剂混合液,经转速为5000~50000转的高速离心装置进行分离,得到樟芝油;

4)将分离后萃取物樟芝油收集并称重。

所述的夹带剂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0.01%~9.99%。

所述的夹带剂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20.01%~40%。

所述的樟芝菌丝体萃取物樟芝油得率为6%~40%。

所述的高速离心装置转速为40001~50000转。

所述的萃取釜的萃取压力为10MPa~15Mpa,萃取温度为30℃~35℃。

所述的CO2流体流量为40~60kg/h。

所述的萃取时间为4h~48h。

本发明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了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并且萃取的得油率可达到40%,可用于工业化大量生产,成本相对樟芝孢子萃取要低,其出油率相对于樟芝孢子要高,服用后体内的吸收率要比樟芝孢子要高,有效成份的含量比樟芝孢子要高,为樟芝开发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思路,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

实施例一:

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樟芝菌丝体粉碎至85目的樟芝菌丝体粉;

2)将粉碎后的樟芝菌丝体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并加入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夹带剂,乙醇-水的比例为:乙醇∶水=9.9∶0.1,乙醇-水混合液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0.01%,萃取釜的萃取压力为10MPa;萃取温度为30℃;CO2流体流量为40kg/h;萃取时间为0.6h,萃取之后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分离釜I的内压力为5MP,温度为30℃;分离釜II内压力为6MP,温度为20℃;

3)将分离后的樟芝油与夹带剂混合液,经转速为5000转的高速离心装置进行分离,得到樟芝油;

4)将分离后萃取物樟芝油收集并称重。

本实施例中樟芝菌丝体萃取物樟芝油得率为30.8%。

实施例二:

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樟芝菌丝体粉碎至130目的樟芝菌丝体粉;

2)将粉碎后的樟芝菌丝体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并加入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夹带剂,乙醇-水的比例为:乙醇∶水=1∶1,乙醇-水混合液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3%,使萃取釜的萃取压力为14Mpa;萃取温度为34℃;CO2流体流量为55kg/h;萃取时间为5h,萃取之后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分离釜I的内压力为7MP,温度为34℃;分离釜II内压力为11MP,温度为24℃

3)将分离后的樟芝油与夹带剂混合液,经转速为15000转的高速离心装置进行分离,得到樟芝油;

4)将分离后萃取物樟芝油收集并称重。

本实施例中樟芝菌丝体萃取物樟芝油得率为38%。

实施例三:

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樟芝菌丝体粉碎至250目的樟芝菌丝体粉;

2)将粉碎后的樟芝菌丝体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并加入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夹带剂,乙醇-水的比例为:乙醇∶水=1∶5,乙醇-水混合液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21%,使萃取釜的萃取压力为24Mpa;萃取温度为55℃;CO2流体流量为85kg/h萃取时间为12h,萃取之后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分离釜I的内压力为14MP,温度为45℃;分离釜II内压力为13MP,温度为38℃;

3)将分离后的樟芝油与夹带剂混合液,经转速为25000转的高速离心装置进行分离,得到樟芝油;

4)将分离后萃取物樟芝油收集并称重。

本实施例中樟芝菌丝体萃取物樟芝油得率为38.2%。

实施例四:

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樟芝菌丝体粉碎至500目的樟芝菌丝体粉;

2)将粉碎后的樟芝菌丝体粉装入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的萃取釜中,并加入乙醇-水混合液作为夹带剂,乙醇-水的比例为:乙醇∶水=0.1∶9.9,乙醇-水混合液的重量为樟芝菌丝体粉重量的40%,使萃取釜的萃取压力为14.8Mpa;萃取温度为65℃;CO2流体流量为120kg/h萃取时间为48h,萃取之后进入分离釜进行分离:分离釜I的内压力为25MP,温度为65℃;分离釜II内压力为15MP,温度为50℃;

3)将分离后的樟芝油与夹带剂混合液,经转速为50000转的高速离心装置进行分离,得到樟芝油;

4)将分离后萃取物樟芝油收集并称重。

本实施例中樟芝菌丝体萃取物樟芝油得率为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一种从樟芝菌丝体萃取樟芝油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