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及其制备方法

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特别是一种以大豆加工后的废弃物——豆渣为主要原料的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由大豆纤维、水分和灰分组成,所说的大豆纤维是经过0.2~0.7MPa蒸汽处理20~25分钟,再经过细度为100~400目的研磨和干燥后获得的,大豆纤维的重量含量在95%以上。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2-21

    授权

    授权

  • 2009-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特别是一种以大豆加工后的废弃物——豆渣为主要原料的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膳食纤维是继蛋白质、水、糖(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六大营养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无论是哪一种,都可对人体具有如下保健作用:(1)可以增加消化吸系统中益生菌活性,减少宿便和便秘现象,这是可溶性膳食纤维最直接、最显效的功能。可溶性膳食纤维极易在肠道中吸收水分并充分膨胀,从而促进肠壁的有效蠕动,使肠内容物通过肠道而排出体外;(2)促进人体对各种矿物质的吸收,增加骨骼强度,由于膳食纤维在发酵后会使肠道的酸性增加,因而能大大增加矿物质的吸收率;(3)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4)有一定的减肥效果;(5)预防糖尿病;(6)加快毒素排出,预防肠癌的发生。

大豆豆渣含有大量大豆纤维,用大豆豆渣加工成的大豆膳食纤维,除具有上述生理营养保健功能外,它还是含有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相类似物质,诸如多糖、木质素、纤维素、果胶、木聚糖、甘露糖等的优质蛋白质(干大豆膳食纤维粉一般含5%左右的大豆蛋白),因此是一种优质膳食纤维。但由于大豆豆渣中所固有的致甲状腺肿素、脂肪氧化酶和血球凝集素、致异味因子等不良因素的存在,从而使大豆豆渣所产生的大豆膳食纤维天然的具有排气、致甲状腺肿大、肠胃不适恶心、和豆腥苦涩味等四大副作用。正因为如此,对大豆膳食纤维的利用一直困扰着人们,使当今膳食纤维市场上几乎没有大豆膳食纤维的踪迹,即便是鲜有一两种,也是只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食用、且没有排气致甲状腺肿大、肠胃不适恶心和豆腥苦涩味等四大副作用的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彻底消除豆渣所固有的脂肪氧化酶、致甲状腺肿素、血球凝集素的活性,并剔除了致异味因子,从而克服食用大豆纤维后会导致排气、肠胃不适恶心、致甲状腺肿素和豆腥苦涩味等四大副作用,实现对大豆豆渣即大豆纤维的完全脱腥却害。

本发明提供的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由大豆纤维、水分和灰分组成,所说的大豆纤维是经过0.2~0.7Mpa蒸汽处理、细度为100-400目的研磨和干燥后获得的,大豆纤维的重量含量在95%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大豆膳食纤维粉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大豆豆渣置0.2~0.7Mpa的蒸汽中处理20~25分钟,钝化豆渣中的血球凝集素、致甲状腺肿素、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并剔除致其怪味因子,即对大豆豆渣进行完全脱腥却害;

2)将上述处理后的物料在100~400目的研磨机上至少研磨两遍,进一步对大豆豆渣完全脱腥却害;

3)将上述物料通过闪蒸旋转干燥系统处理,即得到所需的大豆完全脱腥却害膳食纤维粉。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高压蒸汽处理及研磨,不采用任何添加剂,不但彻底消除了食用大豆豆渣的排气等副作用,而且不破坏豆渣的营养成分,所得到的膳食纤维粉口感好、无异味,其主要成分除了是优质膳食纤维外,还富有优质大豆蛋白(3-5%左右)、双歧因子、异黄酮、皂甙和钙、锌、铁、硒、镁、钾、磷、VB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选100公斤干净的大豆豆渣置入压力为0.7MPa的蒸汽中处理20分钟对其完全脱腥却害;

2、将上述处理后的物料在400目的研磨机研磨2遍,进行进一步完全脱腥却害;

3、将脱腥后的物料通过闪蒸旋转干燥系统处理,即得大豆膳食纤维粉25~30公斤;

4、无菌分装;检验入库。

实施例2

选100公斤大豆豆渣置入压力为0.2MPa的蒸汽中处理25分钟;再通过100目研磨机研磨4遍;最后通过闪蒸旋转干燥系统处理。

实施例3

选100公斤大豆豆渣置入压力为0.35MPa的蒸汽中处理22分钟;再通过300目研磨机研磨3遍;最后通过闪蒸旋转干燥系统处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