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

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

摘要

一种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其方法:将待饲养的松褐天牛蛹放在室温下羽化成虫;再将羽化后的成虫分组放入备有松树枝的容器中进行交配产卵;产卵后的卵常规消毒;将孵出的幼虫接入装有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的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内,放入健康养虫间内饲养;在整个幼虫饲养过程中调配饲料多次,饲养直至幼虫化蛹。其幼虫人工饲料所含组分:麦麸;豆蛋白;韦氏盐;蔗糖;纤维素;37%甲醛;尼泊金;抗坏血酸;维生素B12;琼脂;酵母;氯化胆碱;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288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62972.3

  • 发明设计人 张永安;王玉珠;曲良建;

    申请日2007-01-23

  • 分类号A01K67/033(20060101);A23K1/18(20060101);A01M9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0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朱丽华

  • 地址 100091 北京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32: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2-28

    授权

    授权

  • 2010-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

背景技术

松褐天牛又称松墨天牛、松天牛,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主要危害马尾松,其次危害黑松、雪松、落叶松、油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冷杉、云杉、桧、栎、鸡眼藤、苹果、花红等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

此虫一年一代,幼虫共5龄,1龄幼虫在内皮取食,2龄在边材表皮取食,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导致树木输导系统受破坏,幼虫向木质部内蛀害约3-4龄,秋天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3-4cm后向上或向下蛀纵坑道,纵坑长约5-10cm,然后弯向外蛀食至边材,在坑道末端筑蛹室化蛹,整个坑道呈“U”字形。在南方各省,常由于马尾松毛虫危害使松树生长衰弱后,此虫大量侵入,造成成片松林死亡。

此虫不但是松树的重要害虫,而且成虫还是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日本的松树曾因此病而大量死亡。近年来,该病害已在我国江苏、安徽、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发生危害和蔓延扩散,使我国松林面临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我国一些风景名胜的自然景观造成极大威胁。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松树萎蔫线虫病。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材线虫病作为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一旦感病,最快40天即可枯死,一片松林从染病到毁灭仅需3~5年的时间。松褐天牛是将松材线虫由病死树携带出去并传播到健康松树的中间介体或载体。

松褐天牛在我国北纬40度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北京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9.28~41.5度,松褐天牛正处在适生的范围。根据研究资料,松材线虫在年平均气温高于14℃地区极易发生,年平均温度10~12℃地区能够侵染。近几年,松材线虫对低温的适应性逐步加强,松材线虫病有逐步北移和向高海拔地区扩展的趋势。而我市的年平均气温为10~12℃,松褐天牛和松材线虫在北京市有较好的适应性,松材线虫作为有害生物,在我市有寄主植物、媒介昆虫和适宜的定殖环境,而且从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看,它属于最危险的森林植物线虫。因此,松材线虫一旦在北京地区定殖,势必对我市油松造成毁灭性危害。

松褐天牛是最主要的松材线虫传播者,1头成虫携带松材线虫量最高可达18445条。传播昆虫幼虫生活环境均在树干内隐蔽处,药剂很难直接接触到幼虫体;而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期长达3个多月,且成虫分散,防治非常困难。

据专家介绍松材线虫病与松褐天牛具有协同作用,被松材线虫感染后衰弱的树体对松褐天牛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大量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与松材线虫同时为害,导致松树迅速死亡,所以防治松褐天牛就成为控制松材线虫病成功的关键。虽经多年防治研究,但由于该病虫害生活在树干内,天敌和药物很难对其造成伤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有效的控制方法。

昆虫自绝技术,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不育技术处理同种害虫的雄虫来与自然界的雄虫进行与雌虫交尾的竞争,从而达到使害虫种群的生殖势能急剧下降的目的。多数昆虫的繁殖力仅仅为克服环境等各种因子造成的自然死亡率。正常情况下,它们能维持其种群的规模,但当不育个体逐步导入自然种群后,经过几代时间,其种群的生殖势能将会下降,最终达到自然种群的“灭绝”。

就松材线虫扩散蔓延的控制策略看,控制媒介昆虫,特别是松褐天牛数量是减少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传染和减少松林大面积死亡的主要措施。

目前自然界害虫密度较高,大量采集自然界松褐天牛比较容易,对采集的幼虫进行人工饲养并控制其发育,然后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不育处理,再将不育成虫释放到林间,形成竞争群体。松褐天牛成虫的羽化期长达3多个月,而且分散不集中,不育成虫寻找同类成虫的成功率要比人类用化学药剂和其它方法寻找并杀死该类害虫容易的多。所以,在化学农药、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其它方法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应用昆虫自绝技术可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昆虫自绝技术的专一性强,对环境安全。有效地阻止害虫的危害和传播或消灭部分种类的害虫,而且成本大大低于化学防治的成本。

在应用昆虫自绝技术方面需要具备大量人工饲养松褐天牛的能力,而关键是解决该害虫的人工饲料问题及室内传代饲养技术。现有人工饲养方法一般采用天然饲料喂养,主要饲料来源为天然的寄主植物的枝、干,其饲料来源会受地域及季节的限制,不能保证供应的量及时间,幼虫历期要长达320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蛹及孵化率高且适合于工厂化饲养的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幼虫成活及生长且历期短的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1)将待饲养的松褐天牛蛹放在室温下羽化成虫;

(2)将上述羽化后的成虫分组放入备有松树枝的容器中进行交配产卵;

(3)将上述交配产卵后的卵常规消毒;

(4)将孵出的幼虫接入装有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的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内,放入健康养虫间内饲养;

(5)在整个幼虫饲养过程中调配饲料15~20次,饲养直至幼虫化蛹。

其中步骤(1)室温25度,湿度65%为宜。

所述步骤(2)中的盛有松树枝的容器中放50对成虫为佳。

所述步骤(5)中在整个幼虫饲养过程中调配(更换)饲料18次为佳,以保持饲料量的充足及新鲜。

一种用于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的幼虫人工饲料,其配方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麦麸6-10;豆蛋白3.9-4.4;韦氏盐1.2-1.5;蔗糖1.0-1.5;纤维素18-25;37%甲醛0.02-0.05;尼泊金0.1-0.15;抗坏血酸0.4-0.6;维生素B120.0015-0.002;琼脂1.4-2.0;酵母1.8-2.5;氯化胆碱0.1785-0.2980;水66-52。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根据需要饲养大量雄性松褐天牛,这样就为实施昆虫自绝技术的计划提供了基本保障,以实现使害虫种群的生殖势能急剧下降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

1、能实现室内松褐天牛的人工饲养及传代,克服了野外养殖松褐天牛所致的各种不良因素,能有效保证松褐天牛成虫的产量和质量。

2、利用该饲养和传代技术,幼虫成活率高、历期短,成蛹率高,完成一个世代比野外相应的周期大大缩短。

3、本发明提供的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其不含寄主植物的任何枝、叶、干、花、果实及提取物,原材料来源广泛,不受地域及季节的限制,可大量生产,保证供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较现有人工单一喂养饲料的方法比,在松褐天牛的生存环境、饲料及选择增加营养液都做了精心安排,通过试验结果,也验证了其突出的成效。

首先从下面的表1和表2中可看出本发明饲料配方的选择理由:

麦麸6-10;豆蛋白3.9-4.4;韦氏盐1.2-1.5;蔗糖1.0-1.5;纤维素18-25;37%甲醛0.02-0.05;尼泊金0.1-0.15;抗坏血酸0.4-0.6;维生素B120.0015-0.002;琼脂1.4-2.0;酵母1.8-2.5;氯化胆碱0.1785-0.2980;水66-52。

表1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不同配方各物质的重量百分比

  元素(%)  配方1  配方2  配方3  配方4  麦麸  6.0  7.8  8.8  10  豆蛋白  3.9  4.1  4.2  4.4  韦氏盐  1.2  1.3  1.4  1.5  蔗糖  1.0  1.3  1.4  1.5  尼泊金  0.1  0.1  0.15  0.15  抗坏血酸  0.4  0.45  0.55  0.6  维生素B12  0.0015  0.0015  0.002  0.002  琼脂  1.4  1.6  1.8  2.0  氯化胆碱  0.1785  0.2185  0.2580  0.2980  酵母  1.8  2.1  2.4  2.5  纤维素  18  20  22  25  37%甲醛  0.02  0.03  0.04  0.05  水  66  61  57  52

表2:不同饲料配方饲养松褐天牛幼虫的效果

本发明用于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的幼虫人工饲料的配方及其重量百分比选定在此范围时(麦麸6-10;豆蛋白3.9-4.4;韦氏盐1.2-1.5;蔗糖1.0-1.5;纤维素18-25;37%甲醛0.02-0.05;尼泊金0.1-0.15;抗坏血酸0.4-0.6;维生素B120.0015-0.002;琼脂1.4-2.0;酵母1.8-2.5;氯化胆碱0.1785-0.2980;水66-52。)可有效保证在此喂养方法及环境下幼虫成活率50%以上;幼虫历期低于310天;成蛹率不低于73%;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比野外最多缩短近60天(通常野外松褐天牛完成一个世代大约需320天左右),相对成本降低;由于这些原材料不受地域及季节的限制,随时因地制宜制备,不会出现季节性的短缺而影响到松褐天牛幼虫的人工饲养,从而使室内连续大量饲养松褐天牛幼虫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在松褐天牛的生存环境上,经过多次试验,为幼虫的喂养建立健康养虫间,该健康养虫间洁净度为千级,具有控温、控光照时间及空气循环等功能,在本发明的松褐天牛人工饲养中应控温在24~26℃、控湿在55-70%。

本发明方法另一重要创新点在于:在步骤(2)中将羽化的成虫雌雄搭配成对,放入容器中用松树枝喂养,且每容器中只放50对成虫。这样即保证了营养的供给,又避免了多对间相互的干扰,由此可完成交配产卵。

在本发明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中,每次幼虫人工饲料投入前先加热混匀,再分装到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中。这样有利于松褐天牛幼虫的进食及各种营养的吸收消化。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选定松褐天牛蛹200头,在25℃条件下,羽化成虫189头,将松褐天牛成虫按雌雄比1∶1的比例,装入备有松针的笼中,每笼装成虫50头,15天后产卵,产卵4500粒,卵期10天,卵粒常规消毒(先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即可),在25℃条件下,孵化幼虫4050头,人工饲料按照表1中的配方1加热混匀,分装到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中,将初孵幼虫接入(每容器中接入1头初孵幼虫),放入健康养虫间内饲养,视饲料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更换添加饲料,30天后幼虫成活2268头,310天后成蛹1656头,蛹继续放在饲料表面,17天后羽化成虫1474头。

实施例2:

选定松褐天牛蛹180头,在25℃条件下,羽化成虫165头,将松褐天牛成虫按雌雄比1∶1的比例,装入备有松针的笼中,每笼装成虫50头,14天后产卵,产卵4400粒,卵期8天,卵粒常规消毒(先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即可),在25℃条件下,孵化幼虫4004头,人工饲料按照表1中的配方2加热混匀,分装到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中,将初孵幼虫接入(每容器中接入1头初孵幼虫),放入健康养虫间内饲养,视饲料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更换添加饲料,30天后幼虫成活2522头,300天后成蛹1992头,蛹继续放在饲料表面,15天后羽化成虫1793头。

实施例3:

选定松褐天牛蛹300头,在25℃条件下,羽化成虫278头,将松褐天牛成虫按雌雄比1∶1的比例,装入备有松针的笼中,每笼装成虫50头,12天后产卵,产卵6880粒,卵期7天,卵粒常规消毒(先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即可),在25℃条件下,孵化幼虫6260头,人工饲料按照表1中的配方3加热混匀,分装到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中,将初孵幼虫接入(每容器中接入1头初孵幼虫),放入健康养虫间内饲养,视饲料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更换添加饲料,30天后幼虫成活4883头,270天成蛹4151头,蛹继续放在饲料表面,12天后羽化成虫3736头。

实施例4:

选定松褐天牛蛹150头,在25℃条件下,羽化成虫136头,将松褐天牛成虫按雌雄比1∶1的比例,装入备有松针的笼中,每笼装成虫50头,15天后产卵,产卵3415粒,卵期7天,卵粒常规消毒(先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阴干即可),在25℃条件下,孵化幼虫3142头,人工饲料按照表1中的配方4加热混匀,分装到松褐天牛幼虫饲养容器中,将初孵幼虫接入(每容器中接入1头初孵幼虫),放入健康养虫间内饲养,视饲料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更换添加饲料,30天后幼虫成活2482头,265天成蛹2159头,蛹继续放在饲料表面,10天后羽化成虫1943头。

由以上各实施例可看出:采用本发明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幼虫人工饲料,幼虫成活率高、历期短,成蛹率高;由于饲料中的配料均为保健原料配方,不仅使松褐天牛幼虫生长快,还能确保为辐射不育提供质量可靠的生产用虫。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