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阶段释放型环孢素A固体微乳制剂及其微乳固化方法

一种阶段释放型环孢素A固体微乳制剂及其微乳固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一种阶段释放型环孢素A固体微乳制剂及其微乳固化方法。一种含有环孢素A作为活性成分,采用微乳化技术和微乳固化技术将环孢素A微乳固化,再采用相应的延迟释放辅料制备成一种在特定肠道释放的颗粒,将胃溶的颗粒与肠溶的颗粒按比例混合,可得到分阶段缓慢释放的环孢素阶段释放型制剂。新制剂克服了普通制剂的血药浓度波动大的缺点,延长了药物的有效浓度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所采用的制备方法较适合于工业化的生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998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药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35369.3

  • 申请日2007-11-07

  • 分类号A61K38/13;A61K9/107;A61K9/16;A61K47/34;A61K47/38;A61P37/06;A61P37/02;

  • 代理机构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金惠贞

  • 地址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20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15: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8/13 授权公告日:20110330 终止日期:20141107 申请日:2007110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3-30

    授权

    授权

  • 2010-08-1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8/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71107

    著录事项变更

  • 2008-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6-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阶段释放型环孢素A固体微乳制剂及其微乳固化方法。

二、背景技术

环孢素A(Ciclosporin A)是霉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生成的一种脂溶性环状十一肽化合物。发现于1969年,197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目前主要用于临床免疫抑制的主要是环孢素A,该原料已有多家制药企业生产。环孢素的化学名称为:环[[(E)-(2S,3R,4R)-3-羟基-4-甲基-2-(甲氨基)-6-辛烯酰]-L-2氨基丁酰-N-甲基甘氨酰-N-甲基-L-亮氨酰-L-缬氨酰-N-甲基-L-亮氨酰-L-丙氨酰-D-丙氨酰-N-甲基-L-亮氨酰-N-甲基-L-亮氨酰-N-甲基-L-缬氨酰]

其结构式为:

环孢素可选择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它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无影响。因而环孢素不同于细胞毒类药物的作用,它仅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而不致显著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环孢素目前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随着对环孢素作用机制的不断认识,以及临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的不断明确,目前环孢素已不仅应用于抗排斥反应。近年来,该药在治疗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方面,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也得到了肯定的评价。

临床上环孢素主要用于:

1.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作为各种器官移植后的首先抗排斥药物。

2.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类风湿性疾病,如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重症肌无力、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浸润性突眼等。

3.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

近年来,环孢素在国内典型医院用药量逐年上升,环孢素目前的制剂主要有环孢素注射液、环孢素软胶囊和环孢素口服液三种,其中以口服给药的环孢素软胶囊和口服液用量最大,因为器官移植病人在手术后主要采用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方法来克服器官排斥,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也需要长期口服给药。由于环孢素为水中难溶的药物,并且对胃肠道粘膜的渗透性也较低,因此最初的制剂采用了植物油加乳化剂的方法制备预浓缩乳制剂,该制剂在口服后与胃肠道中的液体共同在胃肠道蠕动的作用下乳化,并且被胆汁进一步乳化,最后被肠道吸收。但这种制剂因患者的肠道生理差异和胆汁分泌量的不同会造成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美国诺华公司于近年推出了新的微乳化制剂,该微乳化制剂中加入了效果更佳的乳化剂和助乳剂,改善了油相的成分,制备的微乳更加稳定,乳化后粒径更小,使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较少地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从而使生物利用度得到了提高,吸收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减小。

环孢素在临床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不断监控血药浓度,血药浓度超过治疗浓度时易发生肾损伤和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而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时将发生排斥反应。临床上目前已经对环孢素的血药浓度治疗窗有了较多的了解,一般情况下要求谷浓度大于120ng/ml,而最高血药浓度宜低于600ng/ml(浓度范围依测定方法而不同)。目前上市的环孢素口服液(新山地明)采用一日2次给药的方法给药,新山地明的达峰时间为1小时左右,因此有可能出现服药后短期药物浓度高而后期药物浓度低的问题,病人服药后有一半的时间血药浓度处于治疗窗之下,造成了器官排异风险,且如果病人忘记服药,将造成较大的器官排异风险。有临床研究表明,如果对环孢素采用低剂量多次给药,将会获得更加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克服不良反应。但一日多次给药必然给患者带来用药上的不便,尤其是器官移植患者为终身服药,一日多次给药不太可行。解决的方法就是将环孢素制成具有释放特性的制剂,在一日一次或一日二次给药后获得较为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传统的缓控释技术主要有骨架释放或膜控释放,且要求药物溶解性较好,吸收有规则,而环孢素却是一个难溶性且吸收没有规则的药物,只有采用微乳体系才能达到溶解和稳定吸收的目的。但微乳制剂较为新颖,目前尚无将环孢素微乳制成具有释放特征制剂的研究报道。

目前常用的普通乳剂固化技术有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和载体吸附法。喷雾干燥法由于乳剂黏度大,在喷雾干燥过程中损失较大,一般不被采用;冷冻干燥法是将乳剂加入一定量的赋型剂后经较长时间的冻干而成的,此种方法需要的赋型剂量较大,冻干时间长,成本高,生产较为复杂;载体吸附固化法简便易行,为目前常用的乳剂固化法,但目前的乳剂固化法所制成的乳剂药物释放不完全,且对微乳的固化尚未进行尝试。

目前相关的环孢素专利中02809524.3提到了用树脂将微乳固化,与本发明中的先将微乳用其他材料固化后再用树脂做骨架不同,且直接用树脂固化似乎难以成型。专利96195173.7提到用泊洛沙姆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再用树脂包衣,该体系中的环孢素已经不是微乳体系,与本发明完全不同。专利01807863中提到了微乳固化的技术,但该技术采用喷雾干燥法,生产复杂、损耗大,同时也没有将固化后的微乳制成延迟释放制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阶段释放特性的环孢素A固体微乳化制剂旨在为患者服药后获得平稳的血液浓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环孢素A在胃液中和肠道中分阶段逐步释放,以及微乳的固化。

本发明所称的阶段释放型环孢素A固体微乳制剂是由环孢素A微乳剂经固化后分别制备的在肠道中释放的肠溶颗粒和在胃液中释放的胃溶颗粒按1∶2~2∶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的阶段释放型固体微乳制剂。

优选肠溶颗粒和胃溶颗粒按1∶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

所述的环孢素A微乳剂是由环孢素A溶解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乳剂组成的有机相中得到的微乳剂,各组分取以下重量份:

环孢素A          0.5~1.5份

油相             2~4份

表面活性剂        4~8份

助乳剂            2~4份

优选以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丙二醇构成的有机相,其中辛癸酸甘油酯为一种中链的甘油三酯,具有较好的自乳化效果,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是目前证明效果较好的乳化剂,其中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为佳,助乳化剂选择了稳定性较好的丙二醇,以此有机相制备的环孢素A微乳剂稳定性好,自乳化能力较高,在水中以任意比例稀释均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液体。所述的辛癸酸甘油脂是辛酸三甘脂和癸酸三甘脂的简称。

环孢素                0.5~1.5份

辛癸酸甘油酯          2~4份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4~8份

丙二醇                2~4份

所述的环孢素A微乳剂的固化是用公知的载体吸附法进行固化,与现有方法的区别是在环孢素A微乳剂中加入吸附改善剂后用载体吸附法进行固化,吸附改善剂的加入量为微乳剂中有机相的20~100wt%,优选30~60wt%。所述的载体选自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糊精、乳糖、磷酸氢钙、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优选微粉硅胶和微晶纤维素,尤其以亲水性的微粉硅胶吸附能力最强。但吸附后的微乳在自乳化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吸附材料对药物的吸附,造成了固化后的微乳难以在水中重新形成微乳,结果导致固化物中药物的溶出率降低到50~7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在微乳剂吸附之前加入吸附改善剂有助于固化微乳的复原。吸附改善剂选自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或羟甲基纤维素等水溶性纤维素类衍生物,或者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其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效果最佳。各组分重量分数为:

环孢素A               0.5~1.5份

有机相                8~16份

吸附改善剂            3~8份

载体                  4~8份

优选:

环孢素A               0.5-1.5份

辛癸酸甘油酯          2-4份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4-8份

丙二醇                2-4份

聚乙烯吡咯烷酮        3-8份

微粉硅胶              4-8份

因此在制备了固化的环孢素A微乳后,采用公知的释放制剂的加工方法将其制成肠溶颗粒和胃溶颗粒两种延迟释放颗粒。肠溶颗粒可以延迟药物释放2小时左右,因为颗粒在胃中的排空时间相当固定,大约为2小时,所以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差将肠溶颗粒与胃溶颗粒相结合给药,达到阶段释放药物的目的。即两种颗粒在胃肠道转运过程中逐步释放药物,达到分阶段释放的目的。

肠溶颗粒和胃溶颗粒可以是骨架型颗粒或包衣型颗粒。其组分如下:

固化微乳部分         60-80%w/w

树脂骨架或包衣部分    20-40%w/w

肠溶颗粒所用的骨架材料或包衣材料(统称肠溶树脂)选自:

EUDRAGIT L 100-55或EUDRAGIT L 30D-55或EUDRAGIT L 100或聚丙烯酸树脂II等。

胃溶颗粒所用的骨架材料或包衣材料(统称胃溶树脂)选自:

EUDRAGI E 100或EUDRAGIT EPO或聚丙烯酸树脂IV等。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将环孢素A溶解于有机相中。

(2)将吸附改善剂加入环孢素A微乳剂中混匀。

(3)加入载体吸附固化。

(4)将树脂溶液加入固化载体中边制粒边干燥。或将固化微乳制粒后于包衣机中用树脂溶液包衣。

(5)将肠溶颗粒与胃溶颗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本发明将肠溶颗粒与胃溶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微乳制剂在体外酸性介质中2小时释放约50%,转换到肠溶介质后2小时累计释放约80%,4小时累计释放90%以上,实现了分阶段释放、平稳血药浓度的目的。本发明成功地采用了一种简便的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固化技术将微乳体系固化但并不破坏其特性,在固化的基础上采用延迟释放技术将其制备成分阶段释放制剂。在固化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一种亲水性材料,成功解决了载体吸附固化法中药物释放不完全的问题,制备出了能既保留微乳特性又有较好固化效果的环保素A固化微乳。在此基础上将环孢素A制成在不同胃肠道段释放的颗粒,达到使药物逐步释放、并获得平稳血药浓度的目的。

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有意义的环孢素给药体系。

四、附图说明

图1为beagle犬口服实施例1和环孢素口服液100mg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横坐标为口服后时间,纵坐标为血药浓度。两者相比,服用本实施例药物后动物血药浓度平稳,血峰浓度/血谷浓度比值小于环孢素口服液。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肠溶颗粒

环孢素A                1kg

辛癸酸甘油酯           2k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5kg

丙二醇                 3kg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4kg

微粉硅胶               5kg

国产II号树脂           6kg

胃溶颗粒

环孢素A                1kg

辛癸酸甘油酯           2k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5kg

丙二醇                 3kg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4kg

微粉硅胶           5kg

国产IV号树脂       4kg

将环孢素A加入到辛癸酸甘油酯、丙二醇中,搅拌使溶解,加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搅拌混匀,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并快速搅拌,使其充分分散溶解到溶液中,随后加入微粉硅胶,搅拌使吸附成固体。将II号树脂用适量乙醇溶解后加入到微乳吸附固体中,搅拌使混合均匀,制成颗粒,挥去乙醇得到固化的肠溶颗粒。同样方法制成固化微乳后用IV号树脂的乙醇溶液制成颗粒,挥去乙醇后得到固化的胃溶颗粒。两种颗粒测定含量后按照以环孢素计1∶1的比例混合即可。

实例2

肠溶颗粒

环孢素A                 1kg

辛癸酸甘油酯            2k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5kg

丙二醇                  3kg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4kg

微粉硅胶                5kg

淀粉                    5kg

国产II号树脂            6kg

PEG 400                 0.5kg

滑石粉                  1kg

乙醇                    80kg

胃溶颗粒

环孢素A                 1kg

辛癸酸甘油酯            2kg

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5kg

丙二醇                  3kg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4kg

微粉硅胶                5kg

国产IV号树脂            4kg

将环孢素A加入到辛癸酸甘油酯、丙二醇中,搅拌使溶解,加入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搅拌混匀,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并快速搅拌,使其充分分散溶解到溶液中,随后加入微粉硅胶,搅拌使吸附成固体。将固化的微乳加入淀粉后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醇溶液制粒,颗粒置于包衣锅中边滚圆边烘干,待颗粒达到一定圆整度后,用II号树脂乙醇溶液包衣,包衣增重达到10-20%。包衣颗粒40℃固化12小时后即可。胃溶颗粒与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

验证例1

颗粒的溶出度测定:将相当于100mg的环孢素A颗粒置于1000ml溶出介质中,37℃下100r/min搅拌,前2个小时的溶出介质为0.1M盐酸溶液,2小时取样后更换成pH为6.8的缓冲液,继续搅拌,在更换介质后的2、4小时取样测定。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法。

2小时(0.1M盐酸)4小时(pH6.8缓冲液)6小时

实例1 53%86%98%实例2 52%89%98%

验证例2

颗粒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将实施例1的颗粒和市售的环孢素口服液给予6只beagle犬,每次口服给药100mg,双周期交叉给药,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6、8、10、12、24小时取血,用HPLC法测定环孢素血药浓度。结果表明环孢素口服液有较大的峰浓度,而实例1的峰浓度低,血药浓度平稳。见附图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