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纸供给装置、纸叠打印机以及纸叠打印系统

纸供给装置、纸叠打印机以及纸叠打印系统

摘要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可放置多个纸叠,并从所放置的多个纸叠中的希望的一种以上的纸叠中一张张送出纸。本发明的纸供给装置(2)从通过层叠多张将一端部可剥离地粘贴的纸而构成的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一张张地剥离纸进行输送,其包括:纸叠盒(30),可在宽度方向并排容纳多个长度大致相同且宽度相同或宽度不同的纸叠H;多个放置台(31),容纳在纸叠盒(30)中,可分别放置多个纸叠;纸叠移动单元(21),通过多个放置台(31),在剥离位置(48)和待机位置(47)之间单独且手动地移动多个纸叠H;以及纸供给单元(22),剥离移动到剥离位置(48)的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并进行输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5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710130390.4

  • 发明设计人 坂野秀树;

    申请日2007-07-18

  • 分类号B41J13/00;B41J13/10;B41J13/02;B65H1/28;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余刚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37: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7-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41J13/00 专利号:ZL2007101303904 申请日:20070718 授权公告日:200912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12-23

    授权

    授权

  • 2008-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可再贴纸叠等纸叠的最上面位置开始,将纸一张张剥离后供给的纸供给装置、纸叠打印机以及纸叠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具有这种纸供给装置的可再贴纸打印机,公知的有包括可以收容不同宽度的多种可再贴纸叠的可再贴纸叠盒、以及收容在可再贴纸叠盒中的多个放置台的装置(参照专利文件1)。在该可再贴纸打印机中,由兼作压纸辊的拾取辊将可再贴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在剥离位置上剥离的同时送去打印。放置台通过加压弹簧将可再贴纸叠向剥离位置侧加压,同时可再贴纸叠盒通过设置在其中的前后一对位置限制部,将所收容的可再贴纸叠的上表面(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限制在剥离位置上。并且,宽幅较窄(最窄)的可再贴纸叠被置于任意一个放置台上,而较宽的可再贴纸叠则横跨多个放置台放置。因此,将可再贴纸叠置于多个放置台上时,可再贴纸叠一直处于剥离位置上。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3-81455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现有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可再贴纸叠盒的结构是放置宽度不同的一个可再贴纸叠,而不是放置多个可再贴纸叠。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使能够将多个可再贴纸叠放在多个放置台上,也会因为所放置的多个纸叠均面临剥离位置,所以无法只剥离且输送任意的纸叠。并且,对不同宽度的可再贴纸叠或不同颜色的可再贴纸叠进行打印时,需要每次更换可再贴纸叠,从而存在可再贴纸叠的更换作业烦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放置多个纸叠,并且可以从所放置的多个纸叠中的希望的一种以上的纸叠中一张张送出纸的纸供给装置、纸叠打印机以及纸叠打印系统。

本发明的纸供给装置从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开始一张张剥离并进行输送,其中,所述纸叠由将一端部便于剥离地粘贴的纸多张层叠而构成,所述纸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纸叠盒,在宽度方向并排容纳有多个长度大致相同且宽度相同或宽度不同的纸叠;多个放置台,容纳在纸叠盒中,用于分别放置多个纸叠;纸叠移动单元,通过多个放置台,在剥离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单独且手动地移动多个纸叠;以及纸供给单元,剥离移动到剥离位置的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并进行输送。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纸供给装置从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开始一张张剥离并进行输送,其中,所述纸叠由将一端部便于剥离地粘贴的纸多张层叠而构成,所述纸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纸叠盒,在宽度方向上并排容纳有多个长度大致相同且宽度相同或宽度不同的纸叠;多个放置台,容纳在纸叠盒中,用于分别放置多个纸叠;纸叠移动单元,通过多个放置台,在剥离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单独移动多个纸叠;以及纸供给单元,剥离移动到剥离位置的纸叠的最上面位置的纸并输送。

根据上述结构,将多个纸叠放置在多个放置台上这样将多个纸叠放置在纸叠盒中,且通过纸移动单元仅将希望的纸叠移动到剥离位置上,从而获得纸。因此,不会从不希望的纸叠送出纸,能够通过纸供给单元剥离希望的纸叠的纸且进行供给。从而,如果放置有多个希望的纸叠,则没有必要每次更换纸叠。并且,由于可以单独移动多个放置台,所以可以使希望的多个纸叠面临剥离位置。此外,作为纸叠,可以是可再贴纸叠或记事簿(memo pads)等。并且,既可以平行移动各放置台,也可以倾斜移动。进而,所谓的放置宽度相同的纸叠主要是指放置宽度相同且颜色(底色)不同的纸叠。

上述前者的情况下,优选的纸叠移动单元包括对应多个放置台而设置、用于移动各放置台的多个移动连杆;以及,连接在各移动连杆的多个手动操作杆。

根据该结构,通过操作手动操作杆,可以在剥离位置以及待机位置自由地移动各放置台。此外,优选手动操作杆或者移动连杆包括锁紧/解锁机构,以便能够保持纸叠(放置台)移动到剥离位置的状态。

上述后者的情况下,优选的纸叠移动单元具有通过多个放置台选择多个纸叠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纸叠并移动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可以同时将所有的多个纸叠、或者希望的纸叠移动到剥离位置上。

这时,优选的纸叠移动单元包括对应多个放置台而设置、并用于移动各放置台的多个螺线管。

根据该结构,通过选择多个螺线管、或者分别驱动希望的多个螺线管,从而可以移动希望的放置台。并且,可以将装置的结构单纯化。

这时,优选的纸叠移动单元包括:对应多个放置台而设置、用于移动各放置台的多个平面凸轮;将多个平面凸轮设置在外周面上的旋转体;以及旋转旋转体的激励器。

根据该结构,通过激励器旋转旋转体,从而可以由各平面凸轮移动各放置台。

这时,优选还包括获取用于移动希望所选择的放置台的选择数据的选择数据获取装置,并且纸叠移动单元基于由选择数据获取装置获取的选择数据,移动放置台。

根据该结构,通过用户选择希望的放置台,从而纸叠移动单元可以移动由用户选择的放置台。

这时,优选还包括检测移动到剥离位置的纸叠的检测单元。

根据该结构,可以检测到纸叠移动到了剥离位置上,并且以检测单元的检测为前提,可以驱动纸供给单元等。

这时,优选的纸供给单元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容纳纸叠盒、多个放置台、纸叠移动单元以及纸供给单元的装置壳体;以及基于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装置壳体的对应多个放置台的位置上,对移动到剥离位置的纸叠进行规定的显示的显示单元。

根据该结构,可以通知用户纸叠移动到了剥离位置上,从而通过用户的确认,可以防止用户的误操作。

这时,优选多个纸叠的宽度是最窄纸叠的宽度的整数倍,并且多个放置台分别以对应于最窄的纸叠的宽度形成。

根据该结构,可以将最窄宽度的纸叠放置于一个放置台上,并且,可以将最窄宽度的整数倍宽的纸叠横跨多个放置台放置。因此,能够在匹配纸叠宽度的状态下将纸叠放置于放置台上。

本发明的纸叠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纸供给装置、以及对由纸供给装置供给的纸进行打印的打印单元。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纸叠盒中容纳有多个纸叠时,也可以通过将希望的纸叠移动到剥离位置,从而仅对希望的纸叠的纸进行打印。

本发明的纸叠打印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纸叠打印机、以及连接在纸叠打印机上并用于控制纸叠打印机的计算机。

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输入装置、显示装置、CPU等,仅对希望的纸叠的纸进行打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再贴纸打印系统的模式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内部模式图;

图4是可再贴纸座的俯视图;

图5是可再贴纸座的A-A′的剖面图;

图6是可再贴纸打印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7是与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以及显示单元有关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内部模式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可再贴纸打印机的内部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纸供给装置组装在可再贴纸打印机(纸叠打印机)中的情况。该可再贴纸打印机是构成可再贴纸叠打印系统(纸叠打印系统)的装置中的一个,其基于在个人电脑上编辑的打印数据,从所放置的可再贴纸叠(纸叠)卷起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一边剥离所卷起的可再贴纸一边进行打印,并向装置外部排出打印完毕的可再贴纸。首先,对可再贴纸打印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包括:放置有可再贴纸叠H(参照图3)的可再贴纸打印机2、以及通过USB(USB线缆)4等连接在可再贴纸打印机2上的个人电脑3,个人电脑3制作并编辑用于打印在可再贴纸H1(参照图2)上的打印数据,同时控制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各种驱动。

个人电脑3包括:个人电脑本体5、连接在个人电脑本体5并用于输入数据的键盘6以及鼠标7、和显示输入结果等的显示器8。在个人电脑本体5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存储与可再贴纸打印机2有关的应用程序(程序)或装置驱动程序等数据的CD-ROM9。并且,从键盘6等输入各种检测信号、各种命令、各种数据等时,个人电脑3根据CD-ROM9内的程序,处理各种数据,且控制可再贴纸打印机2。

此外,理所当然地,也可以在可再贴纸打印机2中设置制作、编辑打印数据的功能和控制各部分的功能,将可再贴纸打印机2作为单独的个体使用,使其对可再贴纸H1进行打印。

如图2所示,由装置壳体15形成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外壳,且在装置壳体15的内部可以放置三个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并且,可再贴纸打印机2对从所放置的可再贴纸叠H一张张剥离的可再贴纸H1,进行由个人电脑3制作的希望的字符串的打印,且从形成在装置壳体15上的排出口16将其送出。

装置壳体15整体上形成得较为小型,在装置壳体15的侧面形成有用于从侧面抽屉式地向壳体内部导入后述的可再贴纸座20的可再贴纸导入开口17,并且,在装置壳体15的前面的中央位置形成有用于向壳体外部送出已打印完毕的可再贴纸H1的水平切口状的排出口16。该排出口16的宽度与可再贴纸座20的宽度相对应地形成,以便三个最窄的可再贴纸H1在宽度方向并排排纸。并且,在装置壳体15的上表面容纳有墨带R(参照图3)、或安装有带盒C(参照图3),同时安装有用于保养的开关盖18。

可再贴纸叠H由将背面的固定端部91局部粘贴的多个可再贴纸H1构成。即,可再贴纸叠H是将同一形状(长方形)且同一尺寸的多个可再贴纸H1分别局部地粘贴背面的固定端部91并层叠而成。可再贴纸H1可以从可再贴纸叠H一张张地剥离,并且被剥离之后通过该固定端部91的粘贴部(粘着剂)可以再次粘贴在笔记本等被粘贴物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可再贴纸叠H是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和具有最窄可再贴纸叠的整数倍宽度的可再贴纸叠H等不同宽度的可再贴纸叠,这些可再贴纸叠H在长度方向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并且,对于各种可再贴纸叠H,准备有分别不同的颜色(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种)。因此,在下面对安装有不同颜色的3种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可再贴纸打印机2包括:可再贴纸座20,可以在宽度方向容纳三个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纸叠移动单元)21,在后述的抽取位置(剥离位置)48和待机位置47之间移动所安装的可再贴纸叠H;可再贴纸供给单元(纸供给单元)22,卷取面临抽取位置48的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且移动到后述的挟持位置55上,同时向装置外部排出;打印单元23,对面临挟持位置55的可再贴纸H1进行打印;检测单元24,对面临抽取位置48的各可再贴纸叠H进行检测;以及,显示单元25,基于检测单元24的检测结果,通过显示灯82的闪烁或点亮等来显示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这些单元容纳在上述的装置壳体15之内。

如图3至图5所示,可再贴纸座20可以在宽度方向并排保持三个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可再贴纸座20包括:可再贴纸叠盒30,形成为盒子状,且其上表面开放;以及,三个放置台31,容纳在可再贴纸叠盒30中,且可以分别水平放置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并且可再贴纸座20可通过可再贴纸导入开口17自由装卸在可再贴纸打印机2上,当更换或者替换可再贴纸叠H时,取出整个可再贴纸座20后放置可再贴纸叠H。

可再贴纸叠盒30是由四方框状的导入导向部36和前后一对位置限制部37一体形成,上述四方框状的导入导向部36滑动自如地对三个放置台31进行导向,使三个放置台31在上下方向水平移动,上述位置限定部37设置在导入导向部36的上端部的前后,且突出设置以便相对地按住可再贴纸叠H的被卷取的自由端部90以及粘贴的固定端部91,在可再贴纸叠盒30的底面,在可再贴纸叠H的自由端侧形成有使后述的压上部76出入的出入开口38,在固定端侧形成有检测单元24面临的检测开口39。

各放置台31包括:放置有可再贴纸叠H的板状的上侧台架43;抵接于可再贴纸叠盒30的底面的板状的下侧台架44;以及,设置在上侧台架43和下侧台架44之间的螺旋弹簧45。上侧台架43的放置面形成为具有与所放置的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相同的长度以及相同的宽度,与此相对应,下侧台架44也形成为具有与上侧台架43相同的尺寸。并且,通过上述的出入开口38,压上部76抵接在下侧台架44的下表面上,同时,通过检测开口39,检测单元24抵接在下侧台架44的下表面上。

如图3或图5所示,例如,从可再贴纸叠盒30的上方,在该可再贴纸座20上放置三个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则三个可再贴纸叠H在和一对位置限制部37之间存在间隙的状态下被分别放置于三个放置台31上。此时,放置可再贴纸叠H的位置就成为待机位置47。

当通过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上升各放置台31时,由导入导向部36进行导向,各放置台31水平移动,同时可再贴纸叠H的自由端部90以及固定端部91抵接于一对位置限制部37,且以被螺旋弹簧45向上方加力的状态被定位。因此,即使一张张地送出可再贴纸H1而可再贴纸逐渐减少,位于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的高度水平仍保持一定。这时,由一对位置限制部37限制的可再贴纸叠H的位置成为抽取位置48。

另一方面,当放置宽度为最窄宽度的两倍的可再贴纸叠H时,横跨两个放置台31进行放置,当放置宽度为最窄宽度的三倍的可再贴纸叠H时,横跨三个放置台31进行放置,因此,可以放置不同宽度的可再贴纸叠H。从而通过使放置台31的宽度与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的宽度一致,可以以合并多个可再贴纸叠H宽度的状态放置于放置台31上。

可再贴纸供给单元22包括:送料辊51,可以卷取面临抽取位置48的可再贴纸叠H的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旋转连接于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且将其卷取,同时,将卷取的可再贴纸H1挟持在与后述的热敏头50之间且旋转送出;成为送料辊51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机52;减速齿轮列53,将驱动电机52的驱动力传递到送料辊51;以及,辊移动单元54,在卷取可再贴纸H1的抽取位置48和挟持位置55之间移动送料辊51,其中,挟持位置55是送料辊51与热敏头50一同挟持可再贴纸H1的位置。

送料辊51横跨与可再贴纸座20大致相同的宽度、即,三个放置台31的宽度的方向延伸设置,旋转连接于面临抽取位置48的所有可再贴纸叠H的自由端部90。送料辊51包括直接旋转连接于可再贴纸H1的辊本体58、以及,作为用于辊本体58旋转的中心轴的辊驱动轴59。辊驱动轴59的两端部旋转自如地保持在辊移动单元54上,辊驱动轴59通过由减速齿轮列53传递的驱动电机52的动力而旋转。并且,送料辊51同时具有旋转连接于可再贴纸H1且卷取可再贴纸H1的功能和与后述的热敏头50协作的压纸辊的功能。

辊移动单元54在前端部旋转自如地保持辊驱动轴59,并且辊移动单元54包括:一对旋转臂60,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摆动)自如地形成;行星齿轮机构,例如,将一个旋转臂60作为载体,并且使用了构成上述的减速齿轮列53的部分齿轮;以及凸轮机构,将其齿轮的旋转力转变为旋转臂60的旋转动作。即,由凸轮机构将行星齿轮机构的圆周运动转变为旋转臂60的往返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臂60的往返旋转运动,送料辊51旋转的同时在抽取位置48和挟持位置55之间移动。

打印单元23包括:热敏头50,设置在排出口16附近,且形成为与送料辊51大致相同的宽度;以及,带卷取机构(未图示),卷取所安装的带盒C中的墨带R。带盒C包括:卷取墨带R以便自由地放出墨带R的墨带放出卷轴61;卷取墨带R的墨带卷取卷轴62;以及,旋转自如地容纳这些的带盒(未图示)。并且,当送料辊51向挟持位置55移动时,带卷取机构与上述的减速齿轮列53连接,从而可以输入来自驱动电机52的动力,且配合可再贴纸H1的供给,开始墨带R的卷取(送出)。

如上述地构成的打印单元23根据来自个人电脑3的控制信号,对热敏头50以及驱动电机52进行控制的同时,对可再贴纸H1进行打印。即,在移动到挟持位置55上的送料辊51和热敏头50之间挟持可再贴纸H1和墨带R,并且一同送出可再贴纸H1和墨带R的同时,通过热敏头50的发热驱动在可再贴纸H1的表面进行打印。

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在上下方向单独移动三个放置台31,从而使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或者待机位置47,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包括:抵接于各放置台31的下侧台架44、且形成为“L”字状的三个压上部件70;在相同的轴上轴支撑三个压上部件70的一个旋转支承轴71;以及,通过各压上部件70将各放置台31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三个螺线管72。

各压上部件70由以旋转支承轴71为中心摆动的长边部75和在长边部75的一端部向上方突出形成的压上部76一体形成,在长边部75的另一端部的上侧形成有成为对应的螺线管72的柱塞73的支承的支承部77。压上部76以抵接于放置台31的下侧台架44的状态配置。

各螺线管72设置在可再贴纸座20的前表面侧,驱动时柱塞73向下突出。在驱动停止状态下,各螺线管72的柱塞73前端抵接于压上部件70的支承部77,对各螺线管72励磁,使柱塞73向下方突出,则柱塞73向下方按压支承部77。于是,长边部75以旋转支承轴71为中心进行旋转,使压上部76上升,将下侧台架44推上。由此,使放置台31上升,使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所以,通过使用三个螺线管72,从而可以使所有的放置台31上升,并且还可以使任意的一个以上的放置台31上升。相反,使各螺线管72消磁,则由图外的复位弹簧拉回各压上部件70,从而下侧台架44下降,因此可再贴纸叠H向待机位置47移动。

检测单元24具有与各放置台31对应的三个检测传感器80,各检测传感器80设置在可再贴纸叠盒30的下方。各检测传感器80的前端面临检测开口39,在可再贴纸叠H处于待机位置47上的状态下抵接于下侧台架44,在可再贴纸叠H处于抽取位置48上的状态下与下侧台架44分开。样,通过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使下侧台架44上升时,检测传感器80的前端从下侧台架44分开,检测出可再贴纸叠H移动到了抽取位置48上。此外,优选的检测传感器80使用光传感器或微型开关。并且,优选在通过检测传感器80检测出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的状态下驱动打印单元等。

显示单元25具有设置在装置壳体15的前表面的三个显示灯82,三个显示灯82并排设置在对应于三个放置台31的位置上(参照图2)。并且,各显示灯82根据对应的各检测传感器80所检测出的结果,使显示灯82闪烁、点亮或熄灭。

如图5所示,对分别放置于三个放置台31上的三个最窄的可再贴纸叠H进行打印时,首先,由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使所希望的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面临抽取位置48的各可再贴纸叠H抵接于同样面临抽取位置48的送料辊51,在该状态下,旋转送料辊51。于是,送料辊51旋转连接于最上面位置的可再贴纸H1的表面的自由端侧,从而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逐渐向上方弯曲而被卷上。

在被卷上的可再贴纸H1的前端通过送料辊51的下侧之后,送料辊51立即一边旋转一边向上移动,从而从可再贴纸叠H离开,这时,由于送料辊51的旋转力,可再贴纸H1抛到送料辊51的上侧,自由端部90搁在送料辊51之上。搁有可再贴纸H1的送料辊51接着一边旋转(自转)一边通过辊移动单元54移动(公转)到挟持位置55。当送料辊51到达挟持位置55并在与热敏头50之间挟持可再贴纸H1时,与此相配合,开始墨带R的输送。

送料辊51旋转连接于可再贴纸H1的背面,将其从可再贴纸叠H剥离,以自由端为前端朝排出口16旋转输送,同时,起到压纸辊的作用。即,剥离粘贴部的同时,热敏头50和送料辊51协作在可再贴纸H1的表面上从自由端侧开始进行打印。之后,结束打印,则送料辊51从挟持位置55移动到抽取位置48的同时,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使可再贴纸叠H面临待机位置47,再次变为打印待机状态。此外,当将最窄宽度的2倍宽的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时,移动所横跨放置的两个放置台31,并且当将最窄宽度的3倍宽的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时,移动全部三个放置台31。

在这里,参照图6对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通过个人电脑3控制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各种驱动,可再贴纸打印机2包括打印部101、移动部102、输送部104、检测部105、以及显示部106。打印部101通过热敏头50进行打印驱动。输送部104通过驱动电机52从可再贴纸叠H剥离可再贴纸H1的同时,将剥离的可再贴纸H1向装置外部输送。移动部102通过螺线管72以及选择数据获取部103,在抽取位置48以及待机位置47之间移动各放置台31。检测部105通过各检测传感器80检测可再贴纸叠H朝抽取位置48以及待机位置47的移动。显示部106通过各显示灯82显示可再贴纸叠H面临了抽取位置48。另一方面,个人电脑3包括操作部107,起到从键盘6以及鼠标7输入数据或在显示器8显示各种信息等的用户接口功能;以及控制部108,控制操作部107以及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各部分,控制部108控制整个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

控制部108包括CPU 110、ROM 111、RAM 112、CD-ROM 9、以及,输入控制装置(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输入输出控制器)113,通过内部总线114相互连接。通过IOC 113,从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内的各部输入各种信号、数据时,CPU 110按照存储在CD-ROM 9内的控制程序,基于所输入的各种信号、数据,处理RAM 112内的各种数据,通过IOC 113向可再贴纸打印系统1内的各部输出各种信号数据。从而,例如,基于存储在CD-ROM 9内的、通过键盘6等从三个放置台31中选择所希望的放置台31的台架选择程序115,生成用于移动所选择的放置台31的选择数据,且将该选择数据发送到选择数据获取部103,从而可以移动希望的放置台31。

在这里,参照图7对有关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各放置台31的选择以及驱动的控制流程、以及有关对应于所选择的放置台31的灯显示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启动存储在CD-ROM9中的台架选择程序115,用户从键盘6等选择所希望的放置台31,则基于选择的结果,台架选择程序115生成选择数据(S1)。之后,个人电脑3将生成的选择数据发送到可再贴纸打印机2的选择数据获取部103(S2),可再贴纸打印机2基于获取的选择数据(S3),对所选择的放置台31所对应的螺线管72(S4)进行励磁。

为了使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励磁的各螺线管72通过压上部件70使各放置台31上升。于是,各下侧台架44离开各检测传感器80的前端,从而检测传感器80检测出可再贴纸叠H移动到了抽取位置48(S5)。于是,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部108使对应于各检测传感器80的各显示灯82点亮(或闪烁)(S6),向用户报告所希望的放置台31已上升、即可再贴纸叠H面临了抽取位置48。

当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时,由可再贴纸供给单元22以及打印单元23进行打印处理,当该打印处理结束时,对螺线管72进行消磁,使放置台31下降(S7)。若放置台31下降,则下侧台架44抵接于检测传感器80,从而检测出可再贴纸叠H移动到了待机位置47上(S8)。于是,熄灭对应于各检测传感器80的显示灯82(S9),向用户报告放置台31已下降、即可再贴纸叠H面临了待机位置47。由此,通过用户在个人电脑3上选择希望的放置台31,从而可再贴纸打印机2可以移动用户所选择的放置台31。

根据上述的结构,例如,将最窄的三个可再贴纸叠H分别放置于放置台31上,且通过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21仅使希望的可再贴纸H1面临抽取位置48,从而可以剥离所希望的可再贴纸叠H的可再贴纸进行打印。从而没有必要与以前相同地每次更换可再贴纸叠H,所以可以改善作业效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可再贴纸叠H,但也可以使用粘贴了固定端面的记事簿等。并且,虽平行移动了各放置台31,但也可以在将可再贴纸叠H的固定端部91限位于待机位置47上的状态下,仅使自由端部90移动到抽取位置48。进而,虽然在可再贴纸打印机2设置有显示灯82,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在个人电脑3的显示器8显示报告可再贴纸叠H移动了的报告画面。并且,虽然在个人电脑3上选择了希望的放置台31,但也可以在可再贴纸打印机2设置选择按钮等进行选择。

接着,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可再贴纸打印机2中,用抵接于三个压上部件70的支承部77的三个平面凸轮130、将三个平面凸轮130设置在外周面的圆柱状的旋转体131、以及旋转旋转体131的驱动电机(激励器)132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三个螺线管72,从而使各放置台31移动。

相对于旋转体131的圆周方向,相隔同等距离(错开相位)配设三个平面凸轮130,各平面凸轮130在幅宽方向位置错开地设置,以便抵接于各压上部件70。因此,在该可再贴纸打印机2中,从三个放置台31中分别移动一个放置台31。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优选设置有检测各平面凸轮130抵接于压上部件70的传感器,通过该检测控制驱动电机132的驱动。

用户从个人电脑3选择三个放置台31中的一个放置台31时,为了移动希望的放置台31,控制部108旋转驱动电机52。当通过驱动电机52旋转旋转体131时,则对应于所选择的放置台31的平面凸轮130抵接在压上部件70上,从而通过压上部件70使放置台31上升,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在上述的结构中,虽然是一个一个地移动,但是从三个放置台31中移动希望的放置台31,从而可以使希望的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

接着,参照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该可再贴纸打印机2中,手动移动放置台31,省掉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三个螺线管72,并且代替各压上部件70的支承部77,具有延伸到装置外部的三个手动操作杆150。即,各压上部件70的长边部75的另一端部通过装置壳体15露出在排出口16侧的装置外部,在各长边部75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操作按钮151。

对希望的可再贴纸叠H进行打印时,按下三个手动操作杆150中的希望的手动操作杆150,使各放置台31上升。维持该状态的同时进行打印处理,打印处理结束之后,将手动操作杆150复原。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移动希望的放置台31,可以使希望的可再贴纸叠H面临抽取位置48。此外,这时,优选还设有保持可再贴纸叠H处于面临抽取位置48的状态的锁紧/解锁机构。

附图标记

1可再贴纸打印系统       2可再贴纸打印机

3个人电脑               20可再贴纸座

21可再贴纸叠移动单元    22可再贴纸供给单元

24检测单元              25显示单元

30可再贴纸叠盒          31放置台

47待机位置              48抽取位置

70压上部件              72螺线管

80检测传感器            82显示灯

130平面凸轮             131旋转体

132驱动电机             150手动操作杆

H可再贴纸叠             H1可再贴纸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