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室温电阻温度系数高于10K的多晶二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

室温电阻温度系数高于10K的多晶二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其采用改进了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成膜,结合后续的结晶、退火,实现杂质的均匀掺入和对钒的有效替位,使薄膜的相变起始温度降低到12-16℃附近。调节氩/氢比等成膜工艺和结晶热处理条件,使多晶VO2薄膜从半导体相向金属相转变时,其电阻率的变化超过2个数量级。选择掺杂或引入应力等制备方法、掺杂剂量、杂质种类等制备条件,使薄膜相变向低温适当延展,相变滞豫足够小,实现室温附近的TCR大大提高,达10%/K以上,可满足红外探测和红外成像的使用要求。获得的沉积薄膜与衬底界面结合牢固,结构致密,与CMOS工艺兼容。本发明原料低廉,具有成本优势,且在成膜过程中没有废液、废气等危害环境的物质排放。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0044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7-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工业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0510039179.2

  • 发明设计人 李金华;袁宁一;

    申请日2005-04-30

  • 分类号C23C14/34(20060101);C23C14/08(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07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汪旭东

  • 地址 213016 江苏省常州市白云路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25: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2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3C14/34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1205 申请日:200504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09-06-17

    授权

    授权

  • 2006-09-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7-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特指一种室温电阻温度系数(TCR)高于10%/K的多晶二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钒薄膜是一种制备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成像阵列(UFPA)和红外探测器的重要敏感膜。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中国专利200410060770.1“相变温度可调的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提及的磁控溅射沉积、离子束溅射、激光脉冲沉积、中国专利03115643.6“氧化钒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提及的溶胶-凝胶法等。虽然,各种方法都能制备氧化钒薄膜,但所得薄膜的性能、成本、及可生产性各不相同。目前,实用的制备方法主要是用金属钒作靶,在氧气氛中溅射沉积VOx(x~2)薄膜的方法,目前实用的VOx薄膜的热电阻温度系数(TCR)在2%~3%。用溶胶-凝胶法钨掺杂制备的二氧化钒薄膜的TCR已达到5.2%/K。由于TCR的大小直接影响着UFPA探测率的高低,应用上希望能尽量提高氧化钒薄膜在室温附近的TCR。

为了满足红外探测器,特别是UFPA研制的实际工艺需求,对氧化钒敏感膜主要有四方面的要求:a尽量高的TCR;b致密、均匀;c与衬底的界面粘附好;d与CMOS工艺兼容。由于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薄膜,不能满足后三个要求,即使能得到较高的TCR也只能作为机理研究,而不能在器件制备中实际使用。用其它方法制备的薄膜,较难获得很高的TCR,虽然可以作为红外探测和成像器件的敏感膜,但影响了器件的探测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超高温度系数多晶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改进了的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Ion Beam Enhanced Deposition)方法,将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相结合,将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的相变向低温延展,在氧化硅和氮化硅衬底上制备均匀、致密、与衬底粘附良好、与CMOS工艺兼容、300K时TCR高于10%/K的多晶二氧化钒敏感膜。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1)掺杂制成溅射靶

将1-15%原子比的Mo、Ta、W、Nb、Mn氧化物均匀掺入V2O5粉体,用等静压压制成溅射靶。

(2)采用混合离子束进行增强沉积

选用上述溅射靶,选用Ar∶H2为1∶3~1∶9高纯气体产生的混合离子束对沉积膜轰击,束流强度8~10mA,轰击离子源产生的氩/氢混合束束径大于150mm,非均匀性小于15%,垂直注入到溅射沉积膜上,利用样品台的公转和样品片自转实现均匀注入,这样,高剂量氩离子注入的损伤效应使V2O5的部分V-O键断裂;注入氢的还原效应将V2O5降价,转换成VO2结构;轰击束的混合效应使薄膜与衬底界面结合牢固、薄膜结构致密。同时发挥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形成IBED薄膜。

(3)结晶热处理

将上述方法制备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氧化钒薄膜,经500-700℃,10-30分的氩气或氮气退火、结晶,获得性能优良的多晶VO2薄膜。

其中对不同成膜条件的IBED薄膜,有不同的临界结晶温度。对Ar/H2比为1∶3~1∶9,溅射束流100mA,轰击混合束流10mA的IBED薄膜,临界结晶温度在500~650℃,结晶热处理温度高于临界结晶温度20~40℃,结晶时间选择10~20分,根据后续器件工艺确定。

用改进了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成膜,结合后续的结晶、退火,实现杂质的均匀掺入和对钒的有效替位,使薄膜的相变起始温度降低到12~16℃附近。调节氩/氢比等成膜工艺和结晶热处理条件,使多晶VO2薄膜从半导体相向金属相转变时,其电阻率的变化超过2个数量级。选择掺杂元素、调节掺杂剂量,使掺杂二氧化钒多晶薄膜在300K时的TCR达到10%/K以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干法制备性能良好的有相变特性的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结合选择掺杂或引入应力等制备方法、掺杂剂量、杂质种类等制备条件,使薄膜相变温度合适地向低温延展,保证相变滞豫足够小,实现室温附近(300K)的TCR大大提高,达10%/K以上,可满足红外探测和红外成像的使用要求。

(2)采用改进了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单纯物理方法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的不足,利用大束流混合离子束对沉积薄膜的轰击,同时发挥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实现掺杂、降价、界面混合的效果。不但使沉积薄膜与衬底界面结合牢固,还可使多晶二氧化钒薄膜的结构致密,密度达到4.23g/cm3,非常接近单晶二氧化钒的4.34g/cm3。该薄膜的晶界密度低,薄膜中的氧空位少。这也使薄膜在半导体相的激活能提高,从而使薄膜的温度系数比其它氧化钒薄膜更接近与单晶二氧化钒的TCR值。掺杂后,杂质在二氧化钒晶体结构中的替位比较充分,薄膜的相变温度向低温延展,所以可大大提高薄膜的TCR。,本发明用5-12atm%的多种掺杂原子,都可使TCR升高到10%/K,

(3)本成膜技术不用金属钒,而用价格低廉的粉体V2O5,体现了成本优势。

(4)本技术是一种干法沉积技术,在成膜过程中没有废液、废气等危害环境的物质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离子束增强沉积示意图

图中1、溅射离子源;2、V2O5靶;3、Ar+离子溅射束;4、轰击离子源;5、Ar/H+混合离子束;6、可自转沉积样品架;7、可旋转样品台;8、系统真空抽气口。

图2为超高温度系数IBED氧化钒薄膜的退火特性,图中a.500℃;b.530℃;c.550℃;d.600℃;e.630℃

图3为IBED氧化钒薄膜氩气退火后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a.600℃,4’;b.600℃,12’;c.650℃,3’;

图4为超高温度系数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的温度-电阻变化曲线,图中300K的TCR为10.2%/K

图5为不同结晶条件的IBED薄膜的XRD分析结果,图中a 650℃,2min,b 600℃,5min,c 550℃,19min,d未结晶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过程如下:

(1)溅射射靶的制备

用纯度为99.99%的高纯V2O5粉体与纯度为99.99%的高纯Sb2O3、Ta2O5、WO3、MoO3、MnO、Nb2O5粉体以100atm%:1-15atm%,均匀混合、球磨。为防止引入杂质,球磨采用玛瑙球和玛瑙罐,球磨转速控制在每分40-60转。以100Kg/cm2的压强初压成型,再作2000Kg/cm2、20分钟的等静压,得到结实的溅射靶。最后,在箱式炉中作空气气氛热处理,升温速率在300℃~600℃时约5℃/分,在600℃保温一小时,自然降温冷却到室温后取出待用。

(2)离子束增强沉积

溅射束为Ar+,束流强度80~100mA、加速电压1.5~2.5KV。对考夫曼离子源通入Ar/H2比为1∶3~1∶9的高纯气体,离子束轰击的束流强度为8~10mA,加速电压为40~60KV。无电扫描轰击束的直径不小于150mm,非均匀性小于15%。样品和样品台作独立旋转(转速分别为3r/min和24r/min),使增强沉积过程中样品温度低于300℃。增强沉积的时间由需要沉积的薄膜厚度决定,沉积速率约100nm/h。离子束增强沉积的示意图见图1。

(3)结晶和退火处理

沉积后的薄膜在高纯氮气或氩气氛中作结晶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必须略高于其临界结晶温度。临界结晶温度对增强沉积的具体条件,特别是Ar/H比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氩气中比在氮气中结晶的温度高。对1∶3-1∶9的Ar/H比,氮气氛临界结晶温度Tc在500-650℃,氩气氛的Tc约540-700℃。可以根据研制红外器件工艺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增强沉积条件,进而得到需要的临界结晶温度。在研制带CMOS读出电路的红外成像阵列时,通常可选择氮气氛结晶退火,结晶条件为530~550℃,10~20分(图2)。结晶可用XRD检测,合适的结晶条件将得到位于39.5°附近的单峰(图3),对应二氧化钒的晶向为M2的(002)向。IBED二氧化钒多晶薄膜的电阻率可以用结晶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来调节。在1-5欧姆.厘米范围内,薄膜的TCR值最大。钒氧化物具有十分复杂的价态组成,过高的结晶温度或形成二氧化钒结构后过长的退火时间都会造成VO2结构的降价,使电阻率升高,TCR降低。图5为不同结晶退火条件下,IBED薄膜的XRD分析谱。可以看出,合适的退火条件对形成二氧化钒结构的必要性。薄膜电阻率的高低要根据红外元件读出电路的设计来确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