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及产品应用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及产品应用

摘要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及产品应用。目前研究的γ-多聚谷氨酸的生产方法均为液体发酵法,尚未发现采用本发明的大豆固体发酵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大豆预处理,接种纳豆芽孢杆菌,其特征是:通过搅拌使纳豆芽孢杆菌均匀的分布在大豆的表面,恒温保湿1-2昼夜,用生理盐水搅拌提取纳豆芽孢杆菌分泌在大豆表面的γ-多聚谷氨酸,离心分离菌体,上清液经300000D膜堆超滤,加入原体积1-2倍的乙醇,一昼夜后,离心分离菌体,分别得到γ-多聚谷氨酸粗品和维生素K2的混合溶液与纳豆激酶芽孢杆菌。γ-多聚谷氨酸为一种全天然、多功能性、生物可分解性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在医药、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农业、林业及其它领域有广泛用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187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43690.5

  • 发明设计人 沙长青;杨志兴;陈静宇;

    申请日2004-07-06

  • 分类号C12P13/04(20060101);C12P21/02(20060101);A61K31/122(20060101);A61K38/43(20060101);A61P19/10(20060101);A61P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23118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陈晓光

  •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6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0: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8-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P13/04 授权公告日:20110921 终止日期:20120706 申请日:2004070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9-21

    授权

    授权

  • 2008-03-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发酵工程、酶工程中的高新技术,即利用纳豆芽孢杆菌通过大豆的固体发酵生产γ-多聚谷氨酸的方法及其所得产品的综合利用。

背景技术:目前研究的γ-多聚谷氨酸的生产方法均为液体发酵法,尚未发现采用本发明的大豆固体发酵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大豆作培养基,接种纳豆芽孢杆菌,通过固体发酵生产γ-多聚谷氨酸的方法及其产品的综合应用。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其组成包括:将大豆预处理,接种纳豆芽孢杆菌,通过搅拌使纳豆芽孢杆菌均匀的分布在大豆的表面,恒温保湿1-2昼夜,用生理盐水搅拌提取纳豆芽孢杆菌分泌在大豆表面的γ-多聚谷氨酸,离心分离菌体,上清液经300000D膜堆超滤,加入原体积1-2倍的乙醇,一昼夜后,离心分离菌体,分别得到γ-多聚谷氨酸粗品和维生素K2的混合溶液与纳豆激酶芽孢杆菌。

所述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将取得的粗品提纯,其过程包括:将所得到的γ-多聚谷氨酸粗品用水溶解,加入1-1.5倍体积的乙醇,24小时后离心分离,再次用乙醇洗涤后,真空抽干得到γ-多聚谷氨酸精品。

所述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所述的将大豆进行预处理包括:将所述的大豆流水浸泡一昼夜,淋出水分,放入高压灭菌器中,130℃,高压灭菌1-2小时,取出后,放无菌室中,待冷却到50℃,再接种。

所述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所述的接种的重量比例为大豆重量份数的2%,然后在摇床以每秒190转,培养1-2昼夜,菌数/ml应为1×108个/ml,作为菌种,按10%V/W,接种于50℃的大豆中,充分搅拌,使菌种均匀分布于大豆表面,接种后的培养室保持39-40℃的恒温,室内湿度严格保持在95%以上,以防发酵大豆表面干燥而影响γ-多聚谷氨酸的产量,发酵2昼夜。

所述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所述的用生理盐水提取搅拌纳豆芽孢杆菌分泌在大豆表面的γ-多聚谷氨酸的过程包括:用发酵大豆5-10倍体积的0.9%的NaCl搅拌提取2小时,经100目筛网过滤后,收集滤液,滤液再10000转/分情况下连续离心,得到上清液(粘稠状)。沉淀物可用来回收菌体,冻干后制作纳豆芽孢杆菌活菌剂,同时利用高压液相层析法测定γ-多聚谷氨酸的浓度。

所述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在超膜过滤后,分别收集截留和超滤出液体两部分。使超滤截留部分中γ-多聚谷氨酸浓度为40-60g/L时止,然后,向其中加入1-2倍体积的乙醇,搅拌均匀,4℃,放24小时,沉淀γ-多聚谷氨酸,在6000转/分离心30分钟,回收γ-多聚谷氨酸得到γ-多聚谷氨酸粗品,超出液用以回收提取纳豆激酶和维生素K2

所述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固体发酵生产多聚谷氨酸方法,其特征是:将取得的粗品提存的具体方法是:将所获得的γ-多聚谷氨酸粗制品,用蒸馏水溶解,使其γ-多聚谷氨酸浓度为60g/L,除去不溶物后,再向其中加入1-1.5倍体积的乙醇在4℃,静置24小时,在6000转/分离心30分钟,收集γ-多聚谷氨酸,然后用1-2倍的无水乙醇洗涤,脱水,真空抽干,得到纯化的γ-多聚谷氨酸纯品。

将提取得维生素K2用作预防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原料。

将离心回收沉淀的纳豆激酶,作为溶栓胶囊原料。

将发酵大豆匀浆后作为生产大豆蛋白肽,大豆降压肽的原料。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筛选出的即高产γ-多聚谷氨酸,用产纳豆激酶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subtilis natto HW-1作为菌种,以黑龙江产大豆为发酵原料。通过固体发酵方式取得γ-多聚谷氨酸,为多聚谷氨酸的生产开辟了廉价、高效的新的生产路线,同时对大豆的综合开发利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本方法在用两次乙醇沉淀的分离提纯工艺,可以得到纯化的γ-多聚谷氨酸(即γ-PGA)产品,收率10-20%,纯度为95%以上。

3.本发明是一种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生产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技术方法。利用本发明不但可大量生产γ-PGA,同时可生产多种有用有价值产品,可创造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发明的特点是:在一种菌固体发酵中产生几种可资利用的产品,其中包括r-PGA、NK、VK2、Bisubtilis notto活菌冻干剂、大豆蛋白和大豆蛋白肽等。

4.本发明的产品:γ-多聚谷氨酸为一种全天然、多功能性、生物可分解性的生物高分子产品。分子量从500000D-2000000D间,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应用于医药上,新型药物载体,药物缓冲剂、助溶剂、取收促进剂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生物降解,如多聚谷氨酸紫杉醇抗癌剂,提高疗效和利用率,缝合材料、人工皮肤等。农业上,固沙植被用新材料,包被植物种子,在沙漠缺水区,可保证种子发芽、出苗,防止干旱的影响,保水达到1∶3500倍。新型液体肥料,保持肥力的缓慢释放和流失。工业及其它领域,水及废水处理,作为螯合剂、吸附剂、絮凝剂处理污水、重金属、放射性材料、化妆品、食品工业;滤膜材料、保湿材料、包装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

5.同时,从提取液中兼顾生产纳豆激酶和维生素K2,发酵纳豆继续利用制备大豆蛋白或大豆蛋白肽,因此一种大豆固体发酵可生产多种产品,几乎完全被利用,废弃物很少。所以可创造最大价值,若以液体发酵法生产γ-PGA则单一产品,原材料消耗较大,成本较高。

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方法的过程及综合利用示意图。

附图2是大豆固体发酵生产γ-PGA的HPLC分析图,1为标准品γ-PGA、2为粗品γ-PGA、3为用本发明方法纯化的γ-PGA。

附图3是γ-PGA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其中1-7为样本,M为分子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 HW-1)的活化和培养。取保存的Bacillus subtilis natto HW-1菌种,在LB平皿上划线培养,18h,取出后,从平皿挑单菌落接于5mlLB/管中,37℃,180rpm,18小时,再按2%接种量,接入100mlLB/500ml三角瓶中,37℃,培养18小时,作为固体发酵菌种,备用。

挑选大豆,弃去破碎残缺大豆,然后在流水下浸泡18小时,控除水分,分装到盘中,130℃,高压灭菌1小时,取出后,放接种室,待接种。

当灭菌后,温度降至50℃左右时,按10%(V/W),将菌种接入到大豆盘中,充分搅拌,使大豆表面均匀地接种,此时要呈现盘中即无多余溶液,大豆表面又不干燥为佳。

接种好的大豆盘复以灭菌纱布,放入培养室,39-40℃培养48小时,室内湿度大于95%,并放有几个装无菌水的水盆,以保证室内的湿度,防止大豆表面干燥,影响菌生长和γ-PGA产量。

培养48小时后,大豆表面呈现出一层粘物质,可拉出很长的丝,合并发酵大豆,用5-10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洗涤和搅拌提取2小时,100目筛网过滤,分别收集滤液和发酵大豆。

滤液,在10000rpm,连续离心,收集离心液体,为r-PGA和纳豆激酶提取液。

上项中的提取液,用300000D的滤器超滤和浓缩,使截留液中γ-PGA浓度在40-60g/L时,停止超滤,此时截留液黏度很大。

向浓缩液中加入1-1.5倍乙醇,充分搅拌,放4℃,过夜,沉淀出γ-PGA,离心6000rpm,30分钟,其沉淀物为γ-PGA的粗制品。

称重上项的γ-PGA粗品,溶解使其浓度为60g/L,再次用1-1.5倍乙醇沉淀γ-PGA,4℃,过夜,离心6000rpm,30min,得沉淀物,用1-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脱水,真空抽干,称重,得到γ-PGA纯化产品。

上述的300000D滤膜超出溶液,用5000D膜,超滤浓缩,浓缩液用2倍乙醇沉淀,离心6000rpm,30分钟,回收纳豆激酶,为纳豆激酶原料,此酶中不含维生素K2

在5000D膜超出液,减压浓缩1/10体积,用有机醇提取,回收VK2

发酵大豆,加蒸馏水,匀浆、沉淀得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溶液,用中性和酸性蛋白酶水解喷雾干燥得到大豆蛋白肽。

实施例2:

一、本实施例的技术要点

使用筛选出的即高产γ-PGA,有产MK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nattoHW-1。以黑龙江产大豆为发酵原料。两次乙醇沉淀分离提纯γ-PGA。

二、实验操作步骤(见图1)

1、菌种的培养

1号保存菌种接入到菌种活化管中(5mlLB/支),37℃,摇床培养,190rpm,18小时,然后按2%接种量接入到50ml LB/250ml三角瓶中,37℃,摇床振荡培养,200rpm,18小时。作为菌种,备用。

2、大豆1000g,流水浸泡24小时,装至盘中,130℃灭菌1小时,取出后放接菌室,冷至50-60℃,取1号菌株,按10%接种至盘中,充分混匀,覆以灭菌纱布,放培养箱中39℃-40℃培养2天。温箱内保持湿度大于95%,以防大豆表面干燥。

3、提取纯化:大豆固体发酵后,表面上产生大量的粘性液体,主要含γ-PGA,同时发酵产生的纳豆激酶包含其中,用5-10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搅拌提取γ-PGA,2-4小时,分2-3次,然后合并提取液,10000rpm离心30分钟,收集上清液,再经300000超滤膜浓缩,浓缩至40-60g/L后,加1-2倍体积的冷乙醇沉淀γ-PGA,冰箱过夜,离心,6000rmp,30分钟,收集沉淀,无水乙醇脱水后,抽干得到粗制品γ-PGA。

实施例3:

为了提纯γ-PGA,将乙醇沉淀的γ-PGA再溶于生理盐水中,使浓度40-60g/L离心除去不溶物,再加1-2倍体积乙醇,冰箱沉淀过夜,离心得到γ-PGA,无水乙醇脱水,抽干得到γ-PGA,纯度>95%,产率在80-120g/Kg大豆。

1000g干大豆,浸泡后为2200g,经固体发酵提取纯化,得115g粗品γ-PGA,进一步纯化得到89.5g纯化的γ-PGA,纯化后的γ-PGA状态为白色粉末。

实施例4。

一、本实验例的技术要点:

1、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γ-PGA的含量;2、采用HCL水解γ-PGA,为谷氨酸,或直接用γ-PGA,以氨基酸柱前衍生法,在360nm波长检测。

二、试验操作步骤

1、采用氨基酸柱前衍生法测定γ-PGA含量,具体方法:γ-PGA的HCL水解,精确称取10mgγ-PGA干燥样品,溶成1ml,加等体积12NHCL,105℃,水解8h,加NaOH调至pH7.0,然后定容至100ml。

2、衍生:取水解的γ-PGA1ml加入溶量瓶中,分别加入0.5M/L NaHCO3(pH9.0)1ml,和1%的2,4-二硝基氟苯衍生剂的乙腈溶液1ml,混均后,与60℃下反应1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0.01M/L KH2PO4(pH7.0),并定容至10ml,取一定量用0.45um膜过滤,取10ul进行HPLC分析,样品应在4℃避光保存。

3、色谱分析条件和方法:流动相A:乙腈+水(1∶1):B:60mM/L NaAc(pH6.4),含10%N,N-二甲基甲酰胺;柱温35℃,流速0.5ml/min。检测器:紫外360nm;梯度洗脱:时间(min)0、4、32、50、56,B(%)84、64、40、8、74。调好基线,放好样品,洗柱,进样,进行检测。

4、粗品和纯化的γ-PGA,HPLC测定如图2所见,其结果列入表1中。

表1、γ-PGA样品的HPLC分析数据

  样品号  峰面积  峰高度  浓度%  产量g/kg  标准品  粗制品  纯化品  10359394  14228396  17302432  245952  298347  589287  93.97  80.47  95.33  ------  115  89.5

表1中列出以谷氨酸为标准品,HCL水解样品HPLC测出有关数据,从数据中比较表明1号菌株的γ-PGA产品,经过二次乙醇沉淀提纯后,质量好,只有少量杂质。从而表明:用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法HPLC测定r-PGA在发酵液中和提取样品含量是可行的,方法准确,可靠,易行。

实施例5:

一、本试验例的技术要点:

1、准确制备10%的聚丙烯酰胺的样品胶和分离胶,保证蛋白分子量标准和γ-PGA能很好分离,显现出清晰带。

2、用SDS处理样品。

二、实验操作与步骤:

1、按常规制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方法,制成10%的分离胶,待其聚合后,在其上制备成样品胶,样品胶合后,装入电泳槽中。

2、定量称取γ-PGA样品,用IBS缓冲液溶解成浓度1-10μg/μl的样品。

3、取5μl样品加5μl加样缓冲液,在100℃沸水中煮3-5分钟,冷却后,瞬间离心,取上清液为电泳样品,标准分子量蛋白同样操作。

4、开始电泳,开始时电压在8mV/cm,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后,调电压为15mV/cm,电泳至溴酚蓝到胶下端。

5、取出电泳胶,凝胶用水漂洗后,在考马斯亮兰中染色3-4小时,主要显色标准蛋白,而γ-PGA则不被染色,染色停止,用甲醇-HAc脱色三次,得到蛋白显色凝胶,然后在用0.5%的亚甲兰溶液染色3-4小时,取出冲洗掉染料,脱色至胶本体很浅时,可发现清晰高分子的γ-PGA带,照相如图3,在图3上可见r-PGA为高分子量化合物,在10%的凝胶上,未发现有其它的蛋白质染色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