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6354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310124488.0
发明设计人 陈镱仁;
申请日2003-12-29
分类号G06F1/16;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任永武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50号4楼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12:33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07-01-24
授权
授权
2005-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05-07-06
公开
公开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笔记本电脑,具体说有关一种具有动态吸振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2)背景技术
在目前现有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其内的硬盘(HDD)及光盘读取装置(CD-ROM,DVD-ROM)在设计时,均采用贴吸振泡棉的方式来降低硬盘或光盘读取装置所产生的振动量,但此方式在使用时有以下几项缺点:
1.无法大量吸收在高速运转下的硬盘或光盘读取装置所产生的振动,因此振动仍会传递到笔记本电脑的操作面板上,而令使用者感到不适。
2.当笔记本电脑收到外来的撞击时,吸振泡棉无法大量吸收外来的撞击力,因此撞击力将造成硬盘及光盘读取装置无法读取,甚至损坏无法使用。
(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具有动态吸振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其可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内的装置因高速运转所产生的振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动态吸振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当笔记本电脑接受外来的撞击时,可有效阻绝撞击力,进而有效降低其内装置无法读取甚至损坏的机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动态吸振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本体、一吸振构件、一第一减振器、一装置、一支持构件以及一第二减振器;吸振构件设置于本体上,第一减振器设置于吸振构件上,装置设置于吸振构件中,支持构件设置于装置上,第二减振器设置于支持构件上,而装置经由第二减振器与吸振构件连接,且吸振构件经由第一吸振器与本体连接,以提高装置的防振效果。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还包括一第一固定构件,其穿过第一减振器,以将吸振构件固定于本体上。
该第一固定构件可为一螺丝。
本体上形成一第一螺孔,且第一减振器中形成有与第一螺孔对应的一第一穿孔,而第一固定构件穿过第一穿孔而与第一螺孔螺合。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还包括一第二固定构件,其穿过第二减振器,以将装置固定于吸振构件上。
该第二固定构件可为一螺丝。
吸振构件上形成一第二螺孔,且第二减振器中形成有与第二螺孔对应的一第二穿孔,而第二固定构件穿过第二穿孔而与第二螺孔螺合。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器的刚度比第二减振器的刚度小。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吸振构件上形成一第一缺口,用以放置第一减振器,而第一减振器上形成一第一沟槽,用以与第一缺口结合,且第一缺口呈一C字型,用以防止第一减振器从第一缺口脱离。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持构件上形成一第二缺口,用以放置第二减振器,而第二减振器上形成一第二沟槽,用以与第二缺口结合,且第二缺口呈一C字型,用以防止第二减振器从第二缺口脱离。
该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吸振器可由硅胶制成。
该装置可为一硬盘驱动器或一光盘驱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有动态吸振装置的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减振器、一第二装置、一支持构件、以及一第二减振器;本体具有一第一装置,第一减振器设置于第一装置上,第二装置设置于第一装置上,支持构件设置于第二装置上,第二减振器设置于支持构件中,其中第二装置经由第二减振器与第一装置连接,而吸振构件经由第一吸振器与本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动态吸振装置,其适用于一电子装置中,其中电子装置具有一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的一装置,而上述动态吸振装置包括一吸振构件、一第一减振器、一支持构件、以及一第二减振器;吸振构件设置于本体上,第一减振器设置于吸振构件上,支持构件设置于装置上,第二减振器设置于支持构件上,其中装置经由第二减振器与吸振构件连接,而吸振构件经由第一吸振器与本体连接。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b是图1a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其中支持构件和第二减振器组装于装置上;
图1c是图1a中的笔记本电脑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其中装置和第一减振器组装于吸振构件上;
图1d是图1a中的笔记本电脑的立体组合图;
图2a是已有笔记本电脑的系统图;
图2b是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系统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5)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a、1b、1c、1d显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100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本体10、一吸振构件20、四个第一减振器30、一装置40、四个支持构件50、四个第二减振器60、四个第一固定构件70、以及四个第二固定构件80,其中吸振构件20、第一减振器30、支持构件50、第二减振器60、第一固定构件70以及第一固定构件80构成本发明的动态吸振装置。
本体10为笔记本电脑100的基本构成,其上设有一容纳部11,且在容纳部11中形成四个第一螺孔12;另外,在本体10内设有笔记本电脑100所需的必要组件,由于这些组件与本发明较无关连,因此在图上并未特别绘出,且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吸振构件20是设置于本体10上,且可以框架的方式形成,用以容纳装置40;另外,在两侧分别形成两个第二螺孔21以及两个第一缺口22,其中第一缺口22呈一C字型,以防止设置于第一缺口22中的第一减振器30从第一缺口22脱离;应了解的是吸振构件可由质量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是较佳的,以使笔记本电脑100中的振动能量可大部份集中于其上。
各第一减振器30分别在其中心形成一第一穿孔31,且在周边形成一第一沟槽32,藉由将吸振构件20的第一缺口22嵌入于第一减振器30的第一沟槽32中,以将第一减振器30设置于吸振构件20上;另外,第一减振器30是以弹性系数值(K值)较低的材质所制成,例如,硅胶等,藉此不仅可隔绝来自吸振构件20的振动量,以有效降低传递到外界的振动量,同时当笔记本电脑100接受外来的撞击时,可有效隔绝撞击力,进而有效降低装置40无法读取甚至损坏的机率;另外,如图1a所示,第一减振器30可为一圆柱状垫片,且为了降低K值,可将此中空圆柱体的肉厚打薄,也即尽可能的使中空圆柱体在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减小。
装置40被设置于吸振构件20中,具体说,其是经由第二减振器60而与吸振构件20连接,且藉此以提高装置40的防振效果;另外,应了解的是装置40可为一硬盘驱动器或一光盘驱动器等本身会产生振动且需要隔绝外界振动的装置。
各支持构件50是被设置于装置40上,且可以支架的方式形成,用以容纳第二减振器60;另外,在各支持构件50上分别形成一第二缺口51,其呈一C字型,以防止设置于第二缺口51中的第二减振器60从第二缺口51脱离;另外,在各支持构件50上分别形成一定位柱52,其与位于装置40底部的定位孔(未图示)对应,藉由将定位柱52插入于定位孔中,以将支持构件50固定于装置40上。
各第二减振器60分别在其中心形成一第二穿孔61,且在周边形成一第二沟槽62,藉由将支持构件50的第二缺口51嵌入于第二减振器60的第二沟槽62中,以将第二减振器60设置于支持构件50上;另外,第二减振器60是以阻尼值(C值)较高的材质所制成,例如,硅胶等,藉此不仅可隔绝来自吸振构件20的振动量,同时可吸收部份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并将装置的振动量传递至吸振构件20上;另外,如图1a所示,第二减振器60可为一圆柱状垫片,且为了提高C值,可将此中空圆柱体的肉厚以较密实的方式形成。
应注意的是第一减振器30的刚度比第二减振器60的刚度小是较佳的。
各第一固定构件70如图1a所示那样,可为一螺丝,且分别穿过第一减振器30的第一穿孔31而与本体10的第一螺孔11螺合,以将吸振构件20固定于本体10上。
各第二固定构件80如图1a所示那样,可为一螺丝,且分别穿过第二减振器60的第二穿孔61而与减振构件20的第二螺孔21螺合,以将装置40固定于吸振构件20上。
以上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100的构成,以下说明其组装方式。
首先,将各支持构件50固定在装置40上,且在各支持构件50中放入第二减振器60,如图1b所示;接着,利用第二固定构件80将装置40固定于吸振构件20上,且将第一吸振器30放入吸振构件20中,如图1c所示;最后,利用第一固定构件70将吸振构件20连同装置40一起固定于本体10上,如图1d所示。
以上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100的构成和组装方式,以下参考图2a、2b说明已有的笔记本电脑和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的数学模式。
图2a说明已有笔记本电脑200的数学模式,其内的装置220是藉由一吸振泡棉230而设置于其本体210上,也即,在装置220和本体210之间,仅藉由吸振泡棉230的阻尼230c和弹性构件230k来隔振,其效果并不佳;相对地,图2b说明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100的数学模式,其内的装置40是经由第二减振器60、吸振构件20、以及第一减振器30而设置于其本体10上,也即,在装置40和本体10之间,可藉由第一减振器30的阻尼30c和弹性构件30k以及第二减振器60的阻尼60c和弹性构件60k来隔振,其不仅可有效降低笔记本电脑内的装置因高速运转所产生的振动,同时当笔记本电脑接受外来的撞击时,可有效阻绝撞击力,进而有效降低其内装置无法读取,甚至损坏的机率。
具体说,由于吸振构件20可将笔记本电脑100中的振动能量大部份集中于其上,使得装置40的振动很小,而使其操作稳定;另外,装置40是由第二减振器60与吸振构件20连接,而吸振构件20再以第一减振器30与本体10连结,藉此不论笔记本电脑100以何种方式放置操作,均能保持装置40不与其它结构接触,且能保持整个动态吸振装置作用正常,并可将振动集中于吸振构件20上,使得装置40的振动很小,操作稳定,且传至本体10的振动亦很小,避免噪音及共振。
由上述可知,由于来自于振源的大部份能量可确实集中于吸振构件20上,使装置40以及本体10的振动均很小,因此本发明的确能达到使内部装置操作稳定,并大幅度地改善整体噪音与共振的目的。
另外,应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动态吸振装置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其内具有需防振的电子装置均可适用。
第二实施例
图3显示本发明的笔记本电脑100a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一本体10a、四个第一减振器30、一第二装置40、四个支持构件50、四个第二减振器60、以及四个固定构件80;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体10a内具有一第一装置11a,应注意的是第一装置11a可为笔记本电脑10a中较不受振动影响的组件,例如,电池框架,且在第一装置11a上形成四个第二螺孔111a以及四个第一缺口112a。
另外,第二装置40可为一硬盘驱动器或一光盘驱动器等本身会产生振动且需要隔绝外界振动的装置。
将本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比较后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笔记本电脑中既有的装置来取代第一实施例的吸振构件,藉此不仅可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同时可减少组件数,并可节省空间和降低重量。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机译: 动态吸振器及使用该动态吸振器的动态吸振装置
机译: 动态吸振器及使用其的动态吸振装置
机译: 具有弹性支撑件和动态吸振平衡重的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用粘合剂粘结在凹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