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3192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01-10-24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00801604.6
发明设计人 中野隆之;
申请日2000-08-10
分类号H04B7/26;H04Q7/38;
代理机构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宋军
地址 日本大阪府
入库时间 2023-12-17 14:06:51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09-10-07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2003-11-12
授权
授权
2001-10-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01-10-24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电话或汽车电话等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及接收强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利用码分多址(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的越区切换如下来实现:移动台检测周边小区的接收强度,将该检测出的接收强度经正在通信的基站报告给控制台。
即,移动台对从位于周边小区中的多个基站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解扩,检测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控制台通过对移动台经正在通信的基站向控制台通知的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进行比较,将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最大的小区选择为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来进行越区切换。利用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越区切换的方法例如记载于美国专利5,267,261号。
以下,说明现有移动台内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的接收强度检测方法。图1是现有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无线接收装置1的天线2接收到的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由接收部3施加规定的无线处理及解调处理,由强度提取部4通过控制部5指定的相位及扩频码进行解扩,提取接收强度。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被存储到强度表6中,在到达后述定时的时刻,计算平均值,从输出端子7输出到未图示的移动台内的其他装置。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由未图示的移动台内的其他装置施加了规定的处理后,经移动台当前正在通信的基站通知给控制台。
接着,说明无线接收装置1检测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动作。图2是无线接收装置1检测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动作的示意图。在图2中,设从周边小区A、B、C、D接收到的各导频信号为A、B、C、D,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图示于各导频信号的下方,数字越大,则接收强度越大。
在强度提取部4中,按同一次数反复提取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将提取出的接收强度输出到强度表6。在强度表6中,在提取出预定次数的来自同一小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时刻,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来检测、输出。预定的提取次数被设定为足以计算各导频信号的平均值的次数。
这里,如果设预定的次数为5次,则如图2所示,在强度提取部4提取出5次导频信号A的接收强度的定时17处,强度表6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其结果是,强度表6将各导频信号A、B、C、D的接收强度分别检测为3、4、2、1并输出。
移动台将算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经正在通信的基站通知给控制台。然后,控制台通过将位于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最大的小区B中的基站选择为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来进行越区切换。
然而,在现有无线接收装置中,由于提取接收强度的次数都相同,而与各导频信号A、B、C、D的接收强度无关,所以有下述问题: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需要很长时间,控制台中的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B的选择被延缓。要检测接收强度的移动台周边小区的数目越多,则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需要越长时间,所以控制台中的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B的选择越被延缓。
由于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B的选择的延缓,移动台向位于接收强度最大的小区B中的基站的越区切换也被延缓,其结果是,移动台与位于接收强度低的小区中的当前正在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的时间延长,通信品质降低。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及接收强度检测方法,能够通过缩短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时间,来迅速进行越区切换,防止通信品质降低。
本发明人看到,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在于,不管接收强度的大小,按同一次数来提取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发现通过增加接收强度大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提取次数,能够缩短到达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时间,从而提出本发明。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发送了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导频信号的基站所在的小区作为候选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增加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提取次数,来缩短到达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时间。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现有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用现有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接收强度检测的情况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图4是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接收强度检测的情况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接收强度检测的情况下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接收强度检测的情况下的动作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好形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移动信终端装置内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方框图。
在无线接收装置101中,接收部103对天线102接收到的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施加规定的无线处理及解调处理。
强度提取部104通过控制部107指定的相位及扩频码对接收部103解调过的导频信号施加解扩处理,提取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
强度表105存储强度提取部104提取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直至到达后述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此外,强度表105在到达上述定时的时刻,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从输出端子108输出到未图示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内的其他装置。
判定部106比较强度表105中存储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和判定部106中设定的接收强度的规定阈值,在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向控制部107输出表示哪个小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控制信号。
控制部107对强度提取部104指定用于进行解扩处理的扩频信号及相位。此外,控制部107根据来自判定部106的上述控制信号,对强度提取部104指定提取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时的提取次数。
接着,用图3及图4来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动作。图4是无线接收装置101检测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动作的示意图。
天线102接收到的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在接收部103中施加规定的无线处理及解调处理,输出到强度提取部104。
在强度提取部104中,通过控制部107指定的扩频码及相位,对施加了解调处理的各导频信号施加解扩处理,提取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输出到强度表105。
这里,如图4所示,设无线接收装置101从位于周边小区A、B、C、D的基站接收到的各导频信号为A、B、C、D,将强度提取部104提取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分别图示于各导频信号A、B、C、D的下方,数字越大,则接收强度越大。
强度提取部104在提取定时1至4处,从各导频信号A、B、C、D中分别将接收强度提取为3、4、2、1,输出到强度表105。
强度提取部104提取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被依次反复存储到强度表105中,直至到达后述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
接收强度检测定时是提取出预定的规定次数的来自同一小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时刻,设定得能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预定的规定接收次数被设定为足以计算各导频信号的平均值的次数。这里,设预定的规定次数为5次来进行说明。
在判定部106中设定有接收强度的规定阈值。每当强度提取部104提取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时,判定部106都比较提取出的接收强度和规定阈值。
其结果是,在提取出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部106向控制部107输出表示哪个小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控制信号。
这里,例如如果设判定部106设定的接收强度的规定阈值为“2”,则在图4所示的提取定时1至4处,导频信号A及B的接收强度超过“2”,所以判定部106向控制部107输出表示导频信号A及B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控制信号。
接收强度的规定阈值例如以作为候选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足以确保通信品质的接收强度为基准来设定。
控制部107在输出上述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向强度提取部104发出指示,使其增加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导频信号A及导频信号B的接收强度提取次数。该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提取次数是在控制部107中预先设定的,这里设定为2次。
强度提取部104根据来自控制部107的指示,从下次的提取定时5起,对导频信号A及B连续2次提取接收强度。其结果是,在提取定时5及6处,连续2次提取导频信号A的接收强度,而在提取定时7及8处,连续2次提取导频信号B的接收强度。
此外,导频信号C及D的接收强度未超过规定阈值,所以在提取定时9及10处,与上次的提取次数相同,提取1次接收强度。
在接收定时11以后,根据上述提取次数来进行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提取。
通过以上的动作,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提取分别在图4所示的提取定时处进行。
如前所述,接收强度检测定时被预先设定在强度表105中,使其为提取了5次来自同一小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时刻。因此,强度表105在提取了5次导频信号A的接收强度的时刻、即提取定时12处,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
其结果是,强度表105将各导频信号A、B、C、D的接收强度分别检测为3、4、2、1,输出到移动通信终端装置的其他装置。
然后,移动台将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经正在通信的基站通知给控制台。然后,控制台通过将位于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最大的小区B中的基站选择为越区切换目的地,来进行越区切换。
这里,将图4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与使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的图2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进行比较可知,在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尽管强度表检测的各导频信号A、B、C、D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相同,但是接收强度检测所需的时间被缩短了。在本例中可知,接收强度检测所需的时间从提取定时17被缩短为提取定时12。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能够缩短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时间。其结果是,在移动通信交换控制装置中,能够迅速决定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
(实施例2)
用图3及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图5是无线接收装置101检测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操作的示意图。
实施例2的无线接收装置10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的大致相同,强度表105中预先设定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设定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因此,这里只说明接收强度检测定时,而省略其他说明。此外,设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被设定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值来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接收强度检测定时是提取出预定的规定次数的来自同一小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时刻,设定得能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2中,在多个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设定接收强度检测定时,使得在该多个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都被提取出同一次数的时刻,计算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平均值。这里,该次数与实施例1相同,被设定为5次。
如上设定接收强度检测定时后,接收强度检测定时如图5所示。即,对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2”的导频信号A、B两者都别进行了5次接收强度提取的定时14为接收强度检测定时。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接收强度检测定时延迟。然而,在多个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由于提取相等次数的、候选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发送的这些导频信号的强度来计算接收强度的平均值,所以与实施例1相比,提高了决定越区切换目的地基站时的可靠性。
(实施例3)
用图3及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图6是无线接收装置101检测移动台周边小区的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的动作的示意图。
实施例3的无线接收装置101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的大致相同,控制部107的动作与实施例1不同。因此,这里只说明控制部107的动作及接收强度检测定时,而省略其他说明。此外,设预先设定的次数、阈值被设定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值来进行说明。
控制部107从候选越区切换目的地小区中除去发送了在提取定时1至4处接收强度未超过规定阈值“2”的导频信号C、D的基站所在的小区,指示强度提取部104,从进行下次接收强度提取的提取定时5起,只对导频信号A、B进行接收强度提取。
此外,控制部107对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2”的导频信号A、B,指示强度提取部104,从进行下次接收强度提取的提取定时5起,与实施例1同样,连续2次进行接收强度提取。
其结果是,接收强度检测定时如图6所示。即,对导频信号A,进行了5次接收强度提取的定时10为接收强度检测定时。
在实施例3中,也可以进一步附加实施例2中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条件,在此情况下,接收强度检测定时为图6的提取定时12。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终端装置,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时间。
在以上的说明中,设判定部106预先设定的接收强度的阈值为1种。此外,设控制部107预先设定的、接收强度超过规定阈值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提取次数为2次。然而,不限于此,可以设定多个阈值,也可以将接收强度提取次数设定为3次以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缩短到达各导频信号的接收强度检测定时的时间,能够迅速进行越区切换,防止通信品质降低。
本说明书基于平成11年8月18日申请的特愿平11-231590号。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终端装置。
机译: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及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方法
机译: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和接收强度检测方法
机译: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接收电平检测方法及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