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改善的微生物稳定性的非碳酸饮料的制备

具有改善的微生物稳定性的非碳酸饮料的制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改善的微生物稳定性的非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这些非碳酸饮料pH值为2.5至4.5,含有约900ppm至约3000ppm的多磷酸盐;约400ppm至约1000ppm的一种防腐剂,选自山梨酸、苯甲酸、其碱金属盐和其混合物;重量百分比约为0.1%至约10%的果汁;和重量百分比约为80%至约99%的添加水,其中添加水硬度为0ppm至60ppm,优选含碱度为0ppm至约300ppm。这些非碳酸饮料至少能在室温下保存约10天,通常大约至少20天,而不会在暴露于饮料腐败菌后出现微生物大量繁殖。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08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 IPC(主分类):A23L2/02 授权公告日:20020904 期满终止日期:20150217 申请日:199502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2-09-04

    授权

    授权

  • 1997-03-19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7-03-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具有改善的微生物稳定性的非碳酸饮料。该稳定性主要通过饮料中多磷酸盐、防腐剂、和特定硬度优选特定碱度的水新组合而获得的。

在非碳酸稀释液饮料中控制微生物生长是当前饮料制造者所关心的。当这些饮料暴露于食品腐败菌时,它们为微生物快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种暴露情况可能且偶尔是在制造或包装过程中,来源于饮料的意外接种。食品腐败菌随后能依靠非碳酸稀释液饮料的果汁成分提供的养料迅速培养繁殖。

当然,在必需产品没有暴露于酵母或细菌时,将不会在非碳酸稀释液饮料中发生微生物繁殖。最好能采用针对防止这种暴露情况产生的生产和包装操作,但这些(防范)措施常用于偶尔发生意外暴露情况的分离饮料中。这些措施针对限制或防止其后的微生物繁殖,达到限制或防止食物变质的要求。

通过将饮料在例如低于10℃时冷藏可使随后的非碳酸稀释饮料的微生物繁殖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也可通过冷冻浓缩物形式制造和贮存饮料,使这类微生物繁殖控制或限制在一定程度。甚至通过更低的贮存温度和减少浓缩物中的水活性,可以进一步抑制冷冻浓缩物的微生物繁殖。但是,无论是以非碳酸稀释液饮料形式冷藏还是以冷冻浓缩物形式贮存,这些饮料仍然要求比在环境条件下贮存昂贵得多的冷藏。而且,在零售商店中只有有限的冷藏空间来贮存这些非碳酸稀释液饮料或其冷冻浓缩物。

从贮存费用的角度看,尤其优选能在环境条件,如约20℃下保存的饮料,而非冷藏饮料或冷冻浓缩物。但是,环境温度会促进随后的非碳酸稀释液饮料中的微生物繁殖。

如果在包装时将这些饮料进行热巴氏杀菌(热包装)或完全无菌条件包装(无菌包装),则饮料能在环境条件下保存。热包装包括饮料及其容器的巴氏杀菌,这会使最终密封饮料不含任何食品腐败菌。因此,由于可以保证没有食品腐败菌在饮料中以饮料营养物为食并迅速繁殖,这些饮料可以在环境条件下贮存。

而无菌包装法常常不适于制造包装于某些饮料容器如硬质容器象玻璃瓶和罐中的饮料。在无菌包装操作中,很难保持无菌或消毒环境。频繁地清洗包装线是必需的,但这费时、昂贵,并且常常难以避免微生物感染。

热包装法同样不适于制造某些类型饮料。这种熟知的方法包括,在包装过程中以约85~105℃的温度,对汁饮料进行热巴氏杀菌。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制造听装或瓶装(玻璃瓶)饮料。但是,并非所有饮料容器都在包装时能承受住热巴氏杀菌。例如,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的高密度聚乙烯制成的软包装不能承受热包装操作中的巴氏杀菌温度。

防腐剂被用于非碳酸稀释汁饮料,可达到某种程度的抑制微生物作用。经常用于饮料中的防腐剂包括如山梨酸盐、苯甲酸盐、有机酸和它们的组合物。但由于这些防腐剂达到在环境温度下抑制微生物繁殖的用量时,将会使饮料的口感不好。此外,当所用防腐剂浓度低到足以避免产生不良味道时,那么这些防腐剂便不能有效地抑制许多抗防腐剂腐败菌的生长。

因此,大多数非碳酸稀释汁饮料被热包装于罐或玻璃瓶中,无菌包装,或被冷藏保存直至消费掉。

上述构思包括有效抑制非碳酸稀释汁饮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表明仍有需要确定不用热包装或无菌包装操作生产的并能在不用过高浓度防腐剂的情况下在环境温度保存的非碳酸稀释汁饮料。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这些非碳酸稀释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并进而提供在环境温度下大约至少保存10天,优选大约至少20天而没有大量微生物在其中繁殖的饮料。

本发明是讲述在环境温度下大约至少能保存10天的非碳酸稀释汁饮料,以及暴露于抗防腐剂饮料腐败菌中的产品。该饮料不要求热包装、无菌包装或加入过量的防腐剂来对贮存时的微生物繁殖起必要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非碳酸饮料的基本成分包括浓度约为400ppm至约1000ppm的选自山梨酸、苯甲酸、其碱金属盐和其混合物的一种防腐剂;重量百分比约为0.1%至约10%的果汁;和浓度为约900ppm至约3000ppm的一种多磷酸盐,其分子式为其中n平均为约3至约100,每个M各自独立地选自钠和钾原子。非碳酸饮料还包括占饮料重量百分比约为80%至约99%的添加水,其中添加水硬度为0ppm至约60ppm,优选0ppm至约300ppm的碱度。非碳酸饮料的pH值约为2.5至约4.5,其环境陈放时间大约至少10天。

已发现控制水硬度和某种程度上控制水碱度是本文非碳酸饮料所必需的,这是为了使防腐体系在环境温度下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繁殖大约至少10天。这些非碳酸饮料因此能在超市货架上大约至少存放10天,通常在约10至20天之间,最典型的是大约至少20天,而不需要用昂贵而有限的冷藏空间,并且不需要使用无菌或热包装制造法。

这里所用的“微生物繁殖”是指在最初感染程度约为10cfu/ml的情况下,非碳酸饮料中的饮料腐败菌数目增大了100倍乃至更大。

这里所用的“环境陈放时间”是指感染饮料腐败菌为10cfu/ml情况下,20下非碳酸饮料能有效抵制微生物繁殖的时间。

这里所用的名词“包含”是指各种组分能共同用于本发明非碳酸饮料的制备。

除非另有说明,这里所用的所有重量、份数和百分比都是以重量计。

本发明非碳酸饮料的制备,详述如下。防腐体系

本发明非碳酸饮料包含一含有防腐剂和食品级多磷酸盐的防腐体系。防腐体系详述如下。

具体而言,这里的饮料包含约400ppm至约1000ppm,优选约650ppm至约750ppm的一种选自山梨酸、苯甲酸、其碱金属盐和其混合物的防腐剂。防腐剂优选自山梨酸、山梨酸钾、山梨酸钠和其混合物。最优选山梨酸钾。

非碳酸饮料还包含食品级多磷酸盐,与防腐剂结合使用。具体地说,饮料含有约900ppm至约3000ppm,优选约1000ppm至约1500ppm的具有下列结构特征的多磷酸盐:

其中的n平均约为3至约100,优选约为13至约16;其中的每个M各自独立选自钠和钾原子。特别优选的是六偏磷酸钠,一种直链多磷酸盐,其中n平均约为16,每个M是钠原子。

已发现这些直链聚合磷酸盐在本发明的非碳酸饮料中比其他食品级磷酸盐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熟知的食品级磷酸盐包括,如正磷酸盐、环多磷酸盐,一元磷酸钙、磷酸二钾盐、磷酸二钠盐、磷酸钠,焦磷酸钠、偏磷酸钠和焦磷酸四钠盐。

这里用于非碳酸饮料的多磷酸盐和所选防腐剂,起到了增效或至少增加了本发明饮料中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饮料的这种组成特别适于抑制酵母,包括抗防腐剂的拜列氏接合糖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和耐酸抗防腐剂细菌。

已知在饮料中利用山梨酸盐、苯甲酸盐及其混合物作为防腐剂,并知其机理与这些防腐剂通常对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相似。例如,山梨酸盐和苯甲酸盐描述于Dayidson和Branen所著的Antimicrobials in Foods,Marcel Dekker,Inc,11-94页(1993年第二版),其著述在这里引用作为参考文献。

同样,已知单独或与防腐剂结合使用直链多磷酸盐来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例如,多磷酸盐描述于Handbook of FoodAdditives,CRC Press,643-780页(1972年第二版),在这里引用该著述作为参考。而且,食品中一种防腐剂(如,山梨酸盐、苯甲酸盐、有机酸)结合磷酸盐所产生的协同或增加的抗菌作用,由Kooistra等公开在U.S.专利3,404,987中。

尽管在饮料中单独或结合使用上述多磷酸盐和防腐剂确实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抗菌活性,但是下文所述的本发明新型饮料对常与饮料腐败有关的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性,特别是对抗防腐剂腐败菌。新型非碳酸饮料的抗菌性,是具有一定硬度,优选一定碱度的添加水成分与这里所述的防腐体系相结合而产生的,这比含标准硬度和碱度水的非碳酸饮料,具有更好的抗菌性。硬度和碱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饮料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加入控制硬度、优选控制碱度的添加水组分。这种饮料的添加水组分将详述如下:

具体地说,本发明饮料包含重量比为约80%至约99%的水,更典型地是重量比为约85%至约93%的水。当与上述防腐体系共同使用时,主要是这种水组分的硬度为这里的非碳酸饮料,提供了惊人高的抗菌性能。再加上添加水的控制硬度、控制碱度,为提高抗菌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里所用的名词“硬度”,通常是指水中存在的钙、镁阳离子。为本发明的目的,添加水组分的硬度是按Offcial Methods ofAnalysis,由AOAC出版,Arlington,Virginia,627-628页(1984年第14版)所述Association of Offic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标准进行计量的,在此引入本文作为参考。以AOAC标准,硬度是水中CaCO3当量(毫克/升)的总和,这个总和是通过水中下列阳离子浓度(毫克/升)与系数的乘积获得的。

                表1

    阳离子    系数    钙    2.497    镁    4.116    锶    1.142    铁    1.792    铝    5.564    锌    1.531    锰    1.822

提供水硬度的化合物主要是镁和钙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尽管水中其他产生多价离子的化合物也能产生部分硬度。依据硬度,水通常分为软水(0-60ppm),中等硬水(61-120ppm),硬水(121-180ppm)和超硬水(超过180ppm)。

这里所用的名词“碱度”,通常是指水中存在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为本发明的目的,添加水组分的碱度是根据OfficialMethods of Analysis(由AOAC出版,Arlington,Virginia,618-619页(1984年第14版)所述的AOAC标准测量的,其内容在此引作参考。测量硬度的标准AOAC滴定法包括自动滴定仪和适于标定的pH计,或目视滴定。随后计算出碱度,并用添加水组分中的CaCO3(毫克/升)当量表示。为水提供碱度的化合物包括钾、钠、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磷酸盐、氢氧化物和硅酸盐。

为了限定这里的饮料,添加水组分不包括由于添加其他物质例如果汁组分而偶然加入饮料中的水。

饮料的添加水组分必须含有0ppm至约60ppm,优选约0ppm至约30ppm的硬度。过硬水能通过已知传统方法进行处理或软化,使硬度降至合适水平。随后,处理过的水被用作饮料的添加水组分。这里适用于软化添加水组分的方法包括用Ca(OH)2处理水。这种广为人知的方法最适于起始硬度等价于100-150ppm碳酸钙的水,并具有良好经济性。但当原水硬度低于大约100ppm时,这种软化方法效果不佳。

这里软化添加水组分的另一种适用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处理。这种广为人知的方法用于处理起始硬度为50-100ppm的水。这些离子交换处理广泛用于家庭和工业中。其他用于控制添加水组分硬度的方法,在这里也有所应用。

这里的添加水组分优选含有Oppm至约300ppm,更优选约0ppm至约60ppm的碱度。碱度可通过已知常用的水处理方法调至优选水平。调整添加水组分的硬度和碱度的适用方法发表于如woodroof和Phillips编著的,饮料:Carbonatal &Noncarbonated,AVI Publishing CO.,132.151页(1981年修订版),和Thorner和Herzberg所著Non-alcoholic Food ServiceBeverage Handbook,AVI Publishing CO.,第229-249页(1978年第2版),二篇著述均在这里作为参考。

添加水组分的硬度,优选碱度被限定在上述范围内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发现这里所述的防腐体系靠其自身不能有效地抑制随后的酵母和耐酸防腐剂抗性菌的繁殖。然而,我们发现,当相同的防腐剂体系结合上述水质量控制后,将会抑制随后的非碳酸饮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至少达10天,一般大约至少20天。

本发明环境陈列时间和其后的非碳酸饮料中的微生物繁殖的测量方法描述如下。果汁

本发明中饮料的重要成份是提供味道和营养的果汁。但是,也正是大多数饮料中的这种成份为饮料腐败菌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极好的培养基。因此这里非碳酸饮料的果汁组分需要采用上述防腐体系和水质控制。

具体地说,本发明非碳酸饮料含有重量比为0.1%至约10%,优选约3%至约6%的果汁(基于单一浓度为2-16°白利糖度果汁的重量百分比)。果汁能以果泥、粉末或者单一浓度或浓缩汁形式加入饮料中。特别优选浓缩物固体含量(主要指固体糖)约为20°至80°白利糖度之间的果汁。

当果汁占饮料重量百分比浓度约大于10%时,将不能在室温下有效地抑制非碳酸饮料中的随后的微生物繁殖。当果汁占饮料重量百分比浓度低于0.1%时,严格的抗菌体系要求将会降低。即使在这里饮料的果汁浓度(约0.1%至约10%)范围内,环境陈放时间也将随着饮料中果汁浓度降低而延长,以致于低果汁浓度与环境陈放时间超过约20天有关;相反,高果汁浓度趋于与环境陈放时间在约10天到20天有关。上文所述范围内的防腐剂和多磷酸盐浓度的变化也影响环境陈放时间。但是,只要饮料的果汁浓度、防腐剂浓度、多磷酸盐浓度、水硬度(和优选水碱度)在文中所述范围内,环境陈放时间就会至少10天。

非碳酸饮料中的果汁,可以是柠檬汁、非柠檬汁,或其混合物,已知这些果汁用于饮料实例的包括但不局限于:非柠檬汁如苹果汁、葡萄汁、梨汁、油桃汁、无核小葡萄汁、木莓汁、醋粟汁、黑莓汁、紫黑桨果汁、草莓汁、番荔汁、石榴汁、番石榴汁、猕猴桃汁、芒果汁、番木瓜汁、西瓜汁、罗马甜瓜汁、樱桃汁、酸果蔓汁、菠罗汁、桃汁、杏汁、梅汁及其混合物,以及柠檬汁如桔汁、柠檬汁、酸橙汁、葡萄柚汁、柑橘汁及其混合物。其他果汁和非果汁如蔬菜或植物汁,也可用作本发明非碳酸饮料的果汁组分。酸度

本发明非碳酸饮料的pH值约为2.5至约4.5,优选约2.7至约3.5。这种pH值范围一般用于非碳酸稀释汁饮料中。饮料酸度可以通过已知常用方法,如使用食品级酸性缓冲液来调整和保持在要求范围内。一般,上述范围内的饮料酸度平衡于抑制微生物的最大酸度和要求饮料风味和酸感的最适酸度之间。茶叶颗粒

本文非碳酸饮料可包括茶叶颗粒。茶叶颗粒可加入饮料中,同时加入或代替上文所述的果汁组分。

具体地说,非碳酸饮料含有重量比为0至约0.25%,优选约0.02%至约0.25%,更优选约0.7%至约0.15%的茶叶颗粒。这里所用的名词“茶叶颗粒”是指从山茶属C.sinensis和C.assaimica中获得的物质提取的固体颗粒,例如从新收茶叶,收后立即干燥的新鲜绿茶叶,在干燥使酶失活前热处理过的新鲜绿茶叶,非发酵茶叶,速溶绿茶和部分发酵茶叶。绿茶物质为茶叶、茶叶树茎和其他相关且不经过大量发酵产生红茶的植物材料。叶下珠(phyllanthus)属,catechu gambir和钩藤(Uncaria)种茶叶植物也可使用。非发酵和部分发酵茶叶混合物也能用。    

用于本文非碳酸饮料的茶叶颗粒,可通过已知常用的茶叶固体提取法获得。所获得的茶叶颗粒一般含有咖啡因、可可碱、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增甜剂

本发明非碳酸饮料能够并且一般将含有人造或天然的,发热或不发热的增甜剂。优选碳水化合物增甜剂,更优选单糖和/或双糖。

具体地说,非碳酸饮料一般含有占饮料重量百分比约为0.1%至约20%,更优选约6%至约14%的糖粒。适用的增甜剂糖包括麦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转化糖和其混合物。这些糖可以以固体或液体形式加入饮料中,但一般优选糖浆形式加入,更优选诸如高果糖浆的浓缩糖浆。对于制备本发明饮料,这些所选增甜剂,在某种程度上可由其他饮料组分,如果汁组分,所选香料等提供。

饮料中优选使用的碳水化合物增甜剂是蔗糖、果糖及其混合物。果糖可从液体果糖、高果糖浆、干果糖或果糖糖浆中获得或提供,但优选提供高果糖浆。高果糖浆(HFCS)在商业上可获得如HFCS-42,HFCS-55和HFCS-90,其依次是指其中含有的果糖占固态糖的重量比为42%,55%和90%。

用于非碳酸饮料的可选择的人工或不含热增甜剂,包括如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磺胺醋酰盐(acetosulfam),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低级烷基酯增甜剂(如L-α-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L-天冬氨酰-D-丙氨酸酰胺,Brennan等发表于U.S.专利4,411,925;L-天冬氨酰-D-丝氨酸酰胺,Brennan等发表于U.S.专利4,399,163;L-天冬氨酰-L-1-羟甲基-烷基酰胺增甜剂,Brand发表于U.S.专利4,338,346中;L-天冬氨酰-1-羟乙基烷基酰胺增甜剂,Rizzi发表于U.S.专利4,423,029;L-天冬氨酰-D-苯基甘氨酸酯和酰胺增甜剂,J.M.Janusz发表于欧洲专利申请168,112,出版于1986年1月15日,等等。特别优选的增甜剂是L-α-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其他组分

本文非碳酸饮料可进一步包括一种或多种常选用于饮料成分的其他组分。这些选用组分包括香料、防腐剂(如有机酸)、着色剂等等。

非碳酸饮料还能含有0-约110%的美国推荐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每日允许量(RDA),只要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会大幅度减少非碳酸饮料的环境陈放时间,并且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与非碳酸饮料的必要成分相适合。特别优选的是维生素A及其维生素原(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尽管应该理解成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能使用。

众所周知,某些食品级多磷酸盐,正如这里所讲的,可以在饮料中帮助抑制微生素C的失活。同时非常重要的是应注意避免钙、铁和镁浓度的增大,因为这些多价离子会与非碳酸饮料中的多磷酸盐组分结合并使之钝化。

树胶、乳化剂和油可包括在饮料中以影响构成和浑浊度。典型组分包括瓜耳胶、黄原胶、藻朊酸盐、单酸和二酸甘油脂,卵磷脂、果胶、浆、棉籽油、植物油、食用淀粉和填充油/剂。酯、其他香料和香精油也可加进饮料中。制备

本发明非碳酸饮料可采用配制非碳酸稀释汁饮料的常规方法制备,这些常规方法可包括热包装或无菌包装操作,尽管这些操作并不是达到上述延长环境陈放时间所必需的。

制备稀释汁饮料的方法,如Nakel等发表在U.S.专利4,737,375中,在此引入本文作参考。制备饮料的方法,也由Woodroof和Phillips发表在Beverages:Carbonated &Noncarbonated,AVI Pubhishing CO.(1981年修订版);和Thorner与Herzberg发表在Non.alcoholic Food Service BeverageHandbook,AVI Publishing Co.(1978年第2版)。

本文制备饮料的一种方法,包括制出饮料浓缩物,向其中加入含有多磷酸盐的糖浆,随后把水、糖浆和饮料浓缩物的混合物调匀而获得要求的酸度和物质组成。所有用于这种制备的添加水必须具有或被调节至要求的硬度,并优选调到要求的碱度水平。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向水(适宜碱度和硬度)中搀入酸化剂(如柠檬酸)、水可溶性维生素、包括果汁浓缩物的调味品和防腐剂。可向该饮料浓缩物中加入水包油乳液,使饮料呈不透明状并具有一定的总体性质。单独生产用于制备饮料的糖浆,方法是向水中加入糖浆(如高果糖玉米糖浆),然后再向糖浆中加入抗坏血酸、多磷酸盐和增稠剂。可向所得糖浆中再加入防腐剂。将这种糖浆和浓缩物结合起来形成非碳酸饮料。该非碳酸饮料可用少量的添加水、糖浆和饮料浓缩物调匀,获得所需酸度和组成的本发明非碳酸饮料。然后可将该产品进行巴氏杀菌、包装及储藏。其它方法,例如后面实施例部分所描述的方法,也可用于制备该非碳酸饮料。

最终得到的非碳酸饮料在上市时,能在室温下于货架上至少存放10天,通常至少为20天。特定环境存放后,应将该非碳酸饮料转入冷藏。也就是说顾客购买到室温下陈列的非碳酸饮料后,应将该饮料放入家中冰箱里。

本发明方法的关键一步是将所需量的所需物质混合以得到本发明的非碳酸饮料。因此,对上述饮料配制技术进行的其它熟知及常规变化仍能用于制备该非碳酸饮料。测试方法:环境陈放时间

环境陈放时间有助于确定本发明的非碳酸饮品。这种环境陈放时间的长短等于该非碳酸饮品在接受剂量为10cfu/ml的饮料腐败菌接种后,在20℃环境下有效抵抗腐败菌繁殖的时间。上文中“腐败菌繁殖”是指非碳酸饮品在接受约10cfu/ml初始接种水平后饮料腐败菌繁殖的数量增加100倍或更多。

非碳酸饮品的环境陈放时间可以由以下方法测定。饮品中接入抗防腐剂酵母混合物,该混合物至少包括四种不同的酵母分离物,有拜列氏接合糖酵母抗防腐剂混合物,以及包括醋杆菌属(Acetobacter)在内的耐酸细菌。所有在接种物中使用的酵母和细菌都是事先从保留的果汁饮料中分离出来的。经接种的饮品在20℃的条件下维持二十一天,并阶段性进行好氧板培养。酵母和细菌数量的好氧板计数按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制定的食品微生物检测办法纲要(由C.Vanderzant与D.F.Splittstoesser合编)进行。其内容引入此处作参考。这些板计数可以用来显示在该接种的饮品中腐败菌繁殖的程度。

实施例

以下内容包括本发明非碳酸饮品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个产品的原料按照它们出现的顺序混合起来。每个产品中所需六偏磷酸钠都经高剪切混合,以确保其可溶性。每个产品的环境陈放时间至少为20天。这些实施方案是为了充分说明本发明,而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方案1

成份

添加水约占85%

硬度<30ppm

碱度<300ppm

HFCS-55约为13%

果汁浓缩物占0.7%

(等同于单一浓度果汁5.2%)

山梨酸钾650ppm

六偏磷酸钠1000ppm

柠檬酸(饮料的pH值滴定至3.3)实施方案2

成份

添加水约占85%

硬度<30ppm

碱度<300ppm

HFCS-55约为13%

茶叶颗粒0.1%

山梨酸钾650ppm

六偏磷酸钠1000ppm

柠檬酸(饮料的pH值滴定至3.3)数据比较

制备非碳酸饮料(样品A-D)并测定环境陈放时间。每一样品都包括果糖固体物(11.6°白利糖度)和85wt%的添加水。每一样品中还含有其他对微生物繁殖没有本质影响的次要成份。测试结果与配制参数见下面表2。

                 表2

非碳酸饮料样品-环境陈放时间

 饮料样品  酸度 (pH) 山梨酸钾 (ppm) SHMP*(ppm) 硬度(ppm) 碱度(ppm)环境陈放时间至少10天A3.14650030150B3.050100030150C3.196501000120150D*3.20650100030150****E*3.45650100030600**

*本发明的产品

**环境陈放时间超过20天

可以从表2中数据看出,与其他测试样品(样品A-C的环境存放时间均少于10天)相比,样品D和E具有较长的环境陈放时间(超过20天)。与样品E相比较,我们注意到样品D的环境陈放时间稍微长一些,这说明减少添加水中的碱度尽管对于本发明所指饮品不是至关重要的,但仍为优选因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