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混凝土捏合法及其设备

混凝土捏合法及其设备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含较少水量的混凝土材料均匀和可靠地捏合。在上下方向上被切割装入捏合箱内的混凝土材料层并在沿左右方向上将之并排排列地分成多个层段。在上下方向上将一个分开的层段堆置在另一个分开的层段之上,然后将堆置的混凝土层段压实,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将之压缩而在水平方向上使之伸展,然后重复这些步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54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1992-10-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前田显治;

    申请/专利号CN91104899.5

  • 发明设计人 前田显治;

    申请日1991-07-13

  • 分类号B28C5/00;

  • 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长安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2:14: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6-09-13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2-06-12

    其他有关事项

    其他有关事项

  • 1998-03-11

    授权

    授权

  • 1994-06-08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 1992-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的捏合法及所用的设备,特别是一种最好用于包含较少水量的硬稠混凝土的捏合法及所用设备。

传统上主要使用的一种混凝土捏合法是其中采用一种斜置的搅拌筒用来将装进该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材料转动,以便借助作用在混凝土本身的重力将其搅拌,另一种混凝土捏合法是将装入一个筒或管内的混凝土材料用搅拌鳍板或翼片将其强行搅拌。

但是,以所述的传统方法对包含较少水量的硬稠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时,由于材料的流动性很差,仅仅使用这种搅拌鳍板或翼片很难将其捏合得均匀,尽管在对含较多水量的比较柔软的混凝土材料来说,由于材料的流动性较好,使用这种搅拌鳍板或翼片是比较易于搅拌得均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对包含较少水量的硬稠混凝土材料不易搅拌均匀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传统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捏合方法,其中将装入在捏合箱内的混凝土材料层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地切割并分开成多个层段,在上下方向上将一个分开的层段堆置在另一个分开的层段之上,然后将这堆置的混凝土层段压实,也就是,在上下方向上将之压缩并在水平方向上使之伸展,然后重复这些步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混凝土捏合的设备,它包括:多个设置在捏合箱底部彼此相互毗连的下部推动体,这些推动体由一个第一致动装置操作使之能在上下方向上运动或作往复运动;一个设置在捏合箱顶部其推动体表面面积基本上等于捏合箱横向断面面积的上部推动体,该上部推动体由一个第二致动装置操动使之能在上下方向上运动或作往复运动;而设置在捏合箱上部侧面的多个侧边推动体则彼此相互对置,由一个第三致动装置操动使之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或作往复运动。

在这个情况下,作为各个致动装置的一个实例,除了使用油缸装置外,还可能使用发动机和曲柄的连合体,总之,只要能操动下部推动体、上部推动体和侧边推动体使它们能在上下方向上或水平方向上作往复运动的致动装置,则不论为任何形式都能使用。

根据本发明,混凝土材料层在垂直方向也就是在上下方向上并排地被切割并分开成多个层段,在上下方向上将分开的层段堆叠在一起,然后将堆叠在一起的层段压实,也就是,在上下的方向上将之压缩,而在水平方向也就是在左右方向上使之伸展,这样就有可能将包含较少水量的混凝土材料均匀和可靠地捏合。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较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  是一幅垂直断面主视图,显示本发明一个捏合步骤的初始状况;

图2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3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4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5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6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7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一个捏合步骤的初始状态;

图8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9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10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11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图12  是一幅垂直断面立视图,显示本发明捏合步骤中的一个状态。

以下参看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较优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图中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捏合混凝土的一种混合器的例子。一个长方形像匣子似的捏合箱1,其上配置有在捏合箱1底部相互毗连的下部推动体2和3,它们是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运动或作往复运动,还配置有一个位于捏合箱1顶部的上部推动体4,它是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运动或作往复运动,还配置有一个位于捏合箱1上部两侧的侧边推动体5和6,它们彼此相互对置并可在左右方向上运动或作往复运动。

下部推动体2和3各自有一个推动体表面,其面积相当于捏合箱1横向断面面积的一半,而推动体表面是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的,即推动体表面可以在捏合箱1底线和一个相当于侧边推动体5和6在其中往复运动的通道区域的底边的高度之间由一个下部推动体油缸7或8推动将其提升起域降下。下部推动体2和3本身高度分别设计得足够大于在捏合箱1底线和一个相当于侧边推动体5和6在其中往复运动的通道区域的底边的高度之间的冲程长度,因而,当下部推动体2和3中之一被升起时,所述下部推动体2和3之一的侧表面可以间隔所述在推动体2和3中之一的推动体表面和另一个下部推动体2和3中的推动体表面之间形成的一个间隙。

上部推动体4有一个推动体表面其面积基本上相同于捏合箱1的横向断面面积,它由一个上部推动体油缸9推动使其在上下方向上升起或下降。

侧边推动体5和6各自有一个推动体表面,其面积基本上相当于在上下方向上被分成两等份的捏合箱1的上半部垂直断面面积的一半,该侧边推动体由侧边推动体油缸10和11的推动力推动下在水平方向上从捏合箱1的侧边至捏合箱1的中点之间作前后移动。

在上部推动体4的顶面上如果需要可配置以一个振动器12,以便在混合的过程中同时振动混凝土,使之混合得更加可靠和密致。

下面将以上述安排的捏合箱1对包含较少水量的硬稠混凝土的捏合方法予以说明。如图1所示,每一个推动体2,3,5,6,都缩回至起始的位置,在开始时移去上部推动体4,从而使混凝土材料13可从上部开口端进入捏合箱1内。等到混凝土材料13积聚至侧边推动体5和6在该箱内前后移动的通道区域的底边处,混凝土装入便完成,再将上部推动体4重新盖在捏合箱1的开口端处,如图2所示。

于是,如图3所示,右下部推动体油缸7的杆向上伸展,将下部推动2连同积聚在下部推动体2上面的混凝土材料13一同抬起,使得混凝土材料13在垂直方向上并排地分割成两个层段;也就是说,一个积聚在下部推动体2上面的混凝土材料层段13和留存在下部推动体3上面靠近下部推动体2而没有被抬起的另一个混凝土材料层段13。当积聚在下部推动体2上面的混凝土材料13升起达到侧边推动体5的前面以后,由侧边油缸10所操动的杆将侧边推动体5向前推动,如图4所示,因而积聚在下部推动体2上的混凝土材料13被放置在积聚在下部推动体3上面的混凝土材料13之上。

然后,侧边推动体5和下部推动体2缩回至其原始位置,如图5所示,并由上部推动体油缸9操动伸展上部推动体4的杆,以将上部推动体4降下,这样,所述堆置的混凝土材料13就被压实,换句话说,向下推动混凝土材料并使其在捏合箱1的底部伸展,如图6所示,旦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使用振动器12,以便在捏合混凝土材料13的过程中将之压实。

在第一循环中,原来是一层的混凝土材料13在左右的方向上分开成两个部分,并以在上下方向上为两层的方式进一步压实。

此外,如图7所示,上部推动体4向上提升起,或者说缩回至其原来位置,然后,如图8所示,左面的下部推动体油缸8的杆向上伸展将下部推动体3连同积聚在下部推动体3上面的混凝土材料13一起提升起,使得混凝土材料13在垂直方向上并排地切割并分开成两个层段;即一个积聚在下部推动体3上的混凝土材料层段13和留存在下部推动体2上靠近下部推动体3而没有被提升起的另一个混凝土材料层段13。当积聚在下部推动体3的混凝土材料13被提升起达到侧连推动体6的前方以后,由侧边油缸11操动的杆将侧边推动体6向前推动,如图9所示,使得积聚在下部推动体3上面的混凝土材料13可放置在积聚在下部推动体2上面的混凝土材料13之上。

然后,以如前面描述的第一循环中进行的在右面的操作同样的方式,使侧边推动体6和下部推动体3缩回至其原始位置,如图10所示,并由上部推动体油缸9操动伸展上部推动体4的杆将上部推动体4降下,这样,所述叠置的混凝土材料13就被压实,换句话说,向下推动混凝土材料并使其在捏合箱1的底部伸展,如图11所示,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使用振动器,以便在捏合混凝土材料13的过程中将之压实。

在这第二循环中,原来在第一循环结束后是两层的混凝土材料13,在左右的方向上再分开成两个部份,并以在上下方向上为四层的方式压实。

因此,如果这右面的操作和左面的操作,也就是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交替和重复地进行,那末混凝土材料就不断地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分开成两个部份,然后以在上下方向上为多层的方式压实,这样,就能把混凝土材料均匀地捏合。

换句话说,在理论上是这样来说明的;例如,当装入到捏合箱1内的混凝土材料13的厚度原来为30厘米,在上述的循环重复地进行了10次之后,材料层的厚度变为0.03厘米,而这在所述循环继续重复30次之后,材料层的最后厚度可进一步减小至28X10-8厘米,这基本上相当于水分子的厚度。

因此,如果上述的循环重复地进行后,任何类型的混凝土,不论其含水量的多寡,都可能捏合得均匀和可靠,在这循环中,混凝土材料13不断地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切割并分开成许多层段,然后在上下方向以多层方式压实,从而能均匀地捏合混凝土材料。

此外,虽然上面所描述说明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下部推动体将混凝土材料分开成两个层段,但是也同样可能使用三个以上下部推动体,以便将混凝土材料切割并分开成三个层段以上,另再配置以相应于这些分开成的层段的侧边推动体,使得由上部推动体在一个循环中能够同时压实三个层段以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